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台棚东侧长兴组礁白云岩沉积-成岩-成藏系统 被引量:12
1
作者 文华国 周刚 +5 位作者 郑荣才 彭才 张兵 徐文礼 章宇路 罗连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5-1134,共20页
长兴组礁白云岩是川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类型之一。通过对开江-梁平台棚东侧长兴组礁白云岩岩石组构、成岩演化序列、铁锰锶微量元素、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油气性质及来源综合研究,认为古地貌格局控制了开江-梁平台... 长兴组礁白云岩是川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类型之一。通过对开江-梁平台棚东侧长兴组礁白云岩岩石组构、成岩演化序列、铁锰锶微量元素、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油气性质及来源综合研究,认为古地貌格局控制了开江-梁平台棚东侧不同类型台缘生物礁的展布,古海平面的"升降"控制了生物礁形态及规模,台缘礁坪/礁盖滩微相及部分毗邻发育的骨架礁相带控制了优质储层发育位置和空间展布规律;可将长兴组白云岩划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成因类型,优质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仅与多期次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有关,推测成岩流体主要来源于封存地层中的早-中三叠世蒸发岩溶解产生的具低Mn含量、较低Fe含量、高Sr含量、较高δ^(13)C值、较高^(87)Sr/^(86)Sr比值特点的高盐度埋藏循环海源孔隙水,并有长兴期同生卤水和深部有机酸热液混入;按水文体制,将长兴组白云岩成岩系统划分为4类,分别为海源同生卤水、封存卤水、混源热卤水和深源混合热卤水成岩系统,认为混源热卤水成岩系统埋藏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是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论证了开江-梁平台棚东侧长兴组存在同一流体输导体系控制的埋藏白云石化作用与油气充注成藏的统一"成岩-成藏"系统,揭示了长兴组白云岩沉积-成岩-成藏耦合关系,为该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成岩流体 输导体系 沉积-成岩-成藏系统 长兴组 二叠系 开江-梁平台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二叠系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艳忠 宋磊 +4 位作者 孟涛 操应长 孙沛沛 王淑萍 弭连山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6,共14页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决定储层致密化过程和优质储层成因与分布。以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薄片观察、包裹体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等技术,结合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决定储层致密化过程和优质储层成因与分布。以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薄片观察、包裹体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等技术,结合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成藏系统演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硅质胶结物主要为来源于石英颗粒压溶作用的第一期石英次生加大边,长石溶蚀供源的第二期石英次生加大边、充填石英颗粒破裂缝型自生石英以及充填粒间孔隙型自生石英;高岭石分别为原始沉积的充填孔隙细晶高岭石杂基,大气淡水淋滤长石形成的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深埋藏封闭环境长石溶蚀原位沉淀形成的颗粒形态高岭石;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的成岩-成藏系统演化过程为原始沉积的含细晶高岭石杂基的长石质石英砂岩→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黄色荧光油充注→硅质胶结物→天然气→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硅质胶结物→蓝色荧光油充注→天然气→颗粒形态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藏系统演化 硅质胶结 高岭石 致密砂岩 上石盒子组 车西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杀螺剂吡螺脲的水解特性及其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行为研究
3
作者 吴欢琪 杨孔谈 +4 位作者 王许蜜 方楠 段李平 张昌朋 王祥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686-1690,共5页
为了评价新型杀螺剂吡螺脲的环境安全性,根据国家标准GB/T 31270—2014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室温(25℃)下吡螺脲在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水解特性,以及在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吡螺脲在pH值为6.58、9.10、12... 为了评价新型杀螺剂吡螺脲的环境安全性,根据国家标准GB/T 31270—2014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室温(25℃)下吡螺脲在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水解特性,以及在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吡螺脲在pH值为6.58、9.10、12.13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大于180.00 d,为难降解农药。在pH值为4.15的缓冲溶液中吡螺脲的水解半衰期为13.86 d,小于30.00 d,属于易降解农药。吡螺脲在绍兴和嘉善的2种水-沉积物系统水相中的降解趋势可拟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好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53和7.79 d。水相中吡螺脲逐渐迁移至沉积物中,并在一段时间内检出浓度基本稳定。综上所述,吡螺脲在避光的中性和碱性水环境中难降解,在酸性水环境中易降解,在室温条件下水-沉积物系统的水相中吡螺脲属于易降解农药。因此,吡螺脲的环境风险较小,有望在实际稻田环境中施用以防治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螺脲 杀螺剂 -沉积系统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成岩系统 被引量:13
