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沙门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1
作者 成大荣 《农家致富》 2025年第1期36-37,共2页
羊沙门菌病是由于感染肠炎沙门菌、羊流产沙门菌、鼠沙门菌等所致。该病易在晚冬或早春发生。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羊流产 沙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丘沙门菌的遗传特征及耐药基因初步研究
2
作者 刘玥 许学斌 +4 位作者 胡屹 顾其芳 刘诚 袁政安 陈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 基于阿拉丘沙门菌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分析,初步探讨其遗传特征及耐药基因分布。方法 收集并鉴定5株来自不同来源(人源与非人源)的阿拉丘沙门菌,对其进行表型和血清型验证、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利用全球公开数... 目的 基于阿拉丘沙门菌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分析,初步探讨其遗传特征及耐药基因分布。方法 收集并鉴定5株来自不同来源(人源与非人源)的阿拉丘沙门菌,对其进行表型和血清型验证、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利用全球公开数据库的阿拉丘沙门菌基因组数据,对这些菌株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质粒复制子进行预测,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探讨其遗传背景。结果 我国阿拉丘沙门菌的首例报告出现于2015年的上海,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菌株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本次研究的5株菌株中,4株归属于序列型ST2061,1株归属于ST1298。所有菌株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2株ST2061菌株携带bla KPC-2基因,1株ST1298菌株携带fosA7基因。在全球阿拉丘沙门菌群体的5个遗传进化群(C1~C5)中,本研究的ST2061克隆位于C1群,与英国菌株高度同源;而ST1298克隆位于C4群,为携带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7的全球流行克隆。结论 本研究初步呈现我国阿拉丘沙门菌分离株的遗传和耐药特征,提示存在携带bla_(KPC-2)和fosA7基因的菌株出现。为后续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与溯源分析提供参考,并强调加强阿拉丘沙门菌耐药性监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丘沙门菌 bla KPC-2 fosA7 系统发育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噬菌体P6的抑菌作用评价
3
作者 吴际坤 魏书琦 +6 位作者 俞宁 周鲁阳 俞长旭 王傲菲 杨硕 宋法慧 朱岩丽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19-25,共7页
本试验旨在评价短尾噬菌体P6对多重耐药沙门菌的抑制作用,为探讨新型抗菌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和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系统评价噬菌体P6对43株浮游态和生物膜态的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噬菌... 本试验旨在评价短尾噬菌体P6对多重耐药沙门菌的抑制作用,为探讨新型抗菌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和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系统评价噬菌体P6对43株浮游态和生物膜态的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噬菌体P6对51.2%(22/43)的浮游态耐药性沙门菌试验菌株具有裂解作用,其中对肠炎沙门菌的裂解率为40.0%(4/10),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裂解率则为54.5%(18/33)。43株沙门菌最普遍的耐药谱为PG-AMX-AMP-STR(44.2%),噬菌体P6对高达93.8%(15/16)的耐药谱为PG-AMX-AMP-STR的沙门菌试验菌株具有裂解作用。同时,裂解型噬菌体P6可通过降解生物膜外聚合物而发挥对多重耐药沙门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噬菌体P6在3 h内对沙门菌生物膜减少率为11.2%~88.6%,其中最高可减少肠炎沙门菌试验菌株78.4%的生物膜和鼠伤寒沙门菌试验菌株88.6%的生物膜,噬菌体P6对鼠伤寒沙门菌的平均生物膜减少率为45.2%,对肠炎沙门菌的平均生物膜减少率为64.4%。本试验证明了噬菌体P6对两种血清型的浮游态和生物膜态多重耐药沙门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为噬菌体疗法的优化和推广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噬菌体与其他抗菌剂的联合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浮游态 生物膜态 耐药性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两株鸽胚源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王鹏 黄振兴 +3 位作者 刘林敏 张明霞 陈田 韦天超 《广西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为了解广西某规模化种鸽场中鸽胚沙门菌的感染情况,采集疑似沙门菌感染死亡的鸽胚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与镜检、生化鉴定、PCR鉴定、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死亡鸽胚中分离到两株沙门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短小、... 