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变质重结晶作用对晶质菱镁矿矿床成矿的贡献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古月 王登红 +4 位作者 郑军 余旭辉 武文博 宋立军 朱永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62,共25页
晶质菱镁矿矿床赋存于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为富镁碳酸盐经后期变质重结晶的产物,属沉积-变质型矿床。本次研究将中国境内的晶质菱镁矿矿床按变质重结晶程度分为三类(高、中和低),并进行了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产于古生代... 晶质菱镁矿矿床赋存于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为富镁碳酸盐经后期变质重结晶的产物,属沉积-变质型矿床。本次研究将中国境内的晶质菱镁矿矿床按变质重结晶程度分为三类(高、中和低),并进行了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产于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中的菱镁矿矿床经历低程度变质重结晶作用(绿片岩相),矿石结晶度差,品位相对较低(44.98%~47.35%),且保留有海相碳酸盐岩建造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δ^(13)C_(V-PDB):-0.4‰~+0.3‰);(2)大型(>5000万t)优质(MgO>46%)晶质菱镁矿矿床集中分布在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海相碳酸盐岩中,矿体后期经历中等程度变质重结晶作用(中—低角闪岩相),矿石发生中等程度的重结晶作用,继承了海相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δ^(13)C_(V-PDB):-1.9‰~+1.7‰);(3)经历高角闪岩相(高级)变质作用的菱镁矿矿床矿石结晶程度最优,但强烈的变质作用引发外源含硅热液流体加入而发生蛇纹石化作用,矿石品位低(MgO=44.42%~45.55%),具有较高的TFeO、Mn和Ti含量,整体亦显示较低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_(V-PDB):-4.1‰~-3.5‰)。因此,沉积-变质型菱镁矿矿体的镁质富集可能发生在海相沉积成岩期,后期变质作用引发富镁碳酸盐矿物重结晶作用,镁质碳酸盐和钙质碳酸盐矿物进一步发生近原地分离重结晶作用,形成晶质菱镁矿矿体和富镁白云石夹石,但过高(高角闪岩相及以上)或过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可能均不利于形成大型优质晶质菱镁矿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镁碳酸盐岩建造 沉积-变质型菱镁矿矿床 变质重结晶 晶质菱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羊蹄子山沉积变质型钛矿床——一个新的钛矿床类型的发现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一鸣 李大新 +2 位作者 陈文明 丰成友 孙文泓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文章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物成分的研究,将前人确定的内蒙古羊蹄子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更正为沉积变质型钛矿床。并新发现了北部磨石山以金红石为主的富钛矿体。文章还对该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了总结,给出了综合找矿标志。与羊蹄子山钛... 文章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物成分的研究,将前人确定的内蒙古羊蹄子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更正为沉积变质型钛矿床。并新发现了北部磨石山以金红石为主的富钛矿体。文章还对该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了总结,给出了综合找矿标志。与羊蹄子山钛矿床地质特征相似的钛矿床在国内外文献中尚未报道过,因此认为这是一个新的钛矿床类型,而且在内蒙古中东部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床 沉积变质 新类 羊蹄子山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磨石山沉积变质型锐钛矿矿床:一个大型新类型钛矿床的发现、勘查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一鸣 李大新 +4 位作者 吴良士 陈文明 丰成友 王佩华 高学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50-1366,共17页
