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页岩油富集规律
1
作者 刘鹏 李军亮 +3 位作者 周磊 周爱华 单程程 邓琳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11-312,共2页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是济阳坳陷渤南洼陷重要的一套烃源岩,页岩油资源成为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2008年开始,渤南页岩油进入探索评价阶段,相继部署多口系统取心井、专探井,揭示了页岩油较大的资源潜力。近年来,随着对沙三下亚...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是济阳坳陷渤南洼陷重要的一套烃源岩,页岩油资源成为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2008年开始,渤南页岩油进入探索评价阶段,相继部署多口系统取心井、专探井,揭示了页岩油较大的资源潜力。近年来,随着对沙三下亚段页岩岩相、含油性、储集性、可动性及可压性的地质理论深化认识,开展页岩油工程工艺技术的先导试验,多口水平井压裂获得工业油流,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页岩油选区选带、甜点评价预测、工程工艺配套技术等方面持续攻关下,相继形成了一系列页岩油勘探评价思路和配套技术,实现了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页岩油的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三下亚段 页岩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地层划分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旭庆 钟骑 +4 位作者 张建国 李军亮 孟涛 姜在兴 赵海波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0,共12页
湖相细粒沉积多具有连续性,能记录和保存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是进行天文旋回分析的理想地层。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重点井沙三下亚段自然伽马数据进行MTM频谱分析和FFT进化谐波分析,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在单井上进行了天... 湖相细粒沉积多具有连续性,能记录和保存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是进行天文旋回分析的理想地层。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重点井沙三下亚段自然伽马数据进行MTM频谱分析和FFT进化谐波分析,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在单井上进行了天文旋回地层划分及连井地层对比,为全区搭建了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记录了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匹配出最优沉积速率为9.0×103cm/Ma;由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产生的旋回地层厚度分别为42.3 m,9.0 m,2.4~4.7 m和1.3~1.9 m;(2)沙三下亚段比较稳定的记录了6个长偏心率旋回、25个短偏心率旋回,可将短偏心率曲线作为地层划分依据来进行高精度地层对比。(3)运用天文旋回理论进行岩相发育规律、岩相空间配置关系的预测,可为湖盆沉积中心页岩油气地质“甜点”的精细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细粒沉积 天文年代标尺 天文旋回 高精度地层对比 长偏心率旋回 短偏心率旋回 沙三下亚段 古近系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沉积演化——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彭丽 伍轶鸣 +4 位作者 练章贵 彭鹏 王剑 苏洲 易珍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9-798,共10页
岩相及其组合有规律地分布于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数据综合分析,基于T(湖进)-R(湖退)层序划分方法,系统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陆相断陷湖盆关键层序界面特征、变化形式、构成样式及分布模式,总结... 岩相及其组合有规律地分布于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数据综合分析,基于T(湖进)-R(湖退)层序划分方法,系统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陆相断陷湖盆关键层序界面特征、变化形式、构成样式及分布模式,总结出沙三下亚段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沙三下亚段关键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区域性的最大湖泛面和层序界面;②层序变化形式主要有向上变浅的R半旋回、向上变深的T半旋回和稳定旋回3种,层序单元构成可归为3种类型,分别为快升慢降型、慢升快降型和均一型;③沙三下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对应早期湖进体系域(早期LTST)、晚期湖进体系域(晚期LTST)、早期湖退体系域(早期LRST)和晚期湖退体系域(晚期LRST),四级层序和划分的五级层序单元具有全区的可对比性和完整性;④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湖平面在总体快升慢降的背景下,主要经历4个变化阶段--早期LTST的快速上升阶段、晚期LTST的缓慢上升阶段、早期LRST的缓慢下降阶段及晚期LRST的下降阶段。层序演化过程中,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造成层序格架内岩相及其组合分布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层序 T-R层序 岩相 陆相断陷湖盆 沙三下亚段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页岩油资源潜力分级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雪飞 李琳琳 +3 位作者 薛海涛 卢双舫 王民 师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9-164,共6页
