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蛋白X电泳法和沉淀分离法测定及临床意义——41例胆汁淤积病人Lp-X检测
1
作者 张丽霞 井宣隆 +1 位作者 植田宽 只野寿太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92-296,共5页
对41例胆汁淤积症应用Lp-X琼脂电泳法和沉淀分离法作了血清Lp-X检测,结果表明:Lp-X琼脂电泳可以发现胆汁淤积的存在,Lp-X定量测定可以对胆汁淤积的良性和恶性进行鉴别诊断,肝外性胆汁淤积Lp-X值高于肝内性和混合性胆汁淤积,但差异无统... 对41例胆汁淤积症应用Lp-X琼脂电泳法和沉淀分离法作了血清Lp-X检测,结果表明:Lp-X琼脂电泳可以发现胆汁淤积的存在,Lp-X定量测定可以对胆汁淤积的良性和恶性进行鉴别诊断,肝外性胆汁淤积Lp-X值高于肝内性和混合性胆汁淤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X 琼脂电泳法 沉淀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分离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含有多种易水解金属离子溶液中游离酸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锦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23-424,共2页
测定含有多种易水解金属离子溶液中的游离酸含量,是湿法冶金、电镀及腐蚀等工艺中的例行分析项目。章道昆曾对多种易水解金属离子存在下游离酸的测定作了综述,指出沉淀分离法是测定此种溶液普遍适用的方法。前人提出用亚铁氰化钾为沉淀... 测定含有多种易水解金属离子溶液中的游离酸含量,是湿法冶金、电镀及腐蚀等工艺中的例行分析项目。章道昆曾对多种易水解金属离子存在下游离酸的测定作了综述,指出沉淀分离法是测定此种溶液普遍适用的方法。前人提出用亚铁氰化钾为沉淀剂的分离方法,本文考虑到溶液中尚有稀土元素的干扰,提出用亚铁氰化钾—草酸钾作为联合沉淀剂的分离方法,并以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剂以达到快速凝聚沉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解金属离子 游离酸 沉淀分离法 测定 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分离硫酸粘杆菌素工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丁绪芹 张劲松 王福岭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6期27-30,共4页
研究了碱性沉淀分离法提取发酵液中多粘菌素E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沉淀结晶过程pH、温度、结晶速率、晶种量及加入时间、保护剂浓度等工艺参数对结晶效果的影响进行考察,在最佳结晶条件为pH 11.5~12.0、15~20℃、静置0.5~1 h时,最高收... 研究了碱性沉淀分离法提取发酵液中多粘菌素E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沉淀结晶过程pH、温度、结晶速率、晶种量及加入时间、保护剂浓度等工艺参数对结晶效果的影响进行考察,在最佳结晶条件为pH 11.5~12.0、15~20℃、静置0.5~1 h时,最高收率达到95%以上,脱色后干粉各项指标达到CP和EP标准,进一步通过中试试验对各个参数进行检验以及校正,得到了一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硫酸粘杆菌素E分离工艺。该方法与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树脂提取法相比,成品质量及收率明显提高,同时减少了污水排放,环保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粘杆菌素 沉淀分离法 碱性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液中分离多粘菌素E的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文艳 潘忠成 +2 位作者 王卫富 翁婧 李蒲民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2期186-189,共4页
主要研究了沉淀法分离提取发酵液中多粘菌素E(Colistin sulfate)的生产工艺。对超滤液热絮凝、吸附脱色、碱性沉淀以及浓缩液二次脱色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工艺最佳条件:超滤液90~95℃热絮凝5 min后,板换快速冷却,复合脱色处... 主要研究了沉淀法分离提取发酵液中多粘菌素E(Colistin sulfate)的生产工艺。对超滤液热絮凝、吸附脱色、碱性沉淀以及浓缩液二次脱色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工艺最佳条件:超滤液90~95℃热絮凝5 min后,板换快速冷却,复合脱色处理:加碳量0.1%、亚硫酸盐0.5%~1.0%,沉淀条件:pH值为11.0~12.5、15~30℃、静置1 h,浓缩液脱色添加0.4%~0.8%活性炭,处理0.5 h,最高收率达到90%以上,成品各项指标符合EP生产标准。通过连续稳定性试验对各个参数进行验证,得到了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多粘菌素E分离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粘杆菌素 沉淀分离法 碱性多肽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钟国清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以氨基酸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通过调节pH值并加热使金属离子与氨基酸螯合,利用有机溶剂沉淀分离法制备了甘氨酸铜、甘氨酸锌、赖氨酸锌螯合物,以螯合率为指标考察了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试验确定的工艺条件为:投料摩尔比2∶1、pH值6.... 以氨基酸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通过调节pH值并加热使金属离子与氨基酸螯合,利用有机溶剂沉淀分离法制备了甘氨酸铜、甘氨酸锌、赖氨酸锌螯合物,以螯合率为指标考察了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试验确定的工艺条件为:投料摩尔比2∶1、pH值6.5、反应温度70~80℃和反应时间1h。并用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螯合物进行了研究,确证了氨基酸螯合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制备方法 有机溶剂沉淀分离法 螯合率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铁合金镀液中硼酸分析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崇武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3,共3页