为了解广西某规模化种鸽场中鸽胚沙门菌的感染情况,采集疑似沙门菌感染死亡的鸽胚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与镜检、生化鉴定、PCR鉴定、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死亡鸽胚中分离到两株沙门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短小、两端钝圆呈红色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鉴定符合沙门菌的生化特性;PCR扩增条带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两株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均为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药敏试验表明,两株鼠伤寒沙门菌均对青霉素、萘啶酸、磺胺异噁唑、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和利福平耐药,对头孢噻吩、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和氯霉素敏感;对阿莫西林、甲氧苄啶、链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鸽子沙门菌的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其调控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雯霞 舒鑫 +4 位作者 马世越 陈柳艺 刘玉兰 杨彩梅 吴艳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沙门菌(Salmonella)是重要的胞内病原菌之一,严重危害动物健康,感染动物的沙门菌包括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等,可导致急性胃肠炎、败血症、伤寒及副伤寒等疾病[1-4]。目前,应用抗生素是防治沙门菌的主... 沙门菌(Salmonella)是重要的胞内病原菌之一,严重危害动物健康,感染动物的沙门菌包括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等,可导致急性胃肠炎、败血症、伤寒及副伤寒等疾病[1-4]。目前,应用抗生素是防治沙门菌的主要方式,但其易导致多重耐药和药物残留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外源物质可干扰病原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进而抑制其致病力,且可避免耐药性产生[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猪霍乱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ompW基因缺失株与回补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6
作者 葛雷 仇汝龙 +7 位作者 范志宇 胡波 魏后军 陈萌萌 宋艳华 李一鸣 徐为中 王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5-1875,共11页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最为常见的沙门菌血清型,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外膜蛋白OmpW是由ompW基因编码的营养物质特异性运输通道,发挥特殊的铁离子外排功能,与细菌耐药性、致病性等密切相关。但其在沙门...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最为常见的沙门菌血清型,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外膜蛋白OmpW是由ompW基因编码的营养物质特异性运输通道,发挥特殊的铁离子外排功能,与细菌耐药性、致病性等密切相关。但其在沙门菌中的功能尚未见研究。为探究外膜蛋白OmpW对鼠伤寒沙门菌的影响,本试验以鼠伤寒沙门菌ATCC 14028为野生株(WT14028),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ompW基因缺失株(14028ΔompW),同时构建回补株(14028ΔompW::ompW),通过检测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环境耐受性、耐药性等方面探究鼠伤寒沙门菌ompW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并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探究该基因对沙门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失株与野生株菌落形态无显著差异;缺失株在对数生长期显著慢于野生株,但到达稳定期无显著差异;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31.73%±6.43%;在酸性(pH=3)、碱性(pH=10)及高盐(1 mol·L^(-1)NaCl)环境下,缺失株存活率显著低于野生株;但在高铁(>0.625 g·L^(-1)FeCl_(3))环境下,缺失株存活率更高;缺失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显著增强,对其他如氨苄西林、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性无显著变化;小鼠感染试验表明,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感染诱发的腹泻率更低、脾肿大及肠道损伤更轻微,且细菌移位能力也显著下降。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ompW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试验表明该基因与菌株生长、环境耐受性、耐药性、致病性等方面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沙门菌的致病与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ompW基因 缺失株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菌感染太行鸡盲肠菌群的差异及功能分析
7
作者 董娇娇 丁虹 +6 位作者 张寅梁 张冉 刘华格 臧素敏 张振红 周荣艳 李兰会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41-2751,共11页
旨在分析鸡白痢沙门菌感染太行鸡后盲肠菌群的变化。采集19日龄未感染组(C组)和感染组(B组)太行鸡盲肠内容物,构建16S rRNA基因V3-V4区终文库,分析两组微生物菌群组成、丰度及多样性;利用Metastat和LEfSe分析方法寻找组间差异物种;利用P... 旨在分析鸡白痢沙门菌感染太行鸡后盲肠菌群的变化。采集19日龄未感染组(C组)和感染组(B组)太行鸡盲肠内容物,构建16S rRNA基因V3-V4区终文库,分析两组微生物菌群组成、丰度及多样性;利用Metastat和LEfSe分析方法寻找组间差异物种;利用PICRUSt进行基因功能预测;使用STAMP软件进行基因功能差异分析。结果发现C组潜在有益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和普拉梭菌(Faecalitalea_sp_)相对丰度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梭菌(Clostridiales_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组(P<0.05)。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表明,两组显著富集在6个主要代谢通路(P<0.05),其中B组微生物更多参与CMP-唾液酸合成酶中,可能影响鸡白痢沙门菌的感染。本研究通过鸡白痢沙门菌太行鸡感染模型探究盲肠微生物菌群特征,推测鸡白痢沙门菌可能通过梭菌(Clostridiales_bacterium)和CMP-唾液酸合成酶影响宿主肠道微生物菌群,为鸡白痢沙门菌感染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鸡 鸡白痢沙门菌 PICRUSt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物源沙门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陈美玲 汤芳 +1 位作者 何涛 王冉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1,共11页
