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玛曲县沙漠化草地褐鳞苔草固沙特性初探
被引量:
4
1
作者
康建军
赵明
+2 位作者
李广宇
张继强
王芳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2期47-51,73,共5页
褐鳞苔草(Carex brunnescens)是玛曲县沙漠化草地固沙的先锋植物,对维护玛曲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褐鳞苔草种群的繁殖及固沙特征,对其地下部分的形态结构与种群繁殖特征,种群密度和地下部分数量指标...
褐鳞苔草(Carex brunnescens)是玛曲县沙漠化草地固沙的先锋植物,对维护玛曲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褐鳞苔草种群的繁殖及固沙特征,对其地下部分的形态结构与种群繁殖特征,种群密度和地下部分数量指标与积沙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鳞苔草地下茎(水平茎)高度发达,当地面被风沙覆盖后,地下水平茎会迅速延长并在茎节点上长出垂直茎,垂直茎快速向上生长并穿透沙面形成新的植株(沙埋深度小于50 cm),周而复始使地下茎形成多层网状结构,起到固沙作用。当种群密度小于146株/m2、地下茎直径小于1.40mm、一级根系直径大于0.627 mm时存在明显的风蚀现象;种群密度为146~158株/m2、地下茎直径为1.40 mm、一级根系直径为0.612~0.627 mm时固沙效果较好;种群密度大于158株/m2、地下茎直径大于1.40 mm、一级根系直径小于0.612 mm时出现明显的堆积现象。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人工辅助和工程措施,褐鳞苔草可作为玛曲高寒沙漠化草地生态治理的优良草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草地
褐鳞苔草
固沙特性
推广应用
玛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沙漠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途径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堃
吕进英
邵新庆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在分析国内外草地沙漠化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研究1985-1998年沙化草地的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属于进展演替类型,经历"沙生、一年生植物群落"、"根茎禾草杂类草群落"和"丛生禾草群落"三个...
在分析国内外草地沙漠化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研究1985-1998年沙化草地的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属于进展演替类型,经历"沙生、一年生植物群落"、"根茎禾草杂类草群落"和"丛生禾草群落"三个演替阶段,最终向地带性植被类型发展;其植被物种组成,覆盖度、产草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增加,表土结构变好;人工恢复的效果显著,播种抗旱、抗风沙型植物,可以快速建成植被覆盖地面,同时生产大量优质牧草,是我国沙化草原恢复重建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学
草地
沙漠化
植被恢复
植被重建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沙漠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赵哈林
刘任涛
+4 位作者
周瑞莲
曲浩
潘成臣
王燕
李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7,共8页
为了解沙漠化对沙质草地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和2009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个体密度的变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漠化的发展,土壤大型动物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
为了解沙漠化对沙质草地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和2009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个体密度的变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漠化的发展,土壤大型动物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个体密度明显下降,均匀度和优势度趋于增加,其中轻度和严重沙漠化阶段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不断变化,相似性降低,群落由多优势类群向单一优势类群,甚至无明显优势类群转化,致使群落发生逆行演替;沙漠化对草地土壤植食性动物影响相对较大,对杂食性和捕食性动物影响相对较小,导致群落功能群结构明显改变;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主要源于植被退化和土壤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植被盖度和凋落物产量的下降以及土壤质地、有机质和养分状况的恶化,土壤温度、水分和pH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草地
沙漠化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变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沙漠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赵哈林
刘任涛
+1 位作者
赵学勇
张铜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400,405,共8页
为揭示草地沙漠化对土壤大型节肢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影响,在2008-2009年春、夏、秋3个季节采用空间-时间转换的方法分层调查了科尔沁沙漠化草地0~30cm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类群丰富度、密度和优势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地沙漠化导致土...