用传统方法分析镍-铁合金镀液中的硼酸,亚铁离子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用亚铁氰化钾沉淀分离镀液中的亚铁离子和镍离子,用甘露醇与硼酸反应生成酸性较强的络合酸,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实验表明,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 用传统方法分析镍-铁合金镀液中的硼酸,亚铁离子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用亚铁氰化钾沉淀分离镀液中的亚铁离子和镍离子,用甘露醇与硼酸反应生成酸性较强的络合酸,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实验表明,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为0.20%,回收率为98.2%~101.2%。本法准确、简单,优于其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合金镀液 亚铁离子 亚铁氰化钾 沉淀分离法 硼酸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通用循环免疫复合物抗体解离技术的建立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童 崔大伟 +3 位作者 徐旭剑 孙长贵 戴玉柱 成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8,7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通用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抗体解离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已建立的聚乙二醇(PEG)二次沉淀分离技术对标本中的CIC进行高效分离,然后运用Gly-HCl缓冲系统和正交设计方法对HBs Ag-IC中的anti-HBs解离实验条件进行... 目的:建立一种通用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抗体解离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已建立的聚乙二醇(PEG)二次沉淀分离技术对标本中的CIC进行高效分离,然后运用Gly-HCl缓冲系统和正交设计方法对HBs Ag-IC中的anti-HBs解离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建立通用的CIC抗体解离技术,并对其方法学性能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HBs Ag-IC中anti-HBs的最佳解离条件为:CIC抗体解离剂p H1. 80,15℃解离5~10 min,振荡频率>60次/min,加入CIC抗体中和剂后10min内测定;该技术对HBs Ag-IC的anti-HBs平均解离率为64. 3%,重现性<5. 97%,线性良好(r=0. 993 2),平均回收率95. 4%,特异性100%,试剂稳定性均>12个月; HCV-IC、HIV-IC、Ins-IC、TG-IC的解离条件与HBs Ag-IC基本相同,但CIC中抗体解离率有差异;该技术对不同HBV-M模式HBs Ag-IC中的anti-HBs含量和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对HCV-IC、HIV-IC、INS-IC、TG-IC中的相应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4. 8%、66. 7%、20. 0%、14. 3%。结论:CIC抗体解离技术是一种通用前处理技术,它能够对多种CICs进行沉淀、分离、解离后直接测定抗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免疫复合物 PEG沉淀分离法 CIC抗体解离技术 应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硫化物 被引量:12
8
作者 汪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2-362,365,共2页
关键词 光度法测定 亚甲蓝 废水 金属硫化物 可溶性硫化物 还原性物质 预处理方法 沉淀分离法 悬浮物 环境分析 S^2- 物质分离 酸溶性 水溶性 H2S 溶解性 干扰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分析水样预处理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淑珠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4年第4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硫化物 水样 预处理方法 亚甲基蓝法 沉淀分离法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才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93-4595,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含量,探讨RLP-c与其他常规血脂指标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HITACHI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108例CHD患者血清脂蛋白...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含量,探讨RLP-c与其他常规血脂指标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HITACHI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108例CHD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同时检测TC、TG、HDL-C、LDL-C、VLDL-C等生化指标,各组间进行比对。结果:CHD组RLP-c水平(0.49±0.23)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与TC、TG、LDL-c及VLDL-c升高和HDL-c下降呈较好的一致性;且不同病情组患者的RLP-c水平也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SAP(0.33±0.15)mmol/L<UAP(0.53±0.27)mmol/L<AMI(0.59±0.31)mmol/L。冠心病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与TG、VLDL-c呈正相关,与其他血脂指标无显著相关。结论:血清RLP-c水平升高与TG、V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下降一样,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D的临床预测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残粒 免疫沉淀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姜加工皂素的无污染生产方法