沙门菌(Salmonella spp.)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在全球范围内可导致人类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其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且其可通过食物链或食品贸易链进行传播,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总结我国动物... 沙门菌(Salmonella spp.)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在全球范围内可导致人类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其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且其可通过食物链或食品贸易链进行传播,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总结我国动物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包括检出率、主要流行血清型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本调查通过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等进行系统检索,纳入了2003—2023年发表的264篇符合条件的关于我国动物源沙门菌的独立研究文献,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研究中,我国养殖场沙门菌的合并检出率为18.6%(95%CI:16.1%~21.1%),不同地区、动物源和时间段的检出率存在差异;养殖场流行的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24.9%)、鸡白痢(23.9%)、鼠伤寒(16.6%)和德尔卑(10.5%)为主;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59.1%)、磺胺类的磺胺异噁唑(55.4%)和四环素类的四环素(55.0%)、多西环素(53.4%)耐药率较高。结果表明,我国动物源沙门菌检出率较高,血清型分布存在区域特征和动物源差异,且耐药性较为严重。本调查可为动物临床防治沙门菌的感染和减少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检出率 血清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诱导宿主细胞炎症小体应答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亚琴 潘志明 +1 位作者 焦新安 胡茂志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8,共6页
细胞内炎症小体应答是沙门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沙门菌感染激活宿主细胞内炎症小体通路,一方面可诱发细胞焦亡,有助于沙门菌的早期清除;另一方面可介导炎症小体依赖性细胞超活化,促进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产生。本文综... 细胞内炎症小体应答是沙门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沙门菌感染激活宿主细胞内炎症小体通路,一方面可诱发细胞焦亡,有助于沙门菌的早期清除;另一方面可介导炎症小体依赖性细胞超活化,促进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产生。本文综述了沙门菌感染激活宿主炎症小体的应答情况及其对获得性免疫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沙门菌致病机理和疾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细胞超活化 获得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鸡源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0
作者 苏韦赫 吉星 +3 位作者 张莉莉 王佳芸 何涛 王冉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8-1196,共9页
为明确江苏省鸡源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通过采集江苏省8市规模化养鸡场病鸡粪便样本1641份,分离沙门菌,并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沙门菌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为明确江苏省鸡源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通过采集江苏省8市规模化养鸡场病鸡粪便样本1641份,分离沙门菌,并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沙门菌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通过鉴定沙门菌的抗原结构式判断分离菌株的血清型,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江苏省沙门菌的流行特征。结果表明,从1641份鸡粪样品中共分离出266株沙门菌,分离率为16.21%;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6.39%和55.64%;多重耐药菌占比为53.38%。携带sul2、bla_(TEM-1)和tetA等耐药基因的菌株比例较高,分别为59.40%、56.77%和39.10%。分离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共鉴定出21种ST型,其中ST11型占比高达49.62%。血清型以肠炎、鸡白痢、鼠伤寒和印第安纳为主。分离得到的沙门菌共分为5个遗传进化分支,相同的养殖场分离株之间遗传进化关系比较接近,不同养殖场分离株的遗传关系较远。本研究结果为江苏省鸡源沙门菌的精准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沙门菌 流行病学 血清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tA基因缺失对肠炎沙门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张春晓 赵奇 +6 位作者 侯冠欣 王利丽 孙欣艺 李红 史秋梅 董玉来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8,共8页
