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汞金矿堆浸富液沉淀-絮凝法选择性除汞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华金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3-76,共4页
含汞金矿在堆浸喷淋提金过程中汞与金一起被氰化浸出。为消除后续解吸、电解、冶炼以及活性炭再生过程中的汞污染问题,拟对堆浸富液进行除汞预处理,即采用沉淀-絮凝法选择性去除富液中的汞杂质。考察絮凝剂种类(即FeSO4、明矾、AlCl3和P... 含汞金矿在堆浸喷淋提金过程中汞与金一起被氰化浸出。为消除后续解吸、电解、冶炼以及活性炭再生过程中的汞污染问题,拟对堆浸富液进行除汞预处理,即采用沉淀-絮凝法选择性去除富液中的汞杂质。考察絮凝剂种类(即FeSO4、明矾、AlCl3和PAM)、Na2S加入量、沉淀pH值调节及其氢氧化物沉淀预分离对除汞效果和金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堆浸富液中除了Hg2+外,还存在较多会消耗Na2S的离子,如Ag+、Fe2+、Cu2+、Zn2+、Mn2+和Pb2+等,因而Na2S实际加入量显著增大,较佳Na2S/Hg质量比为12左右。(2)采用FeSO4+PAM作为絮凝剂,能显著加快硫化物沉淀物的沉降,极有利于其工业化应用。(3)适当提高堆浸富液的pH值(11左右),并将产生的氢氧化物沉淀倾滤分离。可以适当降低Na2S加入量,而不影响汞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浸富液 汞污染 沉淀-絮凝 选择性 除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与接枝型淀粉改性絮凝剂联用“化学沉淀-絮凝”工艺除磷去浊性能 被引量:14
2
作者 任杰 高博强 +2 位作者 唐宇农 李爱民 杨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88-2998,共11页
过量的磷元素进入水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本论文在传统化学沉淀除磷法基础上,采用"化学沉淀-絮凝"工艺,将氯化铁与一种接枝型阳离子淀粉改性絮凝剂(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St-AD)... 过量的磷元素进入水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本论文在传统化学沉淀除磷法基础上,采用"化学沉淀-絮凝"工艺,将氯化铁与一种接枝型阳离子淀粉改性絮凝剂(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St-AD)联合使用,分别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模拟含浊废水中考察了其同时除磷及去浊性能.系统研究了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结构因素(电荷密度等)和环境因素(FeCl3与高分子絮凝剂投加量、pH、初始浊度以及初始总磷含量等)对上述基于FeCl3和淀粉改性絮凝剂联用的"化学沉淀-絮凝"工艺除磷去浊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单独使用FeCl3化学沉淀除磷法,St-AD的加入使得铁盐投加量显著减少,同时形成的絮体尺寸更大,絮体结构也更为密实,进一步提高了除磷效果,同时也有效降低水体浊度;且一般情况下,St-AD阳离子取代度增高,处理效果增强;最佳工艺条件下,总磷和浊度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和99%以上.此外,该组合工艺对有机磷模拟废水净化效果的提升优于对无机磷模拟废水.不同初始pH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pH较高(pH>5)时该组合工艺的除磷去浊效果较好;本实验范围内初始浊度(30—300 NTU)对该组合工艺的除磷去浊效果影响较小;该"化学沉淀-絮凝"组合工艺对较高初始总磷含量(>20 mg·L^(-1))的模拟废水作用效果较差,该组合工艺不适于处理具有较高初始总磷含量的废水.由于该"化学沉淀-絮凝"组合工艺在除磷去浊中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及环保特征,因此该工艺在水处理行业中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磷去浊 “化学沉淀-絮凝”工艺 接枝型淀粉改性絮凝 氯化铁 除磷去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工高浓度磷废水的化学-絮凝沉淀法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福杨 张瀚文 +4 位作者 王彬 朱静平 黄敏 谌书 周明罗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3-1563,共11页
为避免磷化工企业高磷废水造成的水体磷污染,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缓解磷资源短缺问题,研究以某磷化工高磷废水为对象[总磷(Total Phosphorus,TP)质量浓度为560 mg/L],探究了钙盐和絮凝剂类型、投加量、废水pH值、振荡速度、时间... 为避免磷化工企业高磷废水造成的水体磷污染,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缓解磷资源短缺问题,研究以某磷化工高磷废水为对象[总磷(Total Phosphorus,TP)质量浓度为560 mg/L],探究了钙盐和絮凝剂类型、投加量、废水pH值、振荡速度、时间等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对参数进行优化,实现了有效“磷回收”。研究发现:控制钙盐投加量可使处理后废水pH值在6~8,进而使后续絮凝沉淀效果较好;此外,化学-絮凝沉淀的最优条件为氢氧化钙[Ca(OH)_(2)]+氯化钙(CaCl2)投加质量浓度为1.98 g/L+1.00 g/L,振荡速度为170 r/min,反应时间为13.1 min,TP去除率为97.6%;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PAC)+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投加质量浓度为0.60 g/L+0.03 g/L,振荡速度为100 r/min,反应时间为15 min时,TP去除率为70.5%,废水TP质量浓度为4.00 mg/L。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化学沉淀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Ca_(5)(PO_(4))_(3)(OH),Hydroxyapatite,HAP],可被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磷回收”。因此,采用化学-絮凝沉淀法处理磷化工高浓度含磷废水有较好的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磷化工 高浓度含磷废水 化学-絮凝沉淀 响应曲面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交联-絮凝沉淀法筛选产转谷氨酰胺酶放线菌株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崔国燕 胡青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2-634,共3页