地化分析表明渤南洼陷具备了形成页岩油的物质基础。根据总有机碳含量与含油性的关系确定了页岩油资源分级评价标准,将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页岩油资源划分为3个等级进行评价。同时利用△logR法获取氯仿沥青"A",通过化学动力学... 地化分析表明渤南洼陷具备了形成页岩油的物质基础。根据总有机碳含量与含油性的关系确定了页岩油资源分级评价标准,将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页岩油资源划分为3个等级进行评价。同时利用△logR法获取氯仿沥青"A",通过化学动力学方法恢复了烃类的损失部分,并用体积法对渤南洼陷不同级别泥页岩层段的页岩油资源量进行了计算。研究认为沙三下亚段具有较大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其中I级资源量明显高于Ⅱ、Ⅲ级,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三下亚段 页岩油 资源潜力 分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泥页岩地球化学参数测井计算方法及应用——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闫建平 梁强 +3 位作者 耿斌 冯春珍 寇小攀 扈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地球化学指标是烃源岩及非常规页岩储层研究的重要参数,该类型参数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评估及储层有效性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assey经典公式计算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 s_3)湖相泥页岩地层总有机碳含量(TOC)时误差较... 地球化学指标是烃源岩及非常规页岩储层研究的重要参数,该类型参数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评估及储层有效性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assey经典公式计算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 s_3)湖相泥页岩地层总有机碳含量(TOC)时误差较大,通过重新分析TOC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发现TOC与三孔隙度曲线的相关性较好。在此基础上,先分岩性(油泥岩、泥岩和油页岩)建立TOC计算模型,计算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再根据TOC和深度(D)间接建立热解烃(S_2)、氢指数(HI)及最高裂解温度(T_(max))等参数的计算模型,利用解释出的连续HI,T_(max)及TOC等数据,定量评价干酪根类型及有机质丰度;最终结合由测井资料计算而得到的矿物组分、物性参数等信息,有效地识别出地层剖面中富含的Ⅰ型和Ⅱ1型有机质泥页岩岩相。该研究成果为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湖相泥页岩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计算 地球化学参数 湖相泥页岩 沙三下亚段 沾化凹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度-饱和度参数分析页岩油富集程度——以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敏 王永诗 +2 位作者 朱家俊 方丽 王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36-41,共6页
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评价的主要目标层系,如何筛选页岩油富集和可动层段是目前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难题。采用氦气法和常压干馏法测定了沾化凹陷罗69井密闭取心的岩石样品,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沙三下亚段页岩... 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评价的主要目标层系,如何筛选页岩油富集和可动层段是目前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难题。采用氦气法和常压干馏法测定了沾化凹陷罗69井密闭取心的岩石样品,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沙三下亚段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随孔隙度增大而减小。当大于某一特定孔隙度界限时,含水饱和度值趋于稳定。提出了页岩储层孔隙度越大、含油饱和度不变或者更高,则可动烃类含量越高的观点。通过对已获油流层段测井响应的分析,提出利用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多参数对页岩油可动性表征的思路;并依据沾化凹陷页岩测井响应特征及参数分布范围对储层富集程度进行了分级评价,其中I类最好,可作为页岩油勘探的主要参考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沙三下亚段 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游离烃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春明 姜在兴 +1 位作者 王俊辉 姜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5,7,共9页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展布规律复杂,制约该地区进一步中深层勘探.根据岩心观察、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进行沉积学研究,分析各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古近系...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展布规律复杂,制约该地区进一步中深层勘探.根据岩心观察、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进行沉积学研究,分析各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在三角洲前缘细粒沉积的大背景下,发育下切谷充填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以细粒沉积为主,划分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和远砂坝4种微相;下切谷充填沉积以粗粒沉积为主,划分为下切谷水道、水道天然堤和水道间漫溢3种微相.该研究成果为该地区下一步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沙三下亚段 下切谷 三角洲前缘 临南地区 惠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模式——以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春明 姜在兴 +1 位作者 王俊辉 姜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03-3012,共10页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测井解释及地震分析等资料和手段,在断陷湖盆中识别出一种特殊的沉积模式: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下...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测井解释及地震分析等资料和手段,在断陷湖盆中识别出一种特殊的沉积模式: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下亚段可划分为2个层序。层序一时期,湖盆初始发育,水体不稳定,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发育了洪水-漫湖沉积。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洪水水道和砂泥混合坪沉积;湖侵体系域,洪水水道消失,主要以泥坪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主要以砂坪和砂泥混合坪沉积为主。层序二时期,湖盆逐渐趋于稳定,研究层位沙三下亚段只发育了低位体系域,全区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和远砂坝微相,同时,在低位体系域湖平面下降过程中,层序一时期消失的洪水水道复活,在三角洲前缘沉积基础上发育下切谷沉积,分为下切谷水道、水道天然堤和水道间漫溢微相。