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浓度氧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流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敏 李麟仙 +1 位作者 王子灿 邹学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06-509,共4页
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小时后,于高氧环境中再灌流2小时,脑MDA含量(4.39±0.26nmol/mg蛋白)与空气对照组(2.63±0.50nmol/mg蛋白)、高氧对照组(3.07±0.52nmol/mg蛋白)、缺血组(2.96±0.41nmol/mg蛋白)及空气中再灌流... 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小时后,于高氧环境中再灌流2小时,脑MDA含量(4.39±0.26nmol/mg蛋白)与空气对照组(2.63±0.50nmol/mg蛋白)、高氧对照组(3.07±0.52nmol/mg蛋白)、缺血组(2.96±0.41nmol/mg蛋白)及空气中再灌流组(2.79±0.59nmol/mg蛋白)相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大脑皮层TXB_2含量增加,6-Keto-PGF_(1α)含量减少,水、钠含量明显增加。但上述各指标与缺血后在大气环境中再灌流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作者推测,高浓度氧导致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的机理可能源于异常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脂质 脑缺血 沙土鼠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鼠内侧橄榄耳蜗传出神经在耳蜗的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伍伟景 谢鼎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29-531,共3页
为探讨蒙古沙鼠内侧橄榄耳蜗 (MOC)纤维在耳蜗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耳蜗铺片技术对耳蜗不同部位MOC纤维和末梢的分布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MOC纤维末梢的粗细和分布密度依耳蜗的部位而异 ,以... 为探讨蒙古沙鼠内侧橄榄耳蜗 (MOC)纤维在耳蜗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耳蜗铺片技术对耳蜗不同部位MOC纤维和末梢的分布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MOC纤维末梢的粗细和分布密度依耳蜗的部位而异 ,以沙鼠耳蜗底回的远端和第二回最粗大且分布最密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传出神经 沙土鼠科 疾病模型 内橄榄耳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