前人把内蒙古正蓝旗磨石山南部的羊蹄子山矿床确定为铁矿床,通过我们近几年的研究和勘查,发现了北部的磨石山新钛矿带,认为这不是一个铁矿,而是一个以锐钛矿为主的大型沉积变质型钛矿床,是钛矿床的一个新类型。矿体产于中元古代(1751Ma... 前人把内蒙古正蓝旗磨石山南部的羊蹄子山矿床确定为铁矿床,通过我们近几年的研究和勘查,发现了北部的磨石山新钛矿带,认为这不是一个铁矿,而是一个以锐钛矿为主的大型沉积变质型钛矿床,是钛矿床的一个新类型。矿体产于中元古代(1751Ma)片岩、变质石英(粉)砂岩和斜长角闪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富矿石具有细纹状构造,表现为以石英和锐钛矿为主的条纹互层。矿石矿物主要为锐钛矿,次有金红石和钛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含一定量直闪石和黑云母(石榴子石)。锐钛矿、金红石和钛铁矿的粒度很细,为0.01~0.1mm。富矿含TiO23.14%~15.46%,平均6.91%,而贫矿的TiO2含量为1.2%~2.97%,平均1.76%。矿石含较高的Fe和V。锐钛矿和金红石的微量元素Nb和Cr的含量很低,说明矿物的源区来自变质基性岩。围岩斜长角闪岩恢复其原岩,大致相当于玄武岩、苦杆玄武岩等。岩石化学揭示其生成构造条件,为岛弧或岛弧和洋脊的过渡带。硅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不同锐钛矿矿石、石英岩和片岩等的δ30Si值为0.1‰~-0.9‰,与海底热液喷气沉积矿床的数据相似。所有上述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锐钛矿矿石和斜长角闪岩都是海底基性火山活动的产物,矿石具有化学沉积特征,后来遭到中(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金红石主要形成于区域变质作用。矿床在燕山晚期(118Ma),由于花岗岩的侵位,又局部受到热液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矿床 沉积变质 新类矿床 磨石山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风化型高岭土矿床及其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国平 林毓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2-282,共11页
近几年发现的产于我国南方第三、第四纪地层中的砂性高岭土矿床规模大,质量优良,矿床在成矿特征,物质组成,粒度组成及工业应用上独具特色,是一种新的高岭土矿床类型即沉积-风化型高岭土矿床。成矿过程经历了前期的沉积作用和后期的风化... 近几年发现的产于我国南方第三、第四纪地层中的砂性高岭土矿床规模大,质量优良,矿床在成矿特征,物质组成,粒度组成及工业应用上独具特色,是一种新的高岭土矿床类型即沉积-风化型高岭土矿床。成矿过程经历了前期的沉积作用和后期的风化作用。该类矿床在造纸工业应用上具明显优势,经济价值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矿床 沉积-风化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漓渚沉积-岩浆气液叠加型钼矿床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南生 杨秀珍 《地球化学》 CAS 1987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作者认为漓渚钼矿是一个典型的层控矿床。早寒武世沉积了硫钼矿和胶磷矿矿床。燕山期岩浆气液强烈交代,硫钼矿重结晶为辉钼矿;胶磷矿重结晶为磷灰石,并叠加了夕卡岩型磁铁矿矿床。
关键词 早寒武世 钼矿 辉钼矿 层控矿床 沉积-岩浆气液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品位、资源量特征及其找矿勘查意义
6
作者 王强 程志中 +5 位作者 庞振山 颜廷杰 陈保林 袁慧香 乔宇 李晓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9-745,共17页
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在全球铜、钴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钴资源量超过全球总量的48%,产量约占全球的68%以上;铜资源量全球占比20%,仅次于斑岩铜矿。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赋矿围岩类型多样,不同赋矿围岩铜钴矿品位吨位特征及其... 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在全球铜、钴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钴资源量超过全球总量的48%,产量约占全球的68%以上;铜资源量全球占比20%,仅次于斑岩铜矿。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赋矿围岩类型多样,不同赋矿围岩铜钴矿品位吨位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鲜有研究,因此对收集的98个陆上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进行了统计分析。全球陆上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可进一步细分为角砾岩型、页岩型、砂岩型和变质岩型4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中非刚果(金)和赞比亚,其次为中国、美国、芬兰和澳大利亚。不同赋矿围岩铜钴矿的Cu品位、Co品位、Cu/Co值、铜和钴资源量特征对比分析表明:角砾岩型以较高的Co、Cu品位为特征,且异常高铜、钴资源量也主要为角砾岩型;砂岩型和页岩型总体以较低的Co品位为特征,页岩型具有较高的Cu/Co值;变沉积岩型总体以较低的Cu品位、Cu/Co值以及铜和钴资源量为特征。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Cu、Co品位和Cu/Co值以及铜、钴资源量特征主要受金属来源和多期热液流体作用影响。Cu、Co超常富集是多种因素(如基底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低品位铜钴矿化、富钴页岩和后期改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变沉积岩型铜钴矿较低的Cu品位和资源量则可能是Cu活化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地球化学扩散。我国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分布的相对广泛性和较低资源量之间的不匹配性较为突出,可能指示仍具有较大找矿勘查潜力。未来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找矿勘查应聚焦高品位隐伏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沉积矿床 铜钴矿 品位 Cu/Co值 金属来源 超常富集 找矿勘查 隐伏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吕梁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证据权重法成矿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孙亮 潘懋 +2 位作者 陈建平 张翀 曹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5,共8页
