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野外诱捕效果测定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建伟 周娇 +3 位作者 刘鑫海 骆有庆 李月华 宗世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为了明确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的诱捕距离和效果,在受害的黑沙蒿林外,主要风向的上风向、下风向及侧风向区域分别等距离设置7个诱捕器。诱捕结果表明:上风向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占到诱捕总量的60%,侧风向的效果好于下风向;在上风向设置... 为了明确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的诱捕距离和效果,在受害的黑沙蒿林外,主要风向的上风向、下风向及侧风向区域分别等距离设置7个诱捕器。诱捕结果表明:上风向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占到诱捕总量的60%,侧风向的效果好于下风向;在上风向设置的不同距离的诱捕器中,距林缘30~210m处均能诱捕到成虫,但以60m处诱捕到的数量最多;该性信息素的持效期为25~34d;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的野外诱捕效果显示,船形和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好于实用新型诱捕器。除了沙蒿木蠹蛾,该性信息素还对草地螟、冬麦异夜蛾和蜂虻等有较明显的诱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木蠹蛾 性信息素 时空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蒿木蠹蛾性诱剂的分析合成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金桐 骆有庆 +1 位作者 宗世祥 李占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6-110,共5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触角电位测定(EAG)技术分析沙蒿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结果表明:在提取物中存在有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Ac)、顺-5-十四碳烯乙酸酯(Z5-14∶Ac)和顺-5-十二碳烯-1-醇(Z5-12∶OH)3种主要成分。通...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触角电位测定(EAG)技术分析沙蒿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结果表明:在提取物中存在有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Ac)、顺-5-十四碳烯乙酸酯(Z5-14∶Ac)和顺-5-十二碳烯-1-醇(Z5-12∶OH)3种主要成分。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相应的标准化合物,林间诱蛾试验结果显示:Z5-12∶Ac和Z5-14∶Ac2种组分的组合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且具有专一性,当加入反-3-顺-5-十二碳二烯乙酸酯(E3,Z5-12∶Ac)时诱蛾活性增加。将3种化合物按10∶6∶0.5配成性诱剂制成诱芯(825μg.个-1),诱蛾效果最佳,日平均诱蛾7.2头。此性诱剂可用以田间诱捕和虫情监测,为沙蒿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木蠹蛾 性诱剂 化学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蒿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建伟 骆有庆 宗世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9-814,共6页
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 Chou et Hua是危害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籽蒿A.sphaerocephalaKrasch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食根部,导致寄主植物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我们对该虫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结合... 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 Chou et Hua是危害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籽蒿A.sphaerocephalaKrasch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食根部,导致寄主植物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我们对该虫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该虫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油蒿根部越冬;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从受害根部钻出,在周围的沙土里结茧化蛹,蛹期平均19.5±3.5d;成虫始见于6月初,终见于8月末,期间经历3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7,8月的上旬。成虫羽化主要在14:00-17:00,整个过程持续30~45min;羽化当日即可交配,交配时间为20:00-21:00,高峰期为20:30左右;雄虫有2次交尾现象。雄虫寿命2~3d,雌虫寿命1~3d,极少4d。雌雄性比约为1∶2.16。卵初见于6月中旬,初孵幼虫初见于6月下旬。幼虫常单独危害,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蛀食坑道不规则。5-9月,油蒿受害率为11%~44%,平均24%,株虫口密度为0.13头/株。幼虫对油蒿的树龄和地径有较明显的选择性,主要危害1~4年生、地径16~34mm的油蒿。沙蒿木蠹蛾生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木蠹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 生活习性 生活史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捕器和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
4
作者 薛喜琴 刘冬林 +6 位作者 高荣 高天健 刘永华 娄丁 王盼 李想 常瑜池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的诱蛾时间动态表明:性诱剂Z5-12:Ac、船形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晴天诱捕为最佳组合,效果优于单项防治措施,该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木蠹蛾 性诱剂 诱捕器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蒿木蠹蛾幼虫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艳梅 郭锦梅 +3 位作者 赵学庆 郝新忠 刘冬林 冯娜 《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20-22,共3页
应用3.2%阿维菌素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唑磷毒死蜱-蛀虫净+增效剂LS-906、5%二嗪磷颗粒剂、50%敌西·辛硫磷乳油6种药剂,采用杆基喷雾,根部灌根、埋药、杆基注药方法分别对沙蒿木蠹蛾杆基初孵... 应用3.2%阿维菌素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唑磷毒死蜱-蛀虫净+增效剂LS-906、5%二嗪磷颗粒剂、50%敌西·辛硫磷乳油6种药剂,采用杆基喷雾,根部灌根、埋药、杆基注药方法分别对沙蒿木蠹蛾杆基初孵幼虫和根部钻蛀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施用后虫口数量均有减少,30%唑磷毒死蜱-蛀虫净+增效剂LS-906防治效果最好,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次之,施药10天后,校正平均虫口减退率68.3%以上,杆基喷雾和灌根能够有效防治沙蒿木蠹蛾幼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木蠹蛾幼虫 化学防治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沙区沙蒿木蠹蛾危害特性调查
6
作者 贾艳梅 赵学庆 +4 位作者 高荣 郝新忠 孙婧瑜 郭锦梅 马博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110-113,118,共5页
通过对榆林沙区沙蒿分布区设置的临时样地和固定标准地沙蒿木蠹蛾危害特性调查,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片区、块状危害;固定沙地比半固定沙地危害率低,半固定沙地立地条件下,平坦沙地、迎风坡中上部危害较背风坡、丘间地... 通过对榆林沙区沙蒿分布区设置的临时样地和固定标准地沙蒿木蠹蛾危害特性调查,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片区、块状危害;固定沙地比半固定沙地危害率低,半固定沙地立地条件下,平坦沙地、迎风坡中上部危害较背风坡、丘间地重,最高危害率达75.8%以上;地径1.6~3.4 cm的沙蒿危害率达51.6%;单株被害沙蒿中幼虫数量只有1头的达50.0%,且存在不同龄幼虫同时钻蛀现象;初孵幼虫多集中在杆基0~1.0 cm处,逐渐钻蛀向下转移多聚集在根部0~5.0 cm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木蠹蛾 危害特性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蒿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明琪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92-93,共2页
对油蒿上3种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油蒿的根茎部,而沙蒿圆吉丁和沙蒿大粒象除以幼虫危害根茎部以外,还以成虫取食油蒿叶片作为营养补充。3种害虫的幼虫在油蒿上的分布位置完全不同... 对油蒿上3种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油蒿的根茎部,而沙蒿圆吉丁和沙蒿大粒象除以幼虫危害根茎部以外,还以成虫取食油蒿叶片作为营养补充。3种害虫的幼虫在油蒿上的分布位置完全不同,沙蒿木蠹蛾和沙蒿圆吉丁在整株油蒿上均有分布,初孵幼虫首先取食茎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于同年入冬前转移至根部危害;而沙蒿大粒象则主要分布在根部,初孵幼虫从韧皮部到木质部,逐渐向下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沙蒿木蠹蛾 蒿圆吉丁 蒿大粒象 危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