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轮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SPH算法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蔡靖 黄钰岱 +2 位作者 李琪 李岳 戴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PH模型得到的临界滑水速度与CEL模型结果相差不超过5%;舰首波、侧向羽流等流体特征更为明显立体;平均运算效率较CEL模型提高36.5%。利用SPH模型分析可得,道面支撑力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平缓下降再急速下降的趋势,水膜厚度为3~13 mm时,急速下降段所在轮胎速度区间为170~260 km/h,基本处于A320飞机的着陆滑跑速度范围内,应增强对飞机滑水事故风险的防范;位移阻力随着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轮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取得最大值,进而提出利用位移阻力最大值确定临界滑水速度的方法;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近临界滑水速度时达到最大值;舰首波最大溅水高度低于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且随轮胎速度增加而降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舰首波接近消失,2种溅水特征的最大溅水高度值均低于A320飞机发动机的最小离地高度0.680 m,不会对发动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溅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动载作用下轮胎-积水道面相互作用分析
2
作者 蔡靖 沈詟 +2 位作者 周宁 李岳 范怡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作用下临界滑水速度的动载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轮胎与道面接触面积、位移阻力及临界滑水速度均较静载作用下有所降低。起飞阶段,道面支撑力与静载作用时相差较小,位移阻力较静载下降低0.3~3 kN,临界滑水速度降低值在5.5 km/h以内;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较静载降低5%~10%,对应位移阻力最大降幅达到50%,临界滑水速度存在急剧变化的情况,差值在5~9 km/h。综合上述临界滑水速度变化规律,定义动静载临界滑水速度比值为动载影响系数,不同滑行工况下该系数取值在0.95~0.99;鉴于着陆阶段飞机临界滑水速度降低较大,滑水风险更高,偏于安全将动载影响系数取为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动载作用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动载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道路车辆轮胎-土壤相互作用建模方法及试验技术综述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斌 罗振豪 +3 位作者 宋正河 温昌凯 张胜利 毛恩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63,共13页
轮胎-土壤相互作用研究是非道路车辆地面力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轮胎-土壤试验技术和轮胎建模方法对非道路车辆驱动系统设计、驱动算法开发以及整车牵引性能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非道路车辆轮胎-土壤相互作用研究中轮胎建模方法... 轮胎-土壤相互作用研究是非道路车辆地面力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轮胎-土壤试验技术和轮胎建模方法对非道路车辆驱动系统设计、驱动算法开发以及整车牵引性能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非道路车辆轮胎-土壤相互作用研究中轮胎建模方法与试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首先概述了国内外轮胎-土壤相互作用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试验技术,包括土壤力学性能试验和室内单轮土槽试验,然后重点总结了轮胎-土壤相互作用的轮胎模型建立方法,将现有轮胎建模方法归纳为经验建模、数值建模和半经验建模,剖析比较了三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并就每种建模方法列举了若干应用实例。最后,结合智能传感、智能测量、机器学习、整车协同等先进领域最新进展,提出了轮胎-土壤相互作用下轮胎建模方法和试验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以期为非道路车辆轮胎-土壤相互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模型建立 试验 轮胎-土壤 道路车辆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组效应湿滑跑道飞机轮胎-水膜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蔡靖 王永繁 李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124,共9页
湿滑跑道严重影响着飞机的起降安全,其根本原因就是水膜与轮胎相对运动产生的流体动力会使飞机的行驶姿态发生改变。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参考多种机型,并以波音737的主起落架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建立带有纵向花纹... 湿滑跑道严重影响着飞机的起降安全,其根本原因就是水膜与轮胎相对运动产生的流体动力会使飞机的行驶姿态发生改变。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参考多种机型,并以波音737的主起落架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建立带有纵向花纹的轮胎接地断面二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轮胎受水流冲击的过程。提出了轮组效应,确定了适用于不同机型轮胎的流场分析计算域;并对飞机轮胎滑水现象进行参数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沟槽轮胎所受压强值比无沟槽轮胎相同部位压强降低80%左右;轮胎受到的流体压力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范围内沟槽宽度的增加在增大排水通道面积的同时显著降低轮胎受到的冲击压力;轮组轮胎前后轮所受的压强值差异性很大,前轮起到主要的"抗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水膜相互作用 胎纹构型 轮组效应 湿滑道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着陆滑行飞机轮胎-道面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蔡靖 李琪 +2 位作者 李岳 刘芳兵 黄钰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通过对侧风作用下的飞机受力进行分析,建立了轮胎-道面相互作用理论模型,得到了侧风作用下两者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侧偏轮胎-道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轮胎不同侧偏角度以及跑道不同积水厚度等... 