山西省五台-吕梁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前寒武系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区。全面总结了研究区前人成果和现有资料,利用新的成矿学理论和固体矿产预测方法技术,使用GIS软件平台统计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元信息,并以此建立了... 山西省五台-吕梁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前寒武系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区。全面总结了研究区前人成果和现有资料,利用新的成矿学理论和固体矿产预测方法技术,使用GIS软件平台统计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元信息,并以此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找矿概念模型;结合网格单元法和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铁矿资源预测,并依据计算得到的后验概率值和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圈定了2处A级成矿远景区(五台山远景区、袁家村远景区)和5处B级成矿远景区(桑干河-灵丘县远景区、武灵镇-神堂堡乡远景区、恒山铁矿远景区、轩岗镇-长梁沟镇远景区、关帝山-庞泉沟远景区)。预测结果对该区域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吕梁 沉积变质铁矿 成矿预测 证据权重法 多元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钴矿研究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连昌 张爱奎 +5 位作者 刘永乐 李文 董志国 高炳宇 王长乐 朱明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997,共17页
沉积岩-变质型钴矿床占全球超过50%的钴资源储量,产量约占全球的65%以上,这类钴矿床主要分布在中非赞比亚-刚果(金)、美国爱达荷,及我国辽吉、山西、青海等地的沉积砂页岩、海底热水沉积岩及其变质岩系中。目前国际上对沉积岩-变沉积岩... 沉积岩-变质型钴矿床占全球超过50%的钴资源储量,产量约占全球的65%以上,这类钴矿床主要分布在中非赞比亚-刚果(金)、美国爱达荷,及我国辽吉、山西、青海等地的沉积砂页岩、海底热水沉积岩及其变质岩系中。目前国际上对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钴矿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钴的赋存状态、后期变质与构造作用、成矿时代等方面有较多的研究,但在沉积-变质-热液改造等不同地质过程中钴的地球化学行为、沉积成矿条件与古海洋环境、钴的富集机理及其控制因素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典型铜钴成矿带地质背景、含矿建造和矿床地质特征等的基础上,总结了各成矿带的主要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分析了各矿带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富矿控制要素和成矿机制;提出控制钴沉积成矿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大陆裂解、海洋氧化还原条件、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等,而要形成富矿的关键是后期变质作用或热液活动的改造叠加。同时作者对全球沉积-变沉积型钴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应在古气候与古海洋环境、物质来源与矿源层、后期热液改造作用与钴元素超常富集成矿机理等方面开展详细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沉积矿床 钴矿 成矿区带 控矿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缘沉积岩层控型铅-锌矿带区域构造控矿作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正伟 彭建堂 +4 位作者 肖加飞 朱笑青 沈能平 张中山 游富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29,共12页