4
作者 文华国 宫博识 +5 位作者 郑荣才 刘合年 吴蕾 陈仁金 李世临 陈守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1-1002,共12页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萨曼杰佩气田主力油、气产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例,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特征,综合研究Fe、Mn、Sr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萨曼杰佩气田主力油、气产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例,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特征,综合研究Fe、Mn、Sr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成岩环境和成岩流体性质。按'水文体制'将卡洛夫-牛津阶划分为不同成岩阶段的海水-淡水、压实卤水和深循环温压水3个成岩系统,认为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可归结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相控制了储层的区域分布;早成岩阶段淡水系统溶蚀作用和压实卤水成岩系统的浅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形成储层的基础;中成岩阶段的温压水成岩系统埋藏溶蚀作用、中-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扩大了储层规模,提高了储层质量,对优质储层发育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碳酸盐岩 储层 沉积-成岩系统 卡洛夫-牛津阶 萨曼杰佩气田 土库曼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白云岩储层沉积-成岩系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兵 杨凯 +3 位作者 贾雪丽 郑荣才 郭强 文华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1-1641,共11页
为了指导部署四川盆地白云岩储层中钻井,在油气钻井岩心观察与描述、野外剖面实测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结合镜下薄片鉴定、X衍射、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沉积-成岩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 为了指导部署四川盆地白云岩储层中钻井,在油气钻井岩心观察与描述、野外剖面实测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结合镜下薄片鉴定、X衍射、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沉积-成岩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台地边缘浅滩为最重要的储集相带,颗粒白云岩、生物礁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最主要的储集层岩性,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超大溶孔为目的层最有效的储集空间,孔洞缝复合型储层为目的层最优质的储集类型。综合分析认为,长兴组沉积-成岩系统与白云岩储层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台地边缘生物礁和台地边缘浅滩相控制了白云岩储层的区域分布范围,而不同成岩系统对储层的贡献程度不同。其中:地层封存卤水与混合热卤水成岩系统是储层形成的基础与关键,地层封存卤水形成低孔低渗的孔隙型Ⅲ类储层,混合热卤水形成中孔中渗的孔洞型Ⅱ类储层;构造热液成岩系统对储层贡献最大,并形成高孔高渗的孔洞缝复合型Ⅰ类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江--梁平台内海槽 长兴组 白云岩 沉积 储层类型 沉积-成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白云岩成因与成岩-成藏系统 被引量:6
6
作者 郑荣才 刘萍 文华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通过沉积相剖面、岩石结构和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油气源岩性质对比及流体非均质性与运移路径分析等新技术方法,运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成藏动力学新理论,研究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白云岩成因和成藏特征,确定此2个层位的优... 通过沉积相剖面、岩石结构和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油气源岩性质对比及流体非均质性与运移路径分析等新技术方法,运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成藏动力学新理论,研究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白云岩成因和成藏特征,确定此2个层位的优质生物礁相和鲕滩相白云岩储层成因主要与成岩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有关,都属于同源流体和同一流体输导体系控制的多期次、多阶段埋藏白云岩化与连续的重结晶作用产物,论证了飞仙关组和长兴组与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及多期次油气运移、充注和成藏过程也受同一流体输导体系和同一油气源控制。依据埋藏白云岩化过程的成岩系统划分与成藏过程在时空上的耦合匹配关系,提出以通源断裂/裂隙带为核心的,由断裂/裂隙带、不整合面和优质礁、滩相白云岩储层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为主控因素的统一"成岩-成藏系统"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成岩流体 成岩-成藏系统 输导体系 飞仙关组 长兴组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格架与源-汇系统约束下的沉积体系分析方法:以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一段为例
