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典型海相砂质临滨坝沉积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俊威
孙海航
+1 位作者
张东伟
王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80,共16页
滩坝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其形成的水动力机制复杂多变,受露头及现代沉积等资料的局限性影响,坝体的发育过程、几何形态、动态演化模式及构型叠置关系尚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利用沉积数值模拟与现代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正向线性...
滩坝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其形成的水动力机制复杂多变,受露头及现代沉积等资料的局限性影响,坝体的发育过程、几何形态、动态演化模式及构型叠置关系尚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利用沉积数值模拟与现代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正向线性临滨坝的沉积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海相临滨坝完整的发育阶段包括锥形坝形成期、弯月坝发育期、条带状复合坝形成期、条带状复合坝扩大生长期以及条带状复合坝停止发育期,现代沉积中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坝体。不同演化阶段的坝体受向岸流、环流、沿岸流和底流等水动力控制。锥形坝及弯月坝为多个小规模、近等间距规则排列的坝体,受向岸流及沿岸环流不断冲刷,锥形坝演化为弯月坝。锥形坝及弯月坝间发育裂流凹槽,坝顶可发育回流沟槽,为典型的顶积式沉积过程。弯月坝坝体及坝间凹槽不断被沉积充填,形成相对整一的条带状复合坝,此阶段表现为典型的侧积式沉积过程。复合坝在向岸流及底流改造下变宽、变厚,最终出露水面形成障壁型滨岸。复合坝内部构型可由多个锥形坝、弯月坝及坝间凹槽构成,呈锥形坝-裂流凹槽-锥形坝或弯月坝-裂流凹槽-弯月坝的构型叠置关系,剖面上呈厚—薄—厚的叠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数值模拟
沉积
构型
沉积
水
动力
机制
临滨坝
海相滩坝
现代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模拟及沉积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
22
2
作者
程立华
陈世悦
+4 位作者
吴胜和
鄢继华
姜在兴
王建伟
刘云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4,共6页
通过水槽实验模拟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其发育,剖析其沉积动力机制和内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平原、前缘斜坡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沉积动力机制不同,导致各相带的扇面坡度和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扇三角洲平原以...
通过水槽实验模拟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其发育,剖析其沉积动力机制和内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平原、前缘斜坡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沉积动力机制不同,导致各相带的扇面坡度和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扇三角洲平原以水流推力作用为主,沉积物以滚动、跳跃方式搬运,粒度最粗;前缘斜坡以重力作用为主,沉积物顺坡向下滚动、沉积,粒度略细,且具有明显的正粒序特征;前扇三角洲以浮力作用为主,沉积物为悬移质沉降,粒度最细。整体上,扇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沉积物不断前积和垂向加积的过程,湖平面变化不同,二者作用强度不同,致使扇体形态有所差异,但扇面各部分基本维持相对固定的坡度,且沉积物的整体粒度分布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沉积动力机制
扇三角洲
水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海相砂质临滨坝沉积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俊威
孙海航
张东伟
王恒
机构
长江大学录井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80,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902155)。
文摘
滩坝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其形成的水动力机制复杂多变,受露头及现代沉积等资料的局限性影响,坝体的发育过程、几何形态、动态演化模式及构型叠置关系尚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利用沉积数值模拟与现代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正向线性临滨坝的沉积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海相临滨坝完整的发育阶段包括锥形坝形成期、弯月坝发育期、条带状复合坝形成期、条带状复合坝扩大生长期以及条带状复合坝停止发育期,现代沉积中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坝体。不同演化阶段的坝体受向岸流、环流、沿岸流和底流等水动力控制。锥形坝及弯月坝为多个小规模、近等间距规则排列的坝体,受向岸流及沿岸环流不断冲刷,锥形坝演化为弯月坝。锥形坝及弯月坝间发育裂流凹槽,坝顶可发育回流沟槽,为典型的顶积式沉积过程。弯月坝坝体及坝间凹槽不断被沉积充填,形成相对整一的条带状复合坝,此阶段表现为典型的侧积式沉积过程。复合坝在向岸流及底流改造下变宽、变厚,最终出露水面形成障壁型滨岸。复合坝内部构型可由多个锥形坝、弯月坝及坝间凹槽构成,呈锥形坝-裂流凹槽-锥形坝或弯月坝-裂流凹槽-弯月坝的构型叠置关系,剖面上呈厚—薄—厚的叠置特征。
关键词
沉积
数值模拟
沉积
构型
沉积
水
动力
机制
临滨坝
海相滩坝
现代
沉积
Keywords
sedimentary numerical simulation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hydrodynamic mechanism of deposition
nearshore bar
marine beach-bar
modern sediments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模拟及沉积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
22
2
作者
程立华
陈世悦
吴胜和
鄢继华
姜在兴
王建伟
刘云兰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一区
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4,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09)
文摘
通过水槽实验模拟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其发育,剖析其沉积动力机制和内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平原、前缘斜坡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沉积动力机制不同,导致各相带的扇面坡度和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扇三角洲平原以水流推力作用为主,沉积物以滚动、跳跃方式搬运,粒度最粗;前缘斜坡以重力作用为主,沉积物顺坡向下滚动、沉积,粒度略细,且具有明显的正粒序特征;前扇三角洲以浮力作用为主,沉积物为悬移质沉降,粒度最细。整体上,扇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沉积物不断前积和垂向加积的过程,湖平面变化不同,二者作用强度不同,致使扇体形态有所差异,但扇面各部分基本维持相对固定的坡度,且沉积物的整体粒度分布趋势一致。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沉积动力机制
扇三角洲
水槽实验
Keywords
flume experiment lsedimentary mechanism
fan delta
fault basin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典型海相砂质临滨坝沉积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
赵俊威
孙海航
张东伟
王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模拟及沉积动力学分析
程立华
陈世悦
吴胜和
鄢继华
姜在兴
王建伟
刘云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