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志丹地区长_6—长_2油层组水退型三角洲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建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7,共6页
根据测井、录井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了陕北志丹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6—长2油层组沉积及演化特征。结论认为:长6—长2沉积期志丹地区为大型三角洲与大型湖泊沉积体系进退发育之地,形成了区内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与广泛分布的众多含... 根据测井、录井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了陕北志丹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6—长2油层组沉积及演化特征。结论认为:长6—长2沉积期志丹地区为大型三角洲与大型湖泊沉积体系进退发育之地,形成了区内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与广泛分布的众多含油层系。在近南北向剖面上,长6—长2沉积组合自下而上、由北向南显示出三角洲不断向湖超覆,形成向上变粗的水退型沉积序列;沉积相带自北向南不断向湖中心推移,三角洲前缘大面积展布并多期次叠合,形成区内的沉积主体。三角洲前缘亚相可以进一步分为水下分流平原亚相与前缘河口亚相两大部分,骨干砂体分别为分流河道砂与河口坝砂;长6沉积期区内前缘河口亚相极为发育,到长2沉积时水下分流平原亚相扩大发展,三角洲平原亚相开始进入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丹地区 中生界 长6-长2油层组 水退型三角洲 沉积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南部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区域成藏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3 位作者 王笑雪 余秋华 雷振宇 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8,共13页
南安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盆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出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5个主要的二级层序界面和4套地震层序。在层序地层... 南安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盆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出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5个主要的二级层序界面和4套地震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下,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南安盆地楔形、S型(丘状)等5类地震相类型;砂包泥岩、砂泥岩互层等7类地震岩相类型以及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等8类主要沉积相。综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分为4个阶段:初始裂陷阶段、主裂陷阶段、断拗转换阶段和拗陷热沉降阶段。其中,中中新世以前为盆地裂陷阶段,发育陆源碎屑沉积,早期为湖相沉积,晚期为滨浅海相沉积;中中新世以后为拗陷阶段,发育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通过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南安盆地烃源岩发育且品质较好,有利储集相带纵向厚度大且横向范围广,区域盖层覆盖整个盆地,并形成了早期的自生自储和晚期的下生上储两类油气成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震相 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成藏模式 南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源、细粒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演化——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27
3
作者 孙靖 薛晶晶 +3 位作者 吴海生 吴爱成 宋明星 贾开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央坳陷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润,地形相对平缓,物源供给充足,湖岸线变化相对频繁,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有利条件;由于距离物源区较远,沉积砂体以细砂岩、中—细砂岩为主,粒度相对较细,垂向上形成多期正旋...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央坳陷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润,地形相对平缓,物源供给充足,湖岸线变化相对频繁,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有利条件;由于距离物源区较远,沉积砂体以细砂岩、中—细砂岩为主,粒度相对较细,垂向上形成多期正旋回沉积序列。三角洲前缘分布广、延伸长、面积大,平面主要呈朵状,由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切割、叠置形成的复合砂体构成;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厚度较大,数量众多,垂向相互叠置,横向互相切割,连通性较好,单砂体具有不同叠置方式,构成了主要油气储集砂体,泥岩隔层较薄,河口坝砂体不发育;总体上,形成了该区远源型、分布广、粒度较细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不同的沉积时期,来源于两个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形态和范围发生变化,最终形成由宽阔的复合河道砂体为主构成的浅水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索湾地区 八道湾组 浅水三角洲 高亮体技术 沉积特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南部紫页1井威宁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其沉积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厚国 潘明 +3 位作者 王敏 卢树藩 罗香建 朱勋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6-312,共7页
贵州南部紫云地区的威宁组以台地边缘藻丘沉积为主要特征。紫页1井钻孔岩芯显示:威宁组总体由台地边缘礁(丘)向局限台地、开阔台地过渡的海退进积层序,其间包括台地边缘藻(丘)、局限台地、开阔台地三个亚相,发育生物粘结岩(SMF7)、有骨... 贵州南部紫云地区的威宁组以台地边缘藻丘沉积为主要特征。紫页1井钻孔岩芯显示:威宁组总体由台地边缘礁(丘)向局限台地、开阔台地过渡的海退进积层序,其间包括台地边缘藻(丘)、局限台地、开阔台地三个亚相,发育生物粘结岩(SMF7)、有骨屑颗粒的生屑灰泥质颗粒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SMF10)、核形石砾屑碳酸盐岩/颗粒灰岩(SMF13)、集合颗粒灰岩微相(SMF17)、均质无生物泥晶灰岩微相(SMF23)、岩屑漂浮岩/砾屑碳酸盐岩/角砾岩微相(SMF24)六个微相;威宁组的沉积充填序列由六个岩性组合基本相同、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特征大致相似的沉积旋回构成。