为研究rst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C50336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肠炎沙门菌C50336(WT)rstA基因缺失株C50336ΔrstA(KO)、rstA基因回补株C50336ΔrstA/pBR322-rstA(RS),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测定培养9 h期间各... 为研究rst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C50336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肠炎沙门菌C50336(WT)rstA基因缺失株C50336ΔrstA(KO)、rstA基因回补株C50336ΔrstA/pBR322-rstA(RS),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测定培养9 h期间各时间点各菌株OD_(600nm)值,分析各菌株的生长特性,并利用半固体培养基检测各菌株的运动能力,结果显示3株菌的生长特性和运动能力均无明显差异。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生物被膜(BF)的形成能力,并利用刚果红培养基和荧光剂培养基分别检测BF中curli菌毛及纤维素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与WT、RS菌株相比,KO菌株BF的形成能力极显著降低(P<0.01),rstA基因对菌毛形成无显著影响,但与BF中纤维素的形成有关。采用细菌计数法检测WT、KO、RS菌株在7种应激条件下的生存率,结果显示,除热应激条件下三者生存率无差异外,KO菌株在酸、碱、高渗、低渗、铁饥饿和氧化应激环境中的生存率较WT和RS菌株均极显著降低(P<0.01)。通过细菌计数法检测WT、KO、RS菌株对Caco-2细胞的黏附性、侵袭能力以及在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胞内存活能力,结果显示,3株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无显著差异;与WT、RS菌株相比,KO菌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降低(P<0.01),胞内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通过RT-qPCR检测肠炎沙门菌内18个毒力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相比于WT、RS菌株,KO菌株的ssaV、tatA、xthA、sipA、mrr1、ompR、sipB、orf245、hflk、pipB、invH、flgG、csgD共13个毒力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本研究首次证实了rstA基因参与肠炎沙门菌C50336 BF形成、抗应激、细胞侵袭、胞内存活以及毒力基因相对转录水平等机制,为沙门菌rstA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rstA基因缺失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屠宰环节多重耐药ST314肯塔基沙门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12
作者 李佳芮 孙瑞源 +7 位作者 何沛杰 刘淏天 旷如意 夏静 崔敏 黄勇 邹立扣 韩新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7-543,共7页
目的分析肉鸡源多重耐药ST314肯塔基沙门菌的耐药特征、毒力基因和遗传进化背景。方法测定肉鸡屠宰环节中分离得到的ST314肯塔基沙门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WGS)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和... 目的分析肉鸡源多重耐药ST314肯塔基沙门菌的耐药特征、毒力基因和遗传进化背景。方法测定肉鸡屠宰环节中分离得到的ST314肯塔基沙门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WGS)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和水平移动元件(MGEs)等相关信息。结果三株ST314克隆均表现出高度耐药性。F4-2S对7类14种药物、F4T对7类13种药物以及Y23对6类9种药物耐药。F4-2S与F4T具有高度同源性,均携带9类13种耐药基因,以及分泌系统和效应蛋白等一系列毒力因子。含有的IncR和IncX1型质粒增强了其耐药性和致病性。Y23基因组完成图包含一条染色体和两个质粒。染色体上仅有一种耐药基因,但携带与细菌入侵有关的Ⅲ型分泌系统(T3SS)等众多毒力因子,而质粒pY23-1上携带8类19种耐药基因。相似质粒的比对结果显示,pY23-1与pZ1323SSL0055、pSAL-045同源关系较近,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提示其在细菌耐药进化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结论ST314肯塔基沙门菌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及致病潜力,质粒上的耐药基因及其MGEs有助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染色体含有的多种毒力因子,可能是导致ST314克隆毒力增强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塔基沙门菌 多重耐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CRISPR/Cas12a技术的肠炎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
13
作者 杨天沐 王毅恒 +1 位作者 熊文广 郭剑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18,共8页
【目的】针对食源性病原菌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开发一种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技术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检测方法,以实现肠炎沙门菌的早期... 【目的】针对食源性病原菌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开发一种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技术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检测方法,以实现肠炎沙门菌的早期快速诊断和防控。【方法】根据保守基因sdfI序列,进行PCR引物筛选。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肠炎沙门菌基因组进行灵敏度测试;利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粪肠球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猪霍乱沙门氏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基因组进行特异性检验。