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改造成因 被引量:42
1
作者 华仁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13,共11页
对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前人多持“沉积-变质”观点。通过研究,本文提出“沉积-改造”成因的新认识。新观点认为,沉积阶段铜不是在落雪组富集,而是在因民组红层中富集。在成岩阶段或成岩后,沉积岩中的水分被裂谷的高热流所加热,并由... 对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前人多持“沉积-变质”观点。通过研究,本文提出“沉积-改造”成因的新认识。新观点认为,沉积阶段铜不是在落雪组富集,而是在因民组红层中富集。在成岩阶段或成岩后,沉积岩中的水分被裂谷的高热流所加热,并由于深断裂的减压作用所驱动而产生对流循环。这种盐度较高的热液能淋滤汲取因民组中的铜质,并在断裂带附近向上运移。当含铜热液上升到达落雪组底部时,便与那里由细菌还原的硫结合形成硫化物沉积,形成层状铜矿。这个由热液将因民组(矿源层)中的铜转移到过渡层和落雪组底部(赋矿层)中成矿的过程,就叫做“改造”作用,它既不同于成岩作用也不同于变质作用。本文由此总结了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矿模式为“红层预集—改造热液转移—藻白云岩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铜矿 沉积-改造 东川式 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川-易门式铜矿床成矿作用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2
2
作者 冉崇英 吴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854,共7页
从宏观基础地质入手,按矿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针对东川-易门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一些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狮山段是绿汁江组下部独立存在的地层层位;东川-易门式铜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其中的层状铜矿属沉积成岩成因... 从宏观基础地质入手,按矿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针对东川-易门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一些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狮山段是绿汁江组下部独立存在的地层层位;东川-易门式铜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其中的层状铜矿属沉积成岩成因,不是"热液成矿";所谓东川-易门式矿床(稀矿山除外)为"喷流沉积成矿"或"岩浆叠加",尚依据不足;刺穿体是构造作用产物,对成矿有利,是良好的找矿标志,其中的角砾岩主要是沉积角砾岩与构造角砾岩,或沉积-构造角砾岩,不足以冠名"隐爆角砾岩(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川-易门式铜矿床 沉积-改造成因 喷流沉积矿床 叠加成矿作用 隐爆角砾岩(筒) 刺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荒田铅锌矿床Rb-Sr同位素年代学与C-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文元 高建国 +2 位作者 刘心开 侬阳霞 陈欣彬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8-543,共16页
滇中荒田铅锌矿床赋存于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接触界面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白云石为主。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表明荒田铅锌矿床成矿流... 滇中荒田铅锌矿床赋存于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接触界面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白云石为主。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表明荒田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CO_2的碳具有多元性,主要来源于幔源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碳;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表明荒田铅锌矿床硫以岩浆硫为主,可能混有其他硫源(可能包括地层硫酸盐),铅同位素表明赋矿围岩、玄武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均有可能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是多源混合后的产物;闪锌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83.2±3.4)Ma,指示荒田铅锌矿床形成于晚燕山期,荒田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可能与右江褶皱带在中生代末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有关。而晚二叠世海相喷发火山岩对矿区铅锌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盖层、赋矿层及矿化作用。综上,荒田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不同组分来源不同,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地球化学 多元混合成矿流体 沉积-改造型矿床 荒田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实践“改造成矿作用”理论——以滇中砂岩铜矿为例兼论改造作用的上、下限问题 被引量:12
4
作者 冉崇英 胡煜昭 +4 位作者 吴鹏 何明勤 陈好寿 王学焜 韩润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4,共10页
