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SBAS-InSAR技术与GRO-BiLSTM模型的开采沉陷边界划定方法
1
作者 肖海平 范永超 +2 位作者 陈兰兰 万俊辉 陈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确定矿山开采沉陷边界有助于评估矿区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潜在影响,为制定有效的灾害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手段。充分考虑到概率积分法等传统方法在划定矿山开采沉陷边界时的不足,采用在获取矿区大范围高精度地表沉降数据方面具... 确定矿山开采沉陷边界有助于评估矿区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潜在影响,为制定有效的灾害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手段。充分考虑到概率积分法等传统方法在划定矿山开采沉陷边界时的不足,采用在获取矿区大范围高精度地表沉降数据方面具有优势的SBAS-InSAR技术,并结合淘金算法(Gold Rush Optimizer,GRO)优化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模型的预测方法,实现矿区开采沉陷边界划定。以红会煤矿为研究对象,依据SBAS-InSAR技术提取矿区沉降边缘高相干点在2018-11-29—2020-02-04时间段内共37期沉降数据,以下沉10 mm等值线划定沉陷边界,利用GRO-BiLSTM优化模型预测高相干点的地表沉降值,并将预测结果与LSTM和BiLSTM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RO-BiLSTM模型在整体测试集中均方根误差为3.204mm,比LSTM和BiLSTM模型分别降低了22.16%和8.21%;平均绝对误差为2.062 mm,比LSTM和BiLSTM模型分别降低了23.96%和5.43%,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监测和预测矿区边界地区的沉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SBAS-InSAR 沉陷边界划定 GRO-Bi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开采沉陷影响边界划定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泽发 马泽林 乔思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开采沉陷影响边界(沉陷边界)是地表建(构)筑物损害鉴定的重要依据。传统沉陷边界划定方法大都依赖于矿区地面实测沉降或地下开采进度等资料,对于缺乏地表实测资料的矿区则难以采用传统方法划定沉陷边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 开采沉陷影响边界(沉陷边界)是地表建(构)筑物损害鉴定的重要依据。传统沉陷边界划定方法大都依赖于矿区地面实测沉降或地下开采进度等资料,对于缺乏地表实测资料的矿区则难以采用传统方法划定沉陷边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可通过存档的SAR影像“回溯”矿区高空间分辨率历史变形信息,为不依赖矿区实测资料的沉陷边界划定提供了新契机。然而现有的InSAR沉陷边界划定方法通常以忽略地表东西向和南北方向水平移动的矿区InSAR沉降为基础,采用下沉1cm等值线作为阈值划定沉陷边界。该方法未顾及InSAR观测误差差异,导致其划定的沉陷边界可靠性不高,容易“误导”开采损害鉴定。为克服该局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InSAR技术的开采沉陷影响边界划定方法。首先,仅忽略InSAR不敏感的南北向水平移动分量,通过融合升降轨InSAR观测值获取矿区历史沉降,提高InSAR沉降监测精度;其次,以非形变区监测值为样本自适应评估InSAR开采沉陷估计值的整体精度;然后以不同的置信区间为指标选取等值线阈值,并据此划定矿区沉陷边界;最后通过模拟试验和唐山某矿区的真实数据试验进行了方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以99%置信区间(约2.58倍InSAR沉降标准差)为阈值划定的InSAR沉陷边界与参考边界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SBAS-InSAR 沉陷边界划定 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