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尾矿沉积滩坡度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居伟伟 许忠安 王博 《现代矿业》 CAS 2013年第10期54-55,共2页
尾矿沉积滩坡度是尾矿库设计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目前,对于无实测资料的新建尾矿库的沉积滩坡度尚无确切的计算方法。为此,提出一种考虑多因素的尾矿滩面坡度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结果合理可靠。
关键词 尾矿库 沉积滩坡度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约束下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精细刻画与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成龙 王艳忠 +7 位作者 杨怀宇 操应长 王淑萍 郭超凡 郭豪 陈兆祥 宋林坤 黄歆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141,共21页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研究表明: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发育6种准层序、4种准层序组以及5种体系域地层叠加样式,经历9次准层序级别相对湖平面升降,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期物源供给充足,平面上由盆缘进积为主型向盆内进积型过渡分布。主要发育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包括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滩坝3种沉积相以及7种沉积微相类型。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内部以坝主体和滩脊微相尖灭砂体为储集体,以准层序和准层序组底部湖侵泥岩为局部盖层、水进体系域泥岩为区域盖层,形成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三角洲-沉积体系 准层序 低位体系域 断陷盆地斜坡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潜山周缘滩坝沉积模式与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以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地区Galhak组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彬滔 史忠生 +5 位作者 薛罗 马轮 赵艳军 何巍巍 王磊 史江龙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4,共8页
Melut盆地历经了近20年的构造圈闭勘探,目前可钻的剩余构造圈闭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储量和产量递减,亟待开展岩性油藏等新领域的探索。基于古地貌恢复、物源体系、单井微相、砂体展布等分析,综合青海湖现代沉积调查结果,提出Ruman潜山周... Melut盆地历经了近20年的构造圈闭勘探,目前可钻的剩余构造圈闭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储量和产量递减,亟待开展岩性油藏等新领域的探索。基于古地貌恢复、物源体系、单井微相、砂体展布等分析,综合青海湖现代沉积调查结果,提出Ruman潜山周缘白垩系Galhak组发育大型滩坝沉积,建立了潜山隆起周缘型和水下潜山台地型2类沉积模式,认为长轴三角洲前端侧翼的古潜山地貌所造就的高能滨浅湖环境是滩坝沉积的关键控制因素。Galhak组沉积初期,因强烈断层掀斜作用,Ruman潜山短暂露出水面,基岩-长轴三角洲复合供源,发育大型坝砂,单层厚度10~20 m,面积约10 km^2;随后,因相对湖平面上升,Ruman潜山没入水下,发育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长轴三角洲单一供源,以大面积薄层滩砂为主,局部发育厚层坝砂。滩坝砂体与上倾尖灭线、下伏Renk组烃源岩、顶板洪泛泥岩、侧向湖相泥岩封隔等配套,形成上倾尖灭、孤立透镜体等类型的岩性圈闭。滩坝沉积的提出有效指导了岩性油藏勘探,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勘探发现,提升了Ruman地区的储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ut盆地 Ruman凹陷 沉积 沉积模式 青海湖现代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高陵段河漫滩沉积物指示的洪水演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晓红 赵景波 王国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6-231,共6页
根据渭河高陵河漫滩沉积物野外调查和110个样品的颗粒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了高陵渭河近120 a来洪水深度、洪水规模、洪水变化与气候的关系。根据分析得出:高陵渭河近120 a来河漫滩沉积保存厚度约为4.0 m,颗粒成分主要为粗粉砂... 根据渭河高陵河漫滩沉积物野外调查和110个样品的颗粒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了高陵渭河近120 a来洪水深度、洪水规模、洪水变化与气候的关系。根据分析得出:高陵渭河近120 a来河漫滩沉积保存厚度约为4.0 m,颗粒成分主要为粗粉砂、极细砂和细砂,其中粗粉砂平均值为31.79%,极细砂平均值为23.55%,细砂平均值为19.63%。剖面中胶粒、粘粒、细粉砂、中砂、粗砂值都较小,但各层含量亦有明显的不同,具有粗细变化的节律;剖面包括16个沉积层,代表16个沉积阶段,指示16次明显的大洪水过程,其中第6、9、12、15、16、1为特大洪水,第5、14、7、11、3、13、8、10、4、2层为大洪水阶段,这些洪水阶段反映了沉积时期气候及其降水量的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演变 河漫沉积 粒度分析 渭河 历史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老莱河流域河漫滩沉积泥沙来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冰 王友胜 +1 位作者 张磊 解刚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5,共7页