7
作者 王浩 邹明生 +3 位作者 崔钦宇 高梦天 张靖宇 陆永潮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8,共15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勘探方向已经从构造圈闭转移到岩性圈闭上,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砂体的展布。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勘探方向已经从构造圈闭转移到岩性圈闭上,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砂体的展布。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研究,明确了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目的层流沙港组一段可以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以及8个准层序组。通过对研究区源-汇体系与沉积相分析,表明涠西南凹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北部万山物源、东部企西物源、东南部涠西南物源以及西南部物源。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3种沉积相类型。低位期主要发育中深湖和湖底扇沉积,发育浊积水道、天然堤和席状朵体等沉积微相;湖扩期主要以深湖泥沉积微相为主;高位期则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较为发育,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发育较少。B洼主要发育西部三角洲进积滑塌型、南部近源断坡带型和东部远源缓坡型等3种类型湖底扇,其中,南部物源体系规模大、成藏条件好,是下一步勘探最具潜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沙港组一段 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系统 高精度层序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 被引量:101
8
作者 邓晋福 莫宣学 +4 位作者 罗照华 赵海玲 赵国春 曹永清 于学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59-270,共12页
讨论了火成岩构造组合,指出不能单纯地运用化学图解,强调要结合岩相学、岩石组合特征研究,要注意区分区域与局部的构造环境。指出双峰式火成岩组合的确切含义是指缺乏中性成员,而不单看化学图解的几何形态,讨论了伸展与挤压对双峰... 讨论了火成岩构造组合,指出不能单纯地运用化学图解,强调要结合岩相学、岩石组合特征研究,要注意区分区域与局部的构造环境。指出双峰式火成岩组合的确切含义是指缺乏中性成员,而不单看化学图解的几何形态,讨论了伸展与挤压对双峰式和钙碱性火成岩组合的可能约束。指出由蛇绿岩套再造的古构造历史可能是残缺的,结合弧火成岩的厘定可在某些方面弥补这个不足,讨论了弧火成岩组成极性形成的可能原因。讨论了大陆碰撞造山带的火成岩构造组合类型及其在再造造山带的边界性质、造山带演化历史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大陆裂谷带的火成岩常呈组成对称的水平分带,而不同于弧火成岩的组成极性。讨论了岩浆构造热事件及其序列的重要意义,提出大陆碰撞造山带具类似于变质作用的顺时针演化的事件序列,而大洋俯冲造山带则具反时针演化的事件序列。最后,强调并讨论了“壳幔岩浆流体成矿系统”的科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 构造组合 -幔岩浆 岩浆 流体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类前陆盆地盆-山耦合系统和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49
9
作者 郑荣才 李国晖 +2 位作者 戴朝成 李楠 王昌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同步异方位的逆冲推覆活动控制,可划分为受盆缘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控制的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盆-山耦合次系统,区域上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对应各造山带异方位的交替逆冲推覆活动,盆-山耦合过程又可划分为早期周缘前陆盆地(T3m→T3xt)、中期类前陆盆地(T3x→J3)、晚期萎缩衰亡(K)3个演化阶段。各演化阶段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学响应具有特征的异同性:差异性为对应各造山带逆冲推覆应力方位的变化,各亚阶段沉降-沉积中心位置各异,往复迁移于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坳陷带;相似性为各次系统地层分布都呈自前缘坳陷带向前陆斜坡带和前陆隆起带上超减薄变细的楔状体,具有相似的沉积组合、相带展布和油气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类前陆盆地 造山带 -山耦合系统 构造-沉积格局 沉积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被引量:31
10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衡立群 李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523,529,共7页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域地下水-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包括粘结、溶解、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化及“白垩化”作用等。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及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Ⅰ期成礁、早期暴露-溶蚀、Ⅱ期成礁、中期暴露-溶蚀、早期成藏、晚期溶蚀、晚期成藏及区域地下水溶蚀。这种特有的演化模式形成了垂向上的8层储层结构,即4个高孔渗段和4个中-低孔渗段间互沉积,4个中-低孔渗段A,B2,C及E段以胶结作用为主,岩性相对致密,隔夹层广泛发育;生物礁体暴露过程中,处于渗流环境的B1,B3及D段由于溶蚀作用形成高孔渗段,区域地下水进一步溶蚀和“漂洗”形成的高孔渗段F段为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生物礁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流花11-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成岩环境意义 被引量:50
