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20年呼伦贝尔草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演化
1
作者 勿吉斯古冷 那日苏 +4 位作者 丽娜 银山 乌云达来 李明星 赖韶杰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5-837,共13页
沙漠化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探究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变化以及揭示其驱动因素是防治沙漠化的关键。基于地中海荒漠化与土地利用(MEDALUS)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结合构... 沙漠化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探究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变化以及揭示其驱动因素是防治沙漠化的关键。基于地中海荒漠化与土地利用(MEDALUS)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结合构建沙漠化敏感性评估模型,揭示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其中,2001—2010年呈下降趋势,2010—2015年上升,2015—2020年再次出现下降现象。(2)在空间分布上,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由西向东降低,依次分布为极度、高度、中度、轻度和不敏感。(3)气候、植被及土壤要素对沙漠化敏感性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人为干扰要素,而地形要素影响最低,并且任意2个要素的交互作用都大于单个要素。研究结果可为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防治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敏感性 MEDALUS模型 地理探测器 呼伦贝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沙漠化敏感性的影响
2
作者 朝力格尔 兴安 +1 位作者 乌吉木吉 贾小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91-4404,共14页
实时评估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基于MEDALUS模型,构建地形、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因素的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监测以阴山北麓草原生态... 实时评估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基于MEDALUS模型,构建地形、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因素的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监测以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沙漠化敏感性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阴山北麓生态功能区西北部对沙漠化敏感性的抑制作用低于东南部。地形、气候和植被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土壤质量指数从1.028上升至1.165,表明土壤对沙漠化的抑制作用减弱,而水文质量指数从0.769下降至0.713,水资源的抑制作用增强。时间上,功能区土地的沙漠化敏感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不敏感区域的面积从20.68%下降至14.80%,而极度敏感区域的面积从10.34%上升至13.06%。空间上,西北部荒漠周边草地、大青山北麓耕地及东南部耕地周边草地的沙漠化敏感性上升,面积比例为7.97%;狼山向东北延伸至乌兰察布高原的荒漠草原区域沙漠化敏感性下降,面积比例为0.91%,整体呈轻微上升趋势。水文和气候是沙漠化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q=0.779,0.768),植被是基础性因素(q=0.757),而地形和土壤对沙漠化敏感性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q=0.286,0.627)。草地和林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17.02km^(2)和175.71km^(2),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减少了239.47km^(2)和527.85km^(2)。尽管退耕还林治理措施在抑制沙漠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退耕区的沙漠化敏感性上升面积比例(13.74%)仍低于非退耕区(44.11%),沙漠化敏感性整体仍在上升,不合理的退耕方式、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匮乏等因素加剧了这一趋势,需引起进一步关注。研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漠化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敏感性 退耕还林 干旱半干旱区 阴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策铁路沿线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慧 沈渭寿 王延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5,70,共4页
以临河至策克铁路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地貌、植被类型作为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因子,根据TM遥感影像,参考铁路沿线有关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编制了铁路沿线地貌、土壤和植被图。采用图层权重-级别打分叠加模型,对铁路沿线土地沙漠化敏感... 以临河至策克铁路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地貌、植被类型作为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因子,根据TM遥感影像,参考铁路沿线有关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编制了铁路沿线地貌、土壤和植被图。采用图层权重-级别打分叠加模型,对铁路沿线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临策铁路大部分位于沙漠化高度敏感区,占全线长度的54.5%;极度敏感区占4.4%。这些区域也是风沙流主要分布地区,在铁路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应该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沙漠化土地的扩大与蔓延以及风沙流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策铁路 沙漠化敏感性 GIS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姜旭海 韩玲 +1 位作者 白宗璠 刘惠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78,共15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分析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模型(SDIM)构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体系(LDSES),结合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图谱,定量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分析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模型(SDIM)构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体系(LDSES),结合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图谱,定量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期间的时空演变,并引入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模型模拟沙漠化敏感性未来演变机制,进而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了前20 a演变进程中主要驱动因子对其演变的影响特征及解释力。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敏感性整体上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低敏感区位于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周边林草地覆盖区,高敏感区则位于西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等沙地和戈壁地区;(2)从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上来看,研究期间沙漠化敏感性改善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0.65%,沙漠化敏感性恶化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48%,沙漠化敏感性类型维持稳定不变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2.72%,整体来看土地沙漠化潜力逐渐降低,土地生态质量逐渐好转;(3)2030年沙漠化敏感性模拟结果显示未来10年沙漠化敏感性以低度敏感为主要类型(26.43%),沙漠化潜力将大幅下降,生态工程措施将取得一个较好的结果;(4)驱动力分析表明,沙漠化敏感性对气候因素的响应尤为敏感,其中降雨量对沙漠化敏感性分异的解释力最大;在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起主要影响,说明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各驱动因子交互对沙漠化敏感性呈现增强作用,表明沙漠化敏感性的分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可为半干旱区沙漠化防治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敏感性 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 耦合空间距离指数类型(SDIM) CA-Mwarkov(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 敏感图谱 驱动力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