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下穿既有结构物引起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研究 被引量:65
1
作者 陈星欣 白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解决好隧道下穿既有结构物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对城市地下交通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调研国内大量隧道下穿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隧道下穿公路、铁路、隧道和建筑物时引起的地表沉降的不同特点,... 解决好隧道下穿既有结构物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对城市地下交通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调研国内大量隧道下穿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隧道下穿公路、铁路、隧道和建筑物时引起的地表沉降的不同特点,结合隧道的施工、开挖面积、埋深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对隧道下穿不同的结构物提出不同的控制沉降措施和建议沉降标准。作者认为,目前的隧道下穿引起的地表最大沉降控制标准是不合理的,沉降控制标准应综合考虑既有结构物的特点、地质条件和施工特点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表沉降 下穿 沉降控制标准 沉降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顶管隧道力学响应及沉降控制标准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艳玲 韩现民 李文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8-123,149,共7页
为解决郑州地铁4号线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交通工程顶管群隧道变形控制问题,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手段,揭示了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顶管群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建立以数值模拟为基础、以隧道管节接缝允许张开量和结... 为解决郑州地铁4号线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交通工程顶管群隧道变形控制问题,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手段,揭示了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顶管群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建立以数值模拟为基础、以隧道管节接缝允许张开量和结构线形允许最小附加曲率半径为控制目标的既有顶管隧道沉降控制标准,并通过现场监测印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沉降控制标准制定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1)盾构以37°交角斜穿施工时,上部顶管隧道纵向沉降曲线呈现非对称特征,且施工过程中结构沉降曲线出现了一定的平移和偏转现象;(2)相对于接缝张开量控制标准,基于顶管隧道允许附加曲率的沉降控制要求相对更为严格,建议下穿施工扰动下顶管隧道最大允许沉降值取2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区间 盾构隧道 下穿施工 顶管隧道 力学响应 沉降控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的隧道施工安全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平良 方信贤 +1 位作者 张运良 安永林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3,共6页
研究目的:为评价浏阳河隧道施工下地表沉降的安全性,本文从围岩稳定、经验公式和相关规范角度探讨地表变形控制标准,进而建立三台阶工法和双侧壁导坑工法下的三维仿真模型,并同现场监测做对比分析。研究结论:浅埋隧道比深埋隧道的地表... 研究目的:为评价浏阳河隧道施工下地表沉降的安全性,本文从围岩稳定、经验公式和相关规范角度探讨地表变形控制标准,进而建立三台阶工法和双侧壁导坑工法下的三维仿真模型,并同现场监测做对比分析。研究结论:浅埋隧道比深埋隧道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更严格;围岩越坚硬,跨度、边墙高度越小,则允许的地表沉降越小,反之则越大;允许的沉降控制标准主要影响因素是围岩自身条件,其次是隧道的跨度;三台阶法和双侧导坑均能满足地表沉降安全性,考虑到工期的要求采用了三台阶法施工;现场监测结果比数值模拟的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沉降控制标准 施工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标准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建友 赵振华 +1 位作者 韩琳 刘春晓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6-260,共5页
为了合理制定隧道下穿高速铁路的变形控制标准,采用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高速铁路轨道、扣件及路基的相互作用关系开展研究,提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轨道最大可允许变形由下穿点轨道扣件的最大... 为了合理制定隧道下穿高速铁路的变形控制标准,采用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高速铁路轨道、扣件及路基的相互作用关系开展研究,提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轨道最大可允许变形由下穿点轨道扣件的最大可调整量、当前已用调整量和当前平顺度等数据确定;2)轨道变形控制标准根据下穿点周边环境及列车实际运行速度选取合适的安全系数,在最大可允许变形量的基础上进行折减;3)路基变形控制标准根据路基与轨道变形的相互关系确定。提出的轨道变形控制标准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标准适用于土质地层盾构隧道引起的路基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下穿隧道 沉降控制标准 轨道变形 路基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监测控制标准探讨 被引量:30
5
作者 安永林 彭立敏 +1 位作者 张峰 吴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46-451,共6页
地表沉降是判断浅埋隧道地层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地表沉降监测重要性和隧道埋深的关系基础上,阐述了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确定的原则;针对隧道无邻近结构物段,从地层围岩稳定、经验公式和相关规范的角度探讨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并以武... 地表沉降是判断浅埋隧道地层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地表沉降监测重要性和隧道埋深的关系基础上,阐述了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确定的原则;针对隧道无邻近结构物段,从地层围岩稳定、经验公式和相关规范的角度探讨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并以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为例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市隧道变形控制标准要比山岭隧道更严格,浅埋隧道要比深埋隧道控制标准更严格;围岩越坚硬、跨度越小、边墙高度越小,则允许的位移越小,反之则越大;允许的变形控制标准主要影响因素是围岩自身条件,其次是隧道的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沉降控制标准 隧道施工 地层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沉降控制指标与标准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高成雷 赵文忠 +1 位作者 凌建明 王丙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8,共8页
