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汾河平原氨排放特征及其对PM_(2.5)浓度的影响
1
作者 朱向哲 尉鹏 +4 位作者 营娜 王璟煦 宋朕 张传东 薛志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3-840,共8页
汾河平原地区农业源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造成了大量氨排放,导致当地空气中PM_(2.5)浓度上升。基于汾河平原氨排放清单,对该地区氨排放总量及行业贡献进行分析,并设计了高低2种减排情景,运用WRF-Chem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情景下PM_(2.5)年均... 汾河平原地区农业源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造成了大量氨排放,导致当地空气中PM_(2.5)浓度上升。基于汾河平原氨排放清单,对该地区氨排放总量及行业贡献进行分析,并设计了高低2种减排情景,运用WRF-Chem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情景下PM_(2.5)年均浓度变化,对2020年冬夏季汾河平原氨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研究,评估农业氨减排对汾河平原PM_(2.5)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汾河平原氨排放总量为16.7万t,集中在运城中西部,且以农业氨为主。2)在氨低减排情景下,1月PM_(2.5)浓度下降0.7μg/m^(3),7月PM_(2.5)浓度下降0.9μg/m^(3);在氨高减排情景下,1月PM_(2.5)浓度下降1.8μg/m^(3),7月PM_(2.5)浓度下降2μg/m^(3)。可见,汾河平原氨排放对当地PM_(2.5)浓度有所贡献,且采取农业氨控制措施后,对PM_(2.5)浓度有一定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平原 排放特征 细颗粒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平原城市秋冬季PM_(2.5)中碳质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旭 段小琳 +4 位作者 闫雨龙 牛月圆 柴建伟 邢怡然 彭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77-2489,共13页
碳质组分是PM_(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溶胶辐射强迫、全球温室效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汾河平原城市为研究对象,采集2020年11月—2021年1月PM_(2.5)样品,采用热... 碳质组分是PM_(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溶胶辐射强迫、全球温室效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汾河平原城市为研究对象,采集2020年11月—2021年1月PM_(2.5)样品,采用热/光分析仪分析PM_(2.5)中的碳质组分,并通过PMF模型对该地区碳质组分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浓度较高的为晋中(82.1μg·m^(-3)),运城(79.6μg·m^(-3))和临汾(74.4μg·m^(-3));有机碳(OC)浓度较高的为运城(11.2μg·m^(-3))和临汾(11.0μg·m^(-3)),元素碳(EC)浓度较高的为晋中(6.0μg·m^(-3))和运城(4.7μg·m^(-3)).各城市二次有机碳(SOC)浓度较高的为运城(3.0μg·m^(-3)),三门峡(2.5μg·m^(-3))和临汾(2.5μg·m^(-3)),但三门峡(40.3%)和吕梁(32.4%)的SOC占OC比例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采样期间汾河平原城市的OC、EC和SOC与污染物SO_(2)、NO_(2)和C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采样期间汾河平原城市受到燃煤、工业以及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源解析结果显示,汾河平原城市碳质组分主要污染源的贡献最大为燃煤源(25.5%),其次是柴油车排放源(22.5%)、汽油车排放源(22.3%)和扬尘源(18.3%),生物质燃烧源(11.4%)贡献最小.燃煤源是汾河平原城市碳质组分的主要贡献源,是该地区的重点管控源;此外机动车对汾河平原城市碳质组分的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柴油车.本研究从浓度特征、城市变化及来源解析等方面揭示了汾河平原各城市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和污染来源情况,为在区域层面对PM_(2.5)的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管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碳质组分 二次有机碳 汾河平原城市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冲积平原水分平衡的初步探讨
3
作者 武毓桂 郑子俊 李仁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250-254,共5页
本文根据汾河冲积平原的典型地段引用山西省汾河灌溉试验站从1976年起部分观测资料和文水县、交城县及祁县的近15年的气象资料,从气候学的角度出发,用水分平衡的方法,估算了本区,粮食亩产千斤,棉花亩产百斤的作物需水量,进而为采取合理... 本文根据汾河冲积平原的典型地段引用山西省汾河灌溉试验站从1976年起部分观测资料和文水县、交城县及祁县的近15年的气象资料,从气候学的角度出发,用水分平衡的方法,估算了本区,粮食亩产千斤,棉花亩产百斤的作物需水量,进而为采取合理灌溉措施提供依据(1)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2)适当再布局一些水井,以补足短缺水资源。(3)减少河灌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冲积平原 水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果香沁人心——记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马峪乡东马峪村
4
作者 和羽楠 杨艺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0期26-30,共5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马峪乡的东马峪村,静卧于吕梁山脉东麓与汾河平原臂弯的交汇处。这里不仅是清徐葡萄的核心产区,更是一座文脉悠长、古韵深厚的传统村落。村内香岩寺、古戏台等历史建筑星罗棋布,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沧桑与繁华。依托源...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马峪乡的东马峪村,静卧于吕梁山脉东麓与汾河平原臂弯的交汇处。这里不仅是清徐葡萄的核心产区,更是一座文脉悠长、古韵深厚的传统村落。村内香岩寺、古戏台等历史建筑星罗棋布,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沧桑与繁华。依托源远流长的葡萄种植历史,东马峪村不仅悉心守护着祖辈相传的农耕智慧与葡园文化,更将古建筑保护、生态理念深深融入村落发展的血脉,致力于在现代化进程中,探寻一条以文化传承为根、历史记忆为魂的独特乡村振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脉 香岩寺 汾河平原 清徐县 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氮磷养分投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韩燕 郑景瑞 +8 位作者 卢慧宇 王云凤 罗彩霞 杜文婷 雷同 张润泽 徐佳星 胡昌录 张树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82-1388,共7页
为明确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施肥现状,并指导农户合理施肥,在汾渭平原冬小麦种植区选取22个区/县,连续2年进行农户冬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投入调查。结果表明,汾河平原和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949和6442kg·hm^-2,其中中... 为明确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施肥现状,并指导农户合理施肥,在汾渭平原冬小麦种植区选取22个区/县,连续2年进行农户冬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投入调查。结果表明,汾河平原和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949和6442kg·hm^-2,其中中等产量水平(5500kg·hm^-2)以上的农户超过80%。汾河平原农户冬小麦N和P2O5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272.6和139.1kg·hm^-2,施氮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11.84%、23.68%和64.47%,施磷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14.03%、7.89%和78.07%。渭河平原农户N和P2O5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196.3和147.2kg·hm^-2,施氮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28.63%、31.97%和39.40%,施磷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5.95%、14.50%和79.56%。汾河平原农户冬小麦氮肥基肥和追肥比例分别为60.3%和39.7%,而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氮肥基肥和追肥比例分别为97.3%和2.7%。此外,汾河平原农户冬小麦N、P2O5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0.4和59.6kg·kg^-1,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N、P2O5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8.4和56.1kg·kg^-1。总之,在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种植过程中,氮、磷肥过量施用依然严重,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因此,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使其科学合理施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平原 渭河平原 产量 氮肥投入 磷肥投入 肥料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