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动力两轮车碰撞前驾驶员风险感知研究
1
作者 王兴华 胡林 +3 位作者 彭勇 伍贤辉 向国梁 许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8-508,共11页
人机共驾阶段人类驾驶员对驾驶环境保持较高的风险感知水平是保证及时有效、稳定安全接管的核心。本研究通过开展风险感知模拟驾驶试验,获取了驾驶员在典型汽车-动力两轮车碰撞场景下的驾驶行为及脑电响应数据。从驾驶行为层面以制动TTC... 人机共驾阶段人类驾驶员对驾驶环境保持较高的风险感知水平是保证及时有效、稳定安全接管的核心。本研究通过开展风险感知模拟驾驶试验,获取了驾驶员在典型汽车-动力两轮车碰撞场景下的驾驶行为及脑电响应数据。从驾驶行为层面以制动TTC(time to collision)和平均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分位数回归构建了驾驶员风险感知量化模型,通过独立样本检验发现驾驶经验、碰撞场景类型对驾驶员风险感知存在显著影响。在脑电响应层面,通过双独立样本检验及FDR校正发现Alpha频段与驾驶员风险感知显著相关。此外,提出了驾驶员风险感知神经机理,包括视觉感知与认知加工两个阶段。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人机共驾汽车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动力两轮车碰撞 模拟驾驶试验 驾驶行为 脑电响应 风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胡林 方胜勇 陈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73,共7页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设定正交实验,分别获得了对汽车、两轮车的参数影响权重顺序;据此指导PC-Crash对一起真实的汽车-两轮车碰撞案例进行模拟重建。结果表明,按参数权重顺序辅助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的再现仿真,可用较短时间再现与实际事故情况相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 事故再现 碰撞模型 正交实验 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两轮车及自行车与汽车碰撞损伤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兴会 马国清 +2 位作者 冯居辉 刘淑敏 王彦琨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56,共6页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与汽车碰撞时电动两轮车骑行者与自行车骑行者的碰撞损伤差异,以车速和碰撞位置为变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THUMS人体模型进行了16组仿真,分析了骑行者头部、胸部和下肢的动态响应参数。结果表明:位置一定,汽车车速分...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与汽车碰撞时电动两轮车骑行者与自行车骑行者的碰撞损伤差异,以车速和碰撞位置为变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THUMS人体模型进行了16组仿真,分析了骑行者头部、胸部和下肢的动态响应参数。结果表明:位置一定,汽车车速分别为30 km/h、40 km/h、50 km/h,两轮车车速分别为5 km/h、15 km/h时,自行车骑行者伤害值较电动两轮车骑行者大;反映人体损伤特性的6项评价指标均与汽车车速呈正相关,与电动两轮车和自行车车速相关性较弱;车速一定时,起始碰撞位置影响最终碰撞位置,且发动机罩边缘与A柱附近更易造成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 自行 电动 损伤对比 THU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典型场景下的AEB纵横向触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勇 袁小宾 +1 位作者 卢明 谈笑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09,共9页
在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eaking,AEB)系统的横向触发固定宽度是避撞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汽车AEB系统的避撞可靠性,本文在分析了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临界工况的纵横向TTC(time to c... 在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eaking,AEB)系统的横向触发固定宽度是避撞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汽车AEB系统的避撞可靠性,本文在分析了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临界工况的纵横向TTC(time to collision)差值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AEB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基于PreScan、Matlab/Simulink和CarSim仿真平台建立2种典型的汽车碰撞电动两轮车事故场景,并与横向触发宽度固定为1.75和3.75 m的AEB策略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AEB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在避撞率中表现更优,在汽车速度低于54 km/h时均能实现避撞。在典型场景1中避撞率为88.9%(45例),未避撞事故碰撞平均速度从70.6下降到29.7 km/h;在典型场景2中避撞率为80%(30例),未避撞事故汽车平均碰撞速度从66降低为18.2 km/h。AEB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提高了汽车与电动两轮车道路安全性,为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开发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事故 电动 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 AEB 碰撞典型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动两轮车的汽车AEB系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钱宇彬 张进杰 +1 位作者 常飞 李威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3-49,共7页
