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沉积学和沉积物理模拟的河流决口扇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以渤海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晓红 尹太举 任大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6,共13页
为厘清渤海海域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的目标优选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优选的地层属性地震切片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过程,设计了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平均负振幅属性最能反映该地区沉... 为厘清渤海海域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的目标优选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优选的地层属性地震切片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过程,设计了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平均负振幅属性最能反映该地区沉积特征且该属性特征与测井曲线特征结合最好,确立5种地震属性相分别对应于强水动力下的决口扇沉积、弱水动力下的决口扇沉积、曲流河沉积、分支河道沉积、洪漫沉积;②渤海K油田主要发育河流决口扇沉积,分为前期的洪漫沉积与决口扇沉积、中期的扇上下切河道沉积及分支河道沉积、末期的曲流河道沉积3个部分,平面差异分布较为明显;③沉积模拟实验共分为洼地填充期、扇体改造期、支流发育期、汇聚摆动期,与渤海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有较好的对应,很好地验证并再现了河流决口体系演化过程。以上认识明确了明下段在K油田地区的沉积演化特征,有利于该地区的勘探评价,物理模拟验证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决口扇 沉积过程 渤海海域 明化镇组 地震沉积 沉积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三角洲沉积物理模拟方案设计及河口坝分布模式
2
作者 李强 刘忠保 +3 位作者 李少华 贾俊山 柳世成 郭长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3年第4期146-149,160,共5页
根据沉积物理模拟原理,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河口坝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合工区的沉积背景及特征,通过相似准则建立物理模型,设计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沉积物理模型设计的实验方案,详细分析了河口坝储层分布规律,建立... 根据沉积物理模拟原理,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河口坝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合工区的沉积背景及特征,通过相似准则建立物理模型,设计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沉积物理模型设计的实验方案,详细分析了河口坝储层分布规律,建立了单河道分叉河口坝组合模式、单河道摆动河口坝分布模式、多河道拼接河口坝分布模式和单河道与单河口坝组合模式这四种河口坝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理模拟 实验方案 辫状河三角洲 河口坝 构型单元 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坝成因主控因素分析实验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石富伦 刘忠保 +2 位作者 李少华 郭长春 史敬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沉积砂体,通过三角洲水槽模拟实验,探讨实验条件下河口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研究表明,河口坝发育主要受底形坡度、物源供给、流量大小、构造沉降及沉积水深... 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沉积砂体,通过三角洲水槽模拟实验,探讨实验条件下河口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研究表明,河口坝发育主要受底形坡度、物源供给、流量大小、构造沉降及沉积水深等五个主要因素控制。其中,底形坡度主要影响河口坝砂内部形态保存状况,物源供给是形成河口坝的物质基础,流量大小影响河口坝发育速率,构造沉降控制河口坝平面分布和垂向叠置情况,沉积水深决定河口坝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物理模拟 河口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