泥沙来源的判别对揭示流域土壤侵蚀规律和开展土壤侵蚀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松花江三级支流的老莱河流域为研究区,采集河漫滩沉积泥沙剖面样品,通过指纹识别法计算了沉积泥沙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平均37.86%的泥沙来自耕地,31.... 泥沙来源的判别对揭示流域土壤侵蚀规律和开展土壤侵蚀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松花江三级支流的老莱河流域为研究区,采集河漫滩沉积泥沙剖面样品,通过指纹识别法计算了沉积泥沙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平均37.86%的泥沙来自耕地,31.41%来源于非耕地,30.74%来源于侵蚀沟。黏粒和粉粒含量与侵蚀沟的贡献率影响呈正相关,与非耕地呈负相关,与耕地的贡献率无统计相关性。研究结果与小流域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非耕地贡献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为非耕地草地土壤侵蚀严重;指纹识别因子受采样区土地利用影响较大;泥沙来源组间差异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识别方法 泥沙来源 河漫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年来长江源区河幔滩沉积柱土壤碳含量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6
作者 李玥 成杭新 杨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36-640,644,共6页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是长江的发源地,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长江源区内五个气象台站50年来的连续监测数据,进行逐年平均温度及距平序列处理,分析了源区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在源区内长江主要支流处采集河幔滩...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是长江的发源地,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长江源区内五个气象台站50年来的连续监测数据,进行逐年平均温度及距平序列处理,分析了源区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在源区内长江主要支流处采集河幔滩沉积柱样品,采用同位素测年技术来探讨长江源区河幔滩沉积柱土壤碳含量的时间变化;并将河幔滩沉积柱土壤碳含量与气温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幔滩沉积柱土壤全碳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并随着气温的升降相应增减;五十年以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土壤碳含量不断增加,这将对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长江源区 河幔沉积 土壤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河漫滩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及其对洪水的指示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向明 万智巍 +3 位作者 贾玉连 方淑华 郑丽匀 李晓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86,10,共5页
基于赣江河漫滩相沉积序列的415个样品,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并对比了平均粒径等传统粒度指标重建的洪水事件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无标度区范围相关系数R2的平均值由0.75提升至0.82,沉积物分维值D的平均值为2.34,说... 基于赣江河漫滩相沉积序列的415个样品,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并对比了平均粒径等传统粒度指标重建的洪水事件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无标度区范围相关系数R2的平均值由0.75提升至0.82,沉积物分维值D的平均值为2.34,说明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较好。分维值D与传统粒度指标中的平均粒径、偏态、粘土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砂和粗粉砂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在洪水期,沉积物的粒度偏大,砂的含量较多,分维值D偏小,非洪水期正好相反。在辨识出的18个洪水年份中,分维值D可辨识出15个洪水年份,达到了83.3%,这表明了粒度的分维值D在基于河漫滩沉积序列的古洪水重建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漫沉积 粒度特征 分形理论 洪水事件 赣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加密井区辫状河心滩沉积边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博 单敬福 +1 位作者 方世祥 朱雷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5期101-104,共4页
针对研究区盒8下段辫状河心滩沉积边界约束条件的确定问题,依据地质资料、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基于沉积旋回确定了研究区心滩沉积的头部,尾部及翼部;基于测井资料(包括直井与水平井),确定心滩沉积的有效厚度,长度与宽度值。最终确定了... 针对研究区盒8下段辫状河心滩沉积边界约束条件的确定问题,依据地质资料、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基于沉积旋回确定了研究区心滩沉积的头部,尾部及翼部;基于测井资料(包括直井与水平井),确定心滩沉积的有效厚度,长度与宽度值。最终确定了研究区辫状河心滩沉积边界约束条件:有效厚度4.4~6.4 m,平均厚5.0 m;长度主要为600~800 m,宽度主要为300~400 m;长厚比为150∶1,宽厚比为70∶1,长宽比为2∶1,不仅为研究区心滩沉积微相的地质建模提供依据,也为研究区辫状河心滩沉积微相的生产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约束 沉积旋回 沉积 地质建模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镇扬河段不同时期河漫滩沉积物磁化率及其环境污染指示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鑫 刘存丽 +2 位作者 张振克 任航 何海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9-506,共8页
