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乌拉力克组页岩气富集有利沉积微相分析
1
作者 赵会涛 喻建 +5 位作者 蒲泊伶 张海涛 桂小军 李连霞 王克 张晏榕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6-777,共12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乌拉力克组富有机质页岩中钻遇的页岩气井中已获得较好的气显示,获得页岩气勘探突破,展示出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为提高对该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特征的地质认识,厘清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乌拉力克组富有机质页岩中钻遇的页岩气井中已获得较好的气显示,获得页岩气勘探突破,展示出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为提高对该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特征的地质认识,厘清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了乌拉力克组页岩沉积微相划分及有利沉积微相分析工作。【研究方法】基于岩心观察、钻录井和实验测试分析资料,对乌拉力克组页岩沉积特征展开了系统研究,精细划分沉积相带,结合页岩气富集特征,优选出了有利沉积相带。【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乌拉力克组页岩在研究区分布广泛且较稳定,具有北厚南薄、西厚东薄、南北埋深差异大、东西构造变化强烈的特征。乌拉力克组页岩为半深水沉积,以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为主,其沉积相带呈南北向带状展布,沉积水体自东向西逐渐加深,依次发育台缘斜坡相、广海陆棚相和盆地相,盆地西部以广海陆棚相沉积为主。根据矿物组分差异,广海陆棚相又可细分为硅质泥棚、钙质泥棚、混合泥棚三类微相。其中,硅质泥棚微相页岩具有硅质含量高(>50%)、有机质丰度高(TOC>1%)、储层物性好的特征,为有利沉积微相。【结论】通过以上研究认为,乌拉力克组优质页岩为该组底部沉积的一套硅质泥棚相硅质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力克组 沉积 有利沉积微相 页岩气 地质调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驱动的条件生成对抗网络沉积微相模型构建
2
作者 刘昕 孙胜 +3 位作者 张立强 蔡明俊 鲁玉 卢文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由于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和强非均质性,同时受到测井、岩心、试油等数据不足的影响,现有沉积微相建模方法难以实现精确建模。提出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算法,计算各地震属性与砂地比的灰色关联度,... 由于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和强非均质性,同时受到测井、岩心、试油等数据不足的影响,现有沉积微相建模方法难以实现精确建模。提出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算法,计算各地震属性与砂地比的灰色关联度,挖掘对砂地比参数关联性较强的参数;将优选地震属性图像作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构建砂地比预测模型,可视化砂地比预测结果,与井相图作为联合约束条件,训练条件生成对抗网络,构建沉积微相生成模型,实现沉积微相的精确建模。应用本方法对东部某油田进行沉积微相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沉积微相模型能精确刻画复杂地质模式,井点吻合率达到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深度学习 沉积微相 砂地比 灰色关联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震联合的辫状河沉积微相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锦77井区为例
3
作者 李宏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7,共17页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合响应模式,划分了下石盒子组及其上、下地层各级层序界面,研究了内部沉积微相特征;利用地球物理属性地层切片技术,井-震结合、互为约束,确定了H1-2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下石盒子组高频层序格架及砂体分布,将盒1段划分为4个小层。砂体主要分布在H1-1—H1-3小层,每个小层厚15~20 m。②综合盒1段岩性、沉积构造、沉积相标志、垂向组合和砂体分布特征,认为主要为低可容纳空间、物源供给充分、河道不固定的游荡性辫状河沉积,心滩、河道充填和泛滥平原是最主要的三种沉积微相。主要目的层H1-2小层发育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的辫状河道3~4条,宽度介于1~8 km,北部河道是心滩微相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层序 井-震结合 地球物理正演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H1-2小层 锦77井区 东胜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胜利河地区Qs1井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茜 赵珍 +1 位作者 张莉莉 季长军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1-576,共16页
