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方法约束的复杂物源示踪——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为例
1
作者 张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9-616,共18页
物源分析对于追溯源-汇过程、明确有利储层展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沙四)下亚段是盆地裂陷初期充填的一套红色沉积,受多个物源共同控制,但其物源方向仍存在争议。为明确该时期物源发育特征,系统... 物源分析对于追溯源-汇过程、明确有利储层展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沙四)下亚段是盆地裂陷初期充填的一套红色沉积,受多个物源共同控制,但其物源方向仍存在争议。为明确该时期物源发育特征,系统开展了砂岩碎屑组分统计、重矿物分析、泥岩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以及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显示:①东营凹陷孔店组-沙四下亚段砂岩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岩屑成分以变质岩和岩浆岩为主。②重矿物类型主要有锆石、石榴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等。③泥岩全岩主量元素具有高硅、高铝和富碱的特征,微量元素中Li,Cr和Cs元素相对富集,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和Eu元素负异常的特点。④碎屑锆石U-Pb年龄范围为2817~75 Ma,呈现多峰特征,主要年龄区间有175~130,315~250,1900~1855 Ma和大约2500 Ma。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孔店组-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具有强烈构造活动背景下的复杂母岩供源条件,母岩主要有太古宇中-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古元古界中-基性岩浆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以及中生界中-基性岩浆岩,中生界和古生界碎屑岩的再旋回对孔店组-沙四下亚段物源也具有重要贡献。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凸起区母岩性质,认为研究区在孔店组-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以发育近源沉积体系为特征,主要有滨县-陈家庄体系、广饶体系和鲁西-青城体系等3大物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元素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 复杂物源体系 孔店组-沙四下亚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一亚段页岩含油性控制因素与页岩油富集模式
2
作者 游祖辉 赵建华 +7 位作者 蒲秀刚 刘可禹 张伟 王志昊 时战楠 韩文中 官全胜 王纪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61,共19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页岩油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开展系统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高压压汞、总有机碳含量(TOC)以及岩石热解等实验分析,探讨了页岩油富集的地质...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页岩油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开展系统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高压压汞、总有机碳含量(TOC)以及岩石热解等实验分析,探讨了页岩油富集的地质条件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①歧北次凹沙三段一亚段主要发育纹层状中粒灰云质页岩、纹层状细粒混合质页岩、层状细粒混合质泥岩、层状中粒混合质泥岩、层状粗粒长英质泥岩和块状中粒混合质泥岩6种典型岩相。②泥/页岩TOC介于0.23%~2.57%,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Ⅲ型为主,沙三段一亚段页岩最高热解峰温(T_(max))介于435~463℃,整体处于成熟阶段。③主要发育颗粒间孔、晶体间孔、黏土矿片间孔、粒内溶蚀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6种类型的储集空间。页岩油主要赋存于小孔喉的黏土矿片间孔、溶蚀孔和大孔喉的晶体间孔、微裂缝中。④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储层类型和沉积构造耦合构成的微观“源-储”组合是歧北次凹沙三段一亚段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⑤纹层状中粒灰云质页岩、纹层状细粒混合质页岩和层状细粒混合质泥岩具备良好的源-储组合关系,是研究区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岩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微观“源-储”组合 页岩油 沙河街组三 歧北次凹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泥页岩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侯中帅 陈世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为了明确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元素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结合有机质的镜质组... 为了明确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元素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结合有机质的镜质组反射率、岩石热解和伊/蒙混层比等分析,划分成岩阶段,厘定成岩演化序列;最终明确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泥页岩发育有黄铁矿形成、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黏土矿物转化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已到达中成岩阶段A期。黄铁矿形成、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和黏土矿物转化有利于晶间孔的形成,溶蚀作用有利于形成粒内孔,破裂作用可以形成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成岩作用 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 成岩阶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镇凹陷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相 被引量:9
4
作者 韩敏 操应长 +2 位作者 王艳忠 刘晖 李永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18,22,共4页
