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袋砂堤防沉降量预测的分数阶灰色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倩 周星德 周子言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8-442,共5页
为获得更优的模袋砂堤防沉降预测结果,基于灰色模型,提出一种分数阶灰色模型。运用MATLAB语言编写了相关程序,实现微分阶次到分数阶的改变,并运用该模型对模袋砂滩涂围垦测试的沉降结果进行实例分析。分数阶灰色模型与灰色Verhulst模型... 为获得更优的模袋砂堤防沉降预测结果,基于灰色模型,提出一种分数阶灰色模型。运用MATLAB语言编写了相关程序,实现微分阶次到分数阶的改变,并运用该模型对模袋砂滩涂围垦测试的沉降结果进行实例分析。分数阶灰色模型与灰色Verhulst模型、残差GM模型、GM(1,1)模型对比分析表明:(a)分数阶灰色模型预测结果更精确,其不仅具有GM(1,1)模型前期预测效果好的优点,而且具有灰色Verhulst模型后期预测效果好的优点;(b)分数阶灰色模型的中长期预测结果稳定性比残差GM模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袋砂堤防 沉降量预测 分数阶 灰色模型 灰色VERHULST模型 残差G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强 王春晓 《建筑技术》 2023年第7期881-883,共3页
公路路基沉降是公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问题,而路基沉降与相关因素也存在着线性、非线性的关系。因此,对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进行预测研究。首先,通过计算公路路基沉降的粒子群数值,对路基粒子群沉降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公路路基沉降是公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问题,而路基沉降与相关因素也存在着线性、非线性的关系。因此,对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进行预测研究。首先,通过计算公路路基沉降的粒子群数值,对路基粒子群沉降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创建多元线性回归的路基沉降量预测模型,实现多元线性回归的路基沉降量预测四部分的分析;再对多元线性回归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的预测方法进行设计。通过对这种方法进行测试,验证与其相关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此提升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预测的相关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线性 公路路基 路基沉降 沉降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预测的几个典型方法
3
作者 张世宇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3-54,74,共3页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是高速铁路设计和施工中所要考虑的主控因素,所以在大规模施工前,均应进行路基沉降观测,结合沉降观测数据进行路基沉降量预测。而路基沉降预测常用方法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运用,本文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对高速铁...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是高速铁路设计和施工中所要考虑的主控因素,所以在大规模施工前,均应进行路基沉降观测,结合沉降观测数据进行路基沉降量预测。而路基沉降预测常用方法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运用,本文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的几个典型方法,主要有曲线法、灰色系统法、BP神经网络法和遗传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沉降量预测 典型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量预测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酉兴 《珠江水运》 2016年第7期90-91,共2页
软土地基沉降是影响工程安全程度与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有必要对软基处理工艺进行探讨,为实现沉降量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参考。堆载预压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软基处理法,但在具体应用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沉降量预测... 软土地基沉降是影响工程安全程度与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有必要对软基处理工艺进行探讨,为实现沉降量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参考。堆载预压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软基处理法,但在具体应用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沉降量预测确定最佳施工参数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难题。本文以某民用机场工程为例,对堆载预压法在软基处理中的沉降量预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载预压法 软土地基处理 沉降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GM(1,1)模型预测高填土河堤的沉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春 白世伟 《岩土工程技术》 2003年第6期333-336,共4页
采用灰色理论中的GM( 1 ,1 )模型对修河高填土河堤分别在填土期和静载期的沉降量进行了预测 ,通过同实测值的比较 ,证明灰色理论运用于高填土工程中的沉降预测是可行的 ,在实际运用中应不断代入最新的实测数据 。
关键词 GM(1 1)模型 填土期 静载期 沉降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理论的粘性土降水沉降预测风险评价
6
作者 孙河川 施仲衡 张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工程应用表明,基于概率理论的风险分析模型并不是十分理想的模型,因为它需要有足够的原始数据来描述不确定参数的概率特征.本文基于粘性土降水沉降量计算参数符合区间分析的特点,采用区间理论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和满足不同需要的两个风险... 工程应用表明,基于概率理论的风险分析模型并不是十分理想的模型,因为它需要有足够的原始数据来描述不确定参数的概率特征.本文基于粘性土降水沉降量计算参数符合区间分析的特点,采用区间理论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和满足不同需要的两个风险评价指标.通过举例分析,验证了风险评价模型和指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为岩土工程计算结果的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风险分析 区间理论 沉降量预测 风险评价模型 风险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侃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年第6期38-39,共2页
随着目前公路交通量的急剧上升,不少早期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量的需求,部分高速公路面临着改建、扩建、提升路面等级等问题。如何控制扩建工程施工中新、老路基间的差异沉降,沉降观测工作不可或缺。通过... 随着目前公路交通量的急剧上升,不少早期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量的需求,部分高速公路面临着改建、扩建、提升路面等级等问题。如何控制扩建工程施工中新、老路基间的差异沉降,沉降观测工作不可或缺。通过对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施工期、缺陷责任期及运营期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沉降稍大路段进行了最终沉降量的预测,从而评价本项目路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观测 高速公路 观测点布设 沉降量预测 三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域吹填段地面沉降及管道应力响应特征研究
8