11
作者 谢渊 王剑 +4 位作者 李令喜 谢正温 邓国仕 李明辉 江新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104,共12页
系统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的特征及其沉积、成岩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砂岩、泥质岩的粘土矿物组合以I+C+I/S型、I+C型为主,具有高伊利石含量,较高绿泥石、伊/蒙混层矿物含量的粘土矿物组成特点;其中泥质岩粘土... 系统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的特征及其沉积、成岩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砂岩、泥质岩的粘土矿物组合以I+C+I/S型、I+C型为主,具有高伊利石含量,较高绿泥石、伊/蒙混层矿物含量的粘土矿物组成特点;其中泥质岩粘土矿物主要为陆源碎屑成因,次为沉积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自生粘土矿物,而砂岩粘土矿物兼有陆源碎屑成因和沉积成岩过程自生成因的特征;白垩系沉积时气候总体特征为干旱—半干旱,但局部时段发生干—湿气候波动而处于短暂的湿热气候环境;白垩系沉积物源富含长石等硅酸盐矿物,沉积物质主要自北、南、西向盆地内部搬运沉积;白垩系沉积和埋藏成岩过程中水介质整体上具有盐度较高,偏碱性,富K+、Fe2+、Mg2+的特点,且总体上盆地南部水介质中的这些指标都高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白垩系 粘土矿物 古气候 物源 沉积-成岩环境水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马五_(1-4)亚段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雷卞军 卢涛 +3 位作者 王东旭 王勇 李世临 顾绍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3-1164,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马五1~4亚段属于陆表海蒸发碳酸盐潮坪相。潮上带(含)石膏结核白云岩和潮间带上部的含石膏晶模白云岩最有利于形成储层。马五1-4亚段碳酸盐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和膏化作用奠定了储层的物质基...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马五1~4亚段属于陆表海蒸发碳酸盐潮坪相。潮上带(含)石膏结核白云岩和潮间带上部的含石膏晶模白云岩最有利于形成储层。马五1-4亚段碳酸盐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和膏化作用奠定了储层的物质基础;表生岩溶期选择性溶解作用构筑了储层的轮廓;埋藏期溶解作用和各种矿物充填作用,决定早期溶孔能否保存和储层最终状况。引入"负胶结物孔隙度"概念,更直观地反映了沉积作用对马五1-4亚段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将沉积微相和成岩相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简约的方式,用一套数字组合符号半定量地表达沉积微相和成岩相,在开发区块储层评价和预测上获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马五1-4亚段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峡谷侵蚀-沉积作用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 被引量:17
13
作者 苏明 沙志彬 +5 位作者 匡增桂 乔少华 梁金强 杨睿 吴能友 丛晓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2,共8页
近年来海底峡谷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海底峡谷强烈的侵蚀作用和良好的内部建造,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分布和成藏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通过对目前海底峡谷和海域天然气水... 近年来海底峡谷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海底峡谷强烈的侵蚀作用和良好的内部建造,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分布和成藏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通过对目前海底峡谷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料调研和系统分析,指出海底峡谷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侵蚀-沉积作用与有利沉积体的分布、侵蚀-沉积作用与含烃流体渗漏的相互作用、侵蚀-沉积作用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成藏。将海底峡谷和水合物的关联性应用到珠江口盆地海底峡谷群,初步分析了二者的关联。研究认为该区域的海底峡谷将会对有利沉积体进行破坏和改造,使其表现为"斑状/补丁状"的平面分布特征,影响了水合物的分布和实际产出;此外,峡谷侵蚀-沉积作用导致了先前形成的水合物的分解,一部分的甲烷等气体将会进入到海水之中,而受有利沉积体上部细粒均质层的遮挡,大部分的含气流体将被"继续"限制在有利沉积体之中而形成新的水合物,这可能是该区域内细粒沉积物中水合物饱和度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峡谷 侵蚀-沉积作用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天草凹陷构造-沉积体系演化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卫东 周永章 +2 位作者 王新民 张虎权 王宏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449,共6页