新疆喀什—叶城一带层控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沿着塔西南缘分布,受区域性的克孜勒陶断裂带控制,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的时空演化密切相关。早古生代末,原特提斯洋封闭使昆仑地体拼贴于塔里木地台南缘,并沉积了一套泥盆系陆相碎屑岩。石炭纪... 新疆喀什—叶城一带层控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沿着塔西南缘分布,受区域性的克孜勒陶断裂带控制,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的时空演化密切相关。早古生代末,原特提斯洋封闭使昆仑地体拼贴于塔里木地台南缘,并沉积了一套泥盆系陆相碎屑岩。石炭纪中昆仑以南的古特提斯洋的活动,使塔里木南西边缘形成了陆内裂陷沉积(形成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和克拉通边缘拗陷盆地沉积,后者形成了台地边缘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覆于泥盆系之上,构成本区铅-锌矿层位。随着古特提斯在石炭纪末向北消减,二叠纪塔里木地台南缘遭受南北挤压,三叠纪时期处于隆起剥蚀状态,造成盆地构造向隆起造山之间的构造转化。侏罗纪在推覆体前缘下盘形成含煤盆地,后缘出现拉张性盆地。在这种张性和压性构造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形成开放环境的宏观破裂构造;在褶皱变动和断裂变动过程,大气降水渗入地层,萃取成矿元素并在构造作用过程中迁移,在发生温度下降、含矿热液稀释、pH增高、氧逸度降低等介质条件变化时,成矿元素沉淀,形成改造作用明显的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 -矿床 沉积改造 西昆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地区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与砂砾岩型铜铅锌-铀矿床成矿机制 被引量:34
10
作者 方维萱 贾润幸 +3 位作者 郭玉乾 李天成 王磊 黄转盈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27-752,共26页
塔西地区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和乌拉根铅锌矿床进入矿山开发期,今后找矿潜力大但成矿机制不明,制约了成矿与找矿预测。基于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以西南天山造山带为核心,塔西地区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和后陆盆地对于砂砾岩型... 塔西地区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和乌拉根铅锌矿床进入矿山开发期,今后找矿潜力大但成矿机制不明,制约了成矿与找矿预测。基于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以西南天山造山带为核心,塔西地区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和后陆盆地对于砂砾岩型铜矿床、铅锌矿床和铀矿床有不同控制作用:1在西南天山造山带北侧的托云中—新生代后陆盆地系统中,其次级盆地(萨热克巴依中生代山间拉分断陷盆地)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为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赋存层位;2在西南天山造山带南侧的前陆盆地系统中,乌拉根砂砾岩型铅锌矿赋存在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顶部与古近系底部,巴什布拉克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赋存在伽师前陆盆地克孜勒苏群中;3在前陆盆地系统中,古近系顶部和新近系渐新统—中新统为砂岩型铜矿床赋存层位。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识别构造岩相学标志为沥青化蚀变相、沥青化—褪色化蚀变带、碎裂岩化相和沥青化蚀变相多重耦合结构;地球化学岩相学标志包括富含有机碳,矿物包裹体中含有含烃盐水、气态烃-液态烃-气液态烃、轻质油和沥青等有机质类包裹体,低盐度和中盐度成矿流体,Cu-Ag-Mo同体共生矿体,氧化相铜、硫化相铜和钼硫化物等。砂砾岩型铜铅锌-铀矿床成矿机制主要包括:1同生断裂带由走滑拉分断陷发生构造反转后,转变为挤压收缩体制,即烃源岩大规模生烃-排烃机制;2反转构造带、区域性不整合面、滑脱构造带、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砾岩等构造岩相带为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大规模运移构造通道;3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砾岩类下部低渗透率泥质粉砂岩和上部含膏泥岩为岩相岩性圈闭构造岩相学标志;4大规模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与含铜紫红色铁质杂砾岩(氧化相铜)有多相流体多重耦合结构,可能是砂砾岩型铜矿床大规模富集成矿机制,低温卤水沉积叠加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成矿可能是形成砂砾岩型铅锌矿床机制,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多期次混合与氧化相铀被还原可能是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矿床 铜铅锌-矿床 成矿机制 前陆盆地 后陆盆地 山间拉分断陷盆地 构造岩相学方法 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分类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厚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7-118,共2页
