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沈宠绥的戏曲声律论──江苏古代戏曲家研究之五
1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5-43,共9页
昆山腔经过魏良辅改革后,采用了以字定腔的方式演唱,对字声的要求十分严格。沈宠绥的《弦索辨讹》和《度曲须知》对南北曲演唱中的声律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演唱方法。
关键词
沈宠绥
戏曲声律
《弦索辨讹》
《度曲须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研究——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惠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77-82,共6页
本文以隋树森编辑的《全元散曲》中所收录的19家浙江元人的1354首散曲(包括套数)为实际语言材料,系联归纳出浙江元人用韵的19韵部,结合江浙一带的吴语方言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方面对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的通、独用情况...
本文以隋树森编辑的《全元散曲》中所收录的19家浙江元人的1354首散曲(包括套数)为实际语言材料,系联归纳出浙江元人用韵的19韵部,结合江浙一带的吴语方言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方面对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的通、独用情况进行音理上的分析考察,并与周德清《中原音韵》的19韵部相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张可久
《广韵》
用韵研究
元散曲
入派三声
沈宠绥
浙江
中国古典戏曲
入声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昆剧苏白问题
被引量:
3
3
作者
徐扶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4-99,共6页
(一) 近年来,对于昆剧苏白问题,时有争论。有的主张:为了昆剧向全国推广,宜废苏白,改用普通话。有的则认为:废苏白,改用普通话,就就会使南昆失去特色。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试作一些探索,略抒浅见。 其实,反对昆剧苏白,并非始于今日,古人...
(一) 近年来,对于昆剧苏白问题,时有争论。有的主张:为了昆剧向全国推广,宜废苏白,改用普通话。有的则认为:废苏白,改用普通话,就就会使南昆失去特色。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试作一些探索,略抒浅见。 其实,反对昆剧苏白,并非始于今日,古人早就提出过,如沈宠绥《度曲须知》,李渔《笠翁曲话》,刘廷玑《在园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
苏白
《度曲须知》
沈宠绥
普通话
李渔
南昆
《缀白裘》
兴趣
家庭戏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弦索辨讹》之“辨讹”对象
被引量:
2
4
作者
田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89,共8页
晚明沈宠绥所著的《弦索辨讹》以正曲唱字音为务,其“辨讹”对象具有鲜明的历时性及地域性,特指晚明吴中地区的南北曲。沈宠绥所论之北曲,滥觞于娄东,由南曲更定而来,与传统意义上的元人北曲已经产生分野。沈宠绥所正之“讹”,特指吴中...
晚明沈宠绥所著的《弦索辨讹》以正曲唱字音为务,其“辨讹”对象具有鲜明的历时性及地域性,特指晚明吴中地区的南北曲。沈宠绥所论之北曲,滥觞于娄东,由南曲更定而来,与传统意义上的元人北曲已经产生分野。沈宠绥所正之“讹”,特指吴中一带的唱曲者在唱北曲时,因受到昆腔以及方言影响而产生的发音问题,主要在于土音和收音。土音问题包括方言带来的口腔习惯以及方言在曲唱中的残留现象,收音问题主要是由于唱曲时所用韵书混乱从而导致归韵不明。沈宠绥认为南北曲之正音合乎规范,要比合乎自然语音更重要。归根结底,他对曲体的认识仍以元人北曲为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宠绥
《度曲须知》
《弦索辨讹》
晚明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良辅的生平及其它
被引量:
1
5
作者
流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5-19,共5页
明代昆山腔的改革家魏良辅,在我国戏曲史上是位卓有贡献的人物。过去,那些把魏良辅奉为昆腔鼻祖的人们,对他创立的昆山新腔推崇备至,但是,他们中没有任何人替魏氏写个小传,使这位名重一时的艺术大师的身世,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不...
明代昆山腔的改革家魏良辅,在我国戏曲史上是位卓有贡献的人物。过去,那些把魏良辅奉为昆腔鼻祖的人们,对他创立的昆山新腔推崇备至,但是,他们中没有任何人替魏氏写个小传,使这位名重一时的艺术大师的身世,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不能不说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本文试就魏良辅的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良辅
昆山腔
名重一时
戏曲史
沈宠绥
瞻云
推崇备至
王锡爵
沈德符
野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引声 辩字 理腔——我国传统声乐教学理论述要
6
作者
周世波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8,共4页
明代戏曲作曲家魏良辅在《曲律》中说:“实学(指学唱)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辩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笔者认为,这一论述既是对初学唱曲方法诸范畴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我国传统声乐教学过程的精辟总结,又是对我国...
