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沉水植被斑块明渠水流流速衰减区长度研究
1
作者 张维乐 吴时强 +3 位作者 吴修锋 薛万云 高昂 於思瀚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9-227,共9页
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不同高径比、植被体积分数及淹没度影响下的沉水植被斑块沿程流速分布特性,得到了流速衰减区长度变化规律;通过特征值近似方法得到了流速衰减区长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沉水植被斑块流速衰减区长度分别与体积分数和... 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不同高径比、植被体积分数及淹没度影响下的沉水植被斑块沿程流速分布特性,得到了流速衰减区长度变化规律;通过特征值近似方法得到了流速衰减区长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沉水植被斑块流速衰减区长度分别与体积分数和淹没度呈负相关关系,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与斑块宽度呈正相关关系;提出了沉水植被斑块流动影响下的三维流阻因子,对于高流阻斑块,流速衰减区长度由斑块宽度和高度共同决定,对于低流阻斑块,流速衰减区长度由斑块单位迎流面积决定;提出了流速衰减区长度预测公式,该公式预测精度较高,在测量平均不确定性度为5.5%的情况下,平均相对误差为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被斑块 流速衰减区长度 流速 阻力系数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醇沉水提-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铁皮石斛中的甘露糖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帅 阮小娇 +1 位作者 张水锋 孙琦琦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建立超声辅助醇沉水提-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铁皮石斛中甘露糖含量的分析方法。将铁皮石斛粉末样品经高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除去杂质,冷冻条件下快速沉降,离心后得到沉淀物,沉淀物置于烘箱中烘干。用水在沸水浴中提取沉淀物中多... 建立超声辅助醇沉水提-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铁皮石斛中甘露糖含量的分析方法。将铁皮石斛粉末样品经高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除去杂质,冷冻条件下快速沉降,离心后得到沉淀物,沉淀物置于烘箱中烘干。用水在沸水浴中提取沉淀物中多糖,得到的多糖溶液在盐酸水解条件下得到甘露糖,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中性,用水定容后得到甘露糖样品待测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直接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最优的试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00 mg/L,检出限为0.1%,精密度RSD在1.1%~1.8%,与药典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3%~3.8%。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色谱峰干扰少、无需衍生的特点,适用于铁皮石斛中甘露糖含量的快速批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 铁皮石斛 甘露糖 沉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被的建构功能及其在我国富营养化湖泊中的退化原因和生态恢复策略
3
作者 高玉国 夏云捷 +4 位作者 徐琳 张秀丽 孔维健 张慧 邢伟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24,共10页
沉水植被是湖泊水生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无和群落结构的差异能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环境时空分异产生显著影响。沉水植被的建立是湖泊稳态转换的关键条件和基础,也是控制湖泊生态系统物质流、能量流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 沉水植被是湖泊水生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无和群落结构的差异能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环境时空分异产生显著影响。沉水植被的建立是湖泊稳态转换的关键条件和基础,也是控制湖泊生态系统物质流、能量流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湖泊已进入富营养状态。沉水植被的退化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失衡的核心问题之一,其恢复不仅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系统梳理分析了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的建构功能及其在富营养化湖泊退化中的表现、成因及修复策略,旨在为湖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助力我国浅水湖泊生态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湖泊 沉水植被 生态恢复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中低淹没度下刚性沉水植被阻力系数改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春萍 杨江龙 +2 位作者 汪精云 董作波 吴海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准确评估植被阻力对预测植被影响下的河流流速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已有研究数据,验证了6种挺水植被阻力系数公式在刚性沉水植被流计算中的适用性,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虑淹没度影响,针对低淹没度情形,提出了改进的阻力系数公式。结... 准确评估植被阻力对预测植被影响下的河流流速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已有研究数据,验证了6种挺水植被阻力系数公式在刚性沉水植被流计算中的适用性,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虑淹没度影响,针对低淹没度情形,提出了改进的阻力系数公式。结果表明,各公式平均计算精度接近,计算流速与实测流速相对误差均在10.20%~15.19%之间;改进阻力系数公式计算精度良好,公式计算流速与实测流速相对误差为3.40%,可用于植被层流速估算,适用范围为淹没度1<H/h_(v)<2且固体体积分数0<ϕ≤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力学 刚性沉水植被 紊动特性 淹没度 平均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近50a来沉水植被演替及其主要驱动要素 被引量:51