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是指早前寒武纪(特别是太古代)沉积的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简写为BIF)经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铁矿床。其原始沉积作用包括海相火山沉积作用(鞍山式铁矿床)、海底喷气沉积作用(镜铁山式铁... 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是指早前寒武纪(特别是太古代)沉积的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简写为BIF)经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铁矿床。其原始沉积作用包括海相火山沉积作用(鞍山式铁矿床)、海底喷气沉积作用(镜铁山式铁矿床)、海相碎屑沉积作用(袁家村式铁矿床)、海相碎屑-碳酸盐沉积作用(大栗子式铁矿床)。此外,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叠加变质作用形成的赵案庄式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变质铁矿 海相 赵案庄 元古代 火山沉积作用 接触交代 沉积 元古宙 地质年代 黑色金属矿床 矿床 条带状磁铁石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变质-热液交代型稀土、铁矿床的成因特征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中刚 李紹柄 苏贤泽 《地球化学》 CAS 1973年第1期5-11,共7页
我们研究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稀土和铁的矿床,它是由于沉积变质作用以及后期来自岩浆的热液交代作用的迭加而形成的。
关键词 稀土矿床 矿床 沉积变质作用 岩浆 热液交代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古元古代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钴来源及富集过程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邱正杰 范宏瑞 +1 位作者 杨奎锋 李麟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9-1029,共11页
赋存在石墨片岩和大理岩内的山西中条山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其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状和热液脉状,与中非铜矿带的钴矿床非常相似。本文以关键金属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中条山矿集区钴矿成因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获得以下主... 赋存在石墨片岩和大理岩内的山西中条山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其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状和热液脉状,与中非铜矿带的钴矿床非常相似。本文以关键金属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中条山矿集区钴矿成因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钴富集形成热液脉状矿化发生在造山抬升阶段,时间为~1.82Ga,而不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直接富集成矿;(2)黄铁矿原位Fe-S同位素揭示硫化有机质页岩是钴成矿的重要矿源层;(3)蒸发岩在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高温、高盐、强氧化性流体是钴释放-迁移的关键介质;(4)热液白云石化导致流体pH升高和石墨片岩“褪色”反应导致流体氧逸度降低促进含钴硫化物的沉淀。基于上述认识,建立沉积-变质两阶段钴富集过程模型解释赋存在变沉积岩内的钴矿成因,它不同于经典的沉积岩容矿型层状铜钴矿床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容矿铜钴矿床 造山变质作用 钴来源 钴富集 中条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惠民超大型铁矿床:一个晚三叠世火山沉积型矿床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维 薛传东 +5 位作者 杨天南 谢志鹏 信迪 董猛猛 刘靖坤 王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3-1139,共17页
惠民超大型铁矿床处在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南段的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具有火山-沉积岩容矿、磁铁矿-菱铁矿矿化组合及普遍伴生热液蚀变的突出特点。目前,因其赋矿地层时代存在分歧,致使其矿床成因认识不清。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矿区内... 惠民超大型铁矿床处在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南段的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具有火山-沉积岩容矿、磁铁矿-菱铁矿矿化组合及普遍伴生热液蚀变的突出特点。目前,因其赋矿地层时代存在分歧,致使其矿床成因认识不清。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矿区内原划分为澜沧岩群惠民岩组的岩石组合可分为两个构造地层单元,即:下部为中—晚奥陶世弧火山岩组合,受到古特提斯洋俯冲增生作用的改造,显示一定的构造混杂特点,局部见铁铜矿化;其上被一套火山-沉积岩组合不整合覆盖。上覆火山-沉积岩由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及硅质岩组成,属于弧前环境沉积组合,是已知铁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至少可分为3个完整的火山沉积旋回,其间多为整合接触。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多层次产于火山岩、硅质岩中,显示同生沉积成矿特点,普遍伴生陡倾斜(细)脉状铁矿化。容矿火山岩上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中岩浆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位于235~214 Ma之间,峰期年龄为230~225 Ma,指示铁矿床成矿时代属晚三叠世。