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沉淀法制备金催化剂用于CO催化氧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周静 柏任流 王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7-1121,1148,共6页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种介孔氧化铝负载的金催化剂用于CO的低温催化氧化,详细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干燥条件和热处理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低温N2物理吸附(N2-BET)、电感耦合等离子发...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种介孔氧化铝负载的金催化剂用于CO的低温催化氧化,详细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干燥条件和热处理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低温N2物理吸附(N2-BET)、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严格控制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干燥条件和热处理条件,可以在惰性氧化铝载体上高重复性可控合成具有高分散度的金催化剂,金颗粒最佳平均粒径为2 nm,体现出良好的CO低温催化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催化剂 CO氧化 沉积-沉淀法 介孔氧化铝 双水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修饰TiO_2纳米管的沉积-沉淀法制备及其催化CO氧化性能
2
作者 田晶 王雪 +3 位作者 韩骐伟 赵景涛 黄唯平 朱宝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共3页
以钛酸纳米管和Cu(NO3)2为前驱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CuO修饰TiO2纳米管(CuO/TiO2NTs)。通过TEM(透射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材料的结构,并研究制备过程中pH值对所得CuO/TiO2 NTs催化CO氧化活性的影响... 以钛酸纳米管和Cu(NO3)2为前驱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CuO修饰TiO2纳米管(CuO/TiO2NTs)。通过TEM(透射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材料的结构,并研究制备过程中pH值对所得CuO/TiO2 NTs催化CO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沉积-沉淀法可以制备高活性的CuO/TiO2NTs,随溶液的pH值升高,铜的负载量变少,而且不易被还原的二价铜含量升高,导致催化剂的活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纳米管 氧化铜 沉积-沉淀法 催化CO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2WO6量子点(QDs)修饰Bi2MoO6-xF2x异质结的构筑及其催化活性增强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丹军 申会东 +4 位作者 付梦溪 王婵 郭莉 杨晓 付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2,共10页
采用简单沉积-沉淀法合成了Bi_2WO_6@Bi_2MoO_(6-x)F_(2x)(BWO/BMO_(6-x)F_(2x))异质结,借助XRD、XPS、TEM、SEM、EDS、UV-Vis-DRS、PC和EIS等测试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光吸收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系统表征,并以模型污染物罗丹明B(R... 采用简单沉积-沉淀法合成了Bi_2WO_6@Bi_2MoO_(6-x)F_(2x)(BWO/BMO_(6-x)F_(2x))异质结,借助XRD、XPS、TEM、SEM、EDS、UV-Vis-DRS、PC和EIS等测试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光吸收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系统表征,并以模型污染物罗丹明B(Rh B)的光催化降解作为探针反应来评价Bi_2WO_6@Bi_2MoO_(6-x)F_(2x)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增强机制。形貌分析表明,所得Bi_2MoO_6微球由大量厚度为20~50 nm的纳米片组成;FE-SEM和HR-TEM分析表明,尺寸约为10 nm的Bi_2WO_6量子点均匀沉积在Bi_2MoO_(6-x)F_(2x)微球表面,形成新颖的Bi_2WO_6@Bi_2MoO_(6-x)F_(2x)异质结;与纯Bi_2MoO_6或者Bi_2WO_6相比,1∶1Bi_2WO_6@Bi_2MoO_(6-x)F_(2x)异质结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和光电流性质,其对RhB光催化降解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纯BMO和BWO的6.4和11.6倍。PC和EIS图谱分析表明,Bi_2WO_6量子点表面沉积显著提高Bi_2MoO_(6-x)F_(2x)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和迁移速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证明了·O_2^-和h^+是主要的活性物种。