为寻找一种廉价、快捷的方法选育转谷氨酰胺酶(MTG)菌株,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放线菌,根据转谷氨酰胺酶催化反应结果的特性,设计了一种蛋白质交联—絮凝沉淀性能测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复筛,用比色法测定MTG酶活,并用插片法进行复筛... 为寻找一种廉价、快捷的方法选育转谷氨酰胺酶(MTG)菌株,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放线菌,根据转谷氨酰胺酶催化反应结果的特性,设计了一种蛋白质交联—絮凝沉淀性能测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复筛,用比色法测定MTG酶活,并用插片法进行复筛菌株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出16株放线菌,经复筛后有6株放线菌产生沉淀,即具有MTG酶活性,且其中LH-011的MTG酶活最大,达0.76u·mL-1。经初步鉴定,6株放线菌均属于放线菌科链霉属。可见,用蛋白交联—絮凝沉淀性能测定的方法可以筛选出产MTG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蛋白质交联-絮凝沉淀 MTG酶活 筛选 链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cculation and settling behavior of whole-tailings particles in deep-cone thickener 被引量:13
5
作者 阮竹恩 李翠平 石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740-749,共10页
Rapid dewatering and thickening of whole-tailings with ultrafine particl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for the whole-tailings paste preparation. Deep-cone thickener, a kind of such process for the flocculat... Rapid dewatering and thickening of whole-tailings with ultrafine particl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for the whole-tailings paste preparation. Deep-cone thickener, a kind of such process for the flocculation and settling of whole-tailings,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study. However,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observing the flocculation and settling process of whole-tailings, as well as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 of whole-tailings floccules in deep-cone thickener.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 is applied to predict the PSD in deep-cone thickener, and LUO model and GHADIRI model a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aggregation and fragmentation mechanism of the whole-tailings particles, respectively.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whole-tailings flocculation and settling in deep-cone thickener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PBM, the distribution of density and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in deep-cone thickener were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whole-tailings floccule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major flocculation position in deep-cone thickener is found and the flocculation settling rules of whole-tailings ar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le-tailings particles flocculation sett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deep-cone thickener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处理低浓度放射性废水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高永 顾平 陈卫文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7,共5页
