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板仿生沟槽表面减阻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永成 张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31,共4页
本文借助AnsysFluent开展平板仿生沟槽表面减阻性能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分析沟槽形状、几何尺寸等参数对其减阻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板表面仿生沟槽的存在使得平板表面的剪应力大幅减小,且可以大幅降低平板表面的速度梯度,因... 本文借助AnsysFluent开展平板仿生沟槽表面减阻性能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分析沟槽形状、几何尺寸等参数对其减阻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板表面仿生沟槽的存在使得平板表面的剪应力大幅减小,且可以大幅降低平板表面的速度梯度,因而可以起到减阻的效果。另外,通过对比分析3种不同沟槽形状平板的减阻性能发现,V形沟槽的减阻性能较U形和L形减阻性能更优,在后续设计中可考虑V形沟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表面 仿生减阻 数值模拟 流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沟槽表面润湿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颜笑 陈凤 +2 位作者 张勤昭 黄志勇 薄涵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342-348,共7页
理解表面润湿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而控制表面润湿性,在能源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二维液滴与纳米沟槽结构表面的接触状态,考察了不同液固相互作用强度下,沟槽深度和沟槽宽度等参数对液滴在表面的接触... 理解表面润湿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而控制表面润湿性,在能源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二维液滴与纳米沟槽结构表面的接触状态,考察了不同液固相互作用强度下,沟槽深度和沟槽宽度等参数对液滴在表面的接触角和润湿模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沟槽结构的引入使得表面疏水性相对光滑表面增强;沟槽深度增加,接触角增大,但当沟槽深度大于一定值后,接触角不再随沟槽深度发生显著变化;沟槽宽度增加,接触角总体增大;一定条件下,沟槽深度和宽度的改变可导致润湿模式的转变。此外,将模拟结果与经典模型对比,发现接触角的变化规律与Cassie-Baxter理论符合较好,与Wenzel理论偏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沟槽表面 接触角 润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表面双排孔顺逆组合对气膜冷却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子阳 张魏 +1 位作者 李广超 杨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5-232,共8页
为发挥气膜冷却中各结构优势,数值模拟研究了双排气膜孔顺逆组合形式对沟槽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影响,孔间距与气膜孔直径之比为5,孔排间距与气膜孔直径之比为12,吹风比为0.3,0.8和1.4。结果表明,在吹风比较小时,沟槽对气膜有显著的导向作用... 为发挥气膜冷却中各结构优势,数值模拟研究了双排气膜孔顺逆组合形式对沟槽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影响,孔间距与气膜孔直径之比为5,孔排间距与气膜孔直径之比为12,吹风比为0.3,0.8和1.4。结果表明,在吹风比较小时,沟槽对气膜有显著的导向作用,冷气在相邻的沟槽内部流动。当吹风比增大时,冷气喷到沟槽顶部,导向作用减弱。顺向射流的气膜贴近冷却表面,在低吹风比下气膜冷却效率较高。在高吹风比下,逆向射流覆盖更宽,气膜孔排间叠加效应明显。吹风比为0.3时,顺-顺组合的气膜冷却效率最高,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为0.13。当吹风比为0.8时,顺-顺、逆-顺、顺-逆组合的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相近,约为0.11,其中顺-逆组合气膜冷却效率分布更均匀。吹风比为1.4时,逆-逆组合的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高,为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气膜冷却 沟槽表面 双排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在高速钢表面加工沟槽表面织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武伟 陈桂明 +1 位作者 赵娜 樊博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5,共8页
沟槽状表面织构广泛应用于机械密封、缸套活塞环等机械摩擦部件,其性能取决于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因此高效准确地加工出理想尺寸的织构显得尤为重要。运用不同的激光输出功率、重复频率和扫描速度在高速钢表面加工沟槽状表面织构,设计... 沟槽状表面织构广泛应用于机械密封、缸套活塞环等机械摩擦部件,其性能取决于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因此高效准确地加工出理想尺寸的织构显得尤为重要。运用不同的激光输出功率、重复频率和扫描速度在高速钢表面加工沟槽状表面织构,设计了三水平三因素的全面实验,系统研究了加工参数与沟槽织构几何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激光重复频率的增加,沟槽织构深度和宽度均呈现先略微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扫描速度增大使沟槽织构深度先增加后减小,而宽度均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变大。方差分析表明:较之激光输出功率,激光扫描速度、重复频率及其交互作用对织构加工深度和宽度的影响更显著。输出功率在10-14w之间、重复频率在20—30kHz之间、扫描速度1000mm/s左右时,加工高速钢表面沟槽织构的质量较好。同时,压痕实验证明,在织构边缘区域硬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表面织构 高速钢 激光 输出功率 重复频率 扫描速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沟槽表面织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宝玉 刘伟 +1 位作者 江树镇 郭钟宁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7,120,共5页
