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轮激励含相位差的汽车高维非线性超混沌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威
李瑰贤
宋玉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4,115,共4页
分析了四轮激励具有时间延迟的汽车14维非自治动力学系统,在前后轮激励相位差作为分岔参数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全局分岔特性分析,频谱分析,通过Poincare映射得到其超混沌吸引子;具体计算了特定参数条件下高维自治系统的各维李亚谱诺夫指...
分析了四轮激励具有时间延迟的汽车14维非自治动力学系统,在前后轮激励相位差作为分岔参数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全局分岔特性分析,频谱分析,通过Poincare映射得到其超混沌吸引子;具体计算了特定参数条件下高维自治系统的各维李亚谱诺夫指数及特定区间的李亚谱诺夫指数谱,通过对李亚谱诺夫指数的定量研究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超混沌特性;数值研究表明:在分岔参数的特定区间系统存在混沌、超混沌运动;同时分岔图也具体指明了非线性系统的失稳区间;分析结果对不同路面汽车的动力学设计及其混沌动力学控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非线性动力学
全局分岔
POINCARE映射
超混沌特性
李亚谱诺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驱动力矩对汽车转向驱动分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宪彬
施树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6-1186,1216,共12页
为研究驱动力矩对汽车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以引入驱动力矩的5自由度汽车二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利用前轮转角作为中间变量,建立了相应的7自由度自治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驱动方式下,驱动力矩对汽车转向驱动分岔的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为研究驱动力矩对汽车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以引入驱动力矩的5自由度汽车二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利用前轮转角作为中间变量,建立了相应的7自由度自治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驱动方式下,驱动力矩对汽车转向驱动分岔的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以前轮驱动汽车为例,利用相空间、状态变量时间序列、功率谱密度和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驱动力矩对转向驱动分岔特征影响的动力学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驱动力矩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汽车动力学系统的分岔特征,在分析汽车的动力学分岔特征时应同时考虑前轮转角和驱动力矩两个分岔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非线性动力学
驱
动力
矩
转向驱动耦合工况
分岔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驾驶员预瞄时间与公路弯道半径的耦合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宪彬
韩红
施树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9-255,共7页
为了研究驾驶员预瞄时间与公路弯道半径耦合特征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人-车-路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基于实际道路数据的仿真试验,分析了驾驶员预瞄时间和弯道半径对汽车动力学特征和路径跟踪情况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
为了研究驾驶员预瞄时间与公路弯道半径耦合特征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人-车-路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基于实际道路数据的仿真试验,分析了驾驶员预瞄时间和弯道半径对汽车动力学特征和路径跟踪情况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相轨迹变化、轮胎侧向力、汽车行驶轨迹偏差、车身姿态变化、汽车状态变量(纵向速度、侧向速度、横摆角速度)参数,分析了驾驶员预瞄时间和公路弯道半径的耦合特征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员预瞄时间与公路弯道半径存在显著的耦合特征,当汽车的纵向速度、道路横坡度相同时,随着驾驶员的预瞄时间缩短,汽车安全运行所需的弯道最小半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预瞄时间
公路弯道半径
人-车-路系统
动力学
模型
汽车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轮激励含相位差的汽车高维非线性超混沌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威
李瑰贤
宋玉玲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哈尔滨北方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4,115,共4页
基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7018)资助
文摘
分析了四轮激励具有时间延迟的汽车14维非自治动力学系统,在前后轮激励相位差作为分岔参数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全局分岔特性分析,频谱分析,通过Poincare映射得到其超混沌吸引子;具体计算了特定参数条件下高维自治系统的各维李亚谱诺夫指数及特定区间的李亚谱诺夫指数谱,通过对李亚谱诺夫指数的定量研究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超混沌特性;数值研究表明:在分岔参数的特定区间系统存在混沌、超混沌运动;同时分岔图也具体指明了非线性系统的失稳区间;分析结果对不同路面汽车的动力学设计及其混沌动力学控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汽车非线性动力学
全局分岔
POINCARE映射
超混沌特性
李亚谱诺夫指数
Keywords
vehicle nonlinear dynamics
global bifurcation
hyper chaotic movement
lyapunov exponent
Poincare map
分类号
U270.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驱动力矩对汽车转向驱动分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宪彬
施树明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出处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6-1186,1216,共12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572015CB15)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50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5199)资助
文摘
为研究驱动力矩对汽车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以引入驱动力矩的5自由度汽车二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利用前轮转角作为中间变量,建立了相应的7自由度自治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驱动方式下,驱动力矩对汽车转向驱动分岔的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以前轮驱动汽车为例,利用相空间、状态变量时间序列、功率谱密度和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驱动力矩对转向驱动分岔特征影响的动力学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驱动力矩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汽车动力学系统的分岔特征,在分析汽车的动力学分岔特征时应同时考虑前轮转角和驱动力矩两个分岔参数的影响。
关键词
汽车非线性动力学
驱
动力
矩
转向驱动耦合工况
分岔
混沌
Keywords
vehicle nonl inear d y namic s
dr iving to rq u e
s te e r in g a n d d r iv in g c o u p l in g c o n d i t io n
b i fu r -cation
chaos
分类号
U463.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驾驶员预瞄时间与公路弯道半径的耦合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宪彬
韩红
施树明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出处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9-255,共7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572019BG04)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15052)。
文摘
为了研究驾驶员预瞄时间与公路弯道半径耦合特征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人-车-路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基于实际道路数据的仿真试验,分析了驾驶员预瞄时间和弯道半径对汽车动力学特征和路径跟踪情况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相轨迹变化、轮胎侧向力、汽车行驶轨迹偏差、车身姿态变化、汽车状态变量(纵向速度、侧向速度、横摆角速度)参数,分析了驾驶员预瞄时间和公路弯道半径的耦合特征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员预瞄时间与公路弯道半径存在显著的耦合特征,当汽车的纵向速度、道路横坡度相同时,随着驾驶员的预瞄时间缩短,汽车安全运行所需的弯道最小半径增大.
关键词
驾驶员
预瞄时间
公路弯道半径
人-车-路系统
动力学
模型
汽车非线性动力学
Keywords
driver
preview time
road bend radius
driver-vehicle-road system dynamics model
vehicle nonlinear dynamic
分类号
U461.9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轮激励含相位差的汽车高维非线性超混沌动力学特性研究
王威
李瑰贤
宋玉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驱动力矩对汽车转向驱动分岔的影响分析
王宪彬
施树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驾驶员预瞄时间与公路弯道半径的耦合特征
王宪彬
韩红
施树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