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人为沙漠化因素对亚洲沙尘暴的贡献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小曳 龚山陵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4期147-150,共5页
以数值模拟与大规模网络观测的对比结果为基础,通过对“去除”已经沙化土地获得的近地面层粉尘浓度的进一步分析,结合已获得的亚洲沙尘暴各源区粉尘释放量结果,提出我国的人为沙漠化因素对亚洲沙尘暴的贡献约为6%的观点。
关键词 亚洲粉尘源区 沙尘暴成因 沙漠化对沙尘暴的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与沙漠化和沙尘暴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增建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地震 沙漠化 沙尘暴 气候条件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化、沙漠化及沙尘暴的危害及治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孟鑫 李立华 孟祥彬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荒漠化 沙漠化 沙尘暴 危害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湿度与风速对沙尘暴发生的贡献程度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宁 杜子璇 +2 位作者 许英军 崔维佳 吴吉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在沙尘暴研究中,大风和下垫面的土壤湿度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两个重要因子,它们分别以数值形式定量记录,但这种定量因子与沙尘暴发生的定性特征之间难以建立联系,从而影响了沙尘暴的定量研究。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二连浩特、乌拉特中旗... 在沙尘暴研究中,大风和下垫面的土壤湿度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两个重要因子,它们分别以数值形式定量记录,但这种定量因子与沙尘暴发生的定性特征之间难以建立联系,从而影响了沙尘暴的定量研究。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二连浩特、乌拉特中旗和乌海等3个观测站点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的土壤湿度、风速及相应的沙尘暴记录资料,采用数量化理论Ⅱ这种可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沙尘暴发生时风速和土壤湿度对沙尘暴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自然条件下,风速和土壤湿度对沙尘暴发生的贡献程度相差甚远,乌拉特中旗和二连浩特地区风速的贡献大于土壤湿度的影响,而对乌海地区来说,土壤湿度对沙尘暴的贡献要大于风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数量化理论 风速 土壤湿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沙漠化与沙尘暴
5
作者 孙筱平 杨再 《家畜生态》 2002年第3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草原沙漠化 沙尘暴 草原植被破坏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暴传输机理及源地环境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耀庭 赵燕华 +4 位作者 杨新兴 张志刚 薛玉兰 高庆先 任阵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8-22,共5页
对沙尘暴的发生、传输机理及沙尘暴源地的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沙尘暴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地表土质、气候条件和地表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裸露于地表的沙尘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是沙尘暴发生的... 对沙尘暴的发生、传输机理及沙尘暴源地的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沙尘暴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地表土质、气候条件和地表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裸露于地表的沙尘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气候因素。地面上升的热气旋和大气的环流运动是地表沙尘暴发生和传输的动力。沙尘粒子的传输方式有蠕动、跃迁和悬浮 3种。沙尘的传输距离和方向与大气环流的变化情况直接相关。沙尘暴源地一般位于大陆腹地 ,地域宽阔、平坦。地表土质多为沙砾、沙质土壤 ,地表土层裸露 ,土质干燥、疏松。沙尘暴源地的植被稀疏 ,气候的共同特征是全年降水稀少 ,空气干燥 ,冬季和春季大风天气频频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特征 环境科学 沙尘暴 传输机理 土地沙漠化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把退化草原和沙漠边缘作为防治沙尘暴重点
7
《吉林畜牧兽医》 2013年第3期53-53,共1页
中国水利部副部长陈雷说,中国防治土地沙漠化及抑制沙尘暴爆发“最可能有所作为的区域”是长城沿线26万平方公里的水蚀风蚀交错区。这一区域已被列为中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沙尘暴 中国 沙漠边缘 退化草原 防治 水蚀风蚀交错区 水土保持工作 土地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尘暴与人口行为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志良 江晓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43,共5页
1993年5月5比,一场特大风沙尘暴席卷中国西北部分地区,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统计,直接经济损失约5.6亿元,死亡67人.本文着重分析了人口行为引起下垫面结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与“5.5”特大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并... 1993年5月5比,一场特大风沙尘暴席卷中国西北部分地区,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统计,直接经济损失约5.6亿元,死亡67人.本文着重分析了人口行为引起下垫面结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与“5.5”特大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以防为主,控制人口数量,调整农村燃料结构,合理开发水土资源,依法加强对工矿、交通、城建的环境管理,尽可能防止由于人口不利活动导致的沙漠化扩大或将风沙尘暴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人口行为 沙漠化 生态环境 河西地区 下垫面 耕地面积 防治对策 河西走廊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年中国西北地区“5.5”强沙尘暴考察报告及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克斌 王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32-136,共5页