由此提出,惠民超大型铁矿床是一个早中生代火山沉积型矿床,其成矿严格受到晚三叠世(可早至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洋向东俯冲消减(现今地理方位)有关弧火山活动的控制。这一认识为深入理解惠民铁矿及邻区类似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指导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弧火山岩 晚三叠世 火山-沉积矿床 古特提斯洋 惠民超大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异常信息的鄂东北四方山地区沉积变质型锰矿找矿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川 石文杰 +3 位作者 朱建东 徐江嬿 陈松 李艳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4-196,共13页
为系统开展鄂东北地区锰矿找矿预测,以四方山地区典型沉积变质型锰矿床为重点解剖对象,结合高精度磁法测量异常信息,查明磁异常与锰矿床(体)的空间对应关系。四方山地区锰矿床主要以层状或似层状赋存于新元古代红安岩群黄麦岭岩组(Pt_(3... 为系统开展鄂东北地区锰矿找矿预测,以四方山地区典型沉积变质型锰矿床为重点解剖对象,结合高精度磁法测量异常信息,查明磁异常与锰矿床(体)的空间对应关系。四方山地区锰矿床主要以层状或似层状赋存于新元古代红安岩群黄麦岭岩组(Pt_(3) h)中,含锰岩系为一套含火山物质、泥质、粉砂质碎屑沉积岩夹碳酸盐岩,属于陆源碎屑-碳酸盐岩系。含锰岩系因含少量磁铁矿等铁氧化物而多与1∶5万磁法测量中高强度磁异常套合,但也有部分位于正负磁异常梯度带上。1∶5万磁法总梯度模量中锰矿化富集地段往往与中-低值区(尤其是线性梯度带)对应。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磁法测量资料的二次开发及野外调查成果,在四方山地区圈定了四个找矿靶区。其中四方山矿区北侧找矿靶区Ⅰ经TC160揭露一层锰矿体,厚度2.53 m,Mn平均品位为14.63%;四方山矿区内找矿靶区Ⅱ北段经探槽TC140揭露两层锰矿体,第一层厚1.63 m,Mn平均品位达24.57%;第二层厚0.98 m,Mn品位为16.73%;南段经探槽TC114揭露一层锰矿体,厚度1.32 m,Mn平均品位为17.60%。团山沟矿区东南部找矿靶区Ⅳ经地质路线调查也发现了锰矿化体,显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磁法测量 总梯度模 沉积-变质锰矿 找矿预测 鄂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菱镁矿区带与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5
16
作者 赵正 白鸽 +2 位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徐志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6-2338,共13页
我国菱镁矿资源丰富,储量巨大,目前位居世界首位。类型上以晶质菱镁矿为主,便于开发利用。晶质菱镁矿又以沉积变质型为主,集中分布在辽东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大型—超大型菱镁矿集中区和生产基地,其次为成因上与超镁铁质杂岩密切相关的... 我国菱镁矿资源丰富,储量巨大,目前位居世界首位。类型上以晶质菱镁矿为主,便于开发利用。晶质菱镁矿又以沉积变质型为主,集中分布在辽东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大型—超大型菱镁矿集中区和生产基地,其次为成因上与超镁铁质杂岩密切相关的热液交代型和风化残积型,青藏班公湖成矿带可作为我国湖相沉积型菱镁矿找矿的重要靶区。本次在对全国62处菱镁矿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菱镁矿的成矿规律,进一步划分了菱镁矿的矿床类型,并划分出13个成菱镁矿带,编制了"中国菱镁矿成矿规律图"、"中国菱镁矿成矿体系图"和"中国成菱镁矿带分布图"等图件,为我国菱镁矿资源潜力评价的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对我国辽东超大型菱镁矿的成因机制问题和菱镁矿中镁的物质来源等关键科学问题展开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沉积变质矿床 成矿规律 超镁铁岩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铁矿矿床类型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建平 王核 +2 位作者 任广利 付王伟 吴玉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39-441,共3页
关键词 矿床 西昆仑地区 勘探前景 褐铁矿 磁铁矿床 菱铁矿 沉积变质 碳酸盐岩 地质大调查 大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比里亚某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玉溪 张俊 +2 位作者 裴中朝 张苗苗 曹宏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137,共9页