天草凹陷位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断陷盆地群的西北部,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发生、发展阶段,晚白垩世坳陷阶段,第三纪到第四纪挤压抬升等主要的构造演化发展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形成盆地沉积建造的主要时期,沉积了2000~3000m的早... 天草凹陷位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断陷盆地群的西北部,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发生、发展阶段,晚白垩世坳陷阶段,第三纪到第四纪挤压抬升等主要的构造演化发展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形成盆地沉积建造的主要时期,沉积了2000~3000m的早白垩世沉积,其间经历了两次大的湖侵、湖退过程,对应沉积了两套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和扇三角洲相砂体。天草凹陷油源、储层、保存、圈闭配套匹配以及油气运聚等油气成藏条件好,用类比法和盆地模拟法计算的凹陷总资源量的期望值为0.89亿吨。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部是主要的含油层系,位于凹陷东西两侧的巴勒断阶带、哈尔构造带是天草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草凹陷 构造-沉积演化 成藏要素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湖水-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都达古拉 何江 +3 位作者 吕昌伟 谢志磊 李云飞 丁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以呼伦湖水-沉积物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开展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形态分析研究,系统分析了上覆水、上覆过滤水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 以呼伦湖水-沉积物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开展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形态分析研究,系统分析了上覆水、上覆过滤水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上覆过滤水中的4.79、1.02、2.18倍和2.08倍,孔隙水中Cu、Zn和Cd的含量均高于上覆过滤水,揭示Cu、Zn和Cd,特别是Cu有从孔隙水向上覆水扩散迁移的明显特性;呼伦湖上覆水中的重金属均有结合在悬浮颗粒物上的趋势,揭示呼伦湖悬浮颗粒物对水环境中的Cu、Zn和Cd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对Pb具有极强的自净能力。Cu、Zn与Pb、Cd相比较,后者较前者有在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等次生相中富集的明显倾向;Cd在次生相中分布的百分比明显比Cu、Zn、Pb偏高;当环境条件,特别是p H发生变化时,呼伦湖表层沉积物中,Cd、Pb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据此认为,保持呼伦湖水的偏碱性状态对湖泊的水体环境健康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沉积系统 重金属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沉积-成岩过程中孔隙度参数演化的定量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沿25区块、庄40区块为例 被引量:89
16
作者 王瑞飞 陈明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32-1438,I0003,I0004,共9页
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沿25、西南部庄40两区块延长组长6段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区块目的层砂岩目前均处于中成岩B期。受成岩环境酸碱性的控制,沿25区块普遍发育浊沸石和绿泥石,其浊沸石溶蚀孔隙为有利的... 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沿25、西南部庄40两区块延长组长6段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区块目的层砂岩目前均处于中成岩B期。受成岩环境酸碱性的控制,沿25区块普遍发育浊沸石和绿泥石,其浊沸石溶蚀孔隙为有利的储集空间;庄40区块高岭石较为发育,长石、岩屑溶孔为有利的储集空间。成岩过程中孔隙度演化的定量研究表明,相似的成岩演化阶段,孔隙度的演化不同。两区块初始孔隙度相近,沿25区块为34.91%,庄40区块为33.42%。机械压实过程中,沿25区块孔隙损失率为40.33%;庄40区块孔隙损失率为55.45%。胶结、交代过程孔隙损失率:沿25区块为46.86%;庄40区块为36.51%。后期溶蚀过程中,沿25区块次生孔隙空间主要为浊沸石溶孔,次生溶孔占比例为55.76%;庄40区块次生孔隙空间主要为长石、岩屑溶孔,次生孔隙占比例为73.51%。两区块沉积-成岩过程中孔隙度参数演化的定量分析为优质储层的筛选及相关砂岩油田的滚动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透储层 孔隙度演化 沉积-成岩 初始孔隙度 次生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沉积盆地印支-燕山期金矿成矿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疆丽 林方成 +2 位作者 于远山 王宏 吴松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印支期的演化息息相关,本文以翟裕生等确立成矿流体系统的原理为基础,将右江沉积盆地中的金矿床按照成矿流体输导体系的不同划分为断裂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不整合面构造输导成矿... 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印支期的演化息息相关,本文以翟裕生等确立成矿流体系统的原理为基础,将右江沉积盆地中的金矿床按照成矿流体输导体系的不同划分为断裂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不整合面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岩性输导成矿子系统。以典型矿床为载体,初步探讨了各成矿子系统的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作用产物,并建立了该成矿系统的综合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桂 右江沉积盆地 印支-燕山期 卡林型金矿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他拉哈-齐家地区姚一段沉积与成藏特征再认识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玉芳 钟建华 +2 位作者 司维柳 倪良田 陈志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1-310,320,共11页