最后,使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小肠样品中肠炎沙门菌的污染情况。【结果】该方法可检出小肠样品中的肠炎沙门菌,检测限为1.72×100μL^(−1),特异性良好,且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粪肠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均无交叉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较为轻便、可用于早期诊断肠炎沙门菌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肠炎沙门菌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sdfI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CRISPR/Cas12a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肉鸭致病性肠炎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与致病性分析
14
作者 于堃 赵杰 +6 位作者 马芹 石艳红 张筱 刘子涵 张新婷 汪建华 李玉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53-2363,共11页
【目的】探究某商品肉鸭养殖场内分离到的致病性肠炎沙门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该菌所致疾病的防控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病死肉鸭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 【目的】探究某商品肉鸭养殖场内分离到的致病性肠炎沙门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该菌所致疾病的防控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病死肉鸭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合菌株的耐药基因,分析其耐药情况。进行雏鸭致病性试验,监测雏鸭肛拭子排毒、致死率和体重变化,结合菌株的毒力基因,评估其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上呈紫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靛基质、氨基酸脱羧酶对照、尿素酶、氰化钾试验生化管和氰化钾试验对照显示阴性,赖氨酸脱羧酶显示阳性,符合沙门菌的生化特征。通过肠炎沙门菌引物PCR扩增获得大小为304 bp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进而鉴定分离菌株为肠炎沙门菌。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检测出tetA和bla TEM 2种耐药基因。检测出11种毒力基因:bcfC、avrA、sopE、spvR、spvB、spvC、spvD、sopB、siiD、mgtC和ssaQ。雏鸭致病性结果试验显示,7日龄雏鸭攻毒致死率为90%,攻菌后2 d肛拭子开始检出沙门菌且雏鸭体重增长缓慢,剖检可见心脏、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渗出病变。【结论】本研究从商品肉鸭中分离鉴定出致病性肠炎沙门菌,分离菌株对肉鸭有较强致病能力,存在2种耐药基因和多种毒力基因。试验结果可为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疾病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肉鸭 肠炎沙门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红色荧光蛋白鸡白痢沙门菌的构建与应用
15
作者 刘子敬 孙佳 +1 位作者 张丽 罗成龙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18-3926,共9页
[目的]构建表达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鸡白痢沙门菌,并探究其在巨噬细胞中的定位示踪作用。[方法]将外源基因mCherry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UC19获得pUC19-mCherry质粒,以鸡白痢沙门菌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其内源性毒力基因virK启动子... [目的]构建表达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鸡白痢沙门菌,并探究其在巨噬细胞中的定位示踪作用。[方法]将外源基因mCherry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UC19获得pUC19-mCherry质粒,以鸡白痢沙门菌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其内源性毒力基因virK启动子,并将其插入pUC1 9-mCherry质粒以启动mCherry,构建重组质粒PvirK-mCherry并转化鸡白痢沙门菌CVCC 533菌株,挑取单克隆后通过荧光正置显微镜检测荧光表达。将感染复数(MOI)为200的重组荧光菌株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和禽巨噬细胞(HD11)共培养,经DAPI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巨噬细胞对荧光菌株的吞噬效果。[结果]pUC19-mCherry质粒双酶切结果可见720 bp mCherry基因片段和2 600 bp的载体片段,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后可见红色荧光。重组质粒PvirKmCherry测序结果显示,启动子成功插入pUC1 9-mCherry质粒,双酶切可见990 bp virK基因启动子片段和3 300 bp载体片段;荧光镜检转化PvirK-mCherry质粒的鸡白痢沙门菌可见红色荧光。巨噬细胞吞噬试验结果显示,经DAPI染色后荧光镜检可见红色荧光鸡白痢沙门菌菌株聚集在蓝色细胞核周围;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RAW264.7细胞吞噬效率为88.06%,HD11细胞吞噬效率为34.18%。[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virKmCherry,转染鸡白痢沙门菌后表达红色荧光,且红色荧光菌株能被巨噬细胞吞噬。试验结果不仅有助于精确观察细菌在宿主细胞内的定位,还为研究沙门菌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提供了经济有效的工具,对禽类健康和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菌 荧光 巨噬细胞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鸡白痢沙门菌对肉种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6
