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沙漠黄土过渡带典型区农业系统演变及碳排放空间格局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颖欣
梁伟
+4 位作者
苟芬
傅伯杰
吕一河
李海宝
王佳怡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2-3156,共15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加速和粮食需求激增,农业活动不断向高原和旱地等脆弱区域扩展,这些区域往往是大规模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重点投资区。前期调研发现沙漠黄土过渡带这一具有重要生态与生产价值的区域通过大规模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促进生态...
随着全球城市化加速和粮食需求激增,农业活动不断向高原和旱地等脆弱区域扩展,这些区域往往是大规模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重点投资区。前期调研发现沙漠黄土过渡带这一具有重要生态与生产价值的区域通过大规模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农业现代化转型,提高当地社区收入。然而农业快速发展伴随的碳排放问题对区域生态和全球气候构成威胁,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榆阳区,深入探究农业碳排放规律和空间格局,根据作物分布和农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环节,构建榆阳区地块尺度农业碳排放计算框架,利用空间相关性模型测算农业碳排放的空间集聚规律,旨在评估农业活动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区域农业发展并未破坏现有的植被恢复成果,从2000年到2020年,农田面积约增加28.49%,NDVI上升地区面积为6975.62 km^(2);(2)农业系统在生产规模和经济产出上都有了显著的增长,水浇地由2000年的30721 hm^(2)增长到2020年的60298 hm^(2),农牧业产值从2000年到2020年增长16.39倍;(3)榆阳区农业碳排放总量为35.602×10^(4) t,化肥、灌溉、肠胃发酵、粪便排放产生的碳排放量多;(4)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格局。建议北部高-高聚集区域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减少能源和农资投入,南部低-低聚集区域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太阳能提水灌溉技术,实现区域农业低碳绿色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碳排放监督管理、农业各区碳排放优化策略提供参考,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空间格局
空间相关性
沙漠黄土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户生计恢复力与福祉的组态模式及影响因素——以沙漠-黄土过渡带为例
2
作者
王菲
史兴民
秦语晗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6,172,共6页
通过表征农户的生计恢复能力和福祉水平的组态模式,以及不同组态模式下农户的生计策略、收入来源、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恢复力-福祉”组态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榆阳区农户主要形成“...
通过表征农户的生计恢复能力和福祉水平的组态模式,以及不同组态模式下农户的生计策略、收入来源、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恢复力-福祉”组态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榆阳区农户主要形成“高恢复力-高福祉”模式,府谷县和神木市农户主要形成“低恢复力-低福祉”模式。(2)“高恢复力-高福祉”为最优组态模式,该类家庭以非农为主的生计策略占比最高,兼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占比高于农业为主的生计策略。(3)与“低恢复力-低福祉”模式相比,个人实施改变地形和治沙的水土保持措施、政府组织实施并采取植树种草和生物结皮培育的水土保持技术更容易促进农户实现最优组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
黄土
过渡
带
生计恢复力
福祉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
11
3
作者
赵宣
韩霁昌
+4 位作者
王欢元
张扬
郝起礼
孙婴婴
张海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446-7452,共7页
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学过程,对沙荒地整治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毛乌素沙漠-黄土过渡带为研究区,结合布点取样和室内分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其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异...