1993年5月4日至6日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北部及东疆北部、甘肃河西及中部偏北地区、内蒙古西部及宁夏平原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强沙尘暴灾害性天气过程,为历史上罕见,损失严重.我们有幸参加了由国家组织的'5.5'沙尘暴考察,下面根据考... 1993年5月4日至6日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北部及东疆北部、甘肃河西及中部偏北地区、内蒙古西部及宁夏平原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强沙尘暴灾害性天气过程,为历史上罕见,损失严重.我们有幸参加了由国家组织的'5.5'沙尘暴考察,下面根据考察情况,结合我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治沙工程、荒漠化防治、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三西'移民开发及减灾社会化服务等有关情况,谈几点体会,供关心大西北建设的同志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中国西北地区 体系建设 考察报告 治沙工程 防护林体系 最大风速 甘肃河西地区 新疆北部 土地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绿洲区沙尘暴灾害的发生及其防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明珠 李得禄 马海芸 《甘肃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30-33,共4页
甘肃省河西走廊绿洲地区是严重受荒漠化威胁的地区,而沙尘暴在该区的发生强烈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河西地区的沙尘暴和当地的自然因素息息相关,但人类的活动加剧了现代沙漠化的发展进程。恶劣的自然条件,... 甘肃省河西走廊绿洲地区是严重受荒漠化威胁的地区,而沙尘暴在该区的发生强烈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河西地区的沙尘暴和当地的自然因素息息相关,但人类的活动加剧了现代沙漠化的发展进程。恶劣的自然条件,如持续干旱、大风天气、丰富的沙源、植被稀疏、滥用水、土地以及植物资源等,导致了河西绿州区沙尘暴的频频发生。从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绿洲区 沙尘暴灾害 荒漠化 自然因素 沙漠化 人类活动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暴的缘起与自然“休养生息”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庆阳 张云荣 胡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沙尘暴 成因 西部大开发 沙漠化防治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暴成因及防治对策浅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孟琪 《内蒙古林业》 2009年第5期14-15,共2页
我国西北、华北是沙尘暴多发地区,一旦形成沙尘暴,其来势凶猛、影响范围广,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最具危害的自然灾害之一。据资料统计,沙尘暴频繁发生与土地沙漠化不断加重、扩大有着直接的关... 我国西北、华北是沙尘暴多发地区,一旦形成沙尘暴,其来势凶猛、影响范围广,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最具危害的自然灾害之一。据资料统计,沙尘暴频繁发生与土地沙漠化不断加重、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防治沙漠化、减少沙尘暴的形成已成为这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防治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土地沙漠化 成因 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沙尘天气监测的开展及沙漠化防治对策
13
作者 陈凯 《宁夏农林科技》 2003年第3期42-43,48,共3页
论述了宁夏沙尘暴监测网络在全区范围内的建立 ,沙尘天气监测的开展。宁夏为防治沙尘天气及沙漠化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宁夏 沙尘天气 监测 沙漠化防治 沙尘暴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市沙尘暴与荒漠化防治对策
14
作者 董晓平 《国土绿化》 2006年第6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沙尘暴 锦州市 荒漠化防治 林业生态建设 土地面积 半干旱地区 森林覆盖率 土地沙漠化 经济建设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沙漠化程度的景观尺度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鸿昌 吕永龙 +2 位作者 杨联安 姜英 孙景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3,67,共4页
对于土地沙漠化程度的量化评价至今仍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方法。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沙漠化指数来表达区域土地的沙漠化程度。以全国沙漠化土地普查资料为基础数据源,首先确定了对具体的沙漠化土地斑块数据的... 对于土地沙漠化程度的量化评价至今仍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方法。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沙漠化指数来表达区域土地的沙漠化程度。以全国沙漠化土地普查资料为基础数据源,首先确定了对具体的沙漠化土地斑块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然后分别对中国北方12省区沙漠化重点县进行土地沙漠化程度计算,结果表明,沙漠化指数的分布趋势与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分布趋势相似,沙漠化指数可以相对准确地体现区域沙漠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程度 区域 指数 土地沙漠化 中国 沙漠化土地 基础数据 地体 沙尘暴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地区沙漠化土地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
16
作者 张光美 李远 《辽宁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67-68,共2页
