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淀温度对K-CuLaZrO2催化剂上合成气直接合成异丁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谭理 武应全 +2 位作者 张涛 解红娟 陈建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6-1103,共8页
合成气制备异丁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催化剂性质与异丁醇形成之间的关系仍未完全理解。共沉淀法是合成固体复合氧化物常用的制备方法,分散度高、相互作用强、制备工艺简单,但是影响制备过程的因素很多。本研究深入考察沉淀反应开始... 合成气制备异丁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催化剂性质与异丁醇形成之间的关系仍未完全理解。共沉淀法是合成固体复合氧化物常用的制备方法,分散度高、相互作用强、制备工艺简单,但是影响制备过程的因素很多。本研究深入考察沉淀反应开始时沉淀温度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进而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结合评价结果建立催化剂性质与异丁醇形成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异丁醇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低温(30℃)有利于CuO-ZrO2固溶体的形成,两者分散性好,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较强,有利于氧化铜还原。同时,在低温下,催化剂表面含有较多的羟基,与CO反应后形成较多的表面C1物种,促进了碳链增长,提高了异丁醇选择性。提高沉淀温度后,CuO颗粒粒径增大,CuO-ZrO2固溶体逐渐被破坏,两者相互作用减弱,且表面羟基含量降低,导致表面C1物种减少,异丁醇选择性明显降低。在CLZ-30(沉淀温度为30℃)催化剂上,异丁醇的选择性最高可达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加氢 异丁醇 沉淀温度 表面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温度对制备铈掺杂YAG粉体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军 王林生 +1 位作者 周健 文小强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17-21,共5页
文中采用共沉淀法来制备铈掺杂YAG前驱体.为获得纯相YAG∶Ce3+粉体,实验以CeO2、Y2O3、Al(NO3)3.9H2O和NH4HCO3为原料,在不同的沉淀温度下来制备YAG∶Ce3+前驱体,将所制得的前驱体经高温煅烧还原得到YAG∶Ce3+粉体,并通过TG/DTA、XRD及... 文中采用共沉淀法来制备铈掺杂YAG前驱体.为获得纯相YAG∶Ce3+粉体,实验以CeO2、Y2O3、Al(NO3)3.9H2O和NH4HCO3为原料,在不同的沉淀温度下来制备YAG∶Ce3+前驱体,将所制得的前驱体经高温煅烧还原得到YAG∶Ce3+粉体,并通过TG/DTA、XRD及光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沉淀温度对YAG∶Ce3+粉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淀温度为25℃时制备出来的YAG∶Ce3+粉体发光强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 YAG∶Ce3+粉体 沉淀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温度对费托合成沉淀铁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武鹏 丑维超 +1 位作者 王鹏 罗明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研究了30~90℃范围内沉淀温度对连续共沉淀法制备的费托(F-T)合成Fe-Cu-K-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PR及穆斯堡尔谱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晶粒尺寸、物化性质、还原性能及碳化程度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工业条... 研究了30~90℃范围内沉淀温度对连续共沉淀法制备的费托(F-T)合成Fe-Cu-K-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PR及穆斯堡尔谱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晶粒尺寸、物化性质、还原性能及碳化程度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工业条件下不同沉淀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淀温度在30~90℃范围内,随沉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晶粒增大,比表面积降低,不利于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导致F-T合成反应的CO转化率明显下降,C_5^+和CO_2选择性有所增加,CH_4选择性降低,这些均与催化剂的活性物种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催化剂 费托合成 沉淀温度 晶粒 活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温度对CuO/CeO_2催化剂水煤气变换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苑慧敏 张永军 +2 位作者 张忠涛 王凤荣 张志翔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46,共2页
采用活性评价研究了沉淀温度对CuO/CeO_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活性及热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温度80℃和95℃合成的Cu O/Ce O_2催化剂水煤气变换活性较好;沉淀温度80℃合成的CuO/CeO_2催化剂耐热后活性较好,且相对失活率最低。
