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roup_3798基因的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作者 王双娟 康喜龙 +6 位作者 杨燕娇 王新为 阮燕雨 孟闯 耿士忠 焦新安 潘志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6,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的PCR方法,试验利用全基因组分析鸡常见血清型沙门氏菌,从中筛选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group_3798,并针对该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PCR方法,测定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的PCR方法,试验利用全基因组分析鸡常见血清型沙门氏菌,从中筛选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group_3798,并针对该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PCR方法,测定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率,应用粪便模拟样品及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的雏鸡泄殖腔拭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家禽沙门氏菌中,group_3798特异性存在于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建立的PCR方法能在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扩增出924 bp的目的条带,而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和非沙门氏菌均无扩增条带;基因组与菌液浓度检测限分别为2.593 pg/μL和8 CFU/mL;与国家标准中所述方法相比,对鸡白痢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鸡粪便模拟样品中可以特异性检测出鸡白痢沙门氏菌,未增菌培养时检测限为106 CFU/g;使用PCR方法和国家标准中所述方法同时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48 h后雏鸡泄殖腔样品,检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建立的PCR方法可用于鸡粪便和泄殖腔拭子样品中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检测,为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 group_3798基因 PCR 粪便 泄殖腔拭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
2
作者 熊承轩 董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39,共5页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和抑菌圈试验等方法,评价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用扫描电镜观察、黏附试验和RT-qPCR测定T3SS毒力基因表达水平等方法,探讨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和抑菌圈试验等方法,评价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用扫描电镜观察、黏附试验和RT-qPCR测定T3SS毒力基因表达水平等方法,探讨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25 mg/mL;扫描电镜可见高浓度桑叶黄酮处理后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体多裂解,孔洞明显增多。黏附试验显示,较高浓度桑叶黄酮能显著降低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黏附能力。RT-qPCR结果显示,桑叶黄酮可极显著提高T3SS毒力基因prgK、invA的表达水平(P<0.01),显著提高prgI的表达水平(P<0.05)。说明桑叶黄酮在体外能有效抑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增殖,破坏菌体表面形态,降低黏附能力;低浓度桑叶黄酮会刺激T3SS毒力基因表达,提高其侵袭能力。研究结果为桑叶天然活性物质抑菌功效的开发及其在家禽养殖行业的应用提供了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黄酮 白痢沙门氏菌 体外抑菌 黏附能力 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分析
3
作者 王莎莎 陈福 《吉林畜牧兽医》 2025年第8期64-66,共3页
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沙门氏菌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1~3周龄雏鸡为高发群体,典型临床症状包括特征性白色稀便、食欲废绝及神经沉郁等,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发生... 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沙门氏菌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1~3周龄雏鸡为高发群体,典型临床症状包括特征性白色稀便、食欲废绝及神经沉郁等,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其次深入探究此种疾病的西药、中药治疗方法,以及综合防控策略,以期促进鸡养殖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白痢沙门氏菌 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酸甘油酯通过调节AMPK/mTOR通路改善鸡白痢沙门氏菌诱导的肝脏炎症
4
作者 雷湘兰 沈振国 +5 位作者 彭宇轩 易新 杨琛 张子恒 安登雄 师丽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20,共9页
为探讨三丁酸甘油酯(TB)对鸡白痢沙门氏菌(SP)诱导的肝脏炎症调控机制,试验将128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海南文昌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SP模型组(Mod组)、SP+恩诺沙星抗生素组(Ant组)、SP+三丁酸甘油酯组(Tre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 为探讨三丁酸甘油酯(TB)对鸡白痢沙门氏菌(SP)诱导的肝脏炎症调控机制,试验将128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海南文昌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SP模型组(Mod组)、SP+恩诺沙星抗生素组(Ant组)、SP+三丁酸甘油酯组(Tre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试验比较了各组雏鸡的生长性能,并通过血液生化检测、肝脏HE染色、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探究TB对SP所致肝脏炎症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显示:①Ant组和Tre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Mod组(P<0.05);②Ant组和Tre组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低于Mod组(P<0.05),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Mod组(P<0.05);③与Con组相比,Ant组肝脏细胞形态完整,有少量炎性细胞,Tre组肝脏细胞形态较完整,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④Ant组和Tre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较Mod组显著降低(P<0.05),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较Mod组显著升高(P<0.05);⑤恩诺沙星和TB可通过AMPK/mTOR和NF-κB通路减轻SP感染对雏鸡肝脏损伤的影响。