采用紫外激光在GCr15圆盘试样表面加工出具有不同参数的部分沟槽,在HT-1000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边界润滑状态下,不同载荷和速度下沟槽部分织构率和面积率对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载下,随着部分织构率的增加,摩擦因数呈现... 采用紫外激光在GCr15圆盘试样表面加工出具有不同参数的部分沟槽,在HT-1000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边界润滑状态下,不同载荷和速度下沟槽部分织构率和面积率对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载下,随着部分织构率的增加,摩擦因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面积率的增加,摩擦因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部分沟槽表面织构在低速轻载下具有较好的减摩效果,但在高速重载下有增摩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表面沟槽 摩擦因数 部分织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沟槽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耿少娟 周一帆 +1 位作者 李鑫龙 李智慧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9-287,294,共10页
为减小叶型损失,在压气机叶栅叶片表面布置沿流向的对称V形微沟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沟槽宽度和顶角、沟槽间隔、沟槽覆盖范围、进口湍流度以及来流马赫数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压损失降低主要由吸力面沟槽产生,合理... 为减小叶型损失,在压气机叶栅叶片表面布置沿流向的对称V形微沟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沟槽宽度和顶角、沟槽间隔、沟槽覆盖范围、进口湍流度以及来流马赫数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压损失降低主要由吸力面沟槽产生,合理匹配沟槽几何参数、覆盖范围以及来流条件,可实现较优的减损效果。对吸力面局部带沟槽结构,相同冲角下无间隔沟槽的减损效果优于有间隔沟槽的减损效果,当无间隔沟槽顶角度为60°时减损效果最优;相同沟槽结构的减损效果与冲角相关。来流湍流度增加使得相同冲角下光滑叶片和带沟槽叶片的总压损失增大,相同沟槽结构在同一冲角下的减损效果及最优减损效果对应的冲角受来流湍流度影响。冲角不变时相同沟槽结构的减损效果随来流马赫数增大整体呈下降趋势,最佳减损效果对应的无量纲沟槽宽度和具有减损效果的无量纲沟槽宽度范围不同。当保持沟槽无量纲宽度不变和沟槽其它参数不变时,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最佳减损效果及其对应的冲角不同,较低来流马赫数条件下最佳减损效果更突出。微沟槽能够减小壁面平均剪切应力和湍动能,降低湍流边界层损失,同时能够推迟边界层流动分离,使得叶型损失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沟槽 边界层损失 湍流度 来流马赫数 压气机叶栅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有序化砂轮磨削微沟槽减阻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俊博 吕玉山 +1 位作者 慕丽 李兴山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744,共7页
为研究砂轮磨粒排布样式对磨削结构化沟槽表面的影响,使用叶序、错位和阵列3种磨粒有序化排布的砂轮磨削工件平面。首先,建立3种有序化排布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结构化沟槽表面减阻的特性参数,设计砂轮磨削参数,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磨... 为研究砂轮磨粒排布样式对磨削结构化沟槽表面的影响,使用叶序、错位和阵列3种磨粒有序化排布的砂轮磨削工件平面。首先,建立3种有序化排布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结构化沟槽表面减阻的特性参数,设计砂轮磨削参数,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磨削运动仿真,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最后,使用磨削试验验证数学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3种磨粒排布有序化的砂轮均能磨削出微沟槽表面,此时相邻两行磨粒的轴向间距分别为0.04 mm(叶序排布)、0.40 mm(错位排布)和0.80 mm(阵列排布),对应的磨削深度均为0.050 0 mm;磨粒阵列和错位排布的砂轮磨削出的沟槽表面更加稳定,但沟槽的参数比未能达到0.200~1.000的要求;磨粒叶序排布的砂轮加工出的沟槽,能满足表面减阻特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有序排布 结构化沟槽表面 减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丝结构砂轮磨削沟槽结构化表面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成志 吕玉山 +2 位作者 李兴山 蒋坤良 齐永超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磨削出微沟槽结构化表面,设计一种将金刚石丝锯紧密缠绕在基体上的新型砂轮,提出相应的结构砂轮平面磨削沟槽结构的方法。首先,建立砂轮几何模型与数学模型并得出磨粒运动轨迹方程;其次,理论分析磨削沟槽表面的创成机理及磨削参数对... 为磨削出微沟槽结构化表面,设计一种将金刚石丝锯紧密缠绕在基体上的新型砂轮,提出相应的结构砂轮平面磨削沟槽结构的方法。