综合20口井岩心和496口井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松辽盆地他拉哈-齐家地区姚一段葡萄花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提出葡萄花油层北、西部为同沉积构造抬升控制的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研究区最有利相带砂体为窄而细的末... 综合20口井岩心和496口井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松辽盆地他拉哈-齐家地区姚一段葡萄花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提出葡萄花油层北、西部为同沉积构造抬升控制的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研究区最有利相带砂体为窄而细的末梢河道砂、薄层河口坝及席状砂体,而研究区北半部大量宽泛的厚层优质河道砂却不含油,为大面积含水区。研究总结发现,砂体发育与岩性油气藏分布均受控于一挠曲坡折带,坡折带以内为低水位体系域沉积质量中心,砂岩厚薄相间,可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坡折带之下为3个层序低水位和水进体系域三角洲前缘砂体叠合区,发育的砂岩较薄且连通性差,是多层位岩性圈闭和上倾尖灭型圈闭发育区;坡折带之上以水进体系域平原相及前缘相的大量厚层河道砂体为主,但因连通性好,油气易散失,不易形成岩性圈闭,而成为大范围的含水区。坡折带"控层""控相""控砂""控藏"的理论在本研究区又一次得到极好的应用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藏特征 坡折带控油 他拉哈-齐家地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元对拟痴呆大鼠β-淀粉样肽沉积及胆碱能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陈勤 夏宗勤 胡雅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 观察知母皂苷元 (ZMS)对拟痴呆大鼠模型脑内 β 淀粉样肽沉积及胆碱能系统功能的作用。 方法 单侧基底核内联合注射 β 淀粉样肽2 5-3 5片段 (β AP2 5-3 5)和兴奋性氨基酸建立大鼠拟痴呆模型 ,然后将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 37、... 目的 观察知母皂苷元 (ZMS)对拟痴呆大鼠模型脑内 β 淀粉样肽沉积及胆碱能系统功能的作用。 方法 单侧基底核内联合注射 β 淀粉样肽2 5-3 5片段 (β AP2 5-3 5)和兴奋性氨基酸建立大鼠拟痴呆模型 ,然后将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 37、模型组和ZMS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测定β AP2 5-3 5沉积斑块的面积。用避暗法及跳台法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分别测定脑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活性和M受体密度。结果 一次性脑内联合注射 β AP +IBO后 ,模型大鼠脑内有明显的 β AP斑块沉积 ,而模型大鼠喂服ZMS 6 0d后 ,能有效地减少β AP沉积的面积 ,同时ZMS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 ,并提高模型动物脑内ChAT活性和M受体密度。结论 ZMS可能对脑内 β AP的沉积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元 痴呆 大鼠 Β-淀粉样肽 沉积 胆碱能系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沉积-成岩过程中物性演化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32
20
作者 王瑞飞 孙卫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9-404,共6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Y25、Zh40区块长6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等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发现,胶结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胶结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储层的抗压实能力,也为后期的次生溶蚀提供物质基础,但胶结物的... 对鄂尔多斯盆地Y25、Zh40区块长6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等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发现,胶结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胶结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储层的抗压实能力,也为后期的次生溶蚀提供物质基础,但胶结物的产生也占据一定的孔隙空间。两区块储层成岩作用是物性演化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储层类型为次生低渗透储层(或成岩型低渗透储层)。Y25区块表现为早期胶结作用和后期的溶蚀作用强;Zh40区块表现为早期压实作用强,后期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强。储层形成过程中物性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基础上,成岩场和构造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物性演化 沉积-成岩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