为揭示草地沙漠化对土壤大型节肢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影响,在2008-2009年春、夏、秋3个季节采用空间-时间转换的方法分层调查了科尔沁沙漠化草地0~30cm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类群丰富度、密度和优势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地沙漠化导致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密度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夏季>春季>秋季,且以轻度和严重沙漠化阶段下降最为显著;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模式和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模式也发生明显改变,其中季节变化模式由夏季最高、春季>秋季逐步转变为夏季最低、秋季>春季,土壤剖面中土壤动物的分布模式由从上层向下层递减逐步演变为上层下层相近,中间层最低;草地沙漠化还导致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的不断更替,其演替速率是夏季大于秋季和春季,中层土壤大于上层和下层土壤。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主要受制于植被退化和土壤环境恶化的影响,特别是植被盖度、凋落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沙漠化
土壤节肢动物
类群丰富度
个体密度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植被盖度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岩
尚士友
+2 位作者
王晓娟
臧琛
德力格尔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83-288,共6页
采用地学统计方法,以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3类不同地貌的3个试验区内植被盖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空间结构和异质性。经研究发现,3类地貌试验样地的植被盖度均值较为接近,在32.99%~40.77%之间,其变异系数值均小于10%,属于弱变异性范围。3个...
采用地学统计方法,以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3类不同地貌的3个试验区内植被盖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空间结构和异质性。经研究发现,3类地貌试验样地的植被盖度均值较为接近,在32.99%~40.77%之间,其变异系数值均小于10%,属于弱变异性范围。3个试验样地植被盖度的拟合模型决定系数在0.60~0.71之间,拟合度较好;根据C_0/(C+C_0)值可知,随机因素在3个样地植被盖度的空间变异中所起的作用的权重顺序为低山丘陵样地>坡地样地>波状高平原样地;3类不同地貌试验样地的结构比[C/(C+C_0)]均大于75%,植被盖度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到总空间异质性的80%以上;3个试验样地中植被盖度连续性最好的是低山丘陵地貌样地,其次是坡地地貌试验样地,最后是波状高平原地貌样地。3个试验样地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空间格局差异明显。经克里金空间插值后得到3个样区植被盖度的空间分布图,并对植被盖度的分布做了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植被盖度
地统计学
空间异质性
遥感
半方差函数
草地
沙漠化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源区褐鳞苔草的固沙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
3
6
作者
马和
康建军
+3 位作者
赵明
谈嫣蓉
朱丽
邴丹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4-723,共10页
褐鳞苔草(Carex brunnescens)是黄河源区(玛曲)沙漠化草地具有较强固沙能力的先锋植物,对维护玛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褐鳞苔草固沙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在野外观测了其物候学特征,地上和地下器官生长进程以及地...
褐鳞苔草(Carex brunnescens)是黄河源区(玛曲)沙漠化草地具有较强固沙能力的先锋植物,对维护玛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褐鳞苔草固沙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在野外观测了其物候学特征,地上和地下器官生长进程以及地下器官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褐鳞苔草返青早,生育期较长,具有二次开花和结果的生长特性。褐鳞苔草单株叶宽、单株叶长、单株叶片数量、群落密度、群落盖度和群落叶片密度从展叶期-果实成熟期-黄枯期呈显著增加而后趋于稳定;而单株叶丛高度、单株叶面积和群落叶片面积呈显著增加而后减小的趋势。褐鳞苔草地下茎(水平茎和垂直茎)和根系适宜生存的沙层深度为0-60cm。不同沙层深度(0-20、20-40和40-60cm)均以直径为0.2~0.5mm的中根数量最多,在20-40cm沙层内细根(<0.2mm)的根系总长度均最大,0-20cm沙层内中根根系总长度最大。在10-30cm沙层内,水平茎,垂直茎和主根长度、鲜重和干重均最大,40-50cm沙层内最小。以上结果表明,褐鳞苔草能很好地适应高寒风沙生境,可作为玛曲高寒沙漠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建群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玛曲)
沙漠化草地
褐鳞苔草
固沙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玛曲县沙漠化草地褐鳞苔草固沙特性初探
被引量:
4
1
作者
康建军
赵明
李广宇
张继强
王芳
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2期47-51,7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087
31360086)
文摘