通过对侧风作用下的飞机受力进行分析,建立了轮胎-道面相互作用理论模型,得到了侧风作用下两者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侧偏轮胎-道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轮胎不同侧偏角度以及跑道不同积水厚度等因素对于飞机轮胎与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飞机在跑道滑行时在侧风作用会产生偏离跑道中心线的趋势,道面对轮胎的侧偏力是影响飞机质心偏离跑道中心线距离的重要因素;轮胎侧偏角增大导致轮胎接地非对称性增强,轮胎迎水面的区域长度也呈逐步增大趋势;轮胎迎水面的动水压强呈非对称分布,动水压强较高的区域出现在轮胎的偏转侧,并且最大值接近于1 MPa,此时易出现滑水风险;而随着跑道道面水膜厚度的逐渐增加,道面相应的侧向摩擦因数也在减小,当水膜厚度达到机场运行管理规定中临界值13 mm时,道面摩擦因数仅为干道面时的一半,大大增加飞机偏出跑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侧风 轮胎侧偏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CEL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松软地面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苗常青 谭惠丰 杜星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采用改进的可变约束法 ,给出了松软地面条件下轮胎、地面相互作用处理方法。研究了稳态驱动条件下轮胎、松软地面之间相互作用 ,分析了接地印迹上摩擦接触特性及轮胎内部应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本方法能够处理轮胎和松软地面之间相互... 采用改进的可变约束法 ,给出了松软地面条件下轮胎、地面相互作用处理方法。研究了稳态驱动条件下轮胎、松软地面之间相互作用 ,分析了接地印迹上摩擦接触特性及轮胎内部应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本方法能够处理轮胎和松软地面之间相互作用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松软地面 相互作用 有限元分析 摩擦接触 可变约束法 军用车辆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检验汽车轮胎橡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冬娴 赵明明 贺江南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2,共4页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4种汽车轮胎橡胶试样的裂解产物成分及测试结果的重现性。结果表明:裂解温度为550℃时,裂解产物的重现性较好;采取程序升温的方法,可确保裂解产物各组分得到有效分离;该分析方法需要的试样用量较少...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4种汽车轮胎橡胶试样的裂解产物成分及测试结果的重现性。结果表明:裂解温度为550℃时,裂解产物的重现性较好;采取程序升温的方法,可确保裂解产物各组分得到有效分离;该分析方法需要的试样用量较少,进样量为0.4 mg、分流比为40∶1时,裂解产物各组分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不同汽车轮胎橡胶试样的裂解产物及其相对含量有差异,可用于司法实践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汽车轮胎橡胶物证的比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轮胎橡胶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 重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含油污泥-废轮胎混合热解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吕全伟 林顺洪 +3 位作者 柏继松 李长江 江辽 李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92-4699,共8页
为含油污泥和废轮胎共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数据支撑,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对含油污泥与废轮胎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热解动力学和气体析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废轮胎掺混质量分数增加(从10%到50%),初始热解温度逐渐增... 为含油污泥和废轮胎共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数据支撑,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对含油污泥与废轮胎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热解动力学和气体析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废轮胎掺混质量分数增加(从10%到50%),初始热解温度逐渐增加(从311.80℃到335.30℃),但热解特性指数也逐渐增加(从5.41×10^(–11)到1.53×10^(–10)),同时热解终温逐渐减小。由此表明混合热解可弥补单物料热解存在的不足。通过协同作用分析发现,不同的混合比例热解,相互作用及作用程度不同;利用Coats-Redfern法对混合热解过程动力学分析发现,第二阶段(500~800℃)所需的活化能最低,第三阶段(800~1200℃)最高;通过FTIR分析发现,热解主要生成H_2O、CO_2、CO、CH_4等物质;结合综合热解特性指数、相互作用和热解效率指数分析发现,对于以含油污泥处理为主的混合热解,掺混废轮胎比例为50%时可获得较多的可燃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 含油污泥 轮胎 动力学分析 气体析出特性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路滚动阻力对道路碳排放与能源消耗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冉茂平 田裕丰 +1 位作者 周兴林 蒋睿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341-9352,共12页
减少胎-路滚动阻力是降低道路碳排放与能源消耗的可靠策略,然而滚动阻力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复杂,尚未形成清晰的机理。为了明晰胎-路滚动阻力对道路碳排放的影响,首先概述了胎-路滚动阻力形成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轮胎、路面和环... 减少胎-路滚动阻力是降低道路碳排放与能源消耗的可靠策略,然而滚动阻力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复杂,尚未形成清晰的机理。为了明晰胎-路滚动阻力对道路碳排放的影响,首先概述了胎-路滚动阻力形成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轮胎、路面和环境因素,然后重点总结了基于滚动阻力的碳排放测算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归纳了降低滚动阻力的措施。最后,基于上述工作总结了基于滚动阻力的减碳策略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以期为交通运输业的减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滚动阻力 碳排放 模型 路表纹理 轮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着系数-滑移率曲线的测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诰珪 赵克刚 +1 位作者 范刚 曾建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0-22,共3页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控制需要道路附着系数 -滑移率曲线 .基于车轮和整车的动力学方程 ,提出一种针对特定车型的轮胎道路附着系数 -滑移率曲线测定方法 .