北羌塘坳陷早中侏罗世发育了多套优质海相烃源岩,是一段关键的沉积演化时期。本文对北羌塘坳陷胜利河地区的Qs1井开展了层序地层及体系域划分,并在各层序内建立沉积相序列,进一步利用岩心及岩石薄片开展沉积亚相及微相研究。将Qs1井中... 北羌塘坳陷早中侏罗世发育了多套优质海相烃源岩,是一段关键的沉积演化时期。本文对北羌塘坳陷胜利河地区的Qs1井开展了层序地层及体系域划分,并在各层序内建立沉积相序列,进一步利用岩心及岩石薄片开展沉积亚相及微相研究。将Qs1井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J1–2q)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SQq(未见底),将中侏罗统布曲组(J2b)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b1、SQb2(未见顶)。将SQq与SQb1之间的层序界面命名为SBb1,SQb1与SQb2之间的层序界面命名为SBb2。在SQq中,以最大海泛面(mfsq)为界,识别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TSTq)和基准面下降半旋回(HSTq)。在SQb1中,以最大海泛面(mfsb1)为界,识别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TSTb1)和基准面下降半旋回(HSTb1)。在SQb2中只识别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TSTb2),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全部被剥蚀。在Qs1井中下侏罗统识别出了混积潮坪相、无障壁滨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3种沉积相,各沉积相进一步细分为6种沉积亚相、32种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坳陷 胜利河地区 Qs1井 层序地层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微相和测井参数的储层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5
作者 权日 许淑梅 +8 位作者 崔慧琪 王金铎 任新成 修金磊 曾治平 武向峰 周越 郭芮洁 张宝珠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25,共19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不同区域三工河组储层因埋深的巨大差异使其岩电特征显著差异化,复杂的岩电关系导致无法建立全区统一的含油性测井解释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对研究区内22口取芯井砂组等时性对比和沉积微相及沉积砂体叠置样式分析,利用录... 准噶尔盆地腹部不同区域三工河组储层因埋深的巨大差异使其岩电特征显著差异化,复杂的岩电关系导致无法建立全区统一的含油性测井解释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对研究区内22口取芯井砂组等时性对比和沉积微相及沉积砂体叠置样式分析,利用录井资料确定各等时性砂组的含油性特征;通过沙窝地和征沙村地区油水层的差异化电性特征分析,筛选储层流体敏感测井参数,识别出油水界面,分区域建立油水解释标准,研究其油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沙窝地地区属于“常规低阻油藏”,征沙村地区属“低对比度油藏”,储层油水分布总体具有“上油下水”、“高油低水”、“上干下油”等特征;垂向上具体表现为3种特征样式:①油水同层—(差油层)—水层—干层;②油水同层—干层差油层互层;③干层—高阻水层互层。油水层和油水界面的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相控及层控特征,并受微地貌影响。沙窝地地区油水界面多分布在四砂组,征沙村地区油水界面多分布在五砂组。油层、油水同层发育在四、五砂组的河上坝叠置砂体和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中,含油水层和差油层发育在三、六砂组的河上坝叠置砂体和河道弱冲刷砂体中,水层和干层主要分布在一、二砂组的河道强冲刷砂体中。分析研究区的油水关系特征有利于为该区域进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理论依据,也给区分差异埋藏区、深埋藏区的油藏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砂体叠置样式 油水分布 三工河组 准噶尔盆地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闭操作的沉积微相预测方法
6
作者 郭海伟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沉积微相模型的预测构成了相控储层参数建模的核心,并且是进行剩余油分布及储层精细描述的关键前提。为了提高沉积微相预测的准确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闭操作的沉积微相预测方法。首先,本研究通过物源方向和变差函数量化了沉积... 沉积微相模型的预测构成了相控储层参数建模的核心,并且是进行剩余油分布及储层精细描述的关键前提。为了提高沉积微相预测的准确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闭操作的沉积微相预测方法。首先,本研究通过物源方向和变差函数量化了沉积微相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及其变化;然后,采用指示克里金方法进行沉积微相的确定性建模;最后,结合变差函数和形态学中的闭操作,构建了沉积微相的时序性特征,预测其发育趋势。与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在传统地质统计学的基础上,引入形态学闭操作以辅助沉积微相预测,充分考虑了沉积微相发育的时序特征,更符合地质规律的认识,实现了地质理论与形态学的有效融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沉积微相的连续性和预测精度方面均展现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指示克里金 形态学 闭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微相对超深储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及其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BZ气田白垩系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民 孙海涛 +4 位作者 张辉 王晨光 尹国庆 徐珂 钟大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4-673,共10页