褐鳞苔草(Carex brunnescens)是玛曲县沙漠化草地固沙的先锋植物,对维护玛曲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褐鳞苔草种群的繁殖及固沙特征,对其地下部分的形态结构与种群繁殖特征,种群密度和地下部分数量指标与积沙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鳞苔草地下茎(水平茎)高度发达,当地面被风沙覆盖后,地下水平茎会迅速延长并在茎节点上长出垂直茎,垂直茎快速向上生长并穿透沙面形成新的植株(沙埋深度小于50 cm),周而复始使地下茎形成多层网状结构,起到固沙作用。当种群密度小于146株/m2、地下茎直径小于1.40mm、一级根系直径大于0.627 mm时存在明显的风蚀现象;种群密度为146~158株/m2、地下茎直径为1.40 mm、一级根系直径为0.612~0.627 mm时固沙效果较好;种群密度大于158株/m2、地下茎直径大于1.40 mm、一级根系直径小于0.612 mm时出现明显的堆积现象。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人工辅助和工程措施,褐鳞苔草可作为玛曲高寒沙漠化草地生态治理的优良草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沙漠化草地
褐鳞苔草
固沙特性
推广应用
玛曲
Keywords
desert grassland
Carex brunnescens
characteristic of sand-fixing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Maqu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漠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途径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堃
吕进英
邵新庆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基金
科技部"973"重大基础研究子专题(G200018606)
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200161280201)
文摘
在分析国内外草地沙漠化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研究1985-1998年沙化草地的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属于进展演替类型,经历"沙生、一年生植物群落"、"根茎禾草杂类草群落"和"丛生禾草群落"三个演替阶段,最终向地带性植被类型发展;其植被物种组成,覆盖度、产草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增加,表土结构变好;人工恢复的效果显著,播种抗旱、抗风沙型植物,可以快速建成植被覆盖地面,同时生产大量优质牧草,是我国沙化草原恢复重建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
草原学
草地
沙漠化
植被恢复
植被重建
演替
Keywords
Grassland science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Rebuilding
Succession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漠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赵哈林
刘任涛
周瑞莲
曲浩
潘成臣
王燕
李瑾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宁夏大学
鲁东大学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7,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1BACO7B02)
国家973课题(2009CB42130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422
31270752)资助
文摘
为了解沙漠化对沙质草地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和2009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个体密度的变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漠化的发展,土壤大型动物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个体密度明显下降,均匀度和优势度趋于增加,其中轻度和严重沙漠化阶段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不断变化,相似性降低,群落由多优势类群向单一优势类群,甚至无明显优势类群转化,致使群落发生逆行演替;沙漠化对草地土壤植食性动物影响相对较大,对杂食性和捕食性动物影响相对较小,导致群落功能群结构明显改变;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主要源于植被退化和土壤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植被盖度和凋落物产量的下降以及土壤质地、有机质和养分状况的恶化,土壤温度、水分和pH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草地
沙漠化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变化
机制
Keywords
Horqin sandy land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soil macro-fauna
community changes
mechanism
分类号
S812.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漠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赵哈林
刘任涛
赵学勇
张铜会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宁夏大学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400,405,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1BAC07B0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2422)(31270752)
国家九七三项目(2009CB421303)资助
文摘
为揭示草地沙漠化对土壤大型节肢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影响,在2008-2009年春、夏、秋3个季节采用空间-时间转换的方法分层调查了科尔沁沙漠化草地0~30cm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类群丰富度、密度和优势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地沙漠化导致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密度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夏季>春季>秋季,且以轻度和严重沙漠化阶段下降最为显著;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模式和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模式也发生明显改变,其中季节变化模式由夏季最高、春季>秋季逐步转变为夏季最低、秋季>春季,土壤剖面中土壤动物的分布模式由从上层向下层递减逐步演变为上层下层相近,中间层最低;草地沙漠化还导致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的不断更替,其演替速率是夏季大于秋季和春季,中层土壤大于上层和下层土壤。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主要受制于植被退化和土壤环境恶化的影响,特别是植被盖度、凋落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降低。