关键词 水煤气变换 CuO/CeO2催化剂 沉淀温度 活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共沉淀法制备LaMnAl_(11)O_(19)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建东 任晓光 +1 位作者 宋永吉 沈国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as employed to prepare LaMnAl11O19 catalyst for methane combustion.Sodium carbonate was used as precipitator in the process.The influences of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as employed to prepare LaMnAl11O19 catalyst for methane combustion.Sodium carbonate was used as precipitator in the process.The influences of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the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SEM、BET techniques.The optimal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atalysts was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stal phase and activity for methane combustion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and hexaaluminates with high activity were formed when catalysts were calcinated at 1 200 ℃ for 4 h. Typically at the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of 90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catalyst is about 19.6 m2/g,and the light-off temperature(T10% for methane combustion is 432 ℃ and the full conversion temperature is 7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催化燃烧 六铝酸盐 沉淀 沉淀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及老化温度对浆态床合成甲醇CuO/ZnO/Al_2O_3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忠 张小兵 +2 位作者 郭启海 刘岩 郑华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9-575,共7页
利用浆态床反应器,考察了沉淀及老化温度对CuO/ZnO/Al2O3催化剂催化合成甲醇的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用XRD、BET、FT-IR以及XPS等技术对前驱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物相主要以孔雀石(Cu2(CO3)(OH)2)和类孔雀石((Cu,Zn)2(... 利用浆态床反应器,考察了沉淀及老化温度对CuO/ZnO/Al2O3催化剂催化合成甲醇的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用XRD、BET、FT-IR以及XPS等技术对前驱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物相主要以孔雀石(Cu2(CO3)(OH)2)和类孔雀石((Cu,Zn)2(CO3)(OH)2)为主,其中,70℃沉淀和80℃老化条件下制备的前驱体具有适当的结晶度,焙烧后的催化剂中CuO分布均匀,Cu元素的电子结合能位移最大,CuO与ZnO之间作用较强,催化剂的性能最佳,时空收率和失活率分别达到了153.3 g/(kgcat.h)和1.4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反应器 CuO/ZnO/Al2O3催化剂 稳定性 沉淀温度 老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型CO催化剂催化氧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露函 姜延航 +2 位作者 李旭 孙亚胜男 王丽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金属掺杂和沉淀温度对Cu-M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n型CO催化剂,利用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测试分析不同金属掺杂和沉淀温度条件下Cu-Mn型CO催化剂催化氧化CO特性;然后通过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和X... 为探究不同金属掺杂和沉淀温度对Cu-M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n型CO催化剂,利用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测试分析不同金属掺杂和沉淀温度条件下Cu-Mn型CO催化剂催化氧化CO特性;然后通过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获得催化剂的孔隙特征参数和表面晶型结构,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展示催化剂催化氧化CO的反应过程,并介绍催化剂在煤矿井下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测试时间内(80 s以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O体积分数表现为逐渐减小、缓慢增加后趋于平缓的变化特征,反应的CO物质的量逐渐增加。催化剂催化氧化CO效果越好,其比表面积越大,平均孔径越小,总孔容越大。当掺杂金属分别为Sn、Fe和Ce时,3种催化剂的催化氧化CO特性强弱由大到小为:CuMnO_(x)-Ce>CuMnO_(x)-Sn>CuMnO_(x)-Fe,参与反应的CO物质的量分别为0.0153、0.0093和0.0203 mol,CO消除效率分别为61%、47%和77%。沉淀温度为70℃时,催化剂的晶核数量要明显高于沉淀温度为60和80℃,当沉淀温度分别为60、70和80℃时,3种催化剂的催化氧化CO特性强弱由大到小为:CuMnO_(x)-Ce-70>CuMnO_(x)-Ce-80>CuMnO_(x)-Ce-60,参与反应的CO物质的量分别为0.01945、0.0203和0.0198 mol,CO消除速率分别为74%、77%和75%。含有丰富的表面氧空位是提高CO氧化反应和催化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CeO_(2)的存在有助于含碳物种的形成、氧活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n型CO催化剂 催化氧化特性 金属掺杂 沉淀温度 CO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条件对纳米级Sb/SnO_2粒度和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青山 张金朝 宋鹂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以 Sn Cl4 · 5 H2 O和 Sb Cl3为原料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纳米级 Sn O2 超细粉 .运用 DSC-TG、XRD和TEM等观测手段对微粉末进行了表征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共沉淀温度和 p H值对粉末颗粒度和电阻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合成的纳... 