为了优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超深致密砂岩储层单井天然裂缝发育的甜点层段,利用露头、岩石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Z气田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并结合相关露头中不同沉积微相的几何参数模型,提出了一种优... 为了优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超深致密砂岩储层单井天然裂缝发育的甜点层段,利用露头、岩石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Z气田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并结合相关露头中不同沉积微相的几何参数模型,提出了一种优化储层岩石力学参数模型的方法,提高了井筒周围(<200 m)天然裂缝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BZ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三段不同沉积微相、相同微相不同位置的储层中,岩石组构和岩石组合(包括碎屑含量、杂基含量、粒度分选、砂地比和砂泥岩组合等)具有差异,从而影响了储层的泊松比和杨氏模量,不同微相储层具有不同的岩石力学参数。(2)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裂缝发育程度有所差异,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岩的裂缝最发育,比扇三角洲前缘支流间湾微相及扇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微相更容易形成裂缝。(3)进一步根据露头中沉积微相几何参数,建立不同微相的三维模型,即可建立和优化井筒周围的沉积微相模型及岩石力学参数模型,并应用到井筒周围的裂缝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储层地质力学 沉积微相 致密砂岩 超深储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梦 樊太亮 +3 位作者 吴俊 李煜 李晨晨 吕凯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0-1290,共21页
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地质年代老、埋藏深度大,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与成岩改造,但仍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目前该井区重点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发育部位,以断溶体为主要钻探目标。然而,礁滩相勘探潜力巨大,但是对影响碳酸盐岩礁... 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地质年代老、埋藏深度大,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与成岩改造,但仍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目前该井区重点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发育部位,以断溶体为主要钻探目标。然而,礁滩相勘探潜力巨大,但是对影响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发育沉积相认识的不足制约了勘探突破。本研究基于塔河油田T738井区重点井钻测井资料的分析和薄片鉴定工作,建立了T738井区一间房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一间房组开阔台地内沉积微相常规测井相模式,对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分别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分析了四级层序内部礁滩体厚度分布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显示,一间房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Sq1)和3个四级层序(Ssq1、Ssq2和Ssq3),在开阔台地相识别出高-中-低能滩、丘滩间、生物礁(丘)等几种沉积微相。其中,颗粒滩在常规测井判别值域分别对应AC为51~61μs/m,DEN为2.5~2.6 g/cm^(3),CNL为1%~6%,RD为80~3000Ω·m。一间房组Ssq1层序礁滩体规模较小且孤立,仅分布在地势相对高部位,归因于其在三级层序内所处的海侵体系域低部位,水动力条件较弱。Ssq2、Ssq3层序礁滩体位于三级层序内高位体系域,其规模较大、连片性较好,厚度稳定,最大累计厚度达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 层序地层格架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 常规测井定量模式 礁滩体平面分布 T738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微相在致密砂岩可压裂性分析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冠民 祝新怡 +3 位作者 刘海 陈帅 石晓明 胡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3-905,共13页
沉积特征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沉积微相来分析储层的非均质性通常是油气田开发和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尝试用其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可压裂性。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长7段)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 沉积特征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沉积微相来分析储层的非均质性通常是油气田开发和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尝试用其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可压裂性。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长7段)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在通过岩芯、测井等资料识别不同沉积微相类型基础上,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XRD)分析、铸体薄片观察得到致密砂岩样品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参数,并结合岩石力学实验,采用脆性指数和三轴抗压强度的比值来表征岩石的可压裂性。