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F-掺杂和Bi_2WO_6量子点之间的协同效应对Bi_2MoO_6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沉淀法 量子点修饰 Bi2WO6/Bi2MoO6-xF2x异质结 光催化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γ-Al_2O_3双功能催化剂上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焙烧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卫兵 潘相敏 +2 位作者 王晓蕾 寇素原 马建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7-551,共5页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焙烧温度的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2Cu-1Ni/5γ-Al2O3(摩尔比),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2Cu-1Ni/5γ-Al2O3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N2吸附-脱附(BET)、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焙烧温度的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2Cu-1Ni/5γ-Al2O3(摩尔比),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2Cu-1Ni/5γ-Al2O3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N2吸附-脱附(BET)、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500℃焙烧的催化剂BET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适中。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以尖晶石态存在的铜组分比例逐渐增加,金属Cu的粒径也从12.6 nm增至33.2 nm。适当的焙烧温度可保证金属和载体之间的强度适中的作用力,从而保证催化剂具有较优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活性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先升高后减小,较优的焙烧温度为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基催化剂 焙烧温度 水蒸气重整 二甲醚 沉积-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Cu-Ni/γ-Al_2O_3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卫兵 潘相敏 +2 位作者 王晓蕾 寇素原 马建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4,共4页
分别采用沉积-沉淀法(DP)和等体积浸渍法(IM)制备了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Cu-Ni/γ-Al2O3,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运用N2吸附-脱附(BET)、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 分别采用沉积-沉淀法(DP)和等体积浸渍法(IM)制备了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Cu-Ni/γ-Al2O3,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运用N2吸附-脱附(BET)、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与浸渍法相比,沉积-沉淀法制备的Cu-Ni/γ-Al2O3催化剂具有更强的表面酸性和更优的金属铜组分的分散性,因而具有更好的活性和稳定性,是制备该催化剂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基催化剂 二甲醚 水蒸气重整 沉积-沉淀法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MnO_x-TiO_2吸附剂脱汞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志会 路好 +3 位作者 张安超 温小萍 周长松 孙路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72-76,共5页
针对燃煤烟气中单质汞不溶于水,难以脱除的问题,采用水热合成法(HT)和沉积-沉淀法(DP)制备了Mn Ox-Ti O2单质汞(Hg0)吸附剂,在固定床实验台架上考察2种吸附剂(Mn Ti-HT和Mn Ti-DP)的脱汞性能;利用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针对燃煤烟气中单质汞不溶于水,难以脱除的问题,采用水热合成法(HT)和沉积-沉淀法(DP)制备了Mn Ox-Ti O2单质汞(Hg0)吸附剂,在固定床实验台架上考察2种吸附剂(Mn Ti-HT和Mn Ti-DP)的脱汞性能;利用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吸附剂进行物化表征。结果表明:物理吸附不是吸附剂脱汞的主要因素。Mn Ti-DP对Hg0的吸附剂量为620μg/g,远高于Mn Ti-HT的236μg/g,说明制备方法对吸附剂的脱汞性能有较大影响。Mn Ti-DP吸附剂中Mn含量较高,Mn4+含量约为34%,远高于Mn Ti-HT的Mn4+(22%);Mn Ti-DP中化学吸附态氧和晶格氧的强度均高于MnTi-HT,表明Mn Ti-DP中化学吸附态氧的总体含量高于Mn Ti-HT,有利于增强Mn Ti-DP还原特性,提高脱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汞 水热合成法 沉积-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沉淀剂制备Pd/TiO_(2)催化剂对直接合成过氧化氢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耀丹 史连军 +3 位作者 秦红 潘红艳 林倩 张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5-348,353,共5页
以不同沉淀剂Na_(2)CO_(3)、NH_(3)·H_(2)O和尿素,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催化剂Pd/TiO_(2)-CD(X),使用CO脉冲、孔结构分析、H_(2)-TPR、XRD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的性质,讨论不同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Pd/TiO_(2)-CD(X)对直接合成过氧化... 以不同沉淀剂Na_(2)CO_(3)、NH_(3)·H_(2)O和尿素,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催化剂Pd/TiO_(2)-CD(X),使用CO脉冲、孔结构分析、H_(2)-TPR、XRD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的性质,讨论不同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Pd/TiO_(2)-CD(X)对直接合成过氧化氢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Pd/TiO_(2)-CD(Na_(2)CO_(3))有较高的金属分散度、较小的Pd晶粒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容,分散度为17.22%,晶粒粒径为5.42 nm,比表面积为54.136 m^(2)/g,平均孔容为0.437 cm^(3)/g,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产率达到852.3 mmolH_(2)O_(2)/(gP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基催化剂 直接合成 过氧化氢 沉积-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nO_2的制备及其低温CO氧化催化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淑荣 吴世华 +2 位作者 石娟 郑修成 黄唯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金含量的Au/SnO2催化剂.