介绍了目前国外采用膜技术处理低浓度放射性废水 (LLLW )研究的情况。内容包括铁絮凝沉淀 超滤、水溶性多聚物过滤 (PF)、化学预处理 微滤法、电化学离子交换法 (EIX)、支撑液膜法 (SLMs)、膜蒸馏法 (MD)
关键词 膜技术 放射性废水 LLLW 废水处理 絮凝沉淀-超滤 水溶性多聚物过滤 化学预处理-微滤法 电化学离子交换法 支撑液膜法 膜蒸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生化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群燕 钟卫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6-238,共3页
AB法生物处理工艺是当前污水处理最佳新型实用技术。本文通过AB生化法和化学混凝-生物絮凝沉淀脱色预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阐明AB法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AB生化法 印染废水 废水处理 应用 化学混凝-生物絮凝沉淀脱色 曝气池 膨胀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蚀刻废液处理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李英华 李海波 王书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27-29,共3页
通过室内试验,比较置换、中和-置换及化学沉淀-电絮凝处理方法对废蚀刻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沉淀-电絮凝工艺的处理效果最好,其适宜工艺条件为废蚀刻液pH=6.0~7.5、电絮凝电流密度50mA/cm2和电絮凝作用15min,此时COD和Cu2+的去... 通过室内试验,比较置换、中和-置换及化学沉淀-电絮凝处理方法对废蚀刻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沉淀-电絮凝工艺的处理效果最好,其适宜工艺条件为废蚀刻液pH=6.0~7.5、电絮凝电流密度50mA/cm2和电絮凝作用15min,此时COD和Cu2+的去除率分别达98.7%和99.98%。研究表明,经过化学沉淀-电絮凝工艺处理的酸性蚀刻废液可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化学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经处理后可得到硫酸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酸性蚀刻液 处理 化学沉淀-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锐钛矿型TiO_2的高温Raman光谱研究
9
作者 潘晓燕 马学鸣 +1 位作者 尤静林 彭子飞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13-516,共4页
采用沉淀 -胶溶 -絮凝法 ,以偏钛酸为反应物 ,制备出纯锐钛矿型纳米 Ti O2 粉末 .用 XRD和 TEM对其进行表征 .采用高温 Ram an光谱仪对所制备的纳米 Ti O2 从室温 2 98K到高温 16 2 3K进行了原位研究 .随着温度升高到72 3K时 ,Ram an谱... 采用沉淀 -胶溶 -絮凝法 ,以偏钛酸为反应物 ,制备出纯锐钛矿型纳米 Ti O2 粉末 .用 XRD和 TEM对其进行表征 .采用高温 Ram an光谱仪对所制备的纳米 Ti O2 从室温 2 98K到高温 16 2 3K进行了原位研究 .随着温度升高到72 3K时 ,Ram an谱峰明显下降变宽 ,预示着锐钛矿相的结构发生变化 ;到 12 73K时 ,Ram an特征频率谱峰几乎全部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Raman光谱 纳米TIO2 锐钛矿 纳米二氧化钛 沉淀-胶溶-絮凝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工艺处理浓缩液效果对比实验研究
10
作者 乔如林 张庆芳 +1 位作者 贾小宁 孔秀琴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7期52-54,共3页
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研究了组合工艺絮凝沉淀-芬顿法、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法、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一次、第二次)、次氯酸法、高锰酸钾法对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稀释倍数对COD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沉淀-芬顿法工艺COD... 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研究了组合工艺絮凝沉淀-芬顿法、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法、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一次、第二次)、次氯酸法、高锰酸钾法对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稀释倍数对COD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沉淀-芬顿法工艺COD去除率为30.9%,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法工艺COD去除率为23.5%,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一次)工艺COD去除率为46.1%,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二次)工艺COD去除率为38.8%,次氯酸法工艺COD去除率为50.3%,高锰酸钾法工艺COD去除率为2.5%;稀释倍数对COD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最佳稀释倍数为10倍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沉淀-芬顿法 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法 芬顿氧化-生化法 次氯酸法 高锰酸钾法 浓缩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