将致密砂岩的沉积微相、成分结构和可压裂性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长7段致密砂岩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2种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之间的矿物成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与席状砂相比,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平均粒径更大,分选更好,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含量更低,杂基含量更少;可压裂性指数与砂岩的石英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粒度分布标准偏差具有正相关性,与长石含量、平均粒径具有负相关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碳酸盐矿物含量、粒度分布标准偏差、粒径是影响长7段致密砂岩可压裂性的最主要因素,整体上席状砂的可压裂性指数要高于水下分流河道砂,更易于压裂。由于砂岩颗粒的粒度分布标准偏差、粒径受沉积微相控制,碳酸盐矿物含量受砂岩厚度直接控制、受沉积微相间接控制,故在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压裂的实际工程中可以依据沉积微相差异来判断致密砂岩的可压裂性变化,简化可压裂性的评价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致密砂岩 可压裂性 沉积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席状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富碳酸盐页岩沉积微相组合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伟庆 李朋波 +2 位作者 李博 方正伟 王玉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富碳酸盐页岩的微相特征识别、划分及其组合方式研究,是揭示相关沉积物沉积成因和空间结构的基础。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资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等测试分析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岩心取样和测试,对东营凹陷斜...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富碳酸盐页岩的微相特征识别、划分及其组合方式研究,是揭示相关沉积物沉积成因和空间结构的基础。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资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等测试分析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岩心取样和测试,对东营凹陷斜坡带富碳酸盐页岩开展了岩石矿物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富碳酸盐页岩内部可以划分出藻席微相、介壳页岩微相等10种微相类型,各类微相通过不同方式叠加构成一系列微相组合,并显示出米级尺度的页岩相变特征。对应于东营凹陷咸水湖泊演化的不同阶段,可划分出浅水蒸发岩微相组合、震荡半深水页岩微相组合和震荡深水页岩微相组合等3种岩石微相组合,这些组合通常由高频振荡背景下湖平面升降旋回控制。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自下而上,伴随气候的湿热、风化增强、湖平面上升、湖泊盐度降低,震荡深水页岩微相组合占比逐渐增加,浅水蒸发岩微相组合逐渐降低,一系列向上水体变深的沉积旋回记录了东营凹陷中始新世持续沉降和生物—环境协同演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组合 沉积环境 成因机理 页岩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炭系巴楚组砂砾岩段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嘉楠 赵卫卫 +5 位作者 刁新东 霍志鹏 高剑波 李文平 孙宁亮 姜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8,共9页
针对塔河油田巴楚组砂砾岩段沉积模式不明确、沉积微相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利用岩性、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沉积模式、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砾岩、砂岩、泥岩3种类型的岩石,灰质含... 针对塔河油田巴楚组砂砾岩段沉积模式不明确、沉积微相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利用岩性、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沉积模式、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砾岩、砂岩、泥岩3种类型的岩石,灰质含量较高;研究区主要发育3种沉积相、5种沉积亚相、13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在横向上变化较快,纵向多期相同沉积微相叠置。研究区西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其侧方潮坪间互沉积;东部受阿克库勒凸起影响,距离物源近,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其南部潮坪间互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潮坪混积的位置油气水显示相对较好,该类沉积相为有利沉积相带;研究区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相与潮坪混积的沉积模式。研究结果对塔河油田的后续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石炭系:巴楚组砂砾岩段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boost算法的沉积微相自动识别--以陇东气田Q区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千玲 赵军龙 +1 位作者 白倩 许鉴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8-666,共9页