明代戏曲作曲家魏良辅在《曲律》中说:“实学(指学唱)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辩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笔者认为,这一论述既是对初学唱曲方法诸范畴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我国传统声乐教学过程的精辟总结,又是对我国古典声乐理论体系的述要。它不仅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我国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于促进我国当代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良辅
明代戏曲
曲律
沈宠绥
传统声乐
头腹尾
李渔
王骥德
教学理论体系
形成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歌唱吐字规律
7
作者
黄敏
《职教论坛》
1997年第9期41-41,共1页
谈歌唱吐字规律黄敏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和自己艺术的实践,要把歌词唱得准确、清晰、亲切而有民族风格,必须掌握以下三个方面:1唱每个字都要有准确的着力点。声母发音的着力点在唇、齿、舌、牙、喉等处,歌唱时字音的着力点不清楚...
谈歌唱吐字规律黄敏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和自己艺术的实践,要把歌词唱得准确、清晰、亲切而有民族风格,必须掌握以下三个方面:1唱每个字都要有准确的着力点。声母发音的着力点在唇、齿、舌、牙、喉等处,歌唱时字音的着力点不清楚,字音就含糊,着力点不对,就会变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力点
谈歌
字音
《度曲须知》
沈宠绥
字腹
韵母
音结构
歌唱语言
江西南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戏曲家在发音原理上的贡献
8
作者
李葆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5年第2期59-68,共10页
声乐是与语言结合的音乐。语言的发音是为了达意,要求声音准确。歌唱的发音,虽然着重在声音的悅耳感人,但是同时也要求准确地达意。求声音的悅耳只能在语音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为了悅耳妨害了语言的表达。因此研究唱法的发昔必然涉及到语...
声乐是与语言结合的音乐。语言的发音是为了达意,要求声音准确。歌唱的发音,虽然着重在声音的悅耳感人,但是同时也要求准确地达意。求声音的悅耳只能在语音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为了悅耳妨害了语言的表达。因此研究唱法的发昔必然涉及到语言的发音。我国历来受群众拥护的歌唱家以及研究唱法的论著都重视唱法和语音知识的结合。因此他们在研究唱法的同时,也对语音学有了研究,作出很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音原理
沈宠绥
声乐
声调
字头
北曲
音响学
乐府传声
徐大椿
古代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宠绥的戏曲声律论──江苏古代戏曲家研究之五
1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家中文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5-43,共9页
文摘
昆山腔经过魏良辅改革后,采用了以字定腔的方式演唱,对字声的要求十分严格。沈宠绥的《弦索辨讹》和《度曲须知》对南北曲演唱中的声律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演唱方法。
关键词
沈宠绥
戏曲声律
《弦索辨讹》
《度曲须知》
Keywords
Shen Chongsui
traditional opera temperament
'Xuan shuo bian e'
'Du qu xu zhi
分类号
J809.248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研究——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惠芬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77-82,共6页
文摘
本文以隋树森编辑的《全元散曲》中所收录的19家浙江元人的1354首散曲(包括套数)为实际语言材料,系联归纳出浙江元人用韵的19韵部,结合江浙一带的吴语方言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方面对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的通、独用情况进行音理上的分析考察,并与周德清《中原音韵》的19韵部相比较。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张可久
《广韵》
用韵研究
元散曲
入派三声
沈宠绥
浙江
中国古典戏曲
入声韵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昆剧苏白问题
被引量:
3
3
作者
徐扶明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4-99,共6页
文摘
(一) 近年来,对于昆剧苏白问题,时有争论。有的主张:为了昆剧向全国推广,宜废苏白,改用普通话。有的则认为:废苏白,改用普通话,就就会使南昆失去特色。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试作一些探索,略抒浅见。 其实,反对昆剧苏白,并非始于今日,古人早就提出过,如沈宠绥《度曲须知》,李渔《笠翁曲话》,刘廷玑《在园杂志》。
关键词
昆剧
苏白
《度曲须知》
沈宠绥
普通话
李渔
南昆
《缀白裘》
兴趣
家庭戏班
分类号
J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弦索辨讹》之“辨讹”对象