采用XRD和UV—Vis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沉积溶液的pH值、金的负载量、焙烧温度和气氛等对Au/snO2催化CO氧化活性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积溶液的pH=9~10时,所制得的金... 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金含量的Au/SnO2催化剂.采用XRD和UV—Vis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沉积溶液的pH值、金的负载量、焙烧温度和气氛等对Au/snO2催化CO氧化活性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积溶液的pH=9~10时,所制得的金属金的平均粒径最小;随着金的负载量的增大,金属金的粒径增大,Au/SnO2的催化活性降低;在所研究的条件下,Au/snO2前驱体在空气中473K下焙烧4h,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在氢气中373 K下处理2h的Au/SnO2的催化活性在所有样品中是最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负载氧化锡 催化剂 制备 一氧化碳 低温氧化 催化活性 沉积-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CH_4/CO_2重整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金明善 索掌怀 +1 位作者 徐秀峰 安立敦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4,共4页
采用浸渍法和沉积 沉淀法制备了四种不同的Au/Al2 O3 催化剂 ,测定了它们在氢气还原前后及催化反应后的金含量及比表面积。结果表明 ,制备方法明显影响催化剂的金含量。应用X 光粉末衍射技术研究了这些催化剂经还原处理及反应后的物相... 采用浸渍法和沉积 沉淀法制备了四种不同的Au/Al2 O3 催化剂 ,测定了它们在氢气还原前后及催化反应后的金含量及比表面积。结果表明 ,制备方法明显影响催化剂的金含量。应用X 光粉末衍射技术研究了这些催化剂经还原处理及反应后的物相变化 ,金以Au0 物相存在 ,没有发现氧化态的金物相。考察了该催化剂在CH4/CO2 重整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发现金催化剂的活性取决于金粒子的大小。浸渍法制备的金催化剂具有较大的金晶粒尺寸 ,催化活性低 ;沉积 沉淀法制备的金催化剂金晶粒尺寸较小 ,催化活性较高。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给出 10 73K时的CH4与CO2 转化率分别为 8 1%和 17 6 %。高温反应不仅导致金晶粒的聚集 ,而且存在明显的金流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金催化剂 浸渍法 沉积-沉淀法 CH4/CO2 重整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钯基催化剂对直接合成过氧化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鑫 潘红艳 +2 位作者 林倩 陈政 万俊桃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89,96,共6页
采用紫外线光催化法、沉积-沉淀法、反相胶束法和浸渍法分别制备了催化剂Pd/TiO_2-UV、Pd/TiO_2-CD、Pd@TiO_2、Pd/TiO_2-JZ,利用一氧化碳-脉冲、氮气吸附/脱附曲线、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 采用紫外线光催化法、沉积-沉淀法、反相胶束法和浸渍法分别制备了催化剂Pd/TiO_2-UV、Pd/TiO_2-CD、Pd@TiO_2、Pd/TiO_2-JZ,利用一氧化碳-脉冲、氮气吸附/脱附曲线、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测定了各催化剂对直接合成过氧化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TiO_2-UV和Pd/TiO_2-CD催化剂催化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的活性明显高于Pd@TiO_2和Pd/TiO_2-JZ催化剂,反应0.5 h时单位质量钯合成过氧化氢的产率分别达到1 631.4 mmol/(g·h)和852.3 mmol/(g·h),这是由于催化剂上活性金属钯的颗粒尺寸较小、分散度较大、提供的活性位点较多,有利于更多的反应物分子在活性位上的吸附与活化,提高其合成过氧化氢的活性。其中Pd/TiO_2-UV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这是由于该催化剂上氧化钯含量较少,形成的钯-氧化钯界线较长,导致该催化剂上钯-氧化钯位点的数量更多,提供反应物氢气解离吸附和氧气非解离吸附的活性位点也就越多,催化活性也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基催化剂 直接合成 过氧化氢 沉积-沉淀法 光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ZrO_2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的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海锋 贾美林 +2 位作者 照日格图 萨嘎拉 李彦锋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76-881,共6页