研究表明,饲粮添加TB可显著提高SP感染雏鸡的生长性能,降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可能通过AMPK/mTOR通路减轻SP所致的肝脏损伤,并减少促炎因子的表达以减缓肝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三丁酸甘油酯 AMPK MTOR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水添加壳聚糖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攻毒蛋鸡蛋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肝脏损伤和输卵管炎症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彭金虎 林静 +5 位作者 邱凯 王晶 张海军 武书庚 李茜 王晓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7-278,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饮水添加壳聚糖(CS)对鸡白痢沙门氏菌(SP)攻毒蛋鸡蛋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肝脏损伤和输卵管炎症的缓解作用。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180羽35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3组分别为对照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饮水添加壳聚糖(CS)对鸡白痢沙门氏菌(SP)攻毒蛋鸡蛋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肝脏损伤和输卵管炎症的缓解作用。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180羽35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攻毒组(SP组)和壳聚糖组(CS组),均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试验期7 d。试验第1天,分别于09:00和17:00各进行1次攻毒处理,其中SP组和CS组每只试验鸡均口服1 mL活菌数为1×109 CFU/mL的SP菌液,CON组每只试验鸡口服1 mL生理盐水;第2次攻毒结束后,立即在CS组饮水中添加0.4%CS,且连续7 d服用含CS的水。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SP组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白蛋白(ALB)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SP抗体(SP-Ab)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SP攻毒后第1天和第3天,SP组蛋壳强度显著降低(P<0.05)。SP组蛋鸡出现典型的白痢、嗜睡及精神不佳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到输卵管膨大部组织绒毛膜碎裂,出现多处炎性浸润灶和脂肪变性以及少量肝细胞坏死崩解和核固缩等明显的病理改变。2)与SP组相比,CS组产蛋率显著增高(P<0.05),血清AST活性以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血浆SP-Ab含量显著提高(P<0.05);饮水中添加CS后第3天和第7天,CS组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SP组蛋鸡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病理学观察到输卵管膨大部和肝脏损伤均有所缓解。3)与CON组相比,CS组产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指数、血清ALB和总蛋白(TP)含量、血清GSH-Px和SOD活性以及血浆SP-Ab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饮水中添加0.4%CS可通过减轻蛋鸡肝脏损伤和输卵管炎症、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以及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从而缓解SP感染以及由此引起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白痢沙门氏菌 蛋鸡 抗氧化 肝脏损伤 输卵管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E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在雏鸡体内定植及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张慧 余燕 +2 位作者 刘志科 陈红雨 马金友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93,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效应蛋白SteE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在雏鸡体内的定植及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分别使用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和PBS灌服2日龄雏鸡,在雏鸡感染后的12 h、24 h、36 h、2 d、3 d、5 d、... 试验旨在研究效应蛋白SteE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在雏鸡体内的定植及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分别使用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和PBS灌服2日龄雏鸡,在雏鸡感染后的12 h、24 h、36 h、2 d、3 d、5 d、7 d取脏器涂板观察细菌定植情况,并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qRT-PCR方法研究感染后3 d时雏鸡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变化和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相比,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感染组雏鸡脏器细菌载量降低,且在感染后3 d时差异显著(P<0.05),但心脏未出现差异。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感染组雏鸡肝脏均出现增生性结节,且前者结节数量多、面积大。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感染组雏鸡脾脏内巨噬细胞较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少、动脉周围组织淋巴鞘面积小。但对照组雏鸡脏器未发现细菌定植和明显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感染组雏鸡肝脏和脾脏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均升高,但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感染组与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相比,肝脏和脾脏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研究表明,鸡白痢沙门氏菌效应蛋白SteE可增强细菌的定植、加重鸡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变化、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steE 病理变化 细菌定植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鸡白痢沙门氏菌耐受环丙沙星中的作用分析
7
作者 李艳莉 程伊洛 +2 位作者 罗青平 杨玉莹 张腾飞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84,共9页