在油气田开发中,沉积微相识别对于明确沉积背景及单砂体刻画起着重要的作用。陇东气田地质条件复杂,主力气藏深度大、产层单一,仅山1段底部产气,对于多种资料交叉共同分析沉积微相,仅依靠人工判别沉积微相,过程复杂且容易出错,很难在沉... 在油气田开发中,沉积微相识别对于明确沉积背景及单砂体刻画起着重要的作用。陇东气田地质条件复杂,主力气藏深度大、产层单一,仅山1段底部产气,对于多种资料交叉共同分析沉积微相,仅依靠人工判别沉积微相,过程复杂且容易出错,很难在沉积微相和测井数据之间建立精确的对应关系。为了充分利用测井资料,提高沉积微相划分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Adaboost算法的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方法,为后期气田开发沉积背景及单砂体刻画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在研究中,对测井曲线进行优选,并进行预处理,运用数学统计法提取了6个特征参数作为训练的输入集,把沉积微相的类型作为训练的输出结果标签,从已解释的沉积微相数据中选取共1210组作为训练样本,其中组建的训练样本共约968组,组建测试样本242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的训练效果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分别达到96.45%,90.4%,可以验证该方法在陇东气田Q区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ADABOOST算法 测井 自动识别 陇东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沉积微相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模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翟常博 林良彪 +2 位作者 尤东华 刘冯斌 刘思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0-456,共17页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沉积微相和有机质富集规律,开展了岩石学、沉积微相分析。将川西南乐山沙湾剖面茅一段划分为生物碎屑含灰泥岩(MF1)、生物碎屑泥灰岩(MF2)、生物碎屑含泥灰岩(MF3)、灰泥灰岩(MF4)、生物碎...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沉积微相和有机质富集规律,开展了岩石学、沉积微相分析。将川西南乐山沙湾剖面茅一段划分为生物碎屑含灰泥岩(MF1)、生物碎屑泥灰岩(MF2)、生物碎屑含泥灰岩(MF3)、灰泥灰岩(MF4)、生物碎屑粒泥灰岩(MF5)、钙藻粒泥灰岩(MF6)、生物碎屑泥粒灰岩(MF7)和钙藻泥粒灰岩(MF8)共8个沉积微相。结合沉积古环境及地球化学分析认为:①茅一段早、中期,主要发育MF2沉积微相,其次为MF7和MF8沉积微相。该期整体为海侵、缺氧环境,发育上升洋流,初级生产力较高。中、晚期主要发育MF6、MF7和MF8沉积微相,为相对海退环境,含氧量略有上升,上升洋流强度减弱,初级生产力下降。末期以MF2沉积微相为主,含氧量略有上升,初级生产力增强。②茅一段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海洋初级生产力与缺氧环境的调控,同时受上升洋流的间接影响。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与较低的含氧量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与保存。上升洋流可带来深层营养成分,从而增强海洋初级生产力。③MF2与MF7沉积微相在区域上稳定分布,且具有较高初级生产力和较低含氧量沉积环境,是茅一段有机质富集的有利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富集 地球化学特征 古环境 沉积微相 茅口组一段 中二叠统 川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以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金叶 张英杰 +1 位作者 王强 朱一丹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8,I0003,I0004,共19页
为明确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根据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的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河油田X井中—上奥陶统发育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含... 为明确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根据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的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河油田X井中—上奥陶统发育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含球粒亮晶藻鲕灰岩、具鸟眼构造的泥晶灰岩、含钙质绿藻生屑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亮晶集合粒灰岩、含集合粒亮晶鲕粒灰岩、泥晶砂屑生屑灰岩、亮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11种岩石类型;发育砂屑滩、生屑滩、鲕粒滩、滩间海、藻鲕滩和灰坪6种沉积微相;发育溶洞型、裂缝—溶洞型和裂缝型3种储层。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的差异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后期溶蚀改造的影响,砂屑滩、生屑滩、鲕粒滩和藻鲕滩的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为裂缝—溶洞型储层,是发育优质储层的有利相带。该结果为塔河油田东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X井 中—上奥陶统 碳酸盐岩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混合细粒岩沉积微相及其对甜点的控制作用——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柏宇 印森林 +4 位作者 郭海平 唐攀 赵俊威 陈旭 雷章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856,共18页