采用水溶液沉淀和沉积-沉淀法分别制备了ZrO2载体及相应的Au/ZrO2催化剂,通过CO氧化反应考察了载体的制备条件、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预处理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分... 采用水溶液沉淀和沉积-沉淀法分别制备了ZrO2载体及相应的Au/ZrO2催化剂,通过CO氧化反应考察了载体的制备条件、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预处理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分析了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载体的制备条件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加入分散剂和微波处理均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的预处理条件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250℃,最佳活化温度为100℃。XPS和H2-TPR测试结果表明,Auδ+(0<δ<3,可能是Au+)是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催化剂 沉积-沉淀法 氧化锆载体 微波 一氧化碳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8)Sr_(0.2)MnO_3/MgAl_2O_4丝网蜂窝催化剂用于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忍青 段伟杰 +1 位作者 黄波 江志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首先,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与镁铝尖晶石(Mg Al2O4,简称MA)载体复合的镧锶锰钙钛矿(La_(0.8)Sr_(0.2)MnO_3,简称LSM)催化剂LSMn,考察了MA与LSM的物质的量比(n)、前驱体老化和焙烧温度系列制备条件的影响,在程序升温微反应器中测试了LSM... 首先,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与镁铝尖晶石(Mg Al2O4,简称MA)载体复合的镧锶锰钙钛矿(La_(0.8)Sr_(0.2)MnO_3,简称LSM)催化剂LSMn,考察了MA与LSM的物质的量比(n)、前驱体老化和焙烧温度系列制备条件的影响,在程序升温微反应器中测试了LSMn粉体对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活性,并用FTIR、H2-TPR、BET、XRD和SEM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0℃老化和800℃下焙烧的LSM4性能最佳,T50为489.4℃,活化能Ea=112.5 kJ/mol,BET比表面积仍有81.6 m2/g,表现出较好的抗烧结性能。然后,用浆料涂覆法依次将第二载体(MA)和LSM4粉体涂覆在Fe-Cr-Al合金丝网上制得了丝网蜂窝催化剂。考察了第二载体及LSM/4MA粉体涂覆量的影响,在空速40000 h–1条件下测试了蜂窝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MA的最佳涂覆厚度约20mm,LSM/4MA的最佳涂覆量约为2.65 mg/cm2,甲烷转化率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沉淀法 镧锶锰钙钛矿 Mg Al2O4尖晶石 抗烧结 丝网蜂窝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ZrO_2空心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向迎巧 黎甜甜 徐庆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5-622,共8页
以Stober法合成了不同粒径的SiO_2微球。以这些SiO_2微球为硬模板,通过ZrOCl_2前驱体吸附和水解制备得到了ZrO_2@SiO_2复合物,然后用HF溶解去除二氧化硅模板剂,制备得到ZrO_2空心球。以ZrO_2空心球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DP)合成了Au@Z... 以Stober法合成了不同粒径的SiO_2微球。以这些SiO_2微球为硬模板,通过ZrOCl_2前驱体吸附和水解制备得到了ZrO_2@SiO_2复合物,然后用HF溶解去除二氧化硅模板剂,制备得到ZrO_2空心球。以ZrO_2空心球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DP)合成了Au@ZrO_2纳米空心微球。考察了Au@ZrO_2纳米空心微球在对硝基苯胺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SiO_2微球粒径大小均一、形状规则、分散性好;ZrO_2空心微球大小及比表面积可以通过硬模板SiO_2微球粒径进行有效控制;与Au@ZrO_2实心微球相比,Au@ZrO_2空心微球在对硝基苯胺还原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当反应温度为45℃、反应7 min时,对硝基苯胺能够完全转化为对苯二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ZrO2空心球 沉积-沉淀法 催化剂 对硝基苯胺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微反装置的Au/HZSM-5催化剂上正丁烷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艾沙.努拉洪 莫文龙 马凤云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4-552,共9页
以HZSM-5沸石分子筛为载体,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常压沉积-沉淀法和负压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Au/HZSM-5沸石催化剂并采用常规催化剂表征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用脉冲微反装置评价了纯正丁烷(99.9%)在氢型和金改性的纳米HZSM-5催化剂上的反... 以HZSM-5沸石分子筛为载体,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常压沉积-沉淀法和负压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Au/HZSM-5沸石催化剂并采用常规催化剂表征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用脉冲微反装置评价了纯正丁烷(99.9%)在氢型和金改性的纳米HZSM-5催化剂上的反应活性和烯烃选择性.结果表明,在550℃下,负压沉积-沉淀法制备的不同金负载量的纳米HZSM-5催化剂上的转化率和烯烃选择性都远高于常压沉积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改性量为2.0%的Au/HZSM-5-A(负压)催化剂正丁烷转化率达到了58.0%、烯烃选择性为57.2%.脱氢和脱甲基活化是正丁烷的重要活化方式,也是影响其烯烃选择性的主要因素.金改性在提高正丁烷转化率的同时,也促进了正丁烷的脱氢和脱甲基活化.纳米HZSM-5因晶粒度小,孔道短和微孔扩散阻力低而有利于正丁烷转化.负压有利于清除HZSM-5内部的无定型杂质和脱气净化处理,有利于金的负载量和分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沉淀法 Au/HZSM-5 催化剂 正丁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