为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耐受环丙沙星的影响,试验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鸡白痢沙门氏菌C79-3的sod1、sod2、sod3和sod4的单基因缺失株和同为Cu/Zn家族的sod1与sod3、Fe/Mn家族的sod2与sod4的双基因缺失株及其互补株... 为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耐受环丙沙星的影响,试验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鸡白痢沙门氏菌C79-3的sod1、sod2、sod3和sod4的单基因缺失株和同为Cu/Zn家族的sod1与sod3、Fe/Mn家族的sod2与sod4的双基因缺失株及其互补株,比较分析亲本株、基因缺失株与互补株的生长曲线、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过氧化氢和抗生素耐受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6个基因缺失株与亲本株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别,但双基因缺失株Δsod1Δsod3和Δsod2Δsod4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0.05),在环丙沙星处理后活性氧产生量显著高于亲本株(P<0.05);与亲本株、4个单基因缺失株和双基因缺失株Δsod1Δsod3相比,双基因缺失株Δsod2Δsod4在过氧化氢环境中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且在环丙沙星处理后,其耐受能力大幅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以Fe和Mn作为辅因子的铁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和Sod4通过协同作用,在鸡白痢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的耐受中发挥关键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耐受 环丙沙星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发生与诊治 被引量:3
8
作者 姚婷婷 李小露 刘佳鑫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3期121-122,共2页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是危害鸡养殖业较严重的病害之一。该文描述了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发生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学变化,介绍了针对性的实验室诊断、治疗与预防措施,给养殖者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发生特点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实验室诊断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孔雀沙门氏菌性白痢的快速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2
9
作者 景绍中 张毅 +3 位作者 石燕 熊涛 殷素会 张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3期320-321,共2页
随着圈养孔雀养殖规模的扩大,孔雀沙门氏菌性白痢病的快速诊断与防控显得越来越重要。该文介绍了圈养孔雀沙门氏菌性白痢的临床症状、快速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控措施,以为孔雀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孔雀 沙门氏菌白痢 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81
10
作者 潘志明 焦新安 +6 位作者 刘文博 高崧 倪振亚 张扬 刘学贤 张如宽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7-383,共7页
采用WHO推荐的Kirby Bauer法对我国部分地区 196 2~ 1999年间 34 6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在近 40年时间里 ,鸡白痢沙门氏菌对氨苄青霉素、壮观霉素、复方磺胺、磺胺异恶唑、甲氧苄胺嘧啶、羧苄青霉素、四... 采用WHO推荐的Kirby Bauer法对我国部分地区 196 2~ 1999年间 34 6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在近 40年时间里 ,鸡白痢沙门氏菌对氨苄青霉素、壮观霉素、复方磺胺、磺胺异恶唑、甲氧苄胺嘧啶、羧苄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显著增强 (P <0 0 1)。菌株的多重耐药率明显增加。 6 0年代以二耐菌株为主 (37 0 % ) ,70年代以四耐、五耐菌株居多 (6 0 5 % ) ,80年代五耐、六耐、七耐菌株占大多数(80 2 % ) ,90年代仅七耐以上菌株就达 83 7%。不同年代菌株显示出不尽相同的耐药谱 ,且呈现出不断增宽的趋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6 0年代至 90年代 ,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大多呈现出显著增强的变化趋势 ,这充分说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发展与抗菌药物长期反复使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研究对于指导临诊合理用药及控制疾病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耐药性 变化趋势 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40
11
作者 潘志明 焦新安 +5 位作者 刘学贤 倪振亚 刘文博 高崧 张如宽 刘秀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对1962 ~1998 年间分离保存的325 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菌株对16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其中对氨苄青霉素, 复方磺胺, 甲氧苄胺嘧啶,链霉素, ... 对1962 ~1998 年间分离保存的325 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菌株对16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其中对氨苄青霉素, 复方磺胺, 甲氧苄胺嘧啶,链霉素, 四环素, 壮观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上升。菌株多重耐药性的上升趋势显著, 60 年代菌株几乎没有多重耐药性, 70 年代以四耐、五耐菌株居多, 80 年代则以五耐、六耐、七耐菌株占绝大多数, 而90 年代七耐以上菌株的比率却近90 % 。菌株耐药谱迅速增宽, 并对常用抗生素广谱耐药。因此, 建立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监测体系, 并积极寻求消除耐药质粒的方法, 是当前防治鸡白痢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味中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联合抑菌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代如意 李莉 +7 位作者 殷中琼 贾仁勇 李曼 康帅 彭练慈 曲径 侯婉晴 胡志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7,43,共5页
【目的】探讨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和何首乌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何首乌5味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 【目的】探讨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和何首乌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何首乌5味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各中药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何首乌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MIC、MBC值分别为15.60~62.50,15.60~125.00mg/mL(以生药计算)。虎杖、夏枯草、紫花地丁、何首乌与诃子联合用药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均为0.25;虎杖与紫花地丁、夏枯草,紫花地丁与夏枯草联合用药时的FICI为1.25~2;何首乌与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联合用药时的FICI均大于2。【结论】虎杖、夏枯草和诃子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诃子与虎杖、紫花地丁、何首乌、夏枯草联合应用,其抑菌呈协同作用;虎杖与紫花地丁、夏枯草,紫花地丁与夏枯草联合应用,其抑菌呈无关作用;何首乌与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联合应用,其抑菌呈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白痢沙门氏菌 体外抑菌 联合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志科 杨宁宁 +7 位作者 徐锦凤 徐明国 荆明龙 吴文星 曹旭东 任艳 石峰 陈创夫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92-2800,共9页