【目的】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了一套陆相混积沉积体系,混积细粒岩沉积微相类型及甜点储层分布规律等研究的不足制约了该区页岩油高效开发。【方法】综合岩心、露头、测井、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元素录井、... 【目的】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了一套陆相混积沉积体系,混积细粒岩沉积微相类型及甜点储层分布规律等研究的不足制约了该区页岩油高效开发。【方法】综合岩心、露头、测井、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元素录井、分析化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采用岩相构型、沉积微相耦合分析和动静结合等方法,开展了沉积微环境及微相类型划分、沉积模式及其对甜点的控制作用等研究。【结果】(1)研究区主要发育浪成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同生变形构造、黄铁矿、方解石条带、鸟眼构造和结核、缝合线构造、含生物化石和白云岩溶蚀孔8类沉积构造。研究区分为半深湖—深湖、混合浅湖和碎屑浅湖亚相,细分为半深湖泥、云坪、混合滩坝、混合浅湖泥、浅湖砂坝和碎屑浅湖泥等6种微相,不同微相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机制差异明显。(2)建立了咸化湖泊相混积细粒岩沉积微相模式。芦一段自下而上从深湖—半深湖—浅湖演化过程,发育了浅湖砂坝、混合滩坝与云坪微相。其中,云坪呈连片状大范围分布,混合滩坝呈土豆状分布,发育程度较高,不同层规模有差异,浅湖砂坝发育程度一般,呈断续状局限分布,垂向上呈薄储集层与厚层泥岩叠置状。芦二段以浅湖为主,微相类型与芦一段类似,但形态、规模与叠置样式差异较大。云坪和混合滩坝发育数量和规模大大减小,浅湖砂坝则发育程度较高,呈大规模分散土豆状发育,垂向上呈厚层叠置状。不同位置剖面微相的叠置样式不同。(3)甜点段XRF元素分析显示,目的层沉积时为干燥炎热的半咸水环境到咸水过渡环境,古生产力水平较高;下甜点段为富氧环境,上甜点段则为厌氧亚还原到还原环境。(4)沉积微相控制了甜点分布和开发对策。混合滩坝微相Ⅰ类甜点发育程度高,非均质性弱,开发效果最好,采用大规模部署水平井平台化作业进行效益开发。云坪微相Ⅲ类甜点发育,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一般,是后续接替区域。浅湖砂坝Ⅱ类甜点发育,整体分散状,连续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较好。【结论】后续应在沉积微相空间分布精细研究基础上,参考核磁曲线参数部署水平井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混合浅湖 沉积微相 页岩油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沉积微相与沉积演化
16
作者 李克永 苏小林达 +2 位作者 徐帅康 杨文鹏 李文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130,共10页
为研究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沉积微相特征与沉积演化规律,以盆地周缘野外露头岩性、沉积构造与沉积微相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沉积微相与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盆地新生界发育始新统寺口子组、渐新统清水营组、中... 为研究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沉积微相特征与沉积演化规律,以盆地周缘野外露头岩性、沉积构造与沉积微相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沉积微相与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盆地新生界发育始新统寺口子组、渐新统清水营组、中新统彰恩堡组与干河沟组,与下伏不同时代地层不整合接触;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沉积相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及沙漠沉积;根据砂、泥沉积在纵向上的组合特征,识别出砂泥薄互层式、厚泥厚砂式、薄泥厚砂式、厚泥薄砂式4种沉积充填样式;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六盘山盆地填充初始期寺口子组以辫状河冲积扇为主,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较大,高峰期清水营组蒸发强烈,以膏盐等碎屑岩为特色的湖相沉积为主,衰退期彰恩堡组南部以湖相为主,北部以河流相为主,消亡期干河沟组自下而上砾石增多,以河流相为主,整个新生界沉积微相反映了六盘山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对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沉积微相与沉积演化规律有了新认识,也为不同层位、不同沉积盆地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沉积演化 新生界 六盘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波形聚类方法的复合河道砂体沉积微相预测--以渤海A油田为例
17
作者 董建华 杜昕 +2 位作者 伊硕 周建楠 刘向南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79,共10页
渤海新近系河湖过渡带复合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复杂、相带变化剧烈,利用传统地震属性划分沉积微相多解性较强。提出了改进振幅谱距离-K中心聚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复合河道砂体沉积微相预测。方法包括两个方面:①以测井标定沉积微相对应的典... 渤海新近系河湖过渡带复合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复杂、相带变化剧烈,利用传统地震属性划分沉积微相多解性较强。提出了改进振幅谱距离-K中心聚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复合河道砂体沉积微相预测。方法包括两个方面:①以测井标定沉积微相对应的典型波形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以及聚类中心更新过程中的约束条件;②利用振幅谱距离评价波形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升波形聚类精度。根据渤海新近系A油田地质条件设计复合河道砂体三维模型,模型试验结果证实改进后的方法微相预测准确率达95%,相比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精度提升15%,较好地区分了泥岩、单期河道边部、单期河道主体、河道边部叠置、河道边部与主体叠置、河道主体叠置(或多期叠置)共6种河道不同部位或叠置样式。利用改进后的方法指导A油田10个砂体沉积微相划分,将大型砂体S沉积微相划分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决口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6类,指导开发方案中优先动用分流河道、河口坝等优势微相的地质储量,证明了方法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聚类 振幅谱距离 复合河道 沉积微相 河湖过渡带 渤海新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微相-岩石相随机模拟及其控制下的属性建模——以苏里格气田苏49-01加密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尹楠鑫 国殿斌 +5 位作者 李中超 李明映 张倩萍 贾海松 何康 张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2-98,共7页