5
作者 符辉 袁桂香 +6 位作者 曹特 钟家有 张霄林 过龙根 张萌 倪乐意 王圣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4-861,共8页
依据文献报道的洱海水质、水文(水位)和沉水植被(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分布面积)数据,分析了近50年来洱海的水质变化、水位波动情况以及沉水植被的演替过程,探讨了驱动洱海沉水植被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洱海沉水植被群落经历了原... 依据文献报道的洱海水质、水文(水位)和沉水植被(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分布面积)数据,分析了近50年来洱海的水质变化、水位波动情况以及沉水植被的演替过程,探讨了驱动洱海沉水植被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洱海沉水植被群落经历了原生、过渡、顶级和衰退等主要阶段;自1980s以来,流域入湖营养盐增加、水质持续下降、藻类生物量逐年升高、沉水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和抑藻功能退化等因素是驱动洱海沉水植被演替与分布的原动力,水位大幅波动加速了洱海水生态系统由清水态向浊水态转变,并导致沉水植物大量衰退和某些特有物种消失.因此,在洱海水生态系统的治理以及沉水植被的恢复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降低外源营养盐输入和优化水位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位波动 富营养化 沉水植被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挺水培养水生植物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超兰 陈秀娟 +3 位作者 韦必帽 李志刚 刘帅 李勤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86-790,共5页
通过在室内构建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了挺水和沉水培养模式下大水剑(Acorus Calamus)、太阳草(Tonina Fluviatilis)、水萝兰(Hygrophila difformis)3种水生植物体内氮磷含量及去除生活污水中氮磷的能力。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 通过在室内构建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了挺水和沉水培养模式下大水剑(Acorus Calamus)、太阳草(Tonina Fluviatilis)、水萝兰(Hygrophila difformis)3种水生植物体内氮磷含量及去除生活污水中氮磷的能力。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累积量分别在68.43—279.31mg和23.44~170.13mg之间;地上部和地下部磷累积量分别在9.11—42.79mg和10.81~28.71mg之间。其中水萝兰体内氮磷累积总量最高,其次是太阳草,最低的是大水剑;挺水培养方式下氮磷积累量较沉水培养的高,但无显著差异。3种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氮、磷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52.0%~72.4%和51.7%-77.1%之间。不同培养方式下不同水生植物去除污水中TN和TP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挺水培养太阳草〉挺水培养水萝兰〉沉水培养水萝兰〉挺水培养大水剑〉沉水培养大水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植物 沉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被降低水体浊度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庞翠超 吴时强 +1 位作者 赖锡军 武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8-504,共7页
水体浊度的变化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而沉水植被对降低水体浊度具有显著效果.为明确沉水植物对泥沙的作用机理,以苦草为试验用草,开展室内水槽试验.结果表明,苦草斑块降低了水流的输沙能力,根据试验资料估算,斑块区水流的输沙能力仅... 水体浊度的变化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而沉水植被对降低水体浊度具有显著效果.为明确沉水植物对泥沙的作用机理,以苦草为试验用草,开展室内水槽试验.结果表明,苦草斑块降低了水流的输沙能力,根据试验资料估算,斑块区水流的输沙能力仅约为无草时的10%.利用象限分析法分析了实测的紊动流场,解释了植物对泥沙作用的物理过程.在苦草斑块区,植物冠顶以下区域(相对高度小于1.00)为下扫流态,紊动漩涡形成的下扫流将泥沙带入水底,而近底层的喷射流抵消了下扫流的能量,抑制下扫流对泥沙的冲击起动,并使下扫流挟带的泥沙顺利淤积;在植物冠顶以上区域除高密度(172株m2)工况为下扫流态外,中、低密度(86、43株m2)工况均为喷射流态,不利于泥沙沉降.由于泥沙主要存在于下层水体,因此沉水植被有利于减小水体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被 流运动 泥沙输移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沉水樟的濒危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远征 马祥庆 +2 位作者 冯丽贞 黄勇来 郑群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01-1406,共6页