每一个沉积旋回均以台地边缘礁(丘)相的藻凝块灰岩为主体,向上则渐变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的生物碎屑灰岩,表明威宁组至少经历了六次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威宁组的出现代表了罗甸—水城北西向槽盆边缘斜坡相的打屋坝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页1井 威宁组 微相特征 沉积演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学娟 张雷 +2 位作者 杨倩 卢双舫 杨志如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2-1175,共14页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古龙地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通过古龙地区登娄库组的构造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综合研究,对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特征的...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古龙地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通过古龙地区登娄库组的构造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综合研究,对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特征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为断坳转换期,可进一步划分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和晚期、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和晚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对应4个三级层序(Sq1-Sq4);古龙地区登娄库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登娄库组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演化,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沉积充填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Sq1)和晚期(Sq2)下部地层受断陷作用控制,沉积充填特征符合陆相断陷湖盆沉积演化模式;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和晚期(Sq4)地层具有坳陷层序地层特征,其中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和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属于坳陷盆地"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晚期(Sq4)发育干旱背景下的坳陷湖盆"洪水—河漫湖"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古龙地区 登娄库组 构造演化沉积特征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西部早第三纪沙河街组浊积扇及砂岩体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8,共6页
惠民凹陷是渤海湾地区新生代断陷盆地之一 ,其西部地区下第三系发育完整。沙三组中、上段发育大量的浊积扇及典型的浊积岩 ,后者具深湖相、半深湖相泥岩、油页岩韵律 ,成因上与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关系密切。浊积岩砂体是油气聚... 惠民凹陷是渤海湾地区新生代断陷盆地之一 ,其西部地区下第三系发育完整。沙三组中、上段发育大量的浊积扇及典型的浊积岩 ,后者具深湖相、半深湖相泥岩、油页岩韵律 ,成因上与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关系密切。浊积岩砂体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 ,构成了研究区重要的油气储集体。本文阐述了区内沙三组中—上段浊积岩分布、发育样式、形成及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沙三期 浊积岩 沉积特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33
7
作者 叶泰然 李书兵 +1 位作者 吕正祥 柯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57,135-136,共7页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须上盆、须下盆2大成盆期的沉积响应;盆地周缘造山旋回变化是控制2大成盆期砂体分布的主导因素,纵向上总体具阶梯状分布特征,由坳陷中心向周边逐层超覆并阶梯状退积。须家河组主要为陆相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曲流河或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须下盆沉积体系受西低东高大型缓坡古地貌特征控制,总体具有不对称分布特点,湖盆中心位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前陆造山对须上盆沉积体系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体系呈近于对称的环带状分布,前陆隆起及湖盆东移,湖盆走向明显的受古龙门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格架 砂体分布 基准面旋回层序 沉积演化特征 造山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坦桑尼亚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5
8
作者 汪立 屈红军 +1 位作者 张功成 赵冲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12期46-52,共7页
近几年,东非海岸坦桑尼亚盆地发现了14个大中型气田,使得坦桑尼亚成为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焦点。以收集到的盆地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归纳总结该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含油气系统特征,预测其... 近几年,东非海岸坦桑尼亚盆地发现了14个大中型气田,使得坦桑尼亚成为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焦点。以收集到的盆地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归纳总结该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含油气系统特征,预测其勘探前景。研究认为,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主力烃源岩为中上侏罗统页岩、下白垩统三角洲相页岩和上白垩统海相页岩。主要储层是下白垩统河流三角洲砂岩以及上白垩统、古新统和渐新统的深水水道砂岩。潜在储层包括卡鲁群河流三角洲砂岩、中侏罗统砂岩和灰岩。盆地内具有优良盖层质量的黏土岩层序出现在整个侏罗系—新近系地层,形成了区域和层间盖层。陆上及浅水区以构造成藏组合为主;深水区以重力流砂体在陆坡形成的构造—地层成藏组合为主。勘探的目标应着重于白垩纪以来重力流砂砾沉积物及河道充填沉积物形成的斜坡扇和海底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油气地质特征 勘探前景 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探讨
9
作者 卢明国 童小兰 王必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30,共3页
在分析羌塘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盆地油气成藏条件 ,认为羌塘盆地勘探的主力层段三叠—侏罗系总体经历了三次海侵和三次海退的过程 ,生油岩厚度大 ,有机质丰度高 ,且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 在分析羌塘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盆地油气成藏条件 ,认为羌塘盆地勘探的主力层段三叠—侏罗系总体经历了三次海侵和三次海退的过程 ,生油岩厚度大 ,有机质丰度高 ,且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储集岩和区域盖层发育 ,生储盖组合条件好 ,目前已发现的多处油气苗表明 ,羌塘盆地确实有过油气的生成与运移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地层 羌塘盆地 油气勘探工作 地层 沉积演化特征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