首先,建立砂轮几何模型与数学模型并得出磨粒运动轨迹方程;其次,理论分析磨削沟槽表面的创成机理及磨削参数对沟槽形貌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新型砂轮磨削沟槽结构的可行性和不同磨削参数下的沟槽结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绕丝结构化砂轮可以平面磨削出结构化沟槽表面,且改变磨削用量能磨出不同尺寸的参数与排布的沟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结构化表面 结构化砂轮 沟槽表面 金刚石丝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聚丙烯腈初生纤维表面沟槽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常清 江可汉 +3 位作者 李龙 李婷 赵洪江 徐樑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湿法聚丙烯腈初生纤维表面存在沟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纤维表面沟槽形态,研究了纺丝液性质和凝固成型条件对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挤出速率、凝固浴浓度的增大,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变得... 湿法聚丙烯腈初生纤维表面存在沟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纤维表面沟槽形态,研究了纺丝液性质和凝固成型条件对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挤出速率、凝固浴浓度的增大,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变得更加明显,表面粗糙度增大;随纺丝液温度和凝固浴温度的升高,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变浅,表面粗糙度减小;PAN初生纤维表面粗糙度随凝固牵伸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初生纤维 表面沟槽 湿法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沟槽与润滑剂协同作用对摩擦振动和噪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安宇 王东伟 +3 位作者 范志勇 吴元科 项载毓 莫继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2,共7页
目的提升表面沟槽的减振降噪性能,延长其寿命,通过试验方法探索合适的优化方式。方法借助数控加工方法在蠕墨铸铁材料表面加工出一定尺寸沟槽,并在沟槽填充固体润滑剂MoS2,以获得具有不同时变特性的表面。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进行摩擦... 目的提升表面沟槽的减振降噪性能,延长其寿命,通过试验方法探索合适的优化方式。方法借助数控加工方法在蠕墨铸铁材料表面加工出一定尺寸沟槽,并在沟槽填充固体润滑剂MoS2,以获得具有不同时变特性的表面。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进行摩擦对比试验,研究沟槽与固体润滑剂MoS2协同作用对界面摩擦振动及噪声特性的影响。结果沟槽与MoS2固体润滑剂协同作用时,不仅有效地缓解了过沟冲击振动,还进一步抑制了摩擦振动及噪声的产生。与光滑表面相比,填充MoS2的表面噪声主频幅值降低约13.4dB。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接触表面粘着撕裂和犁削作用等产生的“不平顺”界面因素是激发摩擦振动及产生噪声的主要诱因。沟槽与MoS2结合不仅维持了界面的完整性,还能保持其时变特性,能减缓并削弱“不平顺”界面因素的产生,进一步优化表面沟槽减振降噪的功能,并能减小磨损,延长沟槽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沟槽 MOS2 摩擦振动 噪声 界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四层结构表面沟槽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保永 张铁军 +4 位作者 张凯锋 姚为 秦中环 刘奇 刘伟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21期63-67,共5页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相结合方法,对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四层结构表面沟槽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应变速率έ、扩散连接宽度b、芯层与蒙皮厚度比t和摩擦系数u这4个因素对蒙皮表面沟槽深度的影响...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相结合方法,对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四层结构表面沟槽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应变速率έ、扩散连接宽度b、芯层与蒙皮厚度比t和摩擦系数u这4个因素对蒙皮表面沟槽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蒙皮表面沟槽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芯层与蒙皮厚度比t。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对蒙皮表面施压背压的方法,可有效避免或控制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四层结构蒙皮表面沟槽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 四层结构 表面沟槽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片表面沟槽对调速起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庆睿 侯友夫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6-40,97,共6页