关键词 ABS 道路试验 汽车 防抱死制动系统 测定 随着系数-滑移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 Model在道路运输事故成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晓露 梁志星 +2 位作者 吴君安 严玉琼 张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预防道路运输事故,基于事故致因“2-4”(24 Model)模型,对2015—2021年发生的215起道路运输事故的行为原因进行研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其根源原因。结果表明:发生频次最多的不... 为预防道路运输事故,基于事故致因“2-4”(24 Model)模型,对2015—2021年发生的215起道路运输事故的行为原因进行研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其根源原因。结果表明:发生频次最多的不安全动作是驾驶员超速行驶(占10.67%);22.33%的道路运输事故存在管理者违章安排无资质员工上岗作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对57.67%的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由人为因素产生的不安全物态占比达71.53%;驾驶员、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欠缺或执行不到位在根本原因中尤为突出(占20.92%)。基于此,提出道路运输事故预防对策并构建出道路运输系统各因素关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主动安全 道路运输事故 事故致因 “2-4”模型(24 Model)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轮汽车转向特性的轮胎接地印迹研究
12
作者 刘晋霞 温明星 +1 位作者 梁志豪 杜现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3-70,共8页
针对电动轮汽车各轮独立驱动与传统前轮偏转转向相结合出现滑移助力及偏转滑移转向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建立电动轮汽车向左转的双轨2自由度模型,计算30、60 km/h转向工况各车轮所受载荷基础上,利用ABAQUS建立轮胎-路面有限元模型,仿真... 针对电动轮汽车各轮独立驱动与传统前轮偏转转向相结合出现滑移助力及偏转滑移转向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建立电动轮汽车向左转的双轨2自由度模型,计算30、60 km/h转向工况各车轮所受载荷基础上,利用ABAQUS建立轮胎-路面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各电动轮轮胎与路面间印迹,法向与横向应力、应变。结果表明:右侧轮胎印迹比左侧大,后轮胎印迹在横向方向向外有明显扩大;各轮胎法向应力、横向应力、法向应变分别在横、横、纵向方向呈基本对称分布;60 km/h相对30 km/h转向各轮胎印迹均减小,左、右侧轮胎法向应力分布区域、峰值分别减小、增大,右前轮胎横向应力、应变增大,且横向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靠近胎肩处,左侧轮胎横向应力、应变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轮汽车 滑移助力 偏转滑移 轮胎-路面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动态模型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危银涛 冯希金 +2 位作者 冯启章 刘源 何园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11-323,共13页
轮胎是汽车唯一接地部件,它提供汽车运动需要的所有驱动、转向和制动力。轮胎力学是汽车动力学的基础。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精确的轮胎动态模型技术。该文综述了轮胎动态模型发展历史与现状,这包括:汽车操稳仿真... 轮胎是汽车唯一接地部件,它提供汽车运动需要的所有驱动、转向和制动力。轮胎力学是汽车动力学的基础。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精确的轮胎动态模型技术。该文综述了轮胎动态模型发展历史与现状,这包括:汽车操稳仿真模型、汽车舒适性仿真模型和汽车疲劳载荷仿真模型。从建模方法的角度,即基于物理的、基于实验的和基于结构的三类方法,对轮胎动态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可以预计:轮胎动态模型的未来发展将以基于结构的先进轮胎模型为主,与汽车动力学仿真、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开发深度融合,并最终走向汽车—轮胎—道路相互作用定量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动态模型 汽车动力学仿真 疲劳载荷分析 先进轮胎模型 汽车-轮胎-道路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管土相互作用规律
14
作者 姜玥 李丹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5年第24期10397-10406,共10页
作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极大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为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精准维护,迫切需要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管土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建立荷载-土层-管线三维数值模型,综合考虑载荷类型、土体种类、管... 作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极大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为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精准维护,迫切需要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管土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建立荷载-土层-管线三维数值模型,综合考虑载荷类型、土体种类、管道材质与管道埋深等因素,分析管土相互作用规律,并定量评价各因素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浅埋条件下动荷载对埋地管道及土体的变形特征影响显著,路面结构及管道埋深提高了管道及土体的承载变形能力;相较于无管道情况,埋地管道的存在增强了土体抵抗变形能力;通过开展多元线性分析,获取了各因素的敏感性程度。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管道的设计、埋设及维护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交通荷载 浅埋管道 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掺混废轮胎燃烧动力学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全伟 林顺洪 +4 位作者 柏继松 李长江 李伟 莫榴 李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0-388,共9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含油污泥掺混废轮胎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含油污泥掺混废轮胎燃烧过程存在相互作用,其中掺混废轮胎燃烧在低温段(200~550℃)促进了燃烧过程,但在高温段(800~1200℃)减缓了燃烧过程。