综合岩心观察、钻井及测井资料,结合车镇凹陷的区域背景,对车镇凹陷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四段和沙三段下亚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冲积扇、湖底扇和碳酸盐浅滩6种沉积相。其中沙... 综合岩心观察、钻井及测井资料,结合车镇凹陷的区域背景,对车镇凹陷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四段和沙三段下亚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冲积扇、湖底扇和碳酸盐浅滩6种沉积相。其中沙四段下亚段发育了冲积扇和扇三角洲,而沙四段上亚段则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三角洲和碳酸盐浅滩,沙三段下亚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纵向上,北部陡坡带砂体连片分布,多期扇体垂向叠置,连续性强;南部缓坡带小规模发育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砂体,中央洼陷带零星分布湖底扇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沙四段 沙三段下 沉积相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下亚段T-R层序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伟利 姜在兴 +2 位作者 操应长 刘宏伟 徐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共4页
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二下亚段划分为 3个三级层序 ,即沙三下层序 (SSⅠ )、沙三中层序 (SSⅡ )和沙三上沙二下层序 (SSⅢ )。SSⅠ和SSⅡ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T R旋回 ,其特征是代表层序边界的不整合分布局限 ,湖进体... 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二下亚段划分为 3个三级层序 ,即沙三下层序 (SSⅠ )、沙三中层序 (SSⅡ )和沙三上沙二下层序 (SSⅢ )。SSⅠ和SSⅡ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T R旋回 ,其特征是代表层序边界的不整合分布局限 ,湖进体系域厚度小 ,主要为细粒沉积物 ,退积式叠加 ;湖退体系域较厚 ,由进积式叠加的砂岩、砾岩和泥岩组成。T R层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层序形成早期的构造沉降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其基底快速沉降 ,湖水供应充分 ,湖平面快速上升。在层序形成晚期 ,沉积物供给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沉积物供给多 ,快速向前推进 ,湖平面下降。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因素对层序控制作用的转换促使其形成层序和体系域的边界。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三段-沙二下亚 T—R层序特征 成因 层序地层学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以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朱日房 张林晔 +3 位作者 李政 王茹 张守春 张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页岩油资源潜力分析是页岩油勘探实践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可动资源量是最直接的资源潜力衡量指标。在借鉴页岩油资源评价和页岩油可动性等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应用氯仿沥青"A"参数法和热解参数法计算东营凹陷沙三段... 页岩油资源潜力分析是页岩油勘探实践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可动资源量是最直接的资源潜力衡量指标。在借鉴页岩油资源评价和页岩油可动性等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应用氯仿沥青"A"参数法和热解参数法计算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资源量和可动资源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页岩油资源量分别为11.39×10~8和11.57×10~8t。平面上,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各次级洼陷带,资源丰度为100×10~4~250×10~4t/km^2。纵向上,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埋深3 000~3 500 m,资源量为7.01×10~8t,其次分布在3 500~4 000 m,资源量为4.37×10~8t;从页岩油可动资源量来看,两者接近,分别为0.75×10~8和0.73×10~8t,但深部页岩油具有较高可动率。利津洼陷带具有较高的页岩油资源丰度和可动率,页岩油资源潜力大,为有利的页岩油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页岩油 资源评价 沙三段下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江涛 邓大伟 +2 位作者 廖东良 赵文杰 王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6,共5页
在岩心观察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对沾化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滩坝和碳酸盐岩滩坝2种类型;其中砂岩滩坝主要分布于罗家鼻... 在岩心观察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对沾化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滩坝和碳酸盐岩滩坝2种类型;其中砂岩滩坝主要分布于罗家鼻状构造及其周缘,岩性以灰色粉、细砂岩为主,分选好、成熟度高;碳酸盐岩滩坝分为生物礁和灰岩滩坝2种类型,生物礁主要沿义东断裂带呈长条状分布,岩性以灰色灰岩和灰质白云岩为主,分选较差,一般为原地沉积或仅经过短距离的运移;灰岩滩坝主要分布于邵家洼陷,岩性以灰色灰岩为主。古气候、古地貌和古物源为沾化凹陷滩坝沉积的主控因素,独特的古气候条件决定了研究区水量相对缺乏,与南缓北陡的古地貌特征和西部物源缺乏的古物源特征共同控制着滩坝沉积的区域、规模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四段上 砂岩滩坝 灰岩滩坝 生物礁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马五_(1-4)亚段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雷卞军 卢涛 +3 位作者 王东旭 王勇 李世临 顾绍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3-1164,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马五1~4亚段属于陆表海蒸发碳酸盐潮坪相。潮上带(含)石膏结核白云岩和潮间带上部的含石膏晶模白云岩最有利于形成储层。马五1-4亚段碳酸盐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和膏化作用奠定了储层的物质基...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马五1~4亚段属于陆表海蒸发碳酸盐潮坪相。潮上带(含)石膏结核白云岩和潮间带上部的含石膏晶模白云岩最有利于形成储层。马五1-4亚段碳酸盐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和膏化作用奠定了储层的物质基础;表生岩溶期选择性溶解作用构筑了储层的轮廓;埋藏期溶解作用和各种矿物充填作用,决定早期溶孔能否保存和储层最终状况。引入"负胶结物孔隙度"概念,更直观地反映了沉积作用对马五1-4亚段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将沉积微相和成岩相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简约的方式,用一套数字组合符号半定量地表达沉积微相和成岩相,在开发区块储层评价和预测上获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马五1-4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杰 操应长 +1 位作者 樊太亮 刘惠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99-1410,共12页