作者 牛清 王晓亮 +3 位作者 齐新勇 周震祥 杨凯旋 王军亮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究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感染对肉种鸡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4 916 095条原始序列,其包含40个门、1 019个属和5 044个OTUs。鸡白痢沙门氏菌阴性组(Salmonella pulloru... 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究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感染对肉种鸡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4 916 095条原始序列,其包含40个门、1 019个属和5 044个OTUs。鸡白痢沙门氏菌阴性组(Salmonella pullorum-negative,PN)与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组(Salmonella pullorum-positive,PP)的共有OTUs占OTUs总数的32.61%,PN与PP分别包含1 761和1 638个特有OTUs。PN与PP间样本沿PC1轴分开聚集,PC1值为37.8%,二者样本组成差异显著(P<0.01)。在属水平上,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等32个物种丰度对两组差异效果有显著影响,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丰度在PP组显著富集。PP组在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转运代谢以及防御机制微生物功能丰度上显著高于PN。综上,肉鸡感染鸡白痢沙门菌后在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同时,被感染鸡回肠菌群结构特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宿主可能通过调整自身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发挥一定的功能作用,维持机体机能。本研究可为揭示抵抗鸡白痢的鸡肠道微生物特征以及未来探索该病的防控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菌 肠道微生物 功能预测 肉种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尿道感染黏液型圣保罗沙门菌ST50分离株的表型和基因组特征研究
17
作者 王闻卿 蒋娜 +4 位作者 梁艳茹 尤舒琪 杨博雯 郝莉鹏 许学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分析尿道感染黏液型圣保罗沙门菌分离株的表型和基因组特征,提升临床对泌尿道沙门菌感染血清型谱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尿道感染患者中段尿进行培养和计数,分离株(2024JD5)经系统生化、飞行质谱、血清分型和抗微生物药物表型鉴定... 目的分析尿道感染黏液型圣保罗沙门菌分离株的表型和基因组特征,提升临床对泌尿道沙门菌感染血清型谱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尿道感染患者中段尿进行培养和计数,分离株(2024JD5)经系统生化、飞行质谱、血清分型和抗微生物药物表型鉴定(AST);使用全基因组测序(WGS)预测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型(MLST)、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从中国沙门菌区域血清型数据库挑选2株相同ST型的光滑型圣保罗沙门菌作为比较基因组参比菌株;文献总结全球泌尿道感染沙门菌血清型。结果2024JD5因菌苔黏液特质无法确认血清型,WGS预测为圣保罗沙门菌ST50;AST对环丙沙星、萘啶酸、氯霉素和四环素耐药,预测携带氨基糖甙类药物耐药基因aac(6')-Iaa和aph(3')-IIa,氯霉素耐药基因floR,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1,在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gyrA存在点突变:83位点丝氨酸被酪氨酸替换(S83Y);携带6个非质粒型可移动基因元件和144个毒力基因(分泌转运基因和菌毛黏附基因分别为71个和58个),黏液型较光滑型圣保罗沙门菌ST50缺失4个菌毛调控基因(csgB、csgC、fimW、fimY)。文献荟萃显示圣保罗沙门菌目前属全球泌尿道感染病例少见沙门菌型。结论黏液型圣保罗沙门菌ST50作为临床感染病原体具备多重耐药菌表型与基因型特征,其黏液高表达特征可能与菌毛调控基因缺失以适应定殖尿道的补偿机制有关,WGS结合中国沙门菌数据库能有效解决罕见沙门菌表型诊断与生物安全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感染 圣保罗沙门菌ST50 全基因组测序 多重耐药 黏液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携带耐药基因blaCTX-M-27沙门菌P1-CTX噬菌体-质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8
作者 赵秋云 沈焕钧 +2 位作者 宋厚辉 蒋红霞 许成钢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19-3527,共9页
P1噬菌体-质粒作为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载体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携带抗生素耐药基因的P1噬菌体-质粒是否具有诱导和进一步转导等生物学特性问题。对沙门菌中携带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blaCTX-M-27的P1噬菌体-质... P1噬菌体-质粒作为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载体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携带抗生素耐药基因的P1噬菌体-质粒是否具有诱导和进一步转导等生物学特性问题。对沙门菌中携带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blaCTX-M-27的P1噬菌体-质粒(命名为P1-CTX)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噬菌体效价、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温度和酸碱稳定性等。结果显示,P1-CTX噬菌体-质粒可诱导产生有裂解能力的完整噬菌体,效价为10~6 PFU·mL^(-1),最佳感染复数为0.01;P1-CTX噬菌体在低于50℃环境下活力较好,耐强碱而不耐强酸。可感染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且在宿主菌中不产生适应代价,稳定性较好。综上表明,P1-CTX噬菌体-质粒具有正常的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可携带耐药基因通过转导的方式水平传播,且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P1噬体-质粒 抗生素耐药基因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源沙门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中草药抑菌效果研究