为了避免路基沉降导致路面结构破坏,对适用于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的沉降控制指标和标准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常泊松比假定,推导了三维Merchant模型的Prony级数表达式,并以ABAQUS为工具建立了半填半挖路基沉降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为了避免路基沉降导致路面结构破坏,对适用于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的沉降控制指标和标准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常泊松比假定,推导了三维Merchant模型的Prony级数表达式,并以ABAQUS为工具建立了半填半挖路基沉降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半填半挖路基工后沉降曲线为"勺"形或"S"形,曲线形状的差异揭示了路基沉降的时空耦合效应。其次,基于路基工后沉降机制分析,提出了如下假定:半填半挖路基工后沉降曲线为中心对称的"S"形,对称中心两侧的曲线段为抛物线。通过沥青路面结构对抛物线形路基沉降的力学响应分析,揭示了路面结构附加弯拉应力与抛物线方程的二次项系数a具有线性关系,据此提出采用a值作为半填半挖路基沉降控制指标。最后,基于沥青路面结构在交通荷载和路基沉降共同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提出了半填半挖路基沉降控制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成果为合理控制半填半挖路基工后沉降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沉降控制指标 沉降控制标准 数值计算 半填半挖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施工公路路面沉降规律和控制标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永全 朱正国 黄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48-1353,共6页
新建铁路大量出现下穿既有公路的交叉工程,隧道施工沉降将影响公路行车安全,急需建立下穿公路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标准.本文根据公路运营安全平整度要求,揭示了公路维修标准平整度与隧道施工路面最大沉降值的关系;应用正交数值试验方法,提... 新建铁路大量出现下穿既有公路的交叉工程,隧道施工沉降将影响公路行车安全,急需建立下穿公路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标准.本文根据公路运营安全平整度要求,揭示了公路维修标准平整度与隧道施工路面最大沉降值的关系;应用正交数值试验方法,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路面允许的隧道施工沉降值及沉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施工沉降 公路路面 平整度 沉降控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变形控制标准探讨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运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129,共7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已运营车站变形控制标准,并对既有车站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杭州某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已运营车站为依托,参考地方标准及类似工程经验,通过分析长期运营监测数据初步探讨相应的变形控制指标;采用经典力学理论以多跨连...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已运营车站变形控制标准,并对既有车站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杭州某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已运营车站为依托,参考地方标准及类似工程经验,通过分析长期运营监测数据初步探讨相应的变形控制指标;采用经典力学理论以多跨连续梁为模型,进一步分析基础变位作用下结构的受力行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极限状态为原则的结构沉降控制标准;最后,运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监测反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础变位反分析得出既有车站结构沉降指标为-4~6 mm,严于技术标准及工程类比得出的相应指标,盾构穿越已运营车站最大沉降量为2.3 mm,沉降变形在允许可控范围内,验证了变形控制指标的有效性,确保了已运营地铁设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既有车站 沉降控制标准 基础变位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崔光耀 王明年 喻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3-648,共6页
以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9组桩基施工为例,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建立了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控制标准、监控量测管理等级和监控量测频率。对西村站9组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值及计算值分析的结果表明:9组近... 以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9组桩基施工为例,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建立了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控制标准、监控量测管理等级和监控量测频率。对西村站9组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值及计算值分析的结果表明:9组近接分区桩基沉降现场实测值与采取加固措施后的近接分区桩基沉降计算值基本一致,仅桩基X J27和X J31略有不同,现场实测值略大一些,桩基X J27由C区变为B区,桩基X J31由D区变为C区;桩基X J34沉降过大的原因主要是,加固措施的施工质量未达标以及开挖到桩基X J34相应位置时对围岩扰动过大;提出的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桩基监测 沉降控制标准 近接桩基沉降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幕-结构法下穿站场股道与站台沉降特征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大伟 韩现民 +1 位作者 肖明清 邓朝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68,共6页