摩擦片表面沟槽对油膜传递扭矩和承载力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液体粘性传动调速起动性能。同时在调速起动过程中,油膜的挤压效应也会对调速起动性能产生影响。为揭示摩擦片表面沟槽对调速起动性能影响的机制,采用修正瞬态雷诺方程、能量... 摩擦片表面沟槽对油膜传递扭矩和承载力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液体粘性传动调速起动性能。同时在调速起动过程中,油膜的挤压效应也会对调速起动性能产生影响。为揭示摩擦片表面沟槽对调速起动性能影响的机制,采用修正瞬态雷诺方程、能量方程及润滑油粘温方程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表面沟槽对油膜传递扭矩和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宽和深的沟槽并不适用于调速起动装置,为获得更好的调速起动性能,沟槽的尺寸和布置应使油膜承载力在起动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 瞬态雷诺方程 调速起动 摩擦片表面沟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沟槽诱导双轴向列相液晶的弹性畸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东 叶文江 张鹭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双轴向列相液晶在表面沟槽上锚定,3个指向矢之一平行于沟槽均匀排列。使用Berreman在研究单轴向列相时提出的弹性形变产生表面能的理论方法对双轴向列相液晶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个公式,在Berreman模型中它描写弹性畸变对表面锚定的贡献,... 双轴向列相液晶在表面沟槽上锚定,3个指向矢之一平行于沟槽均匀排列。使用Berreman在研究单轴向列相时提出的弹性形变产生表面能的理论方法对双轴向列相液晶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个公式,在Berreman模型中它描写弹性畸变对表面锚定的贡献,但在双轴向列相中,这一公式描写当n指向矢沿着沟槽锚定时,m指向矢受到沟槽表面的作用而产生的畸变能量。研究了双轴向列相液晶在表面沟槽上锚定的稳定性问题;稳定性条件在双轴向列相单一弹性常数近似下为n指向矢的弹性常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向列相液晶 表面沟槽 弹性畸变 稳定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陶瓷表面微沟槽的制备及其对成骨细胞早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哲 肖占文 +1 位作者 范红松 张兴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7,共7页
利用超声探针在铝合金圆片上雕刻微米沟槽图案作为模板,并成功地将此沟槽图案转移到羟基磷灰石(HAP)陶瓷表面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3种沟槽宽度分别为20、40和60μm,与预先设计沟槽的尺寸一致;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沟槽化... 利用超声探针在铝合金圆片上雕刻微米沟槽图案作为模板,并成功地将此沟槽图案转移到羟基磷灰石(HAP)陶瓷表面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3种沟槽宽度分别为20、40和60μm,与预先设计沟槽的尺寸一致;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沟槽化HAP表面的纯水润湿性随沟槽宽度的减小而明显提高。对体外培养在三种沟槽尺寸HAP表面成骨细胞(MC3T3-E1)的形态观察、细胞核染色计数以及细胞取向角测量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沟槽化的HAP表面具有引导成骨细胞沿沟槽方向铺展的作用,而且这种引导作用随着沟槽变窄而显著增强,但这种引导作用并没有对成骨细胞的早期(30 h)增殖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陶瓷 表面沟槽 微图案制备系统 取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丝表面沟槽产生和修复机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金翔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1-13,共3页
电容器引线用钽丝表面在解决了抗点、毛刺以后,其主要的缺陷便是沟槽。本文将沟槽分为有规律的划沟和无规律的自然沟槽两类;并着重对自然沟槽的形成规律、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钽丝 表面沟槽 机理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鲨鱼沟槽表皮减阻机理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胡海豹 宋保维 +2 位作者 潘光 毛昭勇 杜晓旭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901-4903,4907,共4页
通过对鲨鱼沟槽表面特殊流场的数值仿真研究,探讨了沟槽表面存在减阻效果的内在机理。针对沟槽表面流场的特点,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对其计算域、计算网格及其流动参数进行了合理化的处理,并尝试将力学相似原理运用于沟槽表面流场的数值仿... 通过对鲨鱼沟槽表面特殊流场的数值仿真研究,探讨了沟槽表面存在减阻效果的内在机理。针对沟槽表面流场的特点,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对其计算域、计算网格及其流动参数进行了合理化的处理,并尝试将力学相似原理运用于沟槽表面流场的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沟槽表面与顺流的"反向旋转涡对"相互作用,产生"二次涡",削弱了"反向旋转涡对"的强度,进而抑制了低速条带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降低湍流猝发强度,实现湍流减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表面 数值仿真 减阻 “二次涡” “反向旋转涡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微结构调控风阻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杜宗泽 王刚 +4 位作者 朱轲 夏钰东 谢峰 欧凯 倪宇翔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4-261,共8页