"改造成矿作用"是涂光炽院士提出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有如下基本论点和鲜明特色:矿质来源的广泛性;成矿流体的特殊性;成矿元素的活泼性;改造作用的内生性;断裂构造的主导性;赋矿岩石的多样性;改造矿床的普遍性;成矿作用的独特... "改造成矿作用"是涂光炽院士提出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有如下基本论点和鲜明特色:矿质来源的广泛性;成矿流体的特殊性;成矿元素的活泼性;改造作用的内生性;断裂构造的主导性;赋矿岩石的多样性;改造矿床的普遍性;成矿作用的独特性与应有地位——矿床分类的四分法。滇中大姚-牟定式砂岩铜矿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后生-改造成因。其主要论据与以下要素有关:裂谷成矿背景;矿源层(K、J)、矿源岩(元谋古陆);矿体受地层层位、岩相、岩性控制,其生成与煤系(提供有机质)、盐层(提供卤素)密切相关;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流体性状与水的来源、有机质类型及其作用在不同成矿期、成矿阶段显著不同。从岩石学的名词概念来解读和划分"改造成矿作用"的上限与下限:上限确定在后生作用之后,下限在变生作用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成矿作用 上、下限 滇中砂岩铜矿 沉积-成岩-后生-改造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 被引量:24
5
作者 焦伟伟 吕修祥 +3 位作者 周园园 韩剑发 熊方明 赵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利用岩心物性及岩心照片对比分析研究区两类锗层的储集性能和储集空间特征,并通过储层纵横向分布及油气水赋存状态研究寻找优质储集体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发现,受沉积相带和断裂活动显著控制的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储层呈现明显的层位... 利用岩心物性及岩心照片对比分析研究区两类锗层的储集性能和储集空间特征,并通过储层纵横向分布及油气水赋存状态研究寻找优质储集体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发现,受沉积相带和断裂活动显著控制的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储层呈现明显的层位性和分段性;而以不整合岩溶和断裂活动为主控因素的下奥陶纥岩溶风化壳储昙集中发育于不整合面下40~200m深度范围内,分层性明显。综合对比两类优质储层发现,两类储层发育的关键作用不同,但储层总体呈现“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分布特征,锫集性能相当:连一步分析认为,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是在沉积一改造双控作用下发育的。塔中西部平台区和塔中I号带内带的岩溶坎高地与岩溶上斜坡,具有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条件,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勘探可继续向西、向内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复合体 岩溶风化壳 碳酸盐岩储层 沉积-改造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条件 被引量:32
6
作者 焦伟伟 李建交 田磊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70,共7页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层,加大研究及勘探力度是一个必然趋势。分析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在沉积—改造...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层,加大研究及勘探力度是一个必然趋势。分析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在沉积—改造双重作用的控制下,发育多套优质的储层,勘探潜力巨大;利于孔隙发育及后期改造进行的沉积相带,以及后期持续进行的建设性的改造作用构成了我国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地质条件;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是高含硫化氢气藏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在海相油气勘探中,可利用硫化氢来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沉积-改造 优质储层 白云岩化 深部岩溶 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四子王旗萤石矿床成矿模式——兼论对火山岩型铀矿找矿的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白彦 王智纲 +3 位作者 王根厚 朱立 姚富升 闫国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128,共8页
萤石矿化与火山岩型铀矿关系密切。为探究萤石矿成矿与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模式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野外地质填图以及区域成矿资料分析,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萤石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子王旗萤石矿主要产于下二叠统大石寨... 萤石矿化与火山岩型铀矿关系密切。