2003-2004年对沉水樟生殖物候进行了连续2年的野外定位观测,从沉水樟的生殖繁育过程及其种子品质两方面对其有性生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以探讨沉水樟种群濒危机制。结果表明:(1)沉水樟的花期长达3个月,而盛花期只有15d左右,杂交... 2003-2004年对沉水樟生殖物候进行了连续2年的野外定位观测,从沉水樟的生殖繁育过程及其种子品质两方面对其有性生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以探讨沉水樟种群濒危机制。结果表明:(1)沉水樟的花期长达3个月,而盛花期只有15d左右,杂交指数值为2,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自交。花粉胚珠比值为244.7~2588,为风媒传粉的自花授粉植物;(2)沉水樟种子横径为0.50~O.83cm,纵径为0.87~1.28cm,结实量比较多,但由于不同物候期重叠,落果率高,果实产量低;(3)沉水樟的生育期长达19个月,其中果实发育期16个月,在漫长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种子病虫危害严重,存在严重的空心现象,影响了沉水樟种群的天然更新,这是导致沉水樟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同时人为破坏和对现代生境不适应也是影响沉水樟种群濒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 繁育系统 种子品质 濒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被的重建与消失对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宋碧玉 曹明 谢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0-276,共7页
利用建在武汉东湖的中型围隔来研究沉水植被的重建与消失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沉水植被重建后 ,一些原已消失的种类重又出现 ,原生动物种类增加 ,密度降低 ,多样性指数增高 ,优势种类由固着种类取代浮游种类。沉水植被的消... 利用建在武汉东湖的中型围隔来研究沉水植被的重建与消失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沉水植被重建后 ,一些原已消失的种类重又出现 ,原生动物种类增加 ,密度降低 ,多样性指数增高 ,优势种类由固着种类取代浮游种类。沉水植被的消失引起原生动物优势种类的明显变化 ,周丛种类大量丧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沉水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和浮叶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太湖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雷泽湘 徐德兰 +2 位作者 王备新 刘雯 刘正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对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底栖动物及其湖泊水质和沉积物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沉水和浮叶植物的存在对太湖水质、沉积物特性和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均有一定影响.有草区与无草区比较:其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12(5月)和1.99(9月)倍,TN浓度... 对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底栖动物及其湖泊水质和沉积物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沉水和浮叶植物的存在对太湖水质、沉积物特性和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均有一定影响.有草区与无草区比较:其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12(5月)和1.99(9月)倍,TN浓度降低了1.84(5月)和0.70(9月)倍,TP浓度降低了0.99(5月)和1.58(9月)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2.17(5月)和1.54(9月)倍,有草区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75种)明显高于无草区(53种),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沉水和浮叶植物是维持太湖浅水湖泊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浅水湖泊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水和浮叶植物 底栖动物 营养盐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粘土辅助沉水植物修复技术维持清水稳态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汤鑫 曹特 +1 位作者 倪乐意 谢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2,共7页
在富营养湖泊治理实践中,修复沉水植被被认为是改善水质的长效措施,而壳聚糖改性粘土是短期快速改善水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改性粘土辅助沉水植被修复,旨在探索改善水质的长效方案.2011年5-11月在太湖梅梁湾开展了四组不同处理(对照... 在富营养湖泊治理实践中,修复沉水植被被认为是改善水质的长效措施,而壳聚糖改性粘土是短期快速改善水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改性粘土辅助沉水植被修复,旨在探索改善水质的长效方案.2011年5-11月在太湖梅梁湾开展了四组不同处理(对照、水草、水草+粘土、粘土)围隔实验,在水草(盖度13.0%)和水草+粘土(盖度52.3%)围隔中不同程度重建了苦草群落.实验期内每3 d一次的水质监测表明,粘土处理可显著改善水质,水体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34--P)和叶绿素a(Chl.a)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0.7%、74.6%、31.0%和80.4%,透明度(SD)升高了90.4%;粘土辅助植被修复改善水质效果最长稳,水体TN、TP、PO34--P和Chl.a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6.2%、64.0%、28.6%和71.1%,SD升高了76.4%;低盖度苦草群落单独处理对水质改善效果不显著.在三种处理中,粘土辅助植被修复改善底质效果最好,使间隙水的TN、TP、PO34--P、NH4+-N分别比实验前下降了15.6%、61.7%、55.8%和82.8%.本研究表明改性粘土辅助沉水植被修复可作为重富营养水体中水质改善的整合技术,但其长期生态效应仍需谨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苦草 壳聚糖改性粘土 沉水植被修复 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沉水植物——苦草群落恢复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风斌 徐后涛 +1 位作者 王丽卿 季高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7-1101,共5页