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学过程,对沙荒地整治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毛乌素沙漠-黄土过渡带为研究区,结合布点取样和室内分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其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9 g/kg、9.65 mg/kg和106.84 mg/kg。3种养分的变异系数为40.54%—84.62%,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其中全氮变异系数最大,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小。(2)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养分空间变异性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空间自相关性均随着滞后距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3种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块金值/基台值比值在0.09%—32.82%,全氮、有效磷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素对变异起主导作用;速效钾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对变异起主导作用。(3)克里金插值图显示3种养分含量均表现为随着地势的降低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全氮含量整体呈斑点状分布,插值图较破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呈条带状分布,连续性较好。(4)毛乌素沙漠-黄土过渡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与地形、地貌、植物分布以及非自然因素都有关,但是以地形因素的影响为主。开展沙漠-黄土过渡带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为开展沙荒地整治工程,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
沙漠
-
黄土
高原
过渡
带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半方差分析
克里金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漠黄土过渡带典型区农业系统演变及碳排放空间格局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颖欣
梁伟
苟芬
傅伯杰
吕一河
李海宝
王佳怡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榆林沙漠黄土过渡带生态与环境陕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榆林学院政法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2-3156,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42071144)
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专项科研重点项目(22YDYLZ002)
+1 种基金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领航人才培养项目(LHRCCX23165)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2024SF-YBXM-589)。
文摘
随着全球城市化加速和粮食需求激增,农业活动不断向高原和旱地等脆弱区域扩展,这些区域往往是大规模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重点投资区。前期调研发现沙漠黄土过渡带这一具有重要生态与生产价值的区域通过大规模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农业现代化转型,提高当地社区收入。然而农业快速发展伴随的碳排放问题对区域生态和全球气候构成威胁,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榆阳区,深入探究农业碳排放规律和空间格局,根据作物分布和农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环节,构建榆阳区地块尺度农业碳排放计算框架,利用空间相关性模型测算农业碳排放的空间集聚规律,旨在评估农业活动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区域农业发展并未破坏现有的植被恢复成果,从2000年到2020年,农田面积约增加28.49%,NDVI上升地区面积为6975.62 km^(2);(2)农业系统在生产规模和经济产出上都有了显著的增长,水浇地由2000年的30721 hm^(2)增长到2020年的60298 hm^(2),农牧业产值从2000年到2020年增长16.39倍;(3)榆阳区农业碳排放总量为35.602×10^(4) t,化肥、灌溉、肠胃发酵、粪便排放产生的碳排放量多;(4)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格局。建议北部高-高聚集区域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减少能源和农资投入,南部低-低聚集区域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太阳能提水灌溉技术,实现区域农业低碳绿色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碳排放监督管理、农业各区碳排放优化策略提供参考,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空间格局
空间相关性
沙漠黄土过渡带
Keywords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spatial pattern
spatial correlation
desert loess transition zone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户生计恢复力与福祉的组态模式及影响因素——以沙漠-黄土过渡带为例
2
作者
王菲
史兴民
秦语晗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6,172,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YJA840014)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0F004)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ZDLSF05-02)。
文摘
通过表征农户的生计恢复能力和福祉水平的组态模式,以及不同组态模式下农户的生计策略、收入来源、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恢复力-福祉”组态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榆阳区农户主要形成“高恢复力-高福祉”模式,府谷县和神木市农户主要形成“低恢复力-低福祉”模式。(2)“高恢复力-高福祉”为最优组态模式,该类家庭以非农为主的生计策略占比最高,兼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占比高于农业为主的生计策略。(3)与“低恢复力-低福祉”模式相比,个人实施改变地形和治沙的水土保持措施、政府组织实施并采取植树种草和生物结皮培育的水土保持技术更容易促进农户实现最优组态模式。
关键词
沙漠
-
黄土
过渡
带
生计恢复力
福祉
农户
Keywords
desert-loess transition zone
livelihood resilience
household welfare
rural households
分类号
K90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
11
3
作者
赵宣
韩霁昌
王欢元
张扬
郝起礼
孙婴婴
张海欧
机构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446-7452,共7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1411008)
文摘
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学过程,对沙荒地整治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毛乌素沙漠-黄土过渡带为研究区,结合布点取样和室内分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其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9 g/kg、9.65 mg/kg和106.84 mg/kg。3种养分的变异系数为40.54%—84.62%,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其中全氮变异系数最大,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小。(2)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养分空间变异性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空间自相关性均随着滞后距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3种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块金值/基台值比值在0.09%—32.82%,全氮、有效磷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素对变异起主导作用;速效钾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对变异起主导作用。(3)克里金插值图显示3种养分含量均表现为随着地势的降低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全氮含量整体呈斑点状分布,插值图较破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呈条带状分布,连续性较好。(4)毛乌素沙漠-黄土过渡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与地形、地貌、植物分布以及非自然因素都有关,但是以地形因素的影响为主。开展沙漠-黄土过渡带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为开展沙荒地整治工程,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毛乌素
沙漠
-
黄土
高原
过渡
带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半方差分析
克里金插值
Keywords
Mu Us desert-loess plateau transition zone
soil nutrients
spatial variability
semivariogram analysis
kriging interpolation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沙漠黄土过渡带典型区农业系统演变及碳排放空间格局
吴颖欣
梁伟
苟芬
傅伯杰
吕一河
李海宝
王佳怡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农户生计恢复力与福祉的组态模式及影响因素——以沙漠-黄土过渡带为例
王菲
史兴民
秦语晗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赵宣
韩霁昌
王欢元
张扬
郝起礼
孙婴婴
张海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