19
作者 唐其东 瓦仁乐乐 +3 位作者 梁铭俊 罗晓虹 杜树浩 丁月霞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65-3975,共11页
【目的】对羊源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检测其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以及中草药的抑菌效果,旨在为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湛江市某山羊场采集患有腹泻流涕症状的雷州山羊肛拭子样本33份和鼻拭子样本17份并进行细菌分离纯化... 【目的】对羊源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检测其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以及中草药的抑菌效果,旨在为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湛江市某山羊场采集患有腹泻流涕症状的雷州山羊肛拭子样本33份和鼻拭子样本17份并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采用革兰染色、PCR扩增测序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5种常用抗菌药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12种中草药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探究不同中草药联合应用对分离株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量。【结果】分离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边缘整齐、轻微隆起、无色透明单菌落;在营养琼脂可见白色、圆形、边缘整齐的单菌落。革兰染色可观察到两端钝圆、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16Sr RNA基因PCR扩增结果显示,获得片段大小约1500bp条带。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肠炎沙门菌(登录号:AE016841)相似性>97%。从采集的50份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5株羊源沙门菌,分离率为3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青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0%和70%,对阿奇霉素和磺胺嘧啶钠的耐药率均为40%,对头孢唑林钠、土霉素、链霉素和乙酰甲喹的耐药率均为10%;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多西环素、卡那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哌拉西林、小诺霉素、恩诺沙星表现敏感。中草药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乌梅和五味子对分离株的MIC为15.62mg/m L,黄连对分离株的MIC为62.5mg/m L。中草药联合用药试验结果显示,以黄连+苍术、五味子+诃子以及五味子+广藿香为组合的中草药复方的MIC分别为15.62、7.81和7.81mg/m L。生长曲线与生物被膜检测结果显示,2MIC黄连、乌梅和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好,其中五味子抑制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效果最佳。【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5株羊源沙门菌,中草药提取物对其具有显著的体外抑菌效果,且部分中草药组合使用时能够增强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对于中草药在防治沙门菌感染中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后续进一步探索沙门菌病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了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沙门菌 耐药性 中草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3年广东地区水禽源沙门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20
作者 李宛珈 林寅盛 +4 位作者 刘敏芳 薛文昌 朱婉君 陈济铛 张济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近十年水禽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现状,指导广东地区水禽源沙门病防控。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对2013—2023年从广东水禽主要养殖区238个水禽养殖场分离到的314株水禽源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近十年水禽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现状,指导广东地区水禽源沙门病防控。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对2013—2023年从广东水禽主要养殖区238个水禽养殖场分离到的314株水禽源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14株沙门菌分属B、D、C1、E1群9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实验菌株对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唑林,磺胺类磺胺二甲嘧啶和四环素类的四环素耐药率最高,耐药率为73.57%~89.49%;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及喹诺酮类的诺氟沙星最为敏感,敏感率均超50%,其中280株沙门菌对6类抗菌药物表现多重耐药,5重耐药以上高达60.8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氟苯尼考跟庆大霉素、阿莫西林跟青霉素的相关性最高(r均为0.650),其次是庆大霉素跟卡那霉素(r=0.620)。结论 广东地区水禽源沙门菌耐药普遍严重,应加强对水禽病原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耐药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分型 耐药表型 水禽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