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顺义-前门-良乡断裂探槽的微观分析及其启示
被引量:
12
1
作者
林传勇
陈孝德
+1 位作者
罗华春
史兰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1-578,共18页
松散沉积物中的断层常常未留下明显的宏观形迹,单靠肉眼观测往往难以确定断层是否存在,即使判断出有断层亦常难以确定其活动性质和活动方式。大量资料表明,微观分析是探讨松散沉积物中断层和古地震事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文中通过对采...
松散沉积物中的断层常常未留下明显的宏观形迹,单靠肉眼观测往往难以确定断层是否存在,即使判断出有断层亦常难以确定其活动性质和活动方式。大量资料表明,微观分析是探讨松散沉积物中断层和古地震事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文中通过对采自顺义-前门-良乡断裂的顺义油库探槽样品的微观分析,探寻松散沉积物中宏观形迹不明断层的显微沉积学和显微构造标志,并据此判断是否伴随古地震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松散沉积物中的断层在微观上表现为明显的滑移错动面、微破碎带、变形条带、泥质充填条带、黏土矿物集中和定向的带、铁质物集中的带以及碎屑颗粒集中和定向的带等。显微沉积学研究则表明,断层及其附近的地层中显微纹层常发生扰动现象,断层内样品碎屑颗粒粒度分布的粗尾段降低而细尾端增高,棱角状颗粒含量明显增加;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这些碎屑颗粒有新的破裂产生,而分形研究获得了断层内样品较高的分维值(D约为2.5)。上述特征可以作为松散沉积物中宏观形迹不明断层的微观判断标志。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与震击物的一些宏观标志,如球状体或枕状体、负荷构造、流体流、固体物质流以及有机物的悬浮等非常相似的微观特征。显然,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古地震事件的微观标志。上述结果表明,微观分析是探讨松散沉积物中形迹不明断层和古地震事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
沉积
物
活动断层
显微构造
分析
显微
沉积学分析
顺义-前门-良乡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沉积微相建模进展
被引量:
26
2
作者
陈欢庆
朱筱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9,共7页
从区域沉积学分析和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地层分层数据库两方面入手,分析了精细油藏描述中沉积微相建模研究的基础。结合建模实践,详细介绍了当前沉积微相建模中广泛使用的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田开发动态数据等信息基于目标和...
从区域沉积学分析和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地层分层数据库两方面入手,分析了精细油藏描述中沉积微相建模研究的基础。结合建模实践,详细介绍了当前沉积微相建模中广泛使用的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田开发动态数据等信息基于目标和基于象元的各种随机建模方法和构型分析法、井间地震等建模新技术,并对各种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微相研究中应注意的建模方法技术、建模软件的选择、相模型的验证和优选等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精细油藏描述中沉积微相建模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分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学
沉积
微相建模
构型
分析
井间地震技术
建模方法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沉积物物源探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30
3
作者
贾浪波
钟大康
+7 位作者
孙海涛
严锐涛
张春林
莫午零
邱存
董媛
李兵
廖广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7-1103,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在经历了古生代抬升剥蚀之后,在晚古生代晚期开始沉降并沉积了海陆过渡相本溪组碎屑岩.为阐明该套碎屑岩的物源体系特征,基于露头、岩芯、分析化验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本溪组砾岩分布、轻矿物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
鄂尔多斯盆地在经历了古生代抬升剥蚀之后,在晚古生代晚期开始沉降并沉积了海陆过渡相本溪组碎屑岩.为阐明该套碎屑岩的物源体系特征,基于露头、岩芯、分析化验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本溪组砾岩分布、轻矿物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特征及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识别了本溪组平面上不同物源体系,继而确定了不同物源体系的母岩类型及本溪组沉积时期盆地南部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本溪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整体南北双向供源,其中北部物源供给相对较强,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子物源体系,西北物源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和少量火山岩,东北部地区母岩主要为酸性侵入岩,西南部地区物源主要为高级变质岩、部分岩浆岩和少量沉积岩,东南部地区主要为高级变质岩.同时在本溪组沉积时期,南部物源影响范围可达盆地中部地区,北秦岭陆块该时期已与华北板块南缘发生碰撞是南部物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分析
沉积学分析
碎屑锆石
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构型和演化过程:基于水槽模拟实验
被引量:
9
4
作者
朱一杰
夏瑞
+4 位作者
郑云柯
刘晨虎
于斌
吕峻岭
冯文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1-1094,共14页
利用延时相机以及3D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通过水槽实验获得了74组扇面地貌数据,并采用定量化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精细的沉积学分析,明确了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控制的沉积构型。研究表明:(1)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演化过...