民丰地区是东营凹陷油气勘探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物源体系分析对沉积体系研究及储层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古地貌控制了沉积体系展布的基本格局,陈南断层下降盘、民丰洼陷腹部以及辛镇地区为砂体沉积提供了所需的可容纳空间。特征... 民丰地区是东营凹陷油气勘探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物源体系分析对沉积体系研究及储层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古地貌控制了沉积体系展布的基本格局,陈南断层下降盘、民丰洼陷腹部以及辛镇地区为砂体沉积提供了所需的可容纳空间。特征元素分析以及砂分散体系研究表明,沙三段中下亚段沉积时期,民丰地区发育了三大物源体系,沉积原始组分的供给主要来自北部陈家庄凸起、东部青坨子凸起以及南部盆外水系的注入。在该时期,辛镇地区F1、F2主断裂形成的构造调节带可作为南北向物源输送通道,东部物源体系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南端与南部盆外水系的北部分支于辛镇地区发生交汇。由于沉积原始组分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因此,不同物源体系控制下的沉积原始组分造成了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的差异性。混源区与东部物源控制下的储集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弱压实,粒间原生孔发育,孔、渗性良好,优于南部以及北部物源体系控制下的储层物性,但南部储层含油性高于东部,混源区储层含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民丰地区 沙三段下亚 物源分析 储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段上亚段储集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46
10
作者 李秀华 肖焕钦 王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24,共4页
从单井相剖面分析出发 ,对博兴洼陷沙四段上亚段滨浅湖砂坝、席状砂两种储集砂体的沉积特征进行描述。阐述了其沉积相纵向及平面演化过程 ;分析了储集层时空展布及其控制因素 ;归纳出滩坝储集层发育的五个有利区带并进行了储集层预测 ;... 从单井相剖面分析出发 ,对博兴洼陷沙四段上亚段滨浅湖砂坝、席状砂两种储集砂体的沉积特征进行描述。阐述了其沉积相纵向及平面演化过程 ;分析了储集层时空展布及其控制因素 ;归纳出滩坝储集层发育的五个有利区带并进行了储集层预测 ;探讨了油气分布与富集成藏的控制因素。文章指出滨浅湖滩坝微相沉积中油气富集的关键是构造与储集层的匹配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博兴洼陷 沙四段上 滨浅湖砂坝 滨浅湖席状砂 储集层特征 油藏类型 油气勘探 油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控藏作用定量评价及有利区预测——以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同文 吕延防 +3 位作者 刘哲 付广 孙永河 张东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0-796,共7页
为搞清断裂对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油气成藏的控制规律,在断裂系统详细划分的基础上厘定了油源断裂,并分别应用SGR方法和断裂活动速率对断层圈闭侧向封闭能力和成藏期后断裂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 为搞清断裂对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油气成藏的控制规律,在断裂系统详细划分的基础上厘定了油源断裂,并分别应用SGR方法和断裂活动速率对断层圈闭侧向封闭能力和成藏期后断裂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油源断裂控制油气的聚集部位;②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控制了断层圈闭油气充满程度;③成藏期后断裂活动强度控制先期聚集油气的保存程度。综合以上研究,建立了有利目标优选标准,认为在油源充足、储层物性较好的情况下,两条以上油源断裂控圈,圈闭充满程度大于50%,并且成藏期后活动速率小于2m/Ma的断层圈闭为Ⅰ类圈闭,钻探风险最小;次之为Ⅱ类和Ⅲ类圈闭。最终预测出2个Ⅰ类圈闭和1个Ⅱ类圈闭,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下一步钻探预测新增含油面积5.8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封闭能力 断裂活动强度 油源断裂 有利区域 沙三上亚 齐家-鸳鸯沟地区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集物性对比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艳忠 操应长 李永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共4页
在东营凹陷北带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的基础上,以孔隙度差值和渗透率差值为评价参数,分析了盐家—永北地区、胜坨地区、利津地区沙四段上亚段2800~3500m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集物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 在东营凹陷北带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的基础上,以孔隙度差值和渗透率差值为评价参数,分析了盐家—永北地区、胜坨地区、利津地区沙四段上亚段2800~3500m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集物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2800~3500m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砂砾岩储集物性最好,盐家—永北地区次之,利津地区最差;盐家—永北地区沙四段上亚段2800~3500m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含砾砂岩储集物性最好,胜坨地区次之,利津地区最差。通过对古地貌、沉积特征、地层压力和成岩作用等有效储层控制因素对比分析发现,沉积古地貌和物源特征控制了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上亚段不同地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集物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砂砾岩 物性下限 孔隙度差值 渗透率差值 沙四段上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庆 张林晔 +1 位作者 宋国奇 王茹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593,共8页