常规岩相控制建模方法体现不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非均质性的类型及强度,同时传统的三维沉积微相控建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相带反映了储层的物性变化,但反映不了同一种微相内部不同岩性所引起的储层非均质性。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49-01... 常规岩相控制建模方法体现不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非均质性的类型及强度,同时传统的三维沉积微相控建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相带反映了储层的物性变化,但反映不了同一种微相内部不同岩性所引起的储层非均质性。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49-01加密试验区块为例,在岩相模型的基础之上,统计各沉积微相建模所需参数,以基于目标的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三维地质模型。在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划分方法精细表征不同成因砂体间岩性、物性差异之后,建立起研究区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地质知识库。继而在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内部模拟沉积微相-岩石相模型,最后以该模型约束建立起高精度属性模型,该属性模型可精细刻画不同沉积微相以及同一沉积微相内部不同岩性所引起的储层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沉积微相模型 沉积微相-岩石模型 属性模型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微相研究——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葡Ⅰ1-3小层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旭东 张东 +4 位作者 林春明 张霞 刘威 于进 李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0,共10页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测井相模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幅变值和砂体厚度,有效识别天然堤、水上决口沉积、溢岸薄层砂3种有成因联系、测井曲线形态类似的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沉积成因及沉积作用的不同,总结出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葡Ⅰ1-3小层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湖退、中期稳定、晚期湖侵3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湖盆发育规模由大变小,再变大,骨架砂体厚度和理想钻遇率逐渐减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浅水湖泊三角洲 沉积微相 测井 沉积微相组合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渤南洼陷深层湖相滩坝储集层沉积微相预测 被引量:35
20
作者 罗红梅 朱毅秀 +3 位作者 穆星 林会喜 邢娅 王庆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90,共9页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四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储集层,该类储集层具有埋藏深、单层厚度薄、主要为薄互层沉积、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岩相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有效储集层预测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难题。在对岩相及地震响应特...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四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储集层,该类储集层具有埋藏深、单层厚度薄、主要为薄互层沉积、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岩相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有效储集层预测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难题。在对岩相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沉积参数的复杂岩相识别新技术,从常规的振幅类、频率类等地震属性分析出发,提取三维地震属性,统计井点处的灰岩百分含量等沉积参数,进而通过建立实际钻井沉积参数与井旁地震属性的拟合关系来反算多种沉积参数的平面特征,再以沉积参数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以实现对沉积相带的预测。该方法在渤南洼陷古近系沙四段湖相滩坝储集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其他类型沉积体系的研究也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滩坝 碳酸盐岩 沉积参数 沉积微相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