关键词
草地
沙漠化
土壤节肢动物
类群丰富度
个体密度
时空变化
Keywords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Soil arthropod
Group richness
Individual density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
分类号
S154.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植被盖度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岩
尚士友
王晓娟
臧琛
德力格尔
机构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内蒙古西乌旗草原工作站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83-28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061023
41261050)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NJZY313)
文摘
采用地学统计方法,以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3类不同地貌的3个试验区内植被盖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空间结构和异质性。经研究发现,3类地貌试验样地的植被盖度均值较为接近,在32.99%~40.77%之间,其变异系数值均小于10%,属于弱变异性范围。3个试验样地植被盖度的拟合模型决定系数在0.60~0.71之间,拟合度较好;根据C_0/(C+C_0)值可知,随机因素在3个样地植被盖度的空间变异中所起的作用的权重顺序为低山丘陵样地>坡地样地>波状高平原样地;3类不同地貌试验样地的结构比[C/(C+C_0)]均大于75%,植被盖度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到总空间异质性的80%以上;3个试验样地中植被盖度连续性最好的是低山丘陵地貌样地,其次是坡地地貌试验样地,最后是波状高平原地貌样地。3个试验样地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空间格局差异明显。经克里金空间插值后得到3个样区植被盖度的空间分布图,并对植被盖度的分布做了定量研究。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植被盖度
地统计学
空间异质性
遥感
半方差函数
草地
沙漠化
治理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源区褐鳞苔草的固沙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
3
6
作者
马和
康建军
赵明
谈嫣蓉
朱丽
邴丹珲
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4-72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源区(玛曲)沙化草地褐鳞苔草阻固沙机理研究"(31360087)
文摘
褐鳞苔草(Carex brunnescens)是黄河源区(玛曲)沙漠化草地具有较强固沙能力的先锋植物,对维护玛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褐鳞苔草固沙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在野外观测了其物候学特征,地上和地下器官生长进程以及地下器官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褐鳞苔草返青早,生育期较长,具有二次开花和结果的生长特性。褐鳞苔草单株叶宽、单株叶长、单株叶片数量、群落密度、群落盖度和群落叶片密度从展叶期-果实成熟期-黄枯期呈显著增加而后趋于稳定;而单株叶丛高度、单株叶面积和群落叶片面积呈显著增加而后减小的趋势。褐鳞苔草地下茎(水平茎和垂直茎)和根系适宜生存的沙层深度为0-60cm。不同沙层深度(0-20、20-40和40-60cm)均以直径为0.2~0.5mm的中根数量最多,在20-40cm沙层内细根(<0.2mm)的根系总长度均最大,0-20cm沙层内中根根系总长度最大。在10-30cm沙层内,水平茎,垂直茎和主根长度、鲜重和干重均最大,40-50cm沙层内最小。以上结果表明,褐鳞苔草能很好地适应高寒风沙生境,可作为玛曲高寒沙漠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建群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河源区(玛曲)
沙漠化草地
褐鳞苔草
固沙生物学特性
Keywords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Maqu)
desertified grassland
Carex brunnescens
sand-fix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玛曲县沙漠化草地褐鳞苔草固沙特性初探
康建军
赵明
李广宇
张继强
王芳
《中国水土保持》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沙漠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途径
王堃
吕进英
邵新庆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沙漠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
赵哈林
刘任涛
周瑞莲
曲浩
潘成臣
王燕
李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沙漠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影响
赵哈林
刘任涛
赵学勇
张铜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植被盖度空间异质性研究
李岩
尚士友
王晓娟
臧琛
德力格尔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黄河源区褐鳞苔草的固沙生物学特性
马和
康建军
赵明
谈嫣蓉
朱丽
邴丹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