根据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有机质赋存方式等特征研究,明确了沉积过程底水含氧量对古近系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组成和含量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借鉴沉积有机相和古氧相研究的成果,将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湖相烃源岩划分为四种... 根据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有机质赋存方式等特征研究,明确了沉积过程底水含氧量对古近系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组成和含量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借鉴沉积有机相和古氧相研究的成果,将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湖相烃源岩划分为四种沉积有机相,分别为缺氧相、短暂充氧相、低氧相、充氧相,并且确定了不同类型沉积有机相的判识标志。并结合测井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的单井、连井及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提出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的发育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而不同走向断裂的活动差异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对于下一步勘探决策的制定和深层隐蔽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沙四段上 沉积有机相 测井曲线 断裂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陈官庄地区沙四段下亚段储层沉积相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萍 钟建华 +2 位作者 邱隆伟 王新征 王延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2,共3页
东营凹陷陈官庄地区沙四段下亚段是重要的含油气层段。以前一直认为该层段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近年来逐渐发现该看法与勘探开发现状不相符合。针对储层变化大、油气产量高低差别大和油水关系复杂等生产实际问题,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以... 东营凹陷陈官庄地区沙四段下亚段是重要的含油气层段。以前一直认为该层段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近年来逐渐发现该看法与勘探开发现状不相符合。针对储层变化大、油气产量高低差别大和油水关系复杂等生产实际问题,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以及沉积物的颜色和沉积物结构特征等研究,认为该层段红色泥岩中呈夹层状出现的灰色砂岩属于滩坝成因。滩坝的形成是早期沉积的冲积扇扇端亚相沉积物在沿岸流和波浪的持续性作用或颠选改造下,沿着湖泊边缘沿岸流的方向发生二次搬运和沉积的结果。认识的改变有助于勘探思路的调整,下一步应该沿岸流方向向西寻找新的勘探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滩坝 沉积相 沙四段下亚 陈官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沙三^(3-4)亚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健 王德仁 白兴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东濮凹陷沙三3-4亚段可划分为两个Ⅲ级层序,每个Ⅲ级层序都可划分为低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湖侵.湖退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扇沉积体系、千盐湖沉积体系。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高位三角洲沉积体系、... 东濮凹陷沙三3-4亚段可划分为两个Ⅲ级层序,每个Ⅲ级层序都可划分为低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湖侵.湖退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扇沉积体系、千盐湖沉积体系。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高位三角洲沉积体系、高位湖底扇浊积砂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浊积砂沉积体系。湖侵-湖退体系域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湖退-湖进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低位三角洲砂体、低位扇砂体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砂体,其次是高位三角洲砂体、高位湖底扇砂体、辫状河砂体、扇三角洲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三^3-4 砂体 东濮凹陷 油气勘探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深水浊积扇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车66井区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侯冠群 周文 王永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33,共7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样品分析研究车镇凹陷车66井区沙三段下亚段深水浊积扇发育特征,结合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明确了深水浊积扇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其成因演化。结果表明:车66井区深水浊积扇具有滑塌成因,埋深大,岩性多为灰岩砾石成分的中... 通过岩心观察和样品分析研究车镇凹陷车66井区沙三段下亚段深水浊积扇发育特征,结合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明确了深水浊积扇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其成因演化。结果表明:车66井区深水浊积扇具有滑塌成因,埋深大,岩性多为灰岩砾石成分的中、细砾岩,夹厚薄不等的深湖泥岩、页岩,分选差;单期砂体表现为正粒序,总体上呈多期叠置、向上变粗变厚的反旋回特征。研究区沙三段下亚段自下而上发育4套砂体,具有北西向和北东向双向物源,垂向上呈现出叠置扇的特点。车66深水浊积扇沉积在时间上对应于强烈断陷幕式活动初期的三级层序低位体系域或湖侵体系域早期,在平面上受控于盆缘边界断裂的活动强度、产状及次级断层发育而形成于铲式断裂结构中地貌平缓、开阔的深洼区。在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这种源—坡—洼(物源—坡折断层—洼陷)配置关系控制下,具有陡坡深水浊积岩的典型特征。不同方向的双物源对扇体的展布起主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扇 滑塌砂砾岩 物源 沙三段下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桂范 李建平 +2 位作者 王根照 程建春 宫诲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断失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的构造-古地貌,并阐明了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受郯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控制,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呈现...