仿生微结构调控风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阻力调控方法,在过去30多年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仿生微结构在减阻方面的最新进展,特别关注了模仿鲨鱼皮、鸟类羽毛、昆虫甲壳和植物纹理等制备的微结构对风阻的性能调控效果。从... 仿生微结构调控风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阻力调控方法,在过去30多年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仿生微结构在减阻方面的最新进展,特别关注了模仿鲨鱼皮、鸟类羽毛、昆虫甲壳和植物纹理等制备的微结构对风阻的性能调控效果。从形貌、测试方法和机理分析三个方面对最先进的仿生技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探讨。此外,本文还总结了国内外仿生微结构调控风阻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未来微结构调控风阻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微结构 鲨鱼表面 肋条 凹坑表面 沟槽表面 减阻技术 湍流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方向对湍流边界层流动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崔光耀 潘翀 +2 位作者 高琪 李鹿辉 王晋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1212,共12页
本文采用时间解析的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零压力梯度光滑以及汇聚和发散沟槽表面平板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和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于汇聚和发散沟槽表面的对称平面内,相对于光滑壁面,发散沟槽壁面使当地边界层厚度、壁面... 本文采用时间解析的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零压力梯度光滑以及汇聚和发散沟槽表面平板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和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于汇聚和发散沟槽表面的对称平面内,相对于光滑壁面,发散沟槽壁面使当地边界层厚度、壁面摩擦阻力、湍流脉动、雷诺应力等明显减小;而汇聚沟槽壁面对湍流边界层特性和流动结构的影响正好相反,汇聚沟槽使壁面流体有远离壁面向上运动的趋势,因而导致边界层厚度增加了约43%;同时,在汇聚沟槽表面情况下流向大尺度相干结构更容易形成,这对减阻是不利的.此外,顺向涡数量在湍流边界层的对数区均存在一个极大值,发散沟槽表面所对应的极大值位置更靠近沟槽壁面,而在汇聚沟槽表面则有远离壁面的趋势,由顺向涡诱导产生的较强的喷射和扫掠运动会在湍流边界层中产生较强的剪切作用,顺向涡数量的减少是发散沟槽壁面当地摩擦阻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沟槽表面 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抛光垫沟槽及其在化学机械抛光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方照蕊 魏昕 +1 位作者 杨向东 邹微波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77-81,共5页
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抛光垫性能是影响抛光质量和抛光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抛光垫的性能又受其表面沟槽结构形状的影响。在介绍几种常见抛光垫沟槽结构形状的特性及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抛光垫沟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几种新型... 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抛光垫性能是影响抛光质量和抛光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抛光垫的性能又受其表面沟槽结构形状的影响。在介绍几种常见抛光垫沟槽结构形状的特性及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抛光垫沟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几种新型抛光垫沟槽对抛光效果的影响,为抛光垫沟槽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抛光垫 表面沟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型织构化火箭橇滑块磨损行为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严凯 林乃明 +3 位作者 王振霞 王玮华 曾群锋 吴玉程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0-202,共13页
火箭橇系统的服役工况条件直接导致火箭橇滑块磨损,而滑块的磨损严重威胁着火箭橇系统的可靠运行和长寿命服役安全,更是制约火箭橇系统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因束缚于极端服役工况条件和高昂的试验成本,以及仅通过二维模型或只考... 火箭橇系统的服役工况条件直接导致火箭橇滑块磨损,而滑块的磨损严重威胁着火箭橇系统的可靠运行和长寿命服役安全,更是制约火箭橇系统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因束缚于极端服役工况条件和高昂的试验成本,以及仅通过二维模型或只考虑局部碰撞变形的模拟仿真,尚且未能克服这一问题。根据Archard磨损理论、非线性自适应几何更新和弹塑性变形等有限元分析方法及表面织构技术,建立由0Cr18Ni9Ti不锈钢滑块和U71Mn钢轨钢滑轨组成的有限元三维磨损模型,并分别对火箭橇滑块光滑表面、沟槽型织构化表面进行磨损仿真,揭示滑块磨损过程中接触面磨损、Von-mises等效应力以及接触压力等接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沟槽型织构能够显著影响滑块磨损,织构密度增加促进了接触面均匀磨损,使得应力分布均匀、梯度变化平稳,缓解了应力集中,避免了长时间的剧烈磨损;接触压力也随织构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使得接触面与目标面接触紧密、间隙更小,可有效避免磨粒或磨屑引起的三体磨损。有限元模拟表明,通过恰当表面设计获得沟槽型表面织构能够显著影响磨损,也可为实现兼具减摩抗磨性与结构可设计性于一体的火箭橇滑块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滑块 有限元模拟 磨损 沟槽表面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