为鉴定新疆某些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流行株的流行现状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采用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有发病史的种鸡场进行现场检测,被检的750只鸡中,发现78例疑似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运用沙门氏菌鉴别培养基、组织病理学观察和PCR方法进... 为鉴定新疆某些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流行株的流行现状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采用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有发病史的种鸡场进行现场检测,被检的750只鸡中,发现78例疑似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运用沙门氏菌鉴别培养基、组织病理学观察和PCR方法进行确诊,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疑似的78例鸡白痢沙门氏菌中有69例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和病理学特点,PCR成功扩增出invA基因,分离率为9.2%,血清型诊断为D1型;其中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和新霉素耐药性最高,耐药率分别为100.0%和81.2%,而对头孢曲松、克拉维酸和多黏菌素的敏感率达60.0%以上。本研究为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在净化鸡白痢沙门氏菌及临床用药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分离鉴定 组织病理学 PCR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毒力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14
作者 查华 石火英 +2 位作者 吉贞颖 陆玮 杨雪琴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96-998,共3页
为了解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的相关毒力因子的流行病学变化,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期间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等华东地区鸡、鸭、鹅、鸽中所分离的70株S.pullorum的毒力岛SPI-1、SPI-... 为了解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的相关毒力因子的流行病学变化,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期间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等华东地区鸡、鸭、鹅、鸽中所分离的70株S.pullorum的毒力岛SPI-1、SPI-2、SPI-3、SPI-4、SPI-5的毒力基因hilA、sseL、mgtC、siiE、sopB进行PCR检测,并选择10株分别来源于鸡、鸭、鹅、鸽源的的分离株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70株S.pullorum均携带5个毒力基因,位于SPI-1、SPI-2及SPI-3的hilA、sseL、mgtC基因高度保守(100%),而位于SPI-4、SPI-5的siiE和sopB基因在个别位点出现突变。本研究为S.pullorum毒力基因在流行菌株中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毒力岛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安辉 张大华 +5 位作者 陈小玲 徐福洲 贺云霞 黄秀芬 李桂萍 孙惠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888-19890,共3页
[目的]探索20日龄雏鸡出现有关节肿胀、拉白色稀粪和少量死亡等症状的疾病病因,为鸡场的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建议和有效措施。[方法]采集病鸡样品并进行了细菌学检验。通过细菌分离、PCR、生化试验和回鸡试验鉴定出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 [目的]探索20日龄雏鸡出现有关节肿胀、拉白色稀粪和少量死亡等症状的疾病病因,为鸡场的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建议和有效措施。[方法]采集病鸡样品并进行了细菌学检验。通过细菌分离、PCR、生化试验和回鸡试验鉴定出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结果]用分离株感染SPF雏鸡,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结论]鸡白痢沙门氏菌是造成鸡场该次疾病的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 白痢沙门氏菌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抗体消长规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洋 李丹 +3 位作者 王传彬 霍斯琪 刘玉良 顾小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3-500,共8页
为比较不同方法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抗体消长的规律,以便为种鸡场净化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以鸡白痢沙门氏菌活菌和灭活免疫原分别接种SPF鸡,采用平板凝集、微量凝集和ELISA试验定期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并以Kappa检验判定不同检测方... 为比较不同方法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抗体消长的规律,以便为种鸡场净化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以鸡白痢沙门氏菌活菌和灭活免疫原分别接种SPF鸡,采用平板凝集、微量凝集和ELISA试验定期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并以Kappa检验判定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结果显示,平板凝集试验在接种后检出抗体阳转的时间早于ELISA,但ELISA检出抗体阳性的持续时间更长,且更符合抗体消长规律;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之间仅具有微弱一致性(Kappa系数为0.002~0.295)。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鸡白痢沙门氏菌抗体检测方法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从总体来看,ELISA无假阳性干扰,检出抗体的持续时间较长,更符合抗体消长规律,在单一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的情况下,更有利于种鸡场对该病进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人工感染 抗体 平板凝集试验 微量凝集试验 ELISA Kappa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及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海琴 刘林秀 +2 位作者 季华员 武艳平 康昭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5-97,102,共4页