在纵向上构成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模式。有利砂体主要发育于层序一的砂坪和洪水水道微相,以及层序二的下切谷水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远砂坝微相。其中砂坪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连片性较好,洪水水道和下切谷水道砂体为孤立条带状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漫湖-下切谷 沉积模式 沙三下亚段 临南地区 惠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物源体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云鹤 刘强虎 +6 位作者 朱筱敏 朱世发 蒋龙 耿名扬 蒋宇冰 张玉亮 刘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6-439,共14页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Es3L)作为重要储集层段,勘探潜力巨大,精细刻画三合村洼陷沙三下亚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重要意义。采用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并精细刻画西南部与南部物源通道(I^VI...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Es3L)作为重要储集层段,勘探潜力巨大,精细刻画三合村洼陷沙三下亚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重要意义。采用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并精细刻画西南部与南部物源通道(I^VI号),运用岩心、岩屑组成特征明确沉积区沉积相类型及原始物质成分,通过地震属性与地层切片精细描绘沉积区内"源-汇"配置及时空演化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三合村洼陷古物源体系进行综合刻画。结果表明,洼陷西南部斜坡区(约3°)物源来自陈家庄凸起西段(I、II号沟槽输导),相对富砾,以碳酸盐岩岩屑为主;南部坡折区(约8°)物源来自于陈家庄凸起东段(III^VI号沟谷输导),相对富砂,发育单晶石英或多晶石英颗粒。平面上,沉积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规模与物源通道的宽深比及延伸距离呈正相关,垂向上,低位体系域(LST)形成扇体规模远大于高位体系域(HST)扇体,且交汇区物源体系由南部向西南部迁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源-汇”系统 地层切片 沙三下亚段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旋回地层约束下的湖相页岩有机质富集规律: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靖皓 鲜本忠 +2 位作者 张建国 钟骑 陈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9-770,共12页
与古气候和古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机质发育特征的高精度预测,是油气地质研究的核心和难点,对中—低勘探程度沉积盆地常规油气或中高勘探程度沉积盆地中非常规油气的高效评价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旋回地层学、地球化学技术,通过东... 与古气候和古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机质发育特征的高精度预测,是油气地质研究的核心和难点,对中—低勘探程度沉积盆地常规油气或中高勘探程度沉积盆地中非常规油气的高效评价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旋回地层学、地球化学技术,通过东营凹陷FY1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的高频旋回地层划分和古环境、古气候、有机质地球化学、矿物学分析,探索陆相泥页岩有机质在不同尺度旋回地层中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1)在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中识别出2个1.2 Ma超长斜率旋回、5个400 ka长偏心率旋回、21个96 ka短偏心率旋回、42个51 ka斜率旋回、103个19 ka岁差旋回。结合前期研究成果,以1.2 Ma、400 ka、96 ka波形曲线为依据,识别出2个长期、6个中期、2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2)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古环境恢复与TOC数据对比分析证明,古气候演化与有机质富集之间基本同步,均受控于天文旋回,即超长斜率增大或长偏心率增大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基准面升高,地层还原性增强,有利于有机质富集;(3)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取决于古气候温暖湿润程度控制的古生产力和湖盆水体深度控制的有机质保存环境,长期与中期尺度旋回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程度高于短期旋回,因此在长期、中期尺度上,可以旋回波形曲线为依据进行古环境恢复和富有机质层的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富集 旋回地层学 古气候 东营凹陷 古近系 沙三下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罗69井沙三下亚段旋回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若琳 金思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6-1531,共16页
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罗69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滑动窗口频谱分析。通过对0.405 Ma和0.100 Ma的周期进行高斯带通滤波,并以沙三下亚段顶和底的磁性地层年龄为锚点,建立罗69井沙三下亚段的天文年代标尺。沙三下亚段总共记... 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罗69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滑动窗口频谱分析。通过对0.405 Ma和0.100 Ma的周期进行高斯带通滤波,并以沙三下亚段顶和底的磁性地层年龄为锚点,建立罗69井沙三下亚段的天文年代标尺。沙三下亚段总共记录了6个长偏心率周期和24个短偏心率周期,将0.405 Ma的滤波曲线作为四级层序沉积旋回的参考曲线,在沙三下亚段地层划分出6个四级层序。研究结果表明:罗69井沙三下亚段记录了稳定的天文旋回;由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产生的地层旋回厚度分别为39.4,9.74,3.94~2.54和1.92~1.70 m。罗69井沙三下亚段的最优沉积速率为8.2×10^(3)cm/Ma,沉积时限为2.38 Ma。