11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4,共1页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黄姜加工皂素的无污染生产方法。其主要操作方法为:(i)用清水清洗黄姜,然后用破碎机将其破碎,再用磨机研磨成浆;(2)采用沉淀分离法将比重较轻的皂甙与纤维、淀粉分离,得到皂甙浆,淀粉制成成品回收利用,纤维...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黄姜加工皂素的无污染生产方法。其主要操作方法为:(i)用清水清洗黄姜,然后用破碎机将其破碎,再用磨机研磨成浆;(2)采用沉淀分离法将比重较轻的皂甙与纤维、淀粉分离,得到皂甙浆,淀粉制成成品回收利用,纤维作为饲料利用;(3)在压力为0.1~0.3MPa的条件下,用硫酸对皂甙浆进行酸水解,得到水解后的皂甙浆;(4)先用石灰水中和水解后的皂甙浆,然后对水解后的皂甙浆用板框榨滤机榨滤,得到半成品的水解物及过滤后的滤液,其中温度控制在40~80℃,压力控制在0.2~0.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法 无污染 黄姜 皂素 加工 压力控制 沉淀分离法 酸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锌中硼的测定
12
作者 由云飞 胡桂茹 乜建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2-26,共5页
介绍了测定硼酸锌中硼的沉淀分离法、离子交换法、EDTA络合掩蔽法、8—羟基喹啉络合掩蔽法。
关键词 硼酸锌 测定 沉淀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rmanium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by leaching and precipitation 被引量:4
13
作者 Saeid Bayat Sajjad Aghazadeh +2 位作者 Mohammad Noaparast Mahdi Gharabaghi Behrooz Tahe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214-2222,共9页
In this research work,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germanium from zinc leach residues(ZLR)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f ICP, XRF, and atomic adsorption spectroscopy(AAS) tests show that contents of germanium, ... In this research work,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germanium from zinc leach residues(ZLR)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f ICP, XRF, and atomic adsorption spectroscopy(AAS) tests show that contents of germanium, iron, lead, and zinc within the leaching residue were 105×10^(-6), 3.53%, 10.35%, and 8.8%, respectively. XR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minerals were in different forms of sulfates(CaSO_4·2H_2O, PbSO_4 and ZnSO_4·6H__2O), silicate(SiO_2), and oxide(Fe_2O_3). Dissolution of leaching filter cake was carried out using 5 parameters and each in 4 levels(acid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time, liquid-to-solid ratio, and stirring speed) by Taguchi method(L_(16)), and then optimization of the effective parameter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zinc and germanium dissolution efficiencies were 88.71% and 8%, respectively. Leaching tests with sulfuric acid(added di-ammonium oxalate monohydrate) and hydrochloric acid(HCl) on the residues obtained from previous-stage sulfuric acid dissolution, yielded germanium and iron recoveries of 83%, 88%, 40%, and 90%, respectively. Thus, leaching experiment with sulfuric acid(added di-ammonium oxalate monohydrate) was superior to that with hydrochloric acid due to high and low extraction amounts of germanium and iron, respectively. Precipitation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germanium purification with tannic acid presented a better result compared to sodium hydroxide and ammonia.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contents of germanium and iron in the solution after precipitation were 0.1505% and 14.7% with precipitation yields of 91% and 5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design di-ammonium oxalate monohydrate GERMANIUM leaching tann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