管幕-结构法下穿太原火车站站场地下通道工程,具有断面大、埋深浅、地表沉降控制严格等特点。为揭示管幕-结构法施工特点,采用数值计算对群管顶进、钢管切割及混凝土浇筑、土方大开挖等主要工序下,股道、站台沉降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依... 管幕-结构法下穿太原火车站站场地下通道工程,具有断面大、埋深浅、地表沉降控制严格等特点。为揭示管幕-结构法施工特点,采用数值计算对群管顶进、钢管切割及混凝土浇筑、土方大开挖等主要工序下,股道、站台沉降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依据管幕结构施工地表沉降曲线特征,制定股道允许沉降控制标准。结果表明:(1)采用先下后上的钢管顶进次序,利于减小地表沉降;(2)管幕-结构法施工中,群管顶进、钢管切割与混凝土浇筑以及土方开挖引发的地表沉降比例分别为50%、36%和14%;(3)管幕-结构法施工地表横向槽主要出现在W+2Htan41°范围内;(4)股道允许沉降值为2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结构法 下穿站场 沉降控制标准 数值模拟 钢管顶进次序 地表沉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高速度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服役性能分析及沉降控制技术
11
作者 李泰灃 蔡德钩 +5 位作者 王李阳 杨慧莹 邓逆涛 刘振宇 王立军 程远水 《中国铁路》 2025年第6期59-67,共9页
研究更高速度条件下路基结构适应性对保障高铁列车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考虑复杂激励影响的高速车辆-轨道-路基空间耦合有限模型,分析现有基床结构设计参数对更高速度条件下路基结构的适应性。其次,结合行车安全、乘坐舒适... 研究更高速度条件下路基结构适应性对保障高铁列车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考虑复杂激励影响的高速车辆-轨道-路基空间耦合有限模型,分析现有基床结构设计参数对更高速度条件下路基结构的适应性。其次,结合行车安全、乘坐舒适性和轨道-路基动态服役性能3个特征,提出适用更高速度条件下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最后,为提高变形路基结构的适应性,提出一种智能可调高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0.4 m基床表层结构满足更高速度条件下路基结构的适应性要求。基于车体加速度与基床表层动变形演化特征,更高速度条件下路基工后沉降波长在0~30 m、30~130 m和大于130 m时,沉降幅值分别小于15、20、30 mm。现场试验表明,可调高结构对路基沉降治理后,有效提高了行车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和轨道-路基动态服役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更高速度条件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设计、建设和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路基 服役性能 沉降控制标准 可调高路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法隧道管片环缝面不平整对结构受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明清 张忆 薛光桥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3-161,共9页
为了合理制定隧道下穿高速铁路的变形控制标准,采用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高速铁路轨道、扣件及路基的相互作用关系开展研究,提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轨道最大可允许变形由下穿点轨道扣件的最大... 为了合理制定隧道下穿高速铁路的变形控制标准,采用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高速铁路轨道、扣件及路基的相互作用关系开展研究,提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轨道最大可允许变形由下穿点轨道扣件的最大可调整量、当前已用调整量和当前平顺度等数据确定;2)轨道变形控制标准根据下穿点周边环境及列车实际运行速度选取合适的安全系数,在最大可允许变形量的基础上进行折减;3)路基变形控制标准根据路基与轨道变形的相互关系确定。提出的轨道变形控制标准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标准适用于土质地层盾构隧道引起的路基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下穿隧道 沉降控制标准 轨道变形 路基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位分配原理在十字交叉地铁站施工中的应用
13
作者 戴文亭 王宇放 +1 位作者 王振 王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4-811,共8页
目的制定长春地铁解放大路换乘车站主体结构分步施工沉降控制标准,以保证施工及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依据变位分配原理,将理论方法与实践相结合,采用FLAC3D模拟分析换乘车站施工全过程,并将实际施工... 目的制定长春地铁解放大路换乘车站主体结构分步施工沉降控制标准,以保证施工及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依据变位分配原理,将理论方法与实践相结合,采用FLAC3D模拟分析换乘车站施工全过程,并将实际施工中出现的总沉降细化到各个施工阶段中.结果在十字换乘车站施工中关键的三个步骤分别为主体导洞开挖阶段、顶拱扣拱完成阶段、开挖单层结构导洞阶段,以上三步的地表沉降分别占到地表总沉降的22.41%、17.89%和41.01%;在采用主体结构分步施工沉降控制标准的情况下,累计控制的以上三阶段的沉降量分别为25.52 mm、51.61 mm和103.05 mm,总地表沉降监测值严格控制在118 mm之内.结论变位分配原理在十字交叉换乘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有利于施工安全的控制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交叉 数值模拟 沉降控制标准 变位分配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建设第三方监测实施要点与改进建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壮志 《隧道建设》 2011年第4期470-473,共4页
依托沈阳地铁一号线第三方监测工作实践,结合北京、深圳等地第三方监测实施经验,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地铁建设第三方监测实施过程中有待完善的若干要点,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1)通过分析第三方监测项目选择的依据、目的等内容,确定... 依托沈阳地铁一号线第三方监测工作实践,结合北京、深圳等地第三方监测实施经验,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地铁建设第三方监测实施过程中有待完善的若干要点,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1)通过分析第三方监测项目选择的依据、目的等内容,确定了现场安全巡视、地表沉降监测、雷达探测等合理的实施项目;2)通过对地表沉降值的对比分析,给出具体调整沉降控制标准的建议;3)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发挥第三方监测先导作用;4)加强对施工监测的指导,推进施工监测全程标准化等内容,以期更好地发挥第三方监测工作在安全建设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监测 监测项目 沉降控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