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线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槽形状判别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汪壮壮 汪学清 +2 位作者 杨晶晶 赵云猛 陈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58,共8页
[目的]双线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槽形状会随隧道净距、埋深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沉降槽随净距、埋深的演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成都地铁17号线小南街站—人民公园站区间双线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净距-埋深组合工... [目的]双线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槽形状会随隧道净距、埋深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沉降槽随净距、埋深的演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成都地铁17号线小南街站—人民公园站区间双线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净距-埋深组合工况下双线盾构施工的地面沉降槽形状变化过程,基于双线地面沉降公式拟合出各工况中各项取值,并提出沉降槽形状判据S。[结果及结论]Peck公式和刘波公式能较好地表达地面沉降的模拟监测结果:当S∈[0.319,0.536)时,沉降槽呈“V”形;当S∈[0.536,0.783)时,沉降槽呈“U”形;当S∈[0.783,1.120)时,沉降槽呈“浅W”形;当S∈[1.120,3.873)时,沉降槽呈非对称“W”形;当S≥3.873时,沉降槽呈“双V”形或“双W”形。当隧道埋深为1D(D为隧道直径),且两隧道之间的净距为2D至3D时,两隧道中线附近的地面会出现隆起现象,并且随着净距的增加,隆起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在两隧道中心正上方的地面上,由于盾尾注浆压力的作用,部分沉降被抵消,导致该区域的沉降槽呈现出独特的“双W”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法 沉降槽形状判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