被引量:
2
4
作者
田语
机构
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89,共8页
文摘
晚明沈宠绥所著的《弦索辨讹》以正曲唱字音为务,其“辨讹”对象具有鲜明的历时性及地域性,特指晚明吴中地区的南北曲。沈宠绥所论之北曲,滥觞于娄东,由南曲更定而来,与传统意义上的元人北曲已经产生分野。沈宠绥所正之“讹”,特指吴中一带的唱曲者在唱北曲时,因受到昆腔以及方言影响而产生的发音问题,主要在于土音和收音。土音问题包括方言带来的口腔习惯以及方言在曲唱中的残留现象,收音问题主要是由于唱曲时所用韵书混乱从而导致归韵不明。沈宠绥认为南北曲之正音合乎规范,要比合乎自然语音更重要。归根结底,他对曲体的认识仍以元人北曲为基准。
关键词
沈宠绥
《度曲须知》
《弦索辨讹》
晚明曲学
Keywords
Shen Chongsui
Handbook For Qu-singing:Du Qu Xu Zhi
Mis-pronounced Word In Xiansuo Singing:Xiansuo Bian E
Study of Qu in Late Ming Dynasty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良辅的生平及其它
被引量:
1
5
作者
流沙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5-19,共5页
文摘
明代昆山腔的改革家魏良辅,在我国戏曲史上是位卓有贡献的人物。过去,那些把魏良辅奉为昆腔鼻祖的人们,对他创立的昆山新腔推崇备至,但是,他们中没有任何人替魏氏写个小传,使这位名重一时的艺术大师的身世,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不能不说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本文试就魏良辅的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魏良辅
昆山腔
名重一时
戏曲史
沈宠绥
瞻云
推崇备至
王锡爵
沈德符
野堂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引声 辩字 理腔——我国传统声乐教学理论述要
6
作者
周世波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8,共4页
文摘
明代戏曲作曲家魏良辅在《曲律》中说:“实学(指学唱)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辩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笔者认为,这一论述既是对初学唱曲方法诸范畴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我国传统声乐教学过程的精辟总结,又是对我国古典声乐理论体系的述要。它不仅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我国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于促进我国当代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魏良辅
明代戏曲
曲律
沈宠绥
传统声乐
头腹尾
李渔
王骥德
教学理论体系
形成与发展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歌唱吐字规律
7
作者
黄敏
机构
江西南昌师范学校
出处
《职教论坛》
1997年第9期41-41,共1页
文摘
谈歌唱吐字规律黄敏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和自己艺术的实践,要把歌词唱得准确、清晰、亲切而有民族风格,必须掌握以下三个方面:1唱每个字都要有准确的着力点。声母发音的着力点在唇、齿、舌、牙、喉等处,歌唱时字音的着力点不清楚,字音就含糊,着力点不对,就会变成...
关键词
着力点
谈歌
字音
《度曲须知》
沈宠绥
字腹
韵母
音结构
歌唱语言
江西南昌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戏曲家在发音原理上的贡献
8
作者
李葆瑞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5年第2期59-68,共10页
文摘
声乐是与语言结合的音乐。语言的发音是为了达意,要求声音准确。歌唱的发音,虽然着重在声音的悅耳感人,但是同时也要求准确地达意。求声音的悅耳只能在语音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为了悅耳妨害了语言的表达。因此研究唱法的发昔必然涉及到语言的发音。我国历来受群众拥护的歌唱家以及研究唱法的论著都重视唱法和语音知识的结合。因此他们在研究唱法的同时,也对语音学有了研究,作出很多贡献。
关键词
发音原理
沈宠绥
声乐
声调
字头
北曲
音响学
乐府传声
徐大椿
古代戏曲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沈宠绥的戏曲声律论──江苏古代戏曲家研究之五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研究——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
李惠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昆剧苏白问题
徐扶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弦索辨讹》之“辨讹”对象
田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魏良辅的生平及其它
流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引声 辩字 理腔——我国传统声乐教学理论述要
周世波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谈歌唱吐字规律
黄敏
《职教论坛》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古代戏曲家在发音原理上的贡献
李葆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