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T-IR技术在水体沉积物有机碳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义栋 杨旭楠 +2 位作者 陈艳姣 汪涛 许玫英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83-1494,共12页
水体沉积物有机碳(SOC)在全球碳循环和生态系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评估其组成和稳定性对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下生态系统碳库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在评估SOC组成与稳定性方面的... 水体沉积物有机碳(SOC)在全球碳循环和生态系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评估其组成和稳定性对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下生态系统碳库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在评估SOC组成与稳定性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FT-IR在揭示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团特征方面的优势,总结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吸收峰波数范围和特征指数。FT-IR具有无损性和快速性,使其特别适合大规模和多种分析需要的研究。尽管FT-IR技术展现出显著的分析优势,但其在复杂沉积物基质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难点,包括定量分析的局限和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变异性。为克服这些限制,建议加强与其他先进技术进行整合,优化数据处理算法,并建立统一的分析标准。该文揭示了FT-IR技术在识别和理解沉积物中有机碳动态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为沉积物中的碳循环解析与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有机碳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有机稳定性 有机-矿物相互作用 光谱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嘉晖 邱崇玉 +3 位作者 曾文轩 史云峰 赵牧秋 韩秋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0-145,共16页
海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碳储存功能,海草床“蓝碳”功能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据研究全球每年海草床的碳埋藏量高达(2.7~4.4)×10^(7) MgC。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 海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碳储存功能,海草床“蓝碳”功能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据研究全球每年海草床的碳埋藏量高达(2.7~4.4)×10^(7) MgC。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海草床衰退严重,导致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储量降低。本文综述了全球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组分、储量以及指示作用;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讨论了影响海草床碳储量的环境因素。最后提出了未来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加强海草床碳通量普查,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的变化机制,明确海草床碳储量流失速率,研究海岸带工程对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的影响。评估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储量及变化机制可以为全球海洋蓝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沉积物有机碳 来源 储量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条件下有机碳低丰度河床沉积层中的苯胺降解
3
作者 吴耀国 惠林 +1 位作者 李想 尹德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4,共4页
采集渭河河床沉积物,研究了反硝化条件下有机碳低丰度的河床沉积层中苯胺降解。结果表明,反硝化条件下,苯胺在有机碳低丰度的河床沉积层中可生物降解。使该环境中苯胺(约50mg/L)降解近95%,当硝酸盐为30.69、184.16、245.54mg/L时,降解... 采集渭河河床沉积物,研究了反硝化条件下有机碳低丰度的河床沉积层中苯胺降解。结果表明,反硝化条件下,苯胺在有机碳低丰度的河床沉积层中可生物降解。使该环境中苯胺(约50mg/L)降解近95%,当硝酸盐为30.69、184.16、245.54mg/L时,降解时间分别约为20、45、70d。在上述环境中另加35.98mg/L乙酸盐后,苯胺降解速度在硝酸盐为184.16mg/L时最大,硝酸盐为30.69mg/L时最小。当硝酸盐为30.69mg/L,不加乙酸盐,27d苯胺降解约95%;添加35.98mg/L乙酸盐后,实验进行了47d还仍有近13mg/L苯胺残留,说明外加碳源(乙酸盐)对苯胺降解具有抑制作用。但当硝酸盐为184.16、245.54mg/L时,外加碳源(乙酸盐)则强化苯胺降解。水合金属氧化物对苯胺降解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低丰度河床沉积物 反硝化条件 苯胺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osion behavior of B10 copper-nickel alloy beneath a deposit caused by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with carbon source starvat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4
作者 JIN Zheng-yu WANG Zhi +7 位作者 FAN Yu-xing LIU Hai-xian LIU Ruo-ling ZHANG Yi YIN Yan-sheng LIU Hong-fang FAN Shao-jia LIU Hong-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382-3393,共12页
Copper-nickel alloys can suffer severe localized corros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containing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but the effect of SRB on the under-deposit corrosion of copper-nickel alloys is unknown.In th... Copper-nickel alloys can suffer severe localized corros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containing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but the effect of SRB on the under-deposit corrosion of copper-nickel alloys is unknown.In this work,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B10 copper-nickel alloy beneath a deposit caused by SRB with carbon source starvation in artificial seawater was studied based on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and surface analysis.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RB with an organic carbon starvation can survive in artificial water but most SRB cells have died.The survived SRB cells can attach to the bare and deposit-covered B10 copper-nickel alloy,leading to the corrosion acceleration.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organic carbon source,the pitting corrosion of B10 copper-nickel alloy caused by SRB is not serious.However,serious pitting corrosion of the deposit-covered B10 copper-nickel alloy can be found both in abiotic and biotic conditions,and the pitting corrosion and uniform corrosion are further accelerated by SRB.There is a galvanic effect between the bare and deposit-covered specimens in the presence of SRB in the early stage but the galvanic effect after 5 d of testing can be neglected due to the low OCP difference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copper-nickel alloys 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 under-deposit corrosion pitting corrosion organic carbon star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