根据所选取的86起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的事故案例和事故发生前电动两轮车的运动状态,设计接近前方的静止、匀速、减速和横穿车辆4种测试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对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整体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车辆配备AE... 根据所选取的86起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的事故案例和事故发生前电动两轮车的运动状态,设计接近前方的静止、匀速、减速和横穿车辆4种测试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对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整体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车辆配备AEB系统的条件下,事故避免率达到了85%以上,其中,在不能避免碰撞的事故中,汽车的平均碰撞速度由29.3 km/h下降到13.2 km/h,验证了所设计的AEB系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B系统 事故避免率 汽车-电动碰撞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电动两轮车事故再现的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威 钱宇彬 冯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5,共7页
为确定轿车-电动两轮车事故再现系统对各参数的敏感性,根据一起实例,确定影响参数,设计并开展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分别获得影响轿车、电动两轮车和骑车人停止位置的参数敏感性排序;按是否使用敏感性排序结论,利用PC-Crash对另一起实... 为确定轿车-电动两轮车事故再现系统对各参数的敏感性,根据一起实例,确定影响参数,设计并开展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分别获得影响轿车、电动两轮车和骑车人停止位置的参数敏感性排序;按是否使用敏感性排序结论,利用PC-Crash对另一起实例进行2次过程重建,以验证试验结果的可信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影响轿车最终位置的敏感性参数仅为轿车的减速度;影响电动两轮车、骑车人最终位置的敏感参数排序分别为:2车碰撞时的纵向夹角〉碰撞点〉驾驶员反应时间〉轿车车速〉碰撞时电动两轮车的质心高度〉轿车方向盘转角、轿车车速〉电动两轮车的速度〉2车碰撞时的纵向夹角〉碰撞点;根据敏感性排序指导此类事故仿真重建,能明显减小车速误差及各参与方的最终位置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电动事故 PC-CRASH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参数敏感性 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两轮车事故中不同头盔对地面碰撞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勇 何勇 +3 位作者 林丽雅 李永强 陈意升 冯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5-65,93,共12页
在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地面碰撞是导致骑车人头部产生致命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头盔作为重要的头部损伤防护部件,其对骑车人头部-地面碰撞的防护性能是设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首先根据真实头盔几何尺寸建立3款头盔有限元模型(全盔a,b... 在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地面碰撞是导致骑车人头部产生致命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头盔作为重要的头部损伤防护部件,其对骑车人头部-地面碰撞的防护性能是设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首先根据真实头盔几何尺寸建立3款头盔有限元模型(全盔a,b,半盔),结合物理跌落试验进行模型验证。通过3起电动两轮车事故的深度重建,分析3款头盔在落地冲击中对头部颅骨骨折损伤指标(HIC)及重度脑损伤指标(峰值合角加速度、头部碰撞能量、最大主应变、累积应变损伤测量准则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案例1中,全盔a和全盔b将颅骨骨折风险由100%均降低到了10%以内;半盔在与地面碰撞中,帽檐受到的冲击力使径向接地的泡沫发生偏移,泡沫过早触底导致其对颅骨骨折风险仅降低至98%。案例2和案例3中,3款头盔均将颅骨骨折风险降低90%以上。3起案例中,无论全盔a,b还是半盔,对PAA和MPS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尽管在CSDM0.25预测的重度脑损伤风险下,全盔a,b防护效果优于半盔,仍需进一步优化头盔对旋转载荷的防护性能。该结果对电动两轮车骑车人头部保护和头盔防护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事故 -地面碰撞 头盔防护性能 深度事故重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故重建的骑车人头部碰撞测评工况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龙永程 费敬 +2 位作者 李雪玲 谭普元 李凡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了研究交通事故中两轮车骑车人头部碰撞工况,通过事故重建对汽车-两轮车碰撞模型进行验证,针对轿车和SUV车型分析了头部碰撞区域、速度和角度的差异,结合现有行人保护测评要求提出了测评建议。结果表明:骑车人头部碰撞速度与行人头部... 为了研究交通事故中两轮车骑车人头部碰撞工况,通过事故重建对汽车-两轮车碰撞模型进行验证,针对轿车和SUV车型分析了头部碰撞区域、速度和角度的差异,结合现有行人保护测评要求提出了测评建议。结果表明:骑车人头部碰撞速度与行人头部碰撞速度差别不大;对于发动机罩前缘高度不高于850 mm的车辆,头部碰撞区域建议将包络线(WAD)范围从2 100 mm扩大至2 300 mm,碰撞角度为45°;对于发动机罩前缘高度高于850 mm的车辆,无需扩大头部碰撞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头部碰撞 事故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