利比里亚某铁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恩(Man)地盾太古宙成矿区,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规模为一大型铁矿床,由国内企业取得探矿权。太古宙马恩(Man)地盾比里姆绿岩带为区域重要的成矿带,已发现了多处铁矿床与矿点。利比里亚某铁矿为... 利比里亚某铁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恩(Man)地盾太古宙成矿区,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规模为一大型铁矿床,由国内企业取得探矿权。太古宙马恩(Man)地盾比里姆绿岩带为区域重要的成矿带,已发现了多处铁矿床与矿点。利比里亚某铁矿为该成矿区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整体呈"U"形和"W"形产出。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及相关地质工作成果,针对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分布广且厚度大、区域变质程度高、矿体形态较为复杂的特点,开展了高精度磁测和EH4测量。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获得的正磁—负磁—正磁异常分带识别含铁建造区域,根据EH4低阻异常对含铁建造与矿体进行空间定位,结合地质测量、探槽、钻探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在该区取得了找矿勘查突破。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找矿标志等构建了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找矿模型,并对选定的2处找矿靶区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该区后续找矿工作以及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找矿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变质铁矿 高精度磁测 EH4测量 找矿靶区 矿床成因 找矿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荒田铅锌矿床Rb-Sr同位素年代学与C-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文元 高建国 +2 位作者 刘心开 侬阳霞 陈欣彬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8-543,共16页
滇中荒田铅锌矿床赋存于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接触界面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白云石为主。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表明荒田铅锌矿床成矿流... 滇中荒田铅锌矿床赋存于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接触界面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白云石为主。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表明荒田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CO_2的碳具有多元性,主要来源于幔源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碳;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表明荒田铅锌矿床硫以岩浆硫为主,可能混有其他硫源(可能包括地层硫酸盐),铅同位素表明赋矿围岩、玄武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均有可能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是多源混合后的产物;闪锌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83.2±3.4)Ma,指示荒田铅锌矿床形成于晚燕山期,荒田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可能与右江褶皱带在中生代末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有关。而晚二叠世海相喷发火山岩对矿区铅锌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盖层、赋矿层及矿化作用。综上,荒田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不同组分来源不同,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地球化学 多元混合成矿流体 沉积-改造矿床 荒田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龙地区铁矿类型及其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飞 张婷婷 +5 位作者 王京隆 赵桂秋 刘小滨 宫贯乾 赵岩 闫利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96,共4页
在长期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河北青龙地区的铁矿类型、产出特征及BIFs主要成因进行了总结。认为青龙铁矿类型主要有(火山)沉积变质型(BIFs)、接触交代型及少量岩浆岩型。BIFs主要赋存于太古代迁西岩群、滦县岩群和朱杖子岩群等,矿石以磁... 在长期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河北青龙地区的铁矿类型、产出特征及BIFs主要成因进行了总结。认为青龙铁矿类型主要有(火山)沉积变质型(BIFs)、接触交代型及少量岩浆岩型。BIFs主要赋存于太古代迁西岩群、滦县岩群和朱杖子岩群等,矿石以磁铁石英岩为主,呈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其成因与海底火山间歇喷发密切相关,条带状硅铁韵律层代表了海底火山喷气的周期性旋回,生物作用参与了铁层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类 (火山)沉积变质铁矿 矿床成因 青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