作者 张树中 唐骏琪 +2 位作者 房晓燕 何振楠 梁法春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沿海地区陆域吹填段易发生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上敷设管道易发生应力集中进而引发事故。基于有限元法建立天津南港工业园区三维沉降模型,使用固体力学方程以及摩尔—库仑准则表征管土相互作用机制,对地面沉降情况以及新管道敷设和投产... 沿海地区陆域吹填段易发生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上敷设管道易发生应力集中进而引发事故。基于有限元法建立天津南港工业园区三维沉降模型,使用固体力学方程以及摩尔—库仑准则表征管土相互作用机制,对地面沉降情况以及新管道敷设和投产时管道的应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填海区域的不均匀沉降程度与填土物性以及海相沉积层表面不平整的天然泥面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新管道投产后,已建管道顶部及底部应力下降了约2 MPa,但相邻侧等效应力增长了约4.5 MPa,并行敷设管道的相邻一侧管壁所受的应力较大。研究结果有助于认清研究区域沉降趋势,为软土地基管道应力监测方案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LNG管道 数值模拟 沉降量预测 非均匀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沉降预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振华 修占国 +1 位作者 袁义臣 梁平 《路基工程》 2018年第5期90-93,104,共5页
为了更加精确地预估预应力管桩路基地基的沉降变形,基于慢速维持荷载理论,进行了路基预应力管桩的静载试验和试桩的Q-S曲线拟合,给出单桩沉降预估公式。同时,对拟合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桩身完整性程度对单桩竖向极... 为了更加精确地预估预应力管桩路基地基的沉降变形,基于慢速维持荷载理论,进行了路基预应力管桩的静载试验和试桩的Q-S曲线拟合,给出单桩沉降预估公式。同时,对拟合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桩身完整性程度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影响十分明显;指数函数模型对桩基的Q-S曲线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在保证成桩质量的前提下,给出的预估公式对桩基的沉降量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相对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 静载荷试验 极限承载力 拟合曲线 沉降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实测资料推算土堤总沉降
10
作者 梁慷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0-33,共4页
结合木兰溪防洪工程长达4年的安全监测实例,用两种常用的利用实测资料推测总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对测得的四个沉降量最大断面处的最终沉降量进行了推算,推算结果表明,当荷载稳定后沉降观测超过一年的断面,适合用三点法计算;荷载稳定后沉... 结合木兰溪防洪工程长达4年的安全监测实例,用两种常用的利用实测资料推测总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对测得的四个沉降量最大断面处的最终沉降量进行了推算,推算结果表明,当荷载稳定后沉降观测超过一年的断面,适合用三点法计算;荷载稳定后沉降观测在半年左右的断面,则用双曲线法计算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监测 预测沉降 木兰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山西建筑》 2006年第21期349-350,共2页
介绍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施测步骤,探讨了根据实测资料推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预测方法,对沉降观测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沉降观测 沉降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小波神经网络在高铁路基沉降精准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刘攀 王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9期64-68,共5页
鉴于传统BP神经网络在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时存在的局限性,该研究致力于对广泛应用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实施优化策略。具体而言,通过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数据以时间序列的形式作为输入向量,构建一个增强的预测框架,旨在精确预估路基的沉降... 鉴于传统BP神经网络在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时存在的局限性,该研究致力于对广泛应用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实施优化策略。具体而言,通过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数据以时间序列的形式作为输入向量,构建一个增强的预测框架,旨在精确预估路基的沉降量。实验验证环节显示,相较于未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该优化后的小波神经网络在沉降量预测任务中展现出更优的性能,提升预测结果的精度与可靠性,从而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与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沉降 改进小波神经网络 沉降量预测 实验验证 预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of forecasting seismic energy induced by longwall exploitation based on changes in ground subsidence 被引量:2
13
作者 Violetta Sokoa Szewio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3期375-379,共5页
A method of forecasting total seismic energy induced by longwall exploitation, based on changes in ground subsidence,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ith one with one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th... A method of forecasting total seismic energy induced by longwall exploitation, based on changes in ground subsidence,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ith one with one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the method, ground subsidence is described with a cross-section area of a subsidence trough Pw along a line of observations in the direction of an advancing longwall front, approximately along the axis of the longwall area. Total seismic energy i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eismic energy data of tremors induced by exploitation. The presentation consists of a detailed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its predictive ability for the area of longwall exploitation within the region of one of the coal mines in the Upper Silesian Coal Basin.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forecasting the total seismic energy released by tremors within the area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exploitation, in which the seismic activity induced by this exploitation occurs. The 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determined model should each time be carried out with investigations of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The method cannot be applied when the number of recorded phenomena is small and when there is insufficient data to make it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index P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ctivity Mining ground deformation Seismic hazard Prediction of seismic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