在淀山湖0.5、1.0、1.5、2.0 m水层进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现场生长实验,试图找出淀山湖苦草植被恢复的适宜环境条件。试验期间每天测量光照强度和水体溶解氧等环境因子,每隔10 d监测苦草的根长、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 在淀山湖0.5、1.0、1.5、2.0 m水层进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现场生长实验,试图找出淀山湖苦草植被恢复的适宜环境条件。试验期间每天测量光照强度和水体溶解氧等环境因子,每隔10 d监测苦草的根长、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深对苦草的生长具较显著影响,光照强度、溶氧分别和苦草日相对生长率具显著相关性;苦草的株高、叶片数、根长等生物学生长指标在0.5、1.0 m水层生长良好,1.5 m与2.0 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状况。光照强度与苦草日相对生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05),0.5、1.0 m水层的光照强度下苦草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0.14和0.11,而1.5、2.0 m水层的光照强度下苦草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苦草成活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5)。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逐渐降低,苦草的成活率也逐渐下降。在2.0 m水层处,溶氧均值为2.76 mg.L-1,苦草的成活率为46.5%,在1.0 m水层处,溶氧为5.66 mg.L-1,苦草成活率为86.5%,因此,淀山湖苦草群落恢复宜先在1.0 m以浅的沿岸带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被恢复 苦草 淀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区中小河道沉水植被恢复的瓶颈问题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晓明 宋英伟 +1 位作者 黄民生 徐亚同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30,共5页
针对上海城区中小河道沉水植被严重退化的现实,阐明了恢复沉水植被的重要性,初步分析了城区中小河道沉水植被恢复的瓶颈问题及可行性,以丽娃河和曹杨环浜生态治理为例进行个案介绍,为上海城区河道水质持续改善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上海市 城区河道 沉水植被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沉水樟林种群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远征 吴鹏飞 +4 位作者 侯晓龙 王荣伟 刘爱琴 黄勇来 郑群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0-535,共6页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12个样地13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沉水樟林的优势种群多数为广生态位,对资源有一定共享性,其中沉水樟的生态位宽度最大...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12个样地13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沉水樟林的优势种群多数为广生态位,对资源有一定共享性,其中沉水樟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且在群落径级分布中占绝对优势,表明沉水樟种群在群落中具有比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较高,其中大于0.5的种对占44.9%;相对来说,沉水樟与生态位较宽树种的重叠值较大,生态位重叠值多为0.05~0.10,没有大于0.10的,表明目前沉水樟尚能适应该群落生境,与群落中其他树种竞争还不激烈,可以与生态位较宽的物种形成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种群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沉水樟的扦插繁殖 被引量:21
15
作者 冯丽贞 陈远征 +2 位作者 马祥庆 黄勇来 郑群瑞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336,共4页
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对沉水樟扦插繁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因素中,沉水樟穗条径级大小对扦插成活率影响最大;ABT浓度对扦插成活率影响其次;穗条来源对扦插成活率影响最小。沉水樟无性扦插繁殖的最优组合为径级0.55-0.70 cm的萌... 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对沉水樟扦插繁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因素中,沉水樟穗条径级大小对扦插成活率影响最大;ABT浓度对扦插成活率影响其次;穗条来源对扦插成活率影响最小。沉水樟无性扦插繁殖的最优组合为径级0.55-0.70 cm的萌生穗条和100×10-6mol.L-1ABT浓度处理,该配方可在南方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 正交试验设计 扦插繁殖 成活率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樟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碧华 张娟 范辉华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沉水樟外植体诱导加入Vc可以减少褐化,并采用暗培养。试验表明:适宜沉水樟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MS+BA 5.0mg/L+IBA 0.1mg/L+Vc 5mg/L,诱导率达到35%;继代培养基为:改良MS+BA 0.5mg/L+IBA 0.1mg/L+Vc 5mg/L+B25mg/L,平均增殖率达到2.8倍... 沉水樟外植体诱导加入Vc可以减少褐化,并采用暗培养。