以 Sn Cl4 · 5 H2 O和 Sb Cl3为原料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纳米级 Sn O2 超细粉 .运用 DSC-TG、XRD和TEM等观测手段对微粉末进行了表征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共沉淀温度和 p H值对粉末颗粒度和电阻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合成的纳米级 Sb/Sn O2 粉体粒度分布比较均匀、分散性较好 ,具有金红石结构 ;共沉淀温度对 Sb/Sn O2 微粉末的粒度和电导性能影响较小 ,合适的共沉淀温度为 45~ 70℃ ;粉末粒度在 p H为 4~6之间出现 1个极大值 ,该 p H值下所对应的粉末电阻较小 ,同时考虑 p H值对粒度与电性能的影响 ,最佳 p H值范围为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Sb/SnO2导电粉 沉淀温度 pH值 微粉末特性 二氧化锡 粒度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沉淀法制备Ba_3MgSi_2O_8:Eu^(2+),Mn^(2+)荧光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兰 陈毅彬 曾人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4-539,共6页
用非均相沉淀法首次合成了名义化学式为Ba2.88MgSi2O8:0.02Eu2+,0.1Mn2+的Eu2+、Mn2+共掺杂Ba3MgSi2O8荧光粉。用XRD、SEM和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并与相同条件下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的荧光粉作对比。研究沉淀反应温度、金属离子浓度对非均相... 用非均相沉淀法首次合成了名义化学式为Ba2.88MgSi2O8:0.02Eu2+,0.1Mn2+的Eu2+、Mn2+共掺杂Ba3MgSi2O8荧光粉。用XRD、SEM和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并与相同条件下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的荧光粉作对比。研究沉淀反应温度、金属离子浓度对非均相沉淀法制备荧光粉相纯度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高温固相法,非均相沉淀法可在更低的温度下合成相纯度高的荧光粉,且粉末颗粒呈近球状,粒径均匀,粉末基本无团聚;沉淀反应温度为40℃,在此温度下,金属离子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h,并在室温下陈化24h,金属离子浓度为0.30mol/L左右时为最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反应温度 发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ching process of selenium residue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倩 张宝 +1 位作者 闵小波 申文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440-2446,共7页
A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n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selenium residue and discussion on the behaviors of aqueous ionic in the leaching proces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rmodynamical calculation, the values of AG an... A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n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selenium residue and discussion on the behaviors of aqueous ionic in the leaching proces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rmodynamical calculation, the values of AG and relevant potential expressions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se thermodynamical data, the φ-pH diagrams of Se-H2O system at 298 and 373 K were obtained; Simultaneously, the φ-pH diagrams of SO2-H2O and SO2-Se-H2O systems were drawn at 298 K. With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the stable regions of HSeO3, SeO2- and SeO2- in the φ-pH diagram of Se-H2O system become gradually large, but the limits of pH in the stable region become gradually small. The stability area of reduction precipitation in the SO2-Se-H2O system was finally determined. The results of oxidization leaching experiments of selenium residue indicate that when the mass ratio of selenium residue to sodium chlorate is 2,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uric acid is 300 g/L and the residue is agitated for 3 h at leaching temperature of 80 ℃, the leaching rate of selenium could reach 97.76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orm the calculated results by φ-pH diagram. The selenium reduction precipitation in oxidization-leaching solution was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cidity of 150 g/L, the sodium sulphite concentration of 35 g/L at the reductive temperature of 23 ℃ for 120 min. And this demonstrates the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selenium residue Se-H2O system φ-pH diagram SO2-Se-H2O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