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大横路铜钴矿复杂的沉积-变质变形-热液作用演化过程及其对钴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慧宁 刘福来 +2 位作者 朱志勇 王舫 田忠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8-1018,共21页
吉林省白山市大横路铜钴矿为国内少有的沉积-变质变形-热液等多种成因叠加改造的大型钴矿床,是综合研究古元古代造山带钴复杂成矿作用过程的理想地区。目前,有关该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富集迁移规律及复杂的成矿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十分薄... 吉林省白山市大横路铜钴矿为国内少有的沉积-变质变形-热液等多种成因叠加改造的大型钴矿床,是综合研究古元古代造山带钴复杂成矿作用过程的理想地区。目前,有关该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富集迁移规律及复杂的成矿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采集矿床内典型钻孔样品,通过精细的矿相结构观察、扫描电镜物相分析、X射线元素面扫描和矿物成分定量分析等综合研究,发现大横路铜钴矿床经历了多期多阶段复杂的沉积-变质变形-热液作用,钴主要以Co的独立矿物(硫镍钴矿和辉砷钴矿),类质同象进入富Co黄铁矿和在磁黄铁矿中发育钴镍黄铁矿出溶体等形式存在。该矿床成矿作用分为以下5个阶段:沉积阶段以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呈极细粒包体零星分布为特点;变质变形阶段以硫镍钴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组合沿绢云母-黑云母-石英变质千枚理定向分布为特点,变质程度达高绿片岩相;早期热液作用主要沉淀粗大脉状磁黄铁矿及其钴镍黄铁矿出溶体;中期热液作用以条带状自形富Co黄铁矿和硫镍钴矿为标志,该阶段为Co富集成矿的主成矿期;网脉状黄铜矿沉淀对应于最晚期热液作用,同时发育极少量细粒辉砷钴矿。矿体的蚀变类型以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和绿泥石化为主,次为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其中,硅化、铁白云石化和钠长石化蚀变稍早于金属硫化物形成,为金属硫化物的沉淀与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辉砷钴矿的沉淀与钠长石的绿泥石化、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等蚀变作用关系密切。由此可见,多期多阶段沉积-变质变形-热液事件对Co的迁移-富集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变质变形-热液演化阶段均存在富Co硫化物的沉淀,Co的赋存形式也存在明显差异。富Co黄铁矿和硫镍钴矿为大横路铜钴矿Co最主要的赋存形式。综上所述,在辽-吉古元古造山带形成演化过程中,大横路大型铜钴矿钴的富集成矿经历了沉积-变质变形-多期热液叠加改造的复杂演变过程,可称之为造山型铜钴矿床。原始的沉积作用为钴矿的预富集提供了重要的成矿条件,古元古代造山过程及其伴随的区域变质变形事件对钴的初始活化-迁移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事件主导了钴的迁移-超常富集成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吉古元古造山带 大横路大型铜钴矿 钴赋存状态 沉积-变质变形-热液作用 蚀变类型 关键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断裂中段雪山河变质岩群的岩石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戴塔根 吴湘滨 +1 位作者 胡斌 谢力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7-300,共4页
澜沧江断裂中段(永平—云龙)出露一条变质岩带,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岩石化学成分表明该变质岩属于铝硅酸盐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变质岩系的原岩主要为沉积岩,但可能有火山凝灰物质加入,从而表明该变质岩带的南... 澜沧江断裂中段(永平—云龙)出露一条变质岩带,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岩石化学成分表明该变质岩属于铝硅酸盐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变质岩系的原岩主要为沉积岩,但可能有火山凝灰物质加入,从而表明该变质岩带的南北两端出露的火山岩带在该区段内是不连续的。因此,在该区开展找矿时重点应注意与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类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带 岩石学特征 雪山河 澜沧江断裂 石英 沉积 火山凝灰物质 沉积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变质-热液交代型稀土、铁矿床的成因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中刚 李紹柄 苏贤泽 《地球化学》 CAS 1973年第1期5-11,共7页
我们研究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稀土和铁的矿床,它是由于沉积变质作用以及后期来自岩浆的热液交代作用的迭加而形成的。
关键词 稀土矿床 铁矿床 沉积变质作用 岩浆 热液交代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沁阳四里沟铁矿成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小连 黄建华 张旭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12-616,共5页
四里沟铁矿位于沁阳市西北部太行山山脚下,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个磁铁矿床.该矿床产于太古宇林山群变质岩系绿片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成群出现,呈似层状、透镜状,有用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及少量赤铁矿.矿体的品位在走向和倾向... 四里沟铁矿位于沁阳市西北部太行山山脚下,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个磁铁矿床.该矿床产于太古宇林山群变质岩系绿片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成群出现,呈似层状、透镜状,有用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及少量赤铁矿.矿体的品位在走向和倾向上基本稳定,矿石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简单,有害物质含量低.矿体群中夹层岩性与顶底板岩性基本一致.分析表明含矿绿片岩的原岩系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系,而成矿物质来源为受变质的火山岩系.因此,认为该矿床成因属于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里沟铁矿 基性火山岩 沉积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
5
作者 余金杰 何胜飞 +1 位作者 车林睿 王铁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9-406,共18页
石碌大型—超大型铁矿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中段条带状透辉石透闪石岩、铁质千枚岩和铁质砂岩中。铁矿体形态总体呈层状-似层状,沿地层走向连续分布,受石碌群第六层和北西向北一复向斜联合控制。矿床可划分为5期:海底喷溢沉积期、区域变... 石碌大型—超大型铁矿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中段条带状透辉石透闪石岩、铁质千枚岩和铁质砂岩中。铁矿体形态总体呈层状-似层状,沿地层走向连续分布,受石碌群第六层和北西向北一复向斜联合控制。矿床可划分为5期:海底喷溢沉积期、区域变质期、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和表生期,石碌铁矿主要形成于喷溢沉积期和区域变质期。其中区域变形变质作用与古特斯洋沿着昌江-琼海断裂带向南俯冲及随后的与印支地块的碰撞作用有关,区域变形变质作用形成于印支期(约243Ma)。喷溢-沉积期包裹体为气液二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50~210℃,盐度变化于0.71%~3.06%NaCl。矽卡岩早期阶段石榴子石、绿帘石和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宽,介于150~497℃,峰值出现于230~310℃、370~410℃和450~470℃3个区间,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23%~22.31%NaCl,出现4%~7%NaCl、11%~13%NaCl和21%~22%NaCl 3个峰值区间。矽卡岩期晚期阶段石英和方解石中气液二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55~286℃,峰值出现于170~210℃和230~250℃2个区间,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40%~7.17%NaCl。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218~533℃,明显比气液二相包裹体高,包裹体盐度变化于4.98%~8.35%NaCl。石英-硫化物期石英和方解石中均一温度变化于151~462℃,峰值出现于170~250℃、290~310℃和370~390℃3个区间,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05%~16.53%NaCl,有1%~4%NaCl和14%~17%NaCl二个区间。矽卡岩期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石英同时出现气液二相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由流体不混溶作用所引起,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流体。虽然矽卡岩期成矿流体能导致磁铁矿交代赤铁矿,但对铁矿的富集不起决定作用,相反导致矿石的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成矿作用 沉积-变质作用 石碌铁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