在沙三下亚段早期沉积地层中,长偏心率周期控制了氧化还原条件从而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而在沙三下亚段晚期沉积地层中,长偏心率周期控制了初级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罗69井 湖相细粒沉积 沾化凹陷 沙三下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南部地区浅层沙三下亚段混积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梦琪 张强 +4 位作者 谢俊 周亚伟 段雅君 杨旭东 孟子昂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94,共12页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等分析,认为莱州湾凹陷南部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的地层埋藏浅,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混合沉积,混合沉积特征主要为结构混合和互层混合。考虑到混积岩成分和成因...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等分析,认为莱州湾凹陷南部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的地层埋藏浅,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混合沉积,混合沉积特征主要为结构混合和互层混合。考虑到混积岩成分和成因的复杂性,本文在岩心、壁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荧光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的基础上,对莱州湾凹陷南部地区混积岩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岩石有机质中碳氢氧元素分析,分析了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混积的岩石学特征。结果显示:莱州湾凹陷南部地区浅层沙三下亚段混积岩中陆源碎屑平均含量为60.5%,碳酸盐矿物含量为28.2%,属于碳酸盐质陆源碎屑岩,混积岩主要为泥灰岩、灰质砂岩和砂质白云岩。其中,碎屑矿物主要以细-粉砂级石英为主,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泥晶方解石;粘土矿物组合主要为伊蒙混层,其次为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且三者呈均匀混合的特征。同时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储层流体包裹体观察,综合分析成岩作用表明,埋藏浅的沙三下亚段混积岩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交代作用,其中胶结交代作用较强,而研究区压实、压溶作用对比渤海湾盆地大部分埋藏较深的古近系地层都弱,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内溶蚀孔和微缝。压实、压溶作用弱和溶蚀作用强是研究区沙三下亚段储层物性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沙三下亚段 混积岩 岩石学特征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含油气系统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东晔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I0001,共10页
渤南洼陷中深层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采用地质分析、实验测试、盆地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含油气系统。结果表明: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含油气系统是渤南洼陷含油气系统的主体构成部分,沙三下亚段生成的烃类主要... 渤南洼陷中深层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采用地质分析、实验测试、盆地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含油气系统。结果表明: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含油气系统是渤南洼陷含油气系统的主体构成部分,沙三下亚段生成的烃类主要发生垂向运移,在洼陷中心及断阶带的古近系和新近系进行聚集;沙四上亚段生成的烃类侧向运移更为明显,在断阶带、湖盆边缘及斜坡等地区发生运移聚集。渤南洼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含油气系统的分布主要受烃源灶控制,各类扇体及次生孔隙是油气有利的储集体及储集空间,广泛发育的膏盐层和泥岩为研究区提供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等复合输导体系控制油气的有序分布;复式含油气系统是陆相断陷湖盆的重要特征。该结果对渤南洼陷和其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侧向运移 垂向运移 有序分布 沙三下亚段 沙四上 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BYP5导眼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岩心富氢气逸散气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志明 刘惠民 +9 位作者 刘鹏 钱门辉 曹婷婷 杜振京 李政 包友书 蒋启贵 徐二社 孙中良 刘雅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9-988,共10页
BYP5导眼井是为探索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深洼带较高热演化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含油气性而部署的一口取心井,取心段深度介于4267.0~4338.1 m。为揭示取心段含油气性特征,开展了典型样品冷冻密闭碎样热解和岩心逸... BYP5导眼井是为探索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深洼带较高热演化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含油气性而部署的一口取心井,取心段深度介于4267.0~4338.1 m。为揭示取心段含油气性特征,开展了典型样品冷冻密闭碎样热解和岩心逸散气的收集定量与组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取心段总体是一套富有机质、富碳酸盐矿物的优质烃源岩,成熟度(Ro)约1.2%,热演化过程中应曾发生了高效生排烃作用,导致其现今游离烃(S1)和氢指数(IH)均较低;岩心逸散烃气含量总体不高,主要介于0.001~0.01 cm^(3)/g,均值为0.005 cm^(3)/g,逸散烃气相对高值段与热解游离烃(S1)相对高值段基本一致;逸散气组分主要由CH_(4)、CO_(2)、H_(2)、C_(2)H_(6)组成,其中H_(2)摩尔百分数介于1.08%~19.23%,平均7.09%,具有富氢气特征。H_(2)与CO_(2)具有明显正相关性,与CH_(4)具有明显负相关性;逸散气应属原位滞留的气体,氢气的形成可能与有机质热解过程中异质键的裂解和去甲基化作用有关,建议加强有机质热裂解成因天然氢气的形成机制、地质勘查与评价研究,为该类型天然氢气的勘探部署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氢气 岩心逸散气 沙三下亚段 古近系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岩性的总有机碳分段预测方法--以东营凹陷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琳洁 陆建林 +3 位作者 王保华 李浩 宋振响 张彦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1-727,共7页
