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沃溪Au-Sb-W矿床中富放射成因锶的成矿流体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彭建堂 胡瑞忠 +1 位作者 赵军红 符亚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研究表明 ,湘西沃溪Au Sb W矿床白钨矿的Sr含量很高 ,为 14 5 5~ 6 810 μg g ;87Sr/ 86 Sr为 0 .74 6 75~0 .75 0 0 3,明显不同于国外金矿中的白钨矿 ,表现出显著富放射成因锶。沃溪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一种显著富放射成因锶的热水溶液 ... 研究表明 ,湘西沃溪Au Sb W矿床白钨矿的Sr含量很高 ,为 14 5 5~ 6 810 μg g ;87Sr/ 86 Sr为 0 .74 6 75~0 .75 0 0 3,明显不同于国外金矿中的白钨矿 ,表现出显著富放射成因锶。沃溪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一种显著富放射成因锶的热水溶液 ,暗示成矿流体不可能是类似于现代大洋中脊喷出的热液或古海水 ,其矿床成因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海底热泉 (卤水 )沉积成因”或“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中这种显著富放射成因锶的成矿流体 ,很可能是热水溶液对下伏古老基底淋滤或是对元古界赋矿地层中的碎屑岩选择性优先淋滤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溪au—sb—w矿床 成矿流体 富放射成因锶 白钨矿 矿床 湖南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沃溪W-Sb-Au矿床白钨矿Nd-Sr-Pb同位素对成矿流体的示踪 被引量:45
2
作者 彭渤 Robert FREI 涂湘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1-570,共10页
本文对湘西沃溪W-Sb-Au矿床白钨矿进行了系统的Nd—Sr—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白钨矿的Sm、Nd含量较低,^147Sm/^144Nd(0.64~1.27)值和Sm/Nd值(1.11~2.22)变化较大,其εNd(t=199Ma)值也很低,平均为-25.5(n=9);... 本文对湘西沃溪W-Sb-Au矿床白钨矿进行了系统的Nd—Sr—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白钨矿的Sm、Nd含量较低,^147Sm/^144Nd(0.64~1.27)值和Sm/Nd值(1.11~2.22)变化较大,其εNd(t=199Ma)值也很低,平均为-25.5(n=9);白钨矿的^87Sr/ε84Sr值(0.7476~0.7504)高,平均为0.74961(n=11),代表白钨矿形成时的初始^87Sr/^86Sr(t=199Ma)值;逐级分离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变化范围小,平均依次分别为18.11、15.61、38.6,与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蚀变围岩及区域板溪群板岩等的相应Pb同位素比值基本一致。白钨矿Nd—Sr—Pb同位素组成和闪锌矿等其他矿物的Sr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矿流体来自:板溪群下伏成熟陆壳、深部花岗质岩浆、浅部赋矿围岩等源区。成矿流体是这些来自不同源区的流体相作用而形成的混合流体。成矿作用则是这些不同源区的流体混合作用并演化的结果。且成矿流体演化早期是来自下伏成熟陆壳的流体与来自赋矿围岩的流体混合,导致早期W成矿;晚期是来自深部花岗质岩浆的流体与浅部赋矿围岩的流体混合作用,导致晚期Sb—Au成矿。W—Sb—Au成矿则是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体制下不同期次的流体演化和叠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Sr—Pb同位素示踪 白钨矿 成矿流体 w—sbau矿床 湘西沃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