通过燃烧特性...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含油污泥掺混废轮胎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含油污泥掺混废轮胎燃烧过程存在相互作用,其中掺混废轮胎燃烧在低温段(200~550℃)促进了燃烧过程,但在高温段(800~1200℃)减缓了燃烧过程。通过燃烧特性分析表明,混合燃烧可弥补由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含油污泥的燃烧。采用Coats-Redfern法对混合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燃烧动力学可用一级反应模型表示;由平均表观活化能分析可得,掺混废轮胎混合燃烧均较含油污泥单独燃烧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小。通过FTIR分析发现,含油污泥单独燃烧,在高温段有叔丁基(tert-butyl)产生,但掺混废轮胎混合燃烧,可促进tert-butyl的分解;CO_2主要在低温段和中温段(550~800℃)产生,但CO主要在高温段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轮胎 热重-红外联用 混合燃烧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特征和HMM的前方附着系数辨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朝春 张海峰 +2 位作者 何友国 JIE Shen 陈龙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3-380,393,共9页
为了辨识前方道路附着系数,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和HSV(hue,saturation,value)颜色空间提取了典型路面图像7种纹理特征参数,基于类比特性对Burckhardtμ⁃s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当前路面峰值附着系数实时估计算法,通过Carsim和Simulink联合... 为了辨识前方道路附着系数,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和HSV(hue,saturation,value)颜色空间提取了典型路面图像7种纹理特征参数,基于类比特性对Burckhardtμ⁃s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当前路面峰值附着系数实时估计算法,通过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时性.建立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前方道路-轮胎附着特性模型,并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实车试验对HMM模型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HMM模型对前方道路-轮胎附着系数识别率达到90%以上,并且能够用于智能汽车自动紧急制动模块中,可以在前方恶劣路面环境下进行提前制动,有效缩短制动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轮胎附着特性 路面图像特征 μ⁃s曲线模型 隐马尔可夫模型 预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舒适性的软土地区公路行驶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仁朋 朱建宇 +1 位作者 姜正晖 贾瑞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0-127,共8页
针对软土地基公路工后沉降大、分布范围广,现有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评价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行车舒适性的软土地区公路行驶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采用五自由度1/2车辆模型,计算比较了道路纵面线形拟合方法和数据间距对车辆振... 针对软土地基公路工后沉降大、分布范围广,现有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评价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行车舒适性的软土地区公路行驶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采用五自由度1/2车辆模型,计算比较了道路纵面线形拟合方法和数据间距对车辆振动加速度计算结果的影响,获得了车辆振动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根据ISO2631振动舒适性标准提出评价司乘人员的舒适性DCI和RQI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结合软土地基及非软土地基两种路段沉降情况,比较了本文方法与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方法评价结果的区别.分析发现,在非软土地基公路,本文方法与IRI方法评价结果接近;而在软土地基公路,两者的结果差异较大,本文方法更加符合工程师的直观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安全工程 沉降 评价方法 车辆-道路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辆动载及非线性接触的沥青路面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战友 赵晓林 +2 位作者 陈恩利 赵国叶 王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研究车辆动载及轮胎-路面非线性接触状态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利用ABAQUS建立橡胶轮胎模型和车-路相互作用模型,采用中心差分法进行求解,并验证轮胎模型与车-路相互作用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橡胶轮胎的车-路相互作用模型可行;与集中力相... 为研究车辆动载及轮胎-路面非线性接触状态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利用ABAQUS建立橡胶轮胎模型和车-路相互作用模型,采用中心差分法进行求解,并验证轮胎模型与车-路相互作用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橡胶轮胎的车-路相互作用模型可行;与集中力相比,车辆动载作用下,上面层轮迹线中点竖向应变增大39.17%;与无路面不平度相比,B级路面和C级路面作用下,悬架弹力分别增加3.36%、14.34%,上面层轮迹线中点竖向位移分别增加18.51%、59.76%;沥青面层竖向、纵向及横向均出现拉压交变:随路面深度增加,底基层及土基均出现纵向拉应变;最大纵向拉应变出现在土基;最大横向拉应变与最大横向压应变均出现在下面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多体动力学 稳态滚动 路面不平度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