为探究萤石矿成矿与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模式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野外地质填图以及区域成矿资料分析,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萤石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子王旗萤石矿主要产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与千枚状板岩、片岩的层间破碎带中,矿体主要受区域西里庙复式向斜控制,褶皱南翼矿体展布方向为NEE向、北翼矿体为NNE向,燕山期黑云母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提供了萤石成矿所需的温度和物质;②萤石成矿阶段可划分为3期,即早二叠世初始矿源层的形成时期、燕山早期大规模成矿富集时期以及燕山晚期叠加成矿时期;③矿区萤石矿床受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共同控制,大规模的成矿活动完全受层间断裂控制,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萤石矿,这3期成矿阶段也与区域铀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沉淀过程耦合,该模式对于火山岩型铀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改造型萤石矿 火山岩型铀矿 成矿模式 层间断裂 找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孝国 杨悟平 +3 位作者 谢建军 边祥会 席振铢 龙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2-937,共6页
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历时约10年时间。该矿床位于西成铅锌矿带(田)的东段,属于洛坝铅锌矿床的东延,在地表无任何矿化显示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分析地质成矿环境,确定找矿靶区;然后使用激发极化发现异常,并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研究... 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历时约10年时间。该矿床位于西成铅锌矿带(田)的东段,属于洛坝铅锌矿床的东延,在地表无任何矿化显示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分析地质成矿环境,确定找矿靶区;然后使用激发极化发现异常,并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研究深部含矿层位、控矿构造形态;最后通过研究区域构造、围岩蚀变、含矿地层及岩性组合特征,得出:郭家沟矿区含矿带地层挟持于F1与F5断裂之间,形成一个呈东西向展布的舌状地质构造体,是寻找本类型铅锌矿的直接标志;矿体集中分布在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D2a2-2b)千枚岩与(D2a2-2a)厚层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硅化灰岩接触带的硅化灰岩一侧;另外,硅化、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网脉状)、碎裂角砾岩等蚀变是找矿的重要标志。通过矿床的发现经过、矿床地质特征及物探异常特征研究,指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拓宽了西成铅锌矿带(田)的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 铅锌矿床 找矿标志 沉积-改造 郭家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川大笑铅锌矿床矿物学特征与成矿温度 被引量:2
9
作者 侬阳霞 高建国 +1 位作者 王文元 陈欣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7-1087,共11页
云南东川大笑铅锌矿床地处康滇地轴中段东沿的次一级隆起上,矿体赋存于白河厂背斜轴部南翼昆阳群望厂组的层间裂隙及羽状裂隙中,呈脉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银和少量闪锌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矿石... 云南东川大笑铅锌矿床地处康滇地轴中段东沿的次一级隆起上,矿体赋存于白河厂背斜轴部南翼昆阳群望厂组的层间裂隙及羽状裂隙中,呈脉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银和少量闪锌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变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状、块状、条带状、脉状构造为主。成矿作用划分为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第二成矿阶段为铅锌的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140~220℃,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工业矿体的形成是在印支运动强大的作用力驱动下,成矿元素活化-混合-迁移-聚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矿物学特征 成矿作用 沉积-改造热液矿床 云南东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铁矿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5
10
作者 陈柏林 蒋荣宝 +5 位作者 李丽 陈正乐 祁万修 刘荣 崔玲玲 王世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具有形成火山-沉积改造型铁矿床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通过对已有铁矿床的研究,确认包括白尖山铁矿和八八铁矿在内的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铁矿床属于火山-沉积改造型,因此铁矿床分布具有成带的特点,据此提出&... 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具有形成火山-沉积改造型铁矿床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通过对已有铁矿床的研究,确认包括白尖山铁矿和八八铁矿在内的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铁矿床属于火山-沉积改造型,因此铁矿床分布具有成带的特点,据此提出"八八铁矿——4337高地"和"3121高地——白尖山——3081高地"两个找矿预测靶区,并经过2007年和2008年两年野外工作的追索和验证,新发现8个铁矿,确认"八八铁矿——4337高地"和"3121高地——白尖山——3081高地"两条铁矿带,取得在该区铁矿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从前人3个孤立铁矿点扩大到两条铁矿带(新增8个铁矿)、铁金属储量从不足1000万吨增加到超过3000万吨。阿尔金山东段铁矿找矿的突破不仅为国家提供储量丰富的铁矿资源,也为基础地质(祁连山与阿尔金山东段的对比以及阿尔金断裂走滑距离的估算)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沉积改造 铁矿带 喀腊大湾 阿尔金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凤县地区九子沟铜矿的特征、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代军治 李永勤 +4 位作者 王设计 刘辰 原连肖 王瑞廷 王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94-1801,共8页