利用延时相机以及3D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通过水槽实验获得了74组扇面地貌数据,并采用定量化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精细的沉积学分析,明确了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控制的沉积构型。研究表明:(1)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演化过程中水动力、水流样式、扇体增生规律等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根据这些差异将整个模拟实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2)实验早期,扇体水动力较强,主控沉积作用为片流沉积,根据片流沉积的分布范围,可将其分为整体片流沉积和局部片流沉积。(3)实验中期,扇体中远端水动力及扇面扩大速率均有所减小,主控沉积作用为非限定性水道,主要沉积体为朵体沉积,非限定性水道主要分布在近源端,而朵体主要分布在水道末端的开阔地带。(4)实验晚期,受巨大的扇体影响,水动力进一步减小,主控沉积作用为限定性水道沉积。(5)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具有明显3层结构的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构型模式,其中底层是片流朵体复合体、中层为非限制性水道与末端朵体复合体、顶层是水道和小型末端朵体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
特征
水槽模拟实验
定量
沉积学分析
构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顺义-前门-良乡断裂探槽的微观分析及其启示
被引量:
12
1
作者
林传勇
陈孝德
罗华春
史兰斌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市地震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1-578,共18页
基金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投资"城市活断层试验探测"项目(20041138)资助
文摘
松散沉积物中的断层常常未留下明显的宏观形迹,单靠肉眼观测往往难以确定断层是否存在,即使判断出有断层亦常难以确定其活动性质和活动方式。大量资料表明,微观分析是探讨松散沉积物中断层和古地震事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文中通过对采自顺义-前门-良乡断裂的顺义油库探槽样品的微观分析,探寻松散沉积物中宏观形迹不明断层的显微沉积学和显微构造标志,并据此判断是否伴随古地震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松散沉积物中的断层在微观上表现为明显的滑移错动面、微破碎带、变形条带、泥质充填条带、黏土矿物集中和定向的带、铁质物集中的带以及碎屑颗粒集中和定向的带等。显微沉积学研究则表明,断层及其附近的地层中显微纹层常发生扰动现象,断层内样品碎屑颗粒粒度分布的粗尾段降低而细尾端增高,棱角状颗粒含量明显增加;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这些碎屑颗粒有新的破裂产生,而分形研究获得了断层内样品较高的分维值(D约为2.5)。上述特征可以作为松散沉积物中宏观形迹不明断层的微观判断标志。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与震击物的一些宏观标志,如球状体或枕状体、负荷构造、流体流、固体物质流以及有机物的悬浮等非常相似的微观特征。显然,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古地震事件的微观标志。上述结果表明,微观分析是探讨松散沉积物中形迹不明断层和古地震事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松散
沉积
物
活动断层
显微构造
分析
显微
沉积学分析
顺义-前门-良乡断裂
Keywords
soft sediments, active fault,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micro-sedimentological analysis,Shunyi-Qianmen -Liangxiang fault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沉积微相建模进展
被引量:
26
2
作者
陈欢庆
朱筱敏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西部典型叠和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06课题(2006CB202306)
文摘
从区域沉积学分析和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地层分层数据库两方面入手,分析了精细油藏描述中沉积微相建模研究的基础。结合建模实践,详细介绍了当前沉积微相建模中广泛使用的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田开发动态数据等信息基于目标和基于象元的各种随机建模方法和构型分析法、井间地震等建模新技术,并对各种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微相研究中应注意的建模方法技术、建模软件的选择、相模型的验证和优选等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精细油藏描述中沉积微相建模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沉积学分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学
沉积
微相建模
构型
分析
井间地震技术
建模方法和技术
Keywords
sedimentary analysis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microfacies modeling
architecture analysis
crosswell seismic technology
modeling method and technique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沉积物物源探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30
3
作者
贾浪波
钟大康
孙海涛
严锐涛
张春林
莫午零
邱存
董媛
李兵
廖广新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气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7-1103,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0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2)
长庆油田5000万吨持续高效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2016E-05-02)~~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在经历了古生代抬升剥蚀之后,在晚古生代晚期开始沉降并沉积了海陆过渡相本溪组碎屑岩.为阐明该套碎屑岩的物源体系特征,基于露头、岩芯、分析化验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本溪组砾岩分布、轻矿物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特征及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识别了本溪组平面上不同物源体系,继而确定了不同物源体系的母岩类型及本溪组沉积时期盆地南部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本溪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整体南北双向供源,其中北部物源供给相对较强,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子物源体系,西北物源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和少量火山岩,东北部地区母岩主要为酸性侵入岩,西南部地区物源主要为高级变质岩、部分岩浆岩和少量沉积岩,东南部地区主要为高级变质岩.同时在本溪组沉积时期,南部物源影响范围可达盆地中部地区,北秦岭陆块该时期已与华北板块南缘发生碰撞是南部物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物源
分析
沉积学分析
碎屑锆石
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provenance analysis
sedimentological analysis
detrital zircon
Benxi Formation
Ordos Basir
分类号
P534.4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构型和演化过程:基于水槽模拟实验
被引量:
9
4
作者
朱一杰
夏瑞
郑云柯
刘晨虎
于斌
吕峻岭
冯文杰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1-1094,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418021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772094)
长江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开放基金项目(编号:TD2019-24)联合资助。
文摘
利用延时相机以及3D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通过水槽实验获得了74组扇面地貌数据,并采用定量化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精细的沉积学分析,明确了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控制的沉积构型。研究表明:(1)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演化过程中水动力、水流样式、扇体增生规律等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根据这些差异将整个模拟实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2)实验早期,扇体水动力较强,主控沉积作用为片流沉积,根据片流沉积的分布范围,可将其分为整体片流沉积和局部片流沉积。(3)实验中期,扇体中远端水动力及扇面扩大速率均有所减小,主控沉积作用为非限定性水道,主要沉积体为朵体沉积,非限定性水道主要分布在近源端,而朵体主要分布在水道末端的开阔地带。(4)实验晚期,受巨大的扇体影响,水动力进一步减小,主控沉积作用为限定性水道沉积。(5)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具有明显3层结构的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构型模式,其中底层是片流朵体复合体、中层为非限制性水道与末端朵体复合体、顶层是水道和小型末端朵体复合体。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
特征
水槽模拟实验
定量
沉积学分析
构型模式
Keywords
alluvial fa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flume experiment
quantitively sedimentary analysis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model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顺义-前门-良乡断裂探槽的微观分析及其启示
林传勇
陈孝德
罗华春
史兰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沉积微相建模进展
陈欢庆
朱筱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沉积物物源探讨及其构造意义
贾浪波
钟大康
孙海涛
严锐涛
张春林
莫午零
邱存
董媛
李兵
廖广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构型和演化过程:基于水槽模拟实验
朱一杰
夏瑞
郑云柯
刘晨虎
于斌
吕峻岭
冯文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