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断失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的构造-古地貌,并阐明了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受郯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控制,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呈现整体沉陷,为一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凹中发育3个近东西向的次隆,将青东凹陷分隔为4个次洼,由南至北,次洼的规模逐渐扩大。受构造-古地貌的控制,沙三下亚段青东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由于凹陷规模小,物源供应充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砂质沉积不同程度超覆于次隆之上,次隆地带水浅浪强,形成规模不等的砂质滩坝。发育于东部断坡带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于西部缓坡带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以及发育于次隆地带的砂质滩坝砂体均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较好的圈闭背景,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街组三下亚 构造-古地貌 古近系 青东凹陷 渤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二1-嘉一段及嘉五1亚段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祥峰 张廷山 +4 位作者 黄世伟 谢刚平 胡东风 王明磊 汤兴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343,共10页
贵州省赤水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沉积相属于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本文结合野外露头及井下钻遇情况,划分出了多种沉积相类型,指出滩亚相及云坪微相是本区有利于嘉二1—嘉一和嘉五1层段油气储层发育的沉积相带,并以"单因素分析多... 贵州省赤水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沉积相属于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本文结合野外露头及井下钻遇情况,划分出了多种沉积相类型,指出滩亚相及云坪微相是本区有利于嘉二1—嘉一和嘉五1层段油气储层发育的沉积相带,并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为参考,得出嘉二1层段的分岩类厚度百分含量分布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嘉二1—嘉一和嘉五1层段等储层有利层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除去宝元构造东南部、五南构造、太9井区及雪1井区外,区内大部分地区嘉二1—嘉一层段都发育较为储层有利的云坪微相,部分地区同时发育嘉一段顶部的滩亚相。嘉五1云坪微相的发育情况显示出南东方向较北西方向为好,其中宝元构造中南部最好,旺隆构造次之,雪柏坪构造推测应较好,太和、五南构造较差。台内滩沉积则仅局限于旺隆构造的旺12、旺6井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碳酸盐岩 陆表海台地 嘉二~1-嘉一 嘉五~1 赤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模式——以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春明 姜在兴 +1 位作者 王俊辉 姜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03-3012,共10页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测井解释及地震分析等资料和手段,在断陷湖盆中识别出一种特殊的沉积模式: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下...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测井解释及地震分析等资料和手段,在断陷湖盆中识别出一种特殊的沉积模式: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下亚段可划分为2个层序。层序一时期,湖盆初始发育,水体不稳定,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发育了洪水-漫湖沉积。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洪水水道和砂泥混合坪沉积;湖侵体系域,洪水水道消失,主要以泥坪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主要以砂坪和砂泥混合坪沉积为主。层序二时期,湖盆逐渐趋于稳定,研究层位沙三下亚段只发育了低位体系域,全区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和远砂坝微相,同时,在低位体系域湖平面下降过程中,层序一时期消失的洪水水道复活,在三角洲前缘沉积基础上发育下切谷沉积,分为下切谷水道、水道天然堤和水道间漫溢微相。在纵向上构成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模式。有利砂体主要发育于层序一的砂坪和洪水水道微相,以及层序二的下切谷水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远砂坝微相。其中砂坪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连片性较好,洪水水道和下切谷水道砂体为孤立条带状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漫湖-下切谷 沉积模式 沙三下亚 临南地区 惠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牟汉生 姜在兴 +1 位作者 邱隆伟 向树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2,共3页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发育湖泊相、三角洲相和浊积扇相等成因类型的砂体,地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通过钻井取心、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该区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发育湖泊相、三角洲相和浊积扇相等成因类型的砂体,地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通过钻井取心、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该区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多期次的溶解作用是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始孔隙损失较大。自晚成岩A期到晚成岩B期,因有机质成熟过程、粘土矿物转化、烃类与硫酸盐矿物的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造成的酸性地层水介质,使次生孔隙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三段下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