为探讨河漫滩沉积物磁化率对环境污染的指示,采用重力浅钻法采集了长江下游镇江-扬州河段3个100 cm的河漫滩沉积岩芯,对岩芯沉积物进行质量磁化率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研究发现:老河漫滩沉积柱SY7的磁化率在12.11×10-8~30.60×10... 为探讨河漫滩沉积物磁化率对环境污染的指示,采用重力浅钻法采集了长江下游镇江-扬州河段3个100 cm的河漫滩沉积岩芯,对岩芯沉积物进行质量磁化率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研究发现:老河漫滩沉积柱SY7的磁化率在12.11×10-8~30.60×10^-8 m^3/kg之间,平均值为20.79×10^-8 m^3/kg;现代河漫滩沉积柱SY5和Z2的磁化率明显较高,是老的江心洲河漫滩沉积物磁化率的5~6倍,SY5的平均值最高,为123.20×10^-8 m^3/kg。通过对研究区河漫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与长江流域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的对比研究发现,Cu、Ni、Cr的污染比较严重,新生成河漫滩明显比老河漫滩污染严重。简便、快速测定的磁化率分析可以作为河漫滩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漫沉积 岩芯 环境污染 磁化率 重金属污染 长江下游镇江-扬州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滩坝沉积特征及其控藏作用——以塔南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隋立伟 杨文璐 +5 位作者 李军辉 樊晓东 姜洪福 文全 张大智 袁勇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和地震解释资料对塔南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滩坝砂的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依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可将塔南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滩坝微相划分为滩砂和坝砂,且发育滩坝共生、有滩... 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和地震解释资料对塔南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滩坝砂的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依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可将塔南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滩坝微相划分为滩砂和坝砂,且发育滩坝共生、有滩无坝和有坝无滩等3种沉积组合样式。凹陷西部缓坡带发育滩坝共生组合;东部陡坡带和湖岸线凹岸发育有滩无坝组合;水下古隆起和湖岸线凸岸发育有坝无滩组合。②研究区滩坝发育特征及展布规律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古水深和古风向。凹陷斜坡带和水下中央隆起带古地貌控制着滩坝的沉积范围;滩坝在平面上沿湖岸线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受控于北东向的古风场;东、西部次凹的古水深差异控制了滩坝的沉积厚度及物性。③研究区滩坝成藏主要有“源储共生”内部成藏和“源储对接”侧向成藏2种类型,其中“源储共生”内部成藏主要形成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东部次凹的近源洼槽带,潜力区在近源洼槽;“源储对接”侧向成藏形成构造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西部斜坡带,潜力区在反向断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沉积 成藏模式 控藏作用 源储共生 源储侧向对接 铜钵庙组 白垩系 塔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河漫滩沉积序列对洪水事件的指示——以荆州扬子江剖面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淑元 郑丽匀 +3 位作者 曹向明 高震东 李晓峰 贾玉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2,共7页
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古洪水研究对区域防洪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8.30 m高时间分辨率的河漫滩沉积记录,通过137Cs比活度和植物残体14C建立剖面年代框架,分析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指示的沉积环境,并结合历史资料... 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古洪水研究对区域防洪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8.30 m高时间分辨率的河漫滩沉积记录,通过137Cs比活度和植物残体14C建立剖面年代框架,分析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指示的沉积环境,并结合历史资料和水文数据,探讨了各个指标对洪水事件的指示。结果表明:(1)河漫滩沉积中存在4类粒度频数曲线,表示了弱而稳定的平流沉积到强且不稳定的(似)河床相沉积环境,分别指示了一般洪水、大洪水和特大洪水事件;(2)平均粒径、分选、粒度频数分维值等13个粒度指标特征表明,平均粒径、砂、(粗粉砂+砂)/(细粉砂+黏土)、中值粒径和粒度频数分维值这5个指标对环境响应敏感,较好地区别了各类洪水事件,它们检出了扬子江剖面记录的1788年来45个洪水年份,与历史文献和水文数据中的洪水年份吻合度在90%以上;(3)这5个指标对洪水年份的检出率分别是82.61%、89.12%、80.43%、71.74%和76.09%。研究结果可为河漫滩沉积序列在高分辨率洪水事件重建中的研究提供参考,也将进一步拓展古洪水的研究内容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 河漫沉积 粒度指标 年代测试 激光衍射法 洪水记录 长江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预测尾矿沉积规律的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进学 曹作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12,共4页
