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期旋回内台内滩储层沉积期微地貌特征——以伊拉克M油田Mishrif组MB2油组为例
1
作者 李晨 范虎 +4 位作者 高策 宋子怡 丁毅 陈佑铭 马立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7,共11页
伊拉克M油田Mishrif组MB2油组为台内滩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及物性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为理论基础,研究中期旋回格架内台内滩储层沉积期微地貌特征。根据高频旋回内台内滩的迁移规... 伊拉克M油田Mishrif组MB2油组为台内滩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及物性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为理论基础,研究中期旋回格架内台内滩储层沉积期微地貌特征。根据高频旋回内台内滩的迁移规律所反映出的可容纳空间变化特征将MB2油组划分为MSC1、MSC2和MSC3这3期中期旋回。结合中期旋回内台内滩厚度差异和台内滩储层渗透率变化特征,认为各中期旋回内沉积期微地貌高点均表现为由研究区西北侧向东南侧逐渐迁移。在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沉积期微地貌的共同控制下,位于研究区东南部的MSC3中期旋回台内滩储层渗透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 台内滩 沉积地貌 渗透率 Mishrif组 伊拉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武胜—潼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下亚段白云岩薄储层成因及分布模式
2
作者 谭秀成 何如意 +7 位作者 杨文杰 罗冰 师江波 张连进 李明隆 唐宇欣 肖笛 乔占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7,共16页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武胜—潼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二段下亚段(简称茅二段下亚段)白云岩薄储层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茅二段下亚段储集岩以花斑状孔洞型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或白云质灰...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武胜—潼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二段下亚段(简称茅二段下亚段)白云岩薄储层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茅二段下亚段储集岩以花斑状孔洞型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为主,具有典型的早成岩期岩溶特征,岩溶系统边缘和充填物中的白云石皆具溶蚀港湾,且白云岩角砾周缘具泥晶套和环边胶结等现象,指示白云石化作用早于早成岩期岩溶。②中等盐度海水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是滩相薄层状白云岩的主要成因,成储关键因素为生屑滩沉积叠合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和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局部受裂缝和热液作用改造。③白云岩孔洞型储层发育与向上变浅序列密切相关,主要发育于四级旋回的高位晚期,且白云岩规模与地层厚度密切相关,集中分布于地层厚薄转换处,其次为厚度薄值区。④结合三级旋回高位晚期地貌高地可容纳空间不足、颗粒滩向地貌低地迁移的认识,提出滩控白云岩规模储层具有“沿高环坡”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沉积期微地貌与海平面升降变化联合控滩-控云-控溶的成储模式。在此基础上,井震结合恢复茅二段下亚段沉积期古地貌并进行了储层分布预测,最新探井和试油结果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这为类似地质背景下的白云岩薄储层预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成因 沉积期地貌 颗粒滩 薄储层 白云岩 孔洞型储层 岩溶 中二叠统茅口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