陆相泥页岩具有非均质性强的特征,矿物组分、总有机碳含量(TOC)等参数的分布预测是陆相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与选区研究的基础。为获取陆相页岩地层上述关键参数纵向分布特征,克服测试实验周期长、成本高、取样难等现实问题,开展了相应关键... 陆相泥页岩具有非均质性强的特征,矿物组分、总有机碳含量(TOC)等参数的分布预测是陆相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与选区研究的基础。为获取陆相页岩地层上述关键参数纵向分布特征,克服测试实验周期长、成本高、取样难等现实问题,开展了相应关键参数测井预测方法研究。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为例,结合XRD实测数据以及测录井等资料,具体针对不同岩性选取不同TOC预测模型,建立了不同岩性的TOC识别模板。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Fy1井沙三下亚段的岩性、TOC进行典型预测,分段预测TOC方法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约为0.84,表明该方法可行性较强,可为开展陆相页岩油资源评价及目标评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含量 泥页岩 沙三下亚段 沙河街组 始新统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优质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兴悦 朱筱敏 +1 位作者 王晓琳 张美洲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71,共17页
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 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有机质含量,将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划分为6类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1)、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2)、富有机质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3)、富有机质层状/块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4)、富有机质层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5)、含有机质块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6)。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层间微裂缝,储集层孔隙度主要介于0.67%~5.56%之间(平均值为4.93%),渗透率主要介于(0.02~4.87)×10^(-3)μm^(2)之间(平均值为0.59×10^(-3)μm^(2))。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岩相、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渤南洼陷Es3L的中下部的陆源输入水平低、水体盐度大、水体分层性强,主要发育岩相LF2和LF4,容易发育Ⅰ类和Ⅱ类优质储集层。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处于中成岩A阶段,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和白云石化以及有机质热演化产生次生孔缝,改善了储集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三下亚段 湖相细粒沉积岩 优质储集层 主控因素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母岩类型差异机理及其对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
17
作者 田国庆 刘志凯 +2 位作者 吴百勇 罗吉力欣 邓宝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0,共10页
勘探实践证实断陷盆地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母岩类型分布往往具有差异性。为探寻造成母岩类型差异分布的机理及其对砂砾岩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砂砾岩母岩... 勘探实践证实断陷盆地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母岩类型分布往往具有差异性。为探寻造成母岩类型差异分布的机理及其对砂砾岩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砂砾岩母岩类型、母岩分布、母岩成因及成岩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车镇凹陷沙三下亚段砂砾岩自西向东依次发育碳酸盐岩、混合型及长英质3种母岩类型,母岩类型的有序变化主要受控于剥蚀区埕子口凸起自西向东依次裸露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太古界变质岩的特点,根本上受剥蚀区西强东弱的构造抬升幅度影响;不同母岩类型砂砾岩岩屑成分的差异性不但决定着自身抗压实能力强弱差异,还影响着酸性溶蚀强度的差异;碳酸盐岩母岩抗压实能力弱但可溶于酸性流体的矿物多,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3200 m以浅;长英质母岩抗压实能力强但可溶于酸性流体的矿物少,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3800 m以浅;混合型母岩兼具较强抗压实能力与较多可溶于酸性流体矿物优势,有利储层底界深度可达44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母岩类型 成岩演化 有利储层 车镇凹陷 沙三下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识别与储层物性预测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金铎 许淑梅 +2 位作者 季建清 于建国 苏朝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8,共6页
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扇体发育,但目前对砂砾岩体横向展布范围及砂砾岩体边界的划分尚不清楚,储层物性难以预测。首先,利用相干分析技术开展砂砾岩扇体沉积相的划分,明确了扇体的展布规律、分布范围、划清了砂砾岩扇体的边界。然... 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扇体发育,但目前对砂砾岩体横向展布范围及砂砾岩体边界的划分尚不清楚,储层物性难以预测。首先,利用相干分析技术开展砂砾岩扇体沉积相的划分,明确了扇体的展布规律、分布范围、划清了砂砾岩扇体的边界。然后,利用声波、速度谱等资料探讨了沙三下亚段(Es3x)地层压力情况,认为Es3x存在欠压实超压带,车镇凹陷欠压实超压带的发现为寻找沙三段砂砾岩扇体储层物性良好发育区指明了方向。最后,利用地震高频能量衰减检测技术对储层物性进行了预测。通过地震高频能量衰减梯度法预测的储层物性良好发育区,位于研究区欠压实超压区带内,用地震能量高频波段的衰减特征不但可预测不同井位的储层物性,还可根据连井衰减梯度剖面的变化规律预测地震高频波段高衰减区的延伸范围。高频能量衰减梯度法预测的储层物性良好发育区带与实钻结果吻合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分析 欠压实超压带 地震能量衰减 沙三下亚段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