基于神经网络特性 ,探讨了用于预测尾矿库沉积滩上尾矿颗粒沉积规律神经网络的设计 ,并将其用于某尾矿沉积滩沉积规律的预测 ,说明神经网络用于预测尾矿的沉积规律是可行的。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尾矿 沉积规律 筑坝 沉积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勐统河流域出口沉积物的^(210)Pb计年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卫仁娟 梁川 +1 位作者 Amanda H.Schmidt 张春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探索沉积速率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实验测出勐统河流域出口河漫滩沉积物剖面中210 Pb的比活度,并采用CRS(Constant Rate of 210Pb Supply)模型对沉积物进行计年,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流域出口沉积物的沉积速率。210Pbex剖面... 为了探索沉积速率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实验测出勐统河流域出口河漫滩沉积物剖面中210 Pb的比活度,并采用CRS(Constant Rate of 210Pb Supply)模型对沉积物进行计年,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流域出口沉积物的沉积速率。210Pbex剖面分布中的两个特殊沉积点分别对应2002年和1980年,结合该流域同期的多年降水量分布情况,发现两个特殊沉积点与1970年到1980年及2002年左右的强降水密切相关。根据CRS模型计算得出流域出口的沉积速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这可能与流域内强烈的人类活动(森林砍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 河漫沉积 沉积速率 CRS模型 勐统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尾矿堆积体沉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来新 《岩土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664-668,共5页
采用勘探、取样、原位试验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某尾矿堆积体的沉积规律。研究表明,上游法尾矿坝堆积体自沉积滩顶向库内方向,尾矿砂的粒径逐渐由粗变细,自滩面向下,尾矿砂沿深度方向的粒径总体上呈现由粗变细的规律;尾矿砂的... 采用勘探、取样、原位试验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某尾矿堆积体的沉积规律。研究表明,上游法尾矿坝堆积体自沉积滩顶向库内方向,尾矿砂的粒径逐渐由粗变细,自滩面向下,尾矿砂沿深度方向的粒径总体上呈现由粗变细的规律;尾矿砂的密实度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尾矿堆积体 沉积滩 沉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地区长一段滩体发育分布特征
15
作者 唐锰 周亚丽 +1 位作者 王淞 周彬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3年第6期11-14,77,共4页
在元坝地区长兴期沉积格局认识及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长兴组钻井剖面、地震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区内长一段(对应于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为方便讨论,将长一段海侵体系域定义为C11,该时期元坝地区以发... 在元坝地区长兴期沉积格局认识及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长兴组钻井剖面、地震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区内长一段(对应于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为方便讨论,将长一段海侵体系域定义为C11,该时期元坝地区以发育碳酸盐缓坡沉积为主,浅缓坡区发育一定规模的滩体;长一段C12时期(对应于长兴组高水位体系域早期),区内以发育具有碳酸盐台地雏形的沉积为主,台地边缘相带内生屑滩非常发育,开阔台地相带内生屑滩发育状况显著减弱;长一段C13时期(对应于长兴组高水位体系域中晚期),区内以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发育的亚相与礁滩体均与C12时期类似,但滩体发育规模明显增大,台缘相带内部分滩体连成一片,多沿台缘走向发育,此外,区内还发育小规模的生物礁。研究区内礁滩体发育展布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古地貌和相对海平面升降两个方面,其中古地貌控制礁滩体的发育位置,而相对海平面升降则控制礁滩体的发育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沉积格局体发育分布控制因素元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婕 胡忠贵 +4 位作者 胡明毅 李雄 庞艳荣 左洺滔 黄宇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0,共11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区的飞仙关组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具有良好的油气发现前景。