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浸式虚拟环境下力反馈设备的直接交互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杰 李建 肖瑞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3-749,共7页
针对沉浸式虚拟环境下人手触摸三维立体像的直接交互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含虚拟环境和线绳力反馈设备的直接交互系统框架,并着重对虚实空间注册、人手指尖末端位置解算和张力分解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固定点法实现了虚空间和... 针对沉浸式虚拟环境下人手触摸三维立体像的直接交互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含虚拟环境和线绳力反馈设备的直接交互系统框架,并着重对虚实空间注册、人手指尖末端位置解算和张力分解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固定点法实现了虚空间和实空间的坐标统一;使用迭代逼近法解决了人手指尖末端位置解算的问题;使用子空间划分法解决了线绳张力分解控制问题。最后基于这种直接交互系统框架设计了人手直接玩三维虚拟球的虚拟壁球娱乐系统,并通过主观评价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更好的交互性、真实感和沉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交互 线绳力反馈 沉浸式虚拟环境 三维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环境中的心流体验与移情效果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柳瑞雪 任友群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5,共7页
如何使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增强学习体验,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领域的关注热点。文章基于心流理论,按照沉浸式虚拟环境和传统教学两种学习环境,将上海市某中学七年级共6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开展了科学教育实验,采用... 如何使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增强学习体验,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领域的关注热点。文章基于心流理论,按照沉浸式虚拟环境和传统教学两种学习环境,将上海市某中学七年级共6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开展了科学教育实验,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在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心流体验和移情效果。研究发现:(1)两组学生间的心流体验和移情均存在显著差异,沉浸式虚拟环境能够提升学习者在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心流体验和移情能力;(2)两组学生间的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沉浸式虚拟环境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成绩。研究结论为沉浸式虚拟环境应用于中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践探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虚拟环境 虚拟现实 科学教育 心流体验 移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嫦娥三号全景相机数据构建沉浸式虚拟月表环境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兴烨 刘建军 +2 位作者 任鑫 牟伶俐 李春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6-532,共7页
为辅助月球科学家在嫦娥三号巡视探测任务中全面了解巡视器周围的探测环境,利用嫦娥三号巡视器全景相机获取的双目立体图像以及天文星表数据,基于四通道立体投影设备,构建了沉浸式虚拟月表环境系统.介绍了所实现的虚拟月表环境系统的系... 为辅助月球科学家在嫦娥三号巡视探测任务中全面了解巡视器周围的探测环境,利用嫦娥三号巡视器全景相机获取的双目立体图像以及天文星表数据,基于四通道立体投影设备,构建了沉浸式虚拟月表环境系统.介绍了所实现的虚拟月表环境系统的系统功能、系统结构及构建流程,并对虚拟月表环境系统的真实性建模、重投影算法、"沉浸式"实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不但出色地在嫦娥三号任务中完成任务,而且还在后续科普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三号 全景相机 沉浸式虚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概述 被引量:49
4
作者 胡伟爔 潘志庚 +2 位作者 刘喜作 方贤勇 石教英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5-318,325,共5页
20世纪末诞生的虚拟现实技术为保护古老遗产带来了新的曙光。结合目前成熟的多种数字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如基于图片的绘制和重建,图片检索及其修复,版权保护和沉浸式虚拟系统等,数字化自然文化遗产将对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有重要作用。同时... 20世纪末诞生的虚拟现实技术为保护古老遗产带来了新的曙光。结合目前成熟的多种数字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如基于图片的绘制和重建,图片检索及其修复,版权保护和沉浸式虚拟系统等,数字化自然文化遗产将对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有重要作用。同时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数字化遗产的工作情况,说明数字化自然文化遗产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以及其具有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化遗产 虚拟现实技术 IBR/M 检索 复原 色彩技术 数字水印 多投影沉浸式虚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绿色基础设施健康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3 位作者 姜珊 翁羽西(译) 袁帅(译) 《风景园林》 2020年第9期35-49,共15页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不经意间将人类与自然环境割裂开来。因此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和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局限性,对人的身心健康和认知都产生了影响。城市规划师可以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营建来降低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然式公园...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不经意间将人类与自然环境割裂开来。因此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和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局限性,对人的身心健康和认知都产生了影响。城市规划师可以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营建来降低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然式公园、生态滤沟、植物墙和行道树等。然而,哪些绿色基础设施要素能否用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福祉仍不十分明确。研究人员在绿色基础设施健康效益研究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VR),为循证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VR技术仅需要较低的成本和专业技术。受试者佩戴仪器进入沉浸式虚拟世界,过程中同步采集心理和生理指标,用于预测不同自然场景对健康和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通过对VR系统、内容创作、实验设计、健康指标测量和安全注意事项的方法论进行概述,使读者了解VR技术如何用于研究,并作为一种替代治疗的手段,用于改善绿色基础设施的健康福祉,为VR技术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空间 建成环境 仿真模拟 公共健康 环境心理学 沉浸式虚拟环境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