试验表明:适宜沉水樟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MS+BA 5.0mg/L+IBA 0.1mg/L+Vc 5mg/L,诱导率达到35%;继代培养基为:改良MS+BA 0.5mg/L+IBA 0.1mg/L+Vc 5mg/L+B25mg/L,平均增殖率达到2.8倍、平均茎芽高度达到3.9cm;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mg/L,瓶内平均生根率达到73.3%,温室移栽成活率达到8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 组织培养 外植体诱导培养基 继代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沉水樟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丽平 梅辉坚 +4 位作者 陈奶莲 苗作云 吴鹏飞 邹显花 马祥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40-45,共6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濒危物种沉水樟种质资源的保护机制,以其基因组DNA为模版,开展ISSR-PCR反应体系的研究,对各反应因子水平、引物退火温度和循环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适于沉水樟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 μL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濒危物种沉水樟种质资源的保护机制,以其基因组DNA为模版,开展ISSR-PCR反应体系的研究,对各反应因子水平、引物退火温度和循环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适于沉水樟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 μL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含量为模板75 ng、引物0.4μmol/L、dNTP 200 μmol/L、Taq酶1.25 U、Mg2+ 1.5 mmol/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7 min; 94℃变性30 s,53.0~58.0℃退火45 s,72℃延伸90 s,4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 濒危植物 ISSR PCR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被对河道悬沙输运过程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迪 庞翠超 +1 位作者 赖锡军 汪德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7-90,107,共4页
河流悬沙可影响水体中动、植物生存和生长,并造成生态污染,威胁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水生植被可以减缓悬沙带来的生态危害。为了探求水生植被环境和生态效应的产生机理,并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开展了室内水槽试验,从时均流速、紊动强... 河流悬沙可影响水体中动、植物生存和生长,并造成生态污染,威胁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水生植被可以减缓悬沙带来的生态危害。为了探求水生植被环境和生态效应的产生机理,并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开展了室内水槽试验,从时均流速、紊动强度、切应力等方面,科学解释了沉水植被抑制泥沙起动、减缓泥沙运输、加快泥沙止动的原理。试验表明,在所研究的植株密度范围内,植株密度与对悬沙沉降并不成线性比例。因此,沉水植被(苦草)用于治理水流悬沙时,可适度选取植株密度,使其既发挥治理成效,又节约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沉水植被 城市河道 悬沙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树种沉水樟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坤水 罗忠生 +3 位作者 叶金山 郭逸榴 曹展波 林小凡 《南方林业科学》 2016年第5期21-23,34,共4页
研究不同扦插季节、不同穗条采集部位、不同插穗留叶量和不同生根剂对沉水樟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樟扦插应选择优良母株树冠上部当年生嫩枝作为插穗。扦插时,插穗保留半片叶子,并用100 mg/kg的吲哚丁酸或500 mg/kg的GGR生根粉... 研究不同扦插季节、不同穗条采集部位、不同插穗留叶量和不同生根剂对沉水樟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樟扦插应选择优良母株树冠上部当年生嫩枝作为插穗。扦插时,插穗保留半片叶子,并用100 mg/kg的吲哚丁酸或500 mg/kg的GGR生根粉浸泡处理,选择夏季5~6月进行扦插;插后,应加强水分管理和病害防治,插床土壤湿度维持30%,空气湿度维持70%左右,每隔一定时间用杀菌剂进行灭菌,防止苗期病害;1年生沉水樟扦插苗高可达15cm,成活率能达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 嫩枝扦插 珍稀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沉水樟内源生根抑制物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显花 胡亚楠 +4 位作者 孙雪莲 黄勇来 温素芸 吴文景 马祥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6,共11页
[目的]探究沉水樟扦插生根的阻碍因子,为提高沉水樟的扦插生根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非靶向LC-MS检测技术,比较筛选沉水樟不同枝龄穗条及不同组织的差异内含物,并结合扦插试验验证不同枝龄穗条的扦插效果,探讨内源生根抑制... [目的]探究沉水樟扦插生根的阻碍因子,为提高沉水樟的扦插生根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非靶向LC-MS检测技术,比较筛选沉水樟不同枝龄穗条及不同组织的差异内含物,并结合扦插试验验证不同枝龄穗条的扦插效果,探讨内源生根抑制物对沉水樟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沉水樟不同枝龄穗条木质部及韧皮部所含的差异内含物中,总体上表现为酚类及有机酸类物质的相对峰面积显著高于其他物质,其中,酚类物质的相对峰面积最大,且韧皮部的酚类物质显著高于木质部。不同枝龄的穗条比较发现,韧皮部与木质部的酚类与有机酸类物质总体上均表现为1年生穗条显著高于其他枝龄,且随枝龄增加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与之相反的是,沉水樟不同枝龄穗条中,1年生穗条的扦插效果最优,且扦插成活率随枝龄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沉水樟穗条中存在以酚类与酸类为主的生根抑制物,且主要分布在韧皮部。此外,内源生根抑制物对沉水樟扦插生根的抑制作用随枝龄的增加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 非靶向 扦插 生根抑制物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