九子沟铜矿是凤县-太白铅锌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发现的新矿床。矿化类型主要表现为硅质岩型、硅化灰岩型和石英-方解石脉型。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整合产出,且多被后期顺层或切层含矿石英-方解石脉交代,形成富矿体。综... 九子沟铜矿是凤县-太白铅锌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发现的新矿床。矿化类型主要表现为硅质岩型、硅化灰岩型和石英-方解石脉型。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整合产出,且多被后期顺层或切层含矿石英-方解石脉交代,形成富矿体。综合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喷流沉积-改造型铜矿。九子沟等铜矿床(点)与区域上的铅锌矿床构成了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的元素分带模式。这一发现,指示今后该地区可在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元素分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区带内背斜控矿的地质特征开展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子沟铜矿床 矿化类型 矿床成因 喷流沉积-改造 陕西凤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梧南金矿元素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晁会霞 杨兴科 +2 位作者 姚卫华 孙继东 梁广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46-350,共5页
以新疆梧南金矿区地质背景和矿床原生晕研究为基础,以4号勘探线为代表区段,采集4个钻孔的193件地球化学样品进行金、银、砷、锑、汞、铜、铅、锌、铋、钼10项元素的测试分析和资料整理、统计制图等,对元素组合及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以新疆梧南金矿区地质背景和矿床原生晕研究为基础,以4号勘探线为代表区段,采集4个钻孔的193件地球化学样品进行金、银、砷、锑、汞、铜、铅、锌、铋、钼10项元素的测试分析和资料整理、统计制图等,对元素组合及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金与尾部元素呈正相关,与前缘元素呈负相关。首次建立了该矿床的原生晕分带,从前缘到尾部为:金—铋—铜—钼—汞—锑—银—砷—铅—锌,从而确定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叠加模型:上部矿体的尾晕与下部矿体的前缘晕叠加到一起,形成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原生晕叠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造热液改造 地球化学 统计分析 原生晕分带 梧南金矿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斜向俯冲—碰撞与南秦岭金—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复新 于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97-300,共4页
南秦岭金-多金属矿床聚集区是秦岭成矿带乃至我国中央造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热水沉积改造铅锌矿床和沉积改造汞锑矿床及聚集区的形成与成矿演化,成矿地质背景,容矿与含矿建造,矿床类型、规模及时空分布规... 南秦岭金-多金属矿床聚集区是秦岭成矿带乃至我国中央造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热水沉积改造铅锌矿床和沉积改造汞锑矿床及聚集区的形成与成矿演化,成矿地质背景,容矿与含矿建造,矿床类型、规模及时空分布规律,均与现代板块构造活动机制有密切的耦合关系。具体分析了造山带俯冲碰撞活动过程中,成矿构造地质背景、成矿盆地环境、沉积建造、成矿作用与矿床分布规律对造山作用的积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改造型金-铅锌-汞锑矿床 成矿作用响应 -陆俯冲碰撞造山活动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缘活动陆缘金及多金属成矿系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厚民 胡正国 +2 位作者 钱壮志 刘继庆 孙继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64-68,共5页
将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和北巴颜喀拉地区活动陆缘金及多金属矿床按成矿系统观点划分为活动陆缘弧岩浆成矿系统和陆缘弧前增生带沉积-改造成矿系统,总结了两类成矿系统的特征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成生联系,认为早期活动陆缘弧岩浆成矿系... 将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和北巴颜喀拉地区活动陆缘金及多金属矿床按成矿系统观点划分为活动陆缘弧岩浆成矿系统和陆缘弧前增生带沉积-改造成矿系统,总结了两类成矿系统的特征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成生联系,认为早期活动陆缘弧岩浆成矿系统产物的剥蚀为后期活动陆缘弧前增生带沉积-改造成矿系统提供了初始矿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陆缘岩浆弧 活动陆缘岩浆弧前增生带 岩浆成矿系统 沉积-改造成矿系统 柴达木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