为研究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开展了岩心观察、地震解释、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工作,并在高频层序划分和... 近年来,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区的飞仙关组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具有良好的油气发现前景。为研究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开展了岩心观察、地震解释、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工作,并在高频层序划分和沉积相标志识别的基础上,明确了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飞仙关早期发育缓坡型台地、中—晚期发育镶边型台地;区域上四级层序格架内台缘带滩体具有进积型迁移规律,涪陵北部地区台缘滩体主要发育于sq3-HST时期,总体形成两期滩体组合,区内稳定分布。②研究区飞仙关组储层主要发育于涪陵北部的、以台缘滩相(鲕滩、生屑滩)沉积为主的储集体,储集岩为亮晶鲕粒灰岩、砂屑灰岩、残余颗粒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等。③涪陵北部兴隆1—兴隆2—兴隆3—福石1—福石2—拔向1井区域为有利储集体发育区。该研究成果可为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一步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生屑:有利储集体:飞仙关组 下三叠统 涪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辫状河沉积模式
17
作者 刘驰悦 张方利 +2 位作者 张琼 杨肖利 熊格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6期75-79,共5页
目前国内外许多沉积学者发现辫状河具有良好储集层的沉积砂体,但对辫状河形成的机理尚不清楚,至今尚未概况出得到大家认同的辫状河沉积模式。为了解决辫状河形成的机理和沉积模式,本文采用Delft3D数值模拟软件,对影响辫状河沉积的河流... 目前国内外许多沉积学者发现辫状河具有良好储集层的沉积砂体,但对辫状河形成的机理尚不清楚,至今尚未概况出得到大家认同的辫状河沉积模式。为了解决辫状河形成的机理和沉积模式,本文采用Delft3D数值模拟软件,对影响辫状河沉积的河流流量、沉积物浓度、沉积物配比及水位高度4种主要因素,设置9种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河流流量越大,沉积物越不容易沉积下来,心滩坝数量和规模欠发育,反之,心滩坝数量和规模均较发育;(2)沉积物浓度较低时,辫状河砂体发育缓慢,心滩规模及沉积厚度较小,反之,心滩规模、沉积厚度均较发育;(3)砂质含量越高,水道越不稳定,容易发生改道与迁移;泥质含量越高,水道越趋于稳定;(4)在心滩坝发育演化过程中随着水位的上升,坝体存在向物源方向退积的现象;水位下降,砂体发育,坝体随着演化过程向前进积;在水平面稳定的情况下,坝体主要沿着水流方向延伸,整体形态呈“中间厚两端薄”的透镜状,砂岩透镜体是油气勘探的“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沉积 数值模拟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高寒地区冻土对尾矿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石桥 陈章友 张曾 《工程建设》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根据冻土概念,论述了冻土在尾矿库的形成及对尾矿库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止冻土危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冻土 尾矿库 深层冰冻层 沉积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线式尾矿堆积坝的防洪安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鹏程 卢定一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针对中线式尾矿堆积坝沉积滩坡度非常缓的情况,结合纸坊沟尾矿库,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论述这类尾矿坝的防洪安全问题。由于中线式尾矿坝调洪高度的局限,初期坝坝高和排洪系统布置都是影响防洪安全的重要因素,但主要取决于排水井直... 针对中线式尾矿堆积坝沉积滩坡度非常缓的情况,结合纸坊沟尾矿库,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论述这类尾矿坝的防洪安全问题。由于中线式尾矿坝调洪高度的局限,初期坝坝高和排洪系统布置都是影响防洪安全的重要因素,但主要取决于排水井直径。建议尾矿坝设计时,重点比较初期坝方案和排洪系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式尾矿堆积坝 沉积滩 调洪高度 排水井直径 防洪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级尾矿上游法筑坝放矿参数优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志杰 李全明 +2 位作者 赵学义 于玉贞 师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74-1482,共9页
细粒尾矿上游法筑坝,由于颗粒细,且在浓缩过程中需添加絮凝剂,放矿后尾矿难以水力分选,无法形成干滩,导致坝体稳定性较差,难以筑坝。针对细粒尾矿放矿参数优选的问题,以中国某铅锌尾矿为例,基于尾矿沉积机理,对矿浆进行沉积及流变试验,... 细粒尾矿上游法筑坝,由于颗粒细,且在浓缩过程中需添加絮凝剂,放矿后尾矿难以水力分选,无法形成干滩,导致坝体稳定性较差,难以筑坝。针对细粒尾矿放矿参数优选的问题,以中国某铅锌尾矿为例,基于尾矿沉积机理,对矿浆进行沉积及流变试验,初步筛选出临界分选浓度为28%;且在55 m长的沉积模型槽内进行筑坝模型试验,分析放矿浓度、流量对尾矿流动沉积、淤积坡度及沉积尾矿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利用模型试验优选的放矿参数在实际尾矿坝上进行放矿堆坝,取得了良好效果,验证了室内模型试验的有效性。提出的利用一维沉降与流变测试相结合初步确定矿浆分选浓度,并利用大型沉积模型槽进行堆坝模拟试验以进一步确定最优放矿参数的方法,对于细粒尾矿上游法筑坝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级尾矿 上游法放矿 分选浓度 沉积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