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沂沭带应力场动态追踪研究与苍山5.2级地震 被引量:4
1
作者 华爱军 周翠英 刘西林 《地震学刊》 CSCD 1997年第3期18-23,共6页
通过对沂沭带应力场动态变化的追踪,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一些方法,对沂沭带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发现了在苍山Ms5.2地震前,沂沭带中、南段应力场小区域综合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出现了长达10年的分离现... 通过对沂沭带应力场动态变化的追踪,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一些方法,对沂沭带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发现了在苍山Ms5.2地震前,沂沭带中、南段应力场小区域综合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出现了长达10年的分离现象,初动矛盾符号比出现10年低值异常,多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带 应力场 地震活动性 地震 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5.3级地震前沂沭带地磁异常分析
2
作者 魏焕 张昭栋 王忠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本文介绍了1992年1月23日黄海Ms53级地震(1212°E,3525°N)前沂沭带部分流动磁测点地磁异常变化及预报情况。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磁异常 黄海 地震前兆 沂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带北段及其周围地区小震平均机制解分析
3
作者 董旭光 周翠英 《地震学刊》 CSCD 1990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利用小震初至波初动符号资料,在乌尔夫网上分时间段求取了沂沭带北段小区域平均机制解。分析了其应力主轴和矛盾符号比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以及由此所反映的本区应力背景的变化。指出本区近期应力背景较高,且有增强趋势。
关键词 沂沭带 地震 小震 平均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及其邻区地壳P波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鑫 宋秀青 +3 位作者 石耀霖 殷海涛 朱元清 董腾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沂沭断裂带是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重要断裂带,历史上发生过8(1/2)级强震,区域速度模型研究可以提升地震震动图精度以及地震烈度速报的准确性,有助于防御未来的巨震,降低震害损失。本文搜集了沂沭断裂带及其邻近区域2008—2020年的数字地震... 沂沭断裂带是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重要断裂带,历史上发生过8(1/2)级强震,区域速度模型研究可以提升地震震动图精度以及地震烈度速报的准确性,有助于防御未来的巨震,降低震害损失。本文搜集了沂沭断裂带及其邻近区域2008—2020年的数字地震波数据,经过数据降丛集化、走时数据正态分布筛选等处理得到了地震事件震中参数和走时震相数据。基于FMTOMO方法,反演得到了沂沭断裂带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反演结果显示,在近地表地层,速度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单元存在密切联系,褶皱带和基岩出露区域常常呈现高速速度分布,含较厚土层的凹陷或海域区域则一般呈现低速速度分布;在中地壳地层,速度分布特征与地震活动性有密切的联系,地震震中往往密集分布于高速和低速的过渡区域。在莫霍面深度,沂沭带的速度分布呈现了分段性差异特征,且两侧的速度分布存在差异。这可能意味着断裂带深达地幔的现象。且在沂沭带中南段区域,存在高速速度分布特征,这可能与区域地幔物质上涌有关,也可能构成强震的孕震背景。郯城区域从地表至地幔顶部均显示高速速度异常,该区域会积累高应力,可能发生8级以上地震,推测其复发周期应该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沂沭带 P波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安丘地区软土震陷及地震产生的土层构造新启示 被引量:16
5
作者 田洪水 王华林 +3 位作者 祝介旺 杨传成 吕明英 张慎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4-740,771,共8页
通过地震调查、土工试验和14C测年,从沂沭断裂地震带安丘地区的全新世中—晚期湖沼相软土中,识别出了软土震陷灾害现象和地震产生的软土沉陷向斜褶曲、小尺度同震断层、狭缩–膨胀构造和震裂缝等共生土层变形构造,其中,软土沉陷向斜是... 通过地震调查、土工试验和14C测年,从沂沭断裂地震带安丘地区的全新世中—晚期湖沼相软土中,识别出了软土震陷灾害现象和地震产生的软土沉陷向斜褶曲、小尺度同震断层、狭缩–膨胀构造和震裂缝等共生土层变形构造,其中,软土沉陷向斜是直接反应震陷灾害的纵向土层变形。小尺度同震断层是地震产生的小断层,发育在沉陷向斜之下,其垂向延长0.5~1.8 m。沉陷向斜随着同震断层的产生而初现;又紧随断层向深部延伸而向下发展。地震振动使饱和软土发生触变,土质点从沉陷向斜的转折端向两翼发生流动,在此过程中,附加地震应力不断作用,结果形成了窄而深的沉陷向斜。软土震陷最大深度为1.08 m,平均震陷深度为0.68 m。推断当时的地震烈度达到Ⅷ度、震级超过M6。测得淤泥质土的14C年龄为3901±33a B.P.,该地震事件约发生公元前19世纪。同震断层是形成震陷的重要诱导因素,这为认识软土震陷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新资料;也为防治或减轻软土震陷的危害提出了新启示。因此,应重视软土下伏土层可能产生同震断层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震陷 触变变形 同震断层 全新世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深井地电观测网点异常及其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凯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60-64,82,共6页
对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8个深井地电台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震前各测点均岀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反映。位于相互交汇的沂沭、苍尼两大断裂上的3个测点于震前26个月同歩出现异常;位于两大断裂之间的2个测点震前16个月... 对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8个深井地电台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震前各测点均岀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反映。位于相互交汇的沂沭、苍尼两大断裂上的3个测点于震前26个月同歩出现异常;位于两大断裂之间的2个测点震前16个月同步出现异常;与震中有多条断裂相隔的2个测点震前13个月同步出现异常。异常突变峰值震前24个月在二大断裂交汇部位(近源区)测点出现,然后又以7个月和8个月的时间间隔在沂沭带(源外围)测点依次出现。距震中最近的测点和较远测点分别于震前111天和8天出现短临异常,其它测点在震前17~56天出现。对异常特征分析表明,异常出现的时间和形态变化,与震中距离、测点所处构造部位、构造背景及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地电 异常特征 沂沭带 5.2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