禽白血病毒(ALV)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P)均可以垂直传播。通过禽白血病病毒(ALV)J亚群抗体和群特异性P27抗原的商品化ELISA检测试剂盒和全血平板法等调查了江西省13个种鸡企业的8个地方品种鸡群ALV和SP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LV-P27抗原、A... 禽白血病毒(ALV)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P)均可以垂直传播。通过禽白血病病毒(ALV)J亚群抗体和群特异性P27抗原的商品化ELISA检测试剂盒和全血平板法等调查了江西省13个种鸡企业的8个地方品种鸡群ALV和SP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LV-P27抗原、ALV-J抗体均有检出,江西省地方鸡ALV-J亚型感染相当严重,迫切需要净化。江西地方品种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率相差较大,同一品种鸡在不同场之间的SP感染率差异明显。生物安全措施会影响鸡白痢的感染情况,在鸡白痢的净化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淘汰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措施来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种鸡 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白痢沙门氏菌 感染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中药抑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立新 刘芳萍 +1 位作者 李睿 徐倩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1,共3页
采用胸肌注射法对7日龄蛋雏鸡人工感染耐药菌株发病,分7组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分别为抑制剂高剂量组、抑制剂中剂量组、抑制剂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环丙沙星)、中药对照组(中药复方制剂)、阳性对照组(感染不给药)和阴性对照组(不感染不给... 采用胸肌注射法对7日龄蛋雏鸡人工感染耐药菌株发病,分7组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分别为抑制剂高剂量组、抑制剂中剂量组、抑制剂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环丙沙星)、中药对照组(中药复方制剂)、阳性对照组(感染不给药)和阴性对照组(不感染不给药),饮水给药,连用7d,停药观察14d。结果表明,耐药抑制剂对感染鸡的死亡率降低到10%,治愈率达到70%,有效率达到90%,相对增重率达到101.18%。该耐药抑制剂对鸡耐药沙门氏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耐药性 中药抑制剂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OmpC的重组枯草杆菌芽孢对小鼠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明刚 戴茜茜 +3 位作者 徐毓琴 张飞燕 唐慧琴 潘康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66-969,977,共5页
为研究小鼠口服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C的重组枯草杆菌芽孢后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与交叉保护作用,本研究将120只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与B组在第0、15 d分别灌服重组枯草杆菌SE1与野生型枯草杆... 为研究小鼠口服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C的重组枯草杆菌芽孢后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与交叉保护作用,本研究将120只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与B组在第0、15 d分别灌服重组枯草杆菌SE1与野生型枯草杆菌168芽孢(1.0×10^(10)cfu芽孢/次/只),C组与D组则分别拌料饲喂重组枯草杆菌SE1与野生型枯草杆菌168芽孢(1.0×10~6cfu芽孢/g饲料),E组仅饲喂基础日粮。饲喂至22d,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采集血清和小肠内容物,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OmpC特异性抗体水平;同时,每组小鼠随机选取16只并分为两个小组,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交叉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口服重组芽孢可诱导产生特异性血清IgG与肠粘膜SIgA抗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拌料饲喂方式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灌服方式(p<0.05);重组芽孢可为小鼠抗2×LD_(50)和10×LD_(50)攻毒剂量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提供100%和50%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芽孢经口服免疫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血清IgG与肠粘膜SIgA抗体,并可赋予交叉保护作用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 外膜蛋白OmpC 枯草芽孢杆菌 芽孢表面展示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宽噬菌谱鸡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汪祥燕 辛国芹 +2 位作者 董佩佩 刘元香 徐海燕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75-258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现代化肉鸡养殖场采集的粪便、污水和垫料样品中分离宽噬菌谱鸡白痢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谱分析、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对分离纯化的噬菌体进行... 本研究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现代化肉鸡养殖场采集的粪便、污水和垫料样品中分离宽噬菌谱鸡白痢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谱分析、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对分离纯化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纯化出一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命名STP98-a。该噬菌体噬菌斑直径4~5mm,圆形透明,无晕圈,其头部偏椭圆形,长径约61nm,横径约67nm,尾长约112nm,直径约10nm,属于长尾噬菌体科;能裂解不同血清型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肠亚种,噬菌谱宽;在30~60℃保持高活性;在pH 3.0~12.0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感染宿主菌潜伏期为5min,裂解期为135min,裂解量为93。综上所述,STP98-a为一株宽噬菌谱鸡白痢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可用于鸡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制剂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 宽噬菌谱 分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