文章通过对沙漠化土地和沙尘暴变化规律的分析,依据2013年秋冬季节降水量骤减(不足常年的一半),以及该区春季风大雨少、经常发生持续性干旱的气候特点,预测2014年沙漠化和扬尘天气有继续加剧的可能性,提出了以生物工程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沙漠化 沙尘暴 防治对策 锦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干枯湖床沉积粒度组成与东亚沙尘天气 被引量:35
17
作者 岳乐平 杨利荣 +3 位作者 李智佩 王珉 张维吉 聂浩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5-331,共7页
调查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湖、阿拉善高原居延泽及民勤盆地猪野泽等北方众多的现代干枯湖泊 ,重点分析了干枯湖床沉积物粒度组成。干枯的玛纳斯湖、古居延泽以及民勤盆地古猪野泽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枯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 调查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湖、阿拉善高原居延泽及民勤盆地猪野泽等北方众多的现代干枯湖泊 ,重点分析了干枯湖床沉积物粒度组成。干枯的玛纳斯湖、古居延泽以及民勤盆地古猪野泽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枯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 10 μm的颗粒占 6 0 %以上 ,干涸湖床上沙质草原地表也含有大量小于 10 μm的粘土颗粒 ,含量接近 5 0 % ;而弃荒土地地表细颗粒物质散失迅速 ,民勤盆地弃荒土地地表粘土含量仅存不到 13.9%。中国西北地区活动沙丘粒度组成小于 6 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 ,小于 10 μm的颗粒微乎其微。因此西北沙漠地区活动沙丘沙对华北或华东地区影响相对较小。认为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虽然多发生于中国西部沙漠、阿拉善高原沙区、河西走廊北部沙区以及蒙古东部、中部地区 ,但由于粗颗粒沙扬起高度与搬运距离有限 ,真正影响整个华北、华东地区的沙尘物质是小于 6 3μm的粉砂级别的颗粒 ,特别是小于 10 μm的粉尘。认为影响东亚地区的粉尘天气物源不仅是中国西部的内陆沙漠、沙地 ,更重要的是干枯的湖泊、弃耕的荒地与裸露的沙砾草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床沉积 粒度分析 沙尘暴 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治理迈入机械化时代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治波 《甘肃林业》 2017年第1期16-17,共2页
春天,原本是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在许多地方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日益肆虐的沙尘暴每每不期而至,几乎变成了春天里“折煞春光”的固化特征。沙尘暴的反复出现,和土地的沙漠化有关。在甘肃境内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有... 春天,原本是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在许多地方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日益肆虐的沙尘暴每每不期而至,几乎变成了春天里“折煞春光”的固化特征。沙尘暴的反复出现,和土地的沙漠化有关。在甘肃境内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有一片2000多亩的草方格沙障,成为阻止沙漠化扩张的一道坚实防线。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治理 机械化 腾格里沙漠 草方格沙障 北方地区 固化特征 沙尘暴 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及邻区荒漠化土地地质特征与荒漠化防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4 位作者 薛祥煦 杨利荣 王岷 聂浩刚 王飞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6-442,共7页
目的研究坝上及邻区荒漠化类型与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利用TM卫星遥感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荒漠化类型、区域分布与地质特征;通过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与级别荒漠化的粒度特征。结果提出了该地区荒漠化地质成因分类,... 目的研究坝上及邻区荒漠化类型与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利用TM卫星遥感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荒漠化类型、区域分布与地质特征;通过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与级别荒漠化的粒度特征。结果提出了该地区荒漠化地质成因分类,包括风力作用下的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沙漠化和以侵蚀作用为主的砾漠化,以及物理化学作用下的土地盐渍化。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荒漠化土地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粒度组成,轻度沙漠化和砾漠化以及盐渍化(湖相沉积)土地的细粒物质含量相对更高,<63μm的颗粒含量可达90%以上,在风暴来临时具有更大的沙尘释放潜力;相反,严重沙漠化和砾漠化土地的细粒物质含量相对较低,<63μm的颗粒含量通常低于30%,同等条件下释放沙尘潜力也较小。结论在重视保护和治理已经严重荒漠化土地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正在发生荒漠化的或者潜在荒漠化的土地的保护,尤其是重视保护湿地、裸露的湖泊滩地和干涸的湖盆等,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砾漠化 盐渍化 粒度组成 沙尘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7
20
作者 杭利军 童淑敏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49-50,共2页
土壤风蚀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荒漠化现状、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影响土壤风蚀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土壤风蚀的防治措施。并根据以上分析,对土壤风蚀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土壤风蚀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防治措施 沙漠化 沙尘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