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rth Carnarvon盆地三叠系沉积格局转换与烃源岩发育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牛杏 杨香华 +3 位作者 李丹 常吟善 胡孝林 许晓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8-1200,共13页
North Carnarvon盆地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产油气盆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富气盆地之一。三叠纪North Carnarvon盆地属于克拉通边缘坳陷,地层厚度巨大且平面分布广。中三叠世晚期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发生强制性海退,造成North Carnarvon盆地沉... North Carnarvon盆地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产油气盆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富气盆地之一。三叠纪North Carnarvon盆地属于克拉通边缘坳陷,地层厚度巨大且平面分布广。中三叠世晚期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发生强制性海退,造成North Carnarvon盆地沉积格局发生转变,沉积环境由滨浅海突变为海陆过渡环境,从而沉积了两套差异性明显的地层,即Locker shale和Mungaroo组。本文从宏观和微观、有机与无机入手,阐述了Locker shale和Mungaroo组的古地理背景、沉积充填演化及其相关的烃源岩与有机质显微组分发育特征。宏观上,Mungaroo组发育大型三角洲,中粗粒分支流水道砂岩与暗色泥岩频繁互层,其中近端三角洲平原泥岩厚度较薄,薄煤层只局部发育,陆源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TOC含量为1.59%;远端三角洲平原泥岩厚度较大,薄煤层广泛发育,陆源有机质含量高,TOC含量最高,达4.11%;三角洲前缘泥岩厚度较大,陆源有机质含量低,TOC含量低,为1.05%。Locker Shale以滨浅海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小型三角洲,其中开阔浅海亚相烃源岩厚度较大,前三角洲、滨浅海、开阔浅海三个亚相TOC含量相当,平均值为1.16%。微观上,Mungaroo组由近端平原亚相—远端平原亚相—前缘亚相壳质组含量逐渐增多,镜质组先增加后下降,惰质组先减少后增加;远端三角洲平原镜质组含量最高。Locker shale由前三角洲相—浅海相壳质组增加,镜质组和惰质组均减少。研究区三叠系烃源岩及有机质显微组分的分布规律与特提斯南缘特殊的古地理、季风洪水的古气候背景密切相关,Mungaroo组的远端三角洲平原为最有利的烃源岩发育环境。North Carnarvon盆地三叠系岩相古地理格局与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体现了温室气候效应下阵发性水流主导的沉积特色,为类似地质背景下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arnarvon盆地 Mungaroo组 LOCKER SHALE 沉积格局转换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