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行驶方向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棻 赵又群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51-1153,共3页
在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操纵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将驾驶员模型参数变化范围用区间数表示,用遗传算法对非对称区间矩阵特征值问题进行求解,从系统与控制理论角度定量地揭示了驾驶员对汽车行驶方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 在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操纵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将驾驶员模型参数变化范围用区间数表示,用遗传算法对非对称区间矩阵特征值问题进行求解,从系统与控制理论角度定量地揭示了驾驶员对汽车行驶方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应用于“使车适合于人”的汽车操纵动力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 方向稳定性 遗传算法 区间矩阵 特征值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的力输入控制与角输入控制及其对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的影响
2
作者 郭孔辉 朱宏巍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2,共4页
讨论两种与不同驾驶员转向控制策略相应的人-车闭环系统的运动特征。在描述驾驶员操纵汽车转向时可以认为驾驶员有两种操纵方式,即通过给转向盘施加转向力矩或通过使转向盘转过一定角度来实施其转向策略,分别称这两种控制方式为力输... 讨论两种与不同驾驶员转向控制策略相应的人-车闭环系统的运动特征。在描述驾驶员操纵汽车转向时可以认为驾驶员有两种操纵方式,即通过给转向盘施加转向力矩或通过使转向盘转过一定角度来实施其转向策略,分别称这两种控制方式为力输入控制与角输入控制。仿真计算表明,当不足转向度小的汽车高速行驶时.驾驶员采用力输入控制策略具有更小的跟随误差。在力输入控制下,驾驶员校正参数的变化范围也比采用角输入控制策略的小得多。这说明力输入控制对车况的改变比角输入控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操纵性 驾驶员模型 汽车闭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员—汽车系统操纵性能模拟器试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宗长富 郭孔辉 刘蕴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44-1047,共4页
通过对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操纵性的理论分析和闭环仿真 ,研究并提出了闭环系统操纵性能模拟器试验评价方法和指标 ;利用吉林大学的开发型驾驶模拟器 ( ADSL驾驶模拟器 )验证了综合评价指标与驾驶员主观评价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达到 0 .... 通过对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操纵性的理论分析和闭环仿真 ,研究并提出了闭环系统操纵性能模拟器试验评价方法和指标 ;利用吉林大学的开发型驾驶模拟器 ( ADSL驾驶模拟器 )验证了综合评价指标与驾驶员主观评价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达到 0 .995 6,结果表明 ,提出的模拟器试验评价指标是合理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 操纵性能 客观评价 模拟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疲劳孕育过程的闭环驾驶系统特性研究
4
作者 赵栓峰 徐光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81-1485,共5页
为了揭示驾驶动作、车辆行驶状态与驾驶员疲劳孕育过程之间的联系,为驾驶员疲劳早期预警提供理论依据,构建了一套涵盖驾驶员疲劳孕育过程的驾驶员模型。采用预瞄—跟随理论推导出预瞄神经网络权值的解析表达,得出神经网络权值仅与车辆... 为了揭示驾驶动作、车辆行驶状态与驾驶员疲劳孕育过程之间的联系,为驾驶员疲劳早期预警提供理论依据,构建了一套涵盖驾驶员疲劳孕育过程的驾驶员模型。采用预瞄—跟随理论推导出预瞄神经网络权值的解析表达,得出神经网络权值仅与车辆本身的动力学参数有关而与驾驶路径无关的结论。利用人体疲劳特征符合Sigmoid函数的高低增益区的数学特性推导出了驾驶员神经反应时间、动作反应时间与疲劳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双移线、垂直弯道两种路况为例,对疲劳孕育过程中驾驶员操作动作及车辆行驶状态变化进行仿真,结果显示与已有的试验研究结论相符,从而证明提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疲劳孕育 驾驶员—汽车—道路闭环系统 预瞄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5
5
作者 赵又群 尹浩 +1 位作者 张丽霞 郭孔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2,共6页
在回顾汽车操纵动力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重要性,列举了三类汽车操纵动力学研究方法。描述了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内涵,并给出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和一些应用实例。最后,根据汽车操纵动力学发展史预测,汽车操纵... 在回顾汽车操纵动力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重要性,列举了三类汽车操纵动力学研究方法。描述了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内涵,并给出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和一些应用实例。最后,根据汽车操纵动力学发展史预测,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发展有可能会导致汽车操纵动力学性能的显著提高,并解决现今流行的汽车操纵动力学中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操纵动力学 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 逆问题 现状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转向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联合优化及仿真研究
6
作者 陆子玉 赵又群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6年第11期25-27,41,共4页
首先在考虑汽车和驾驶员等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已有的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的操纵性评价指标、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四轮转向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的加权操纵稳定性指标J0;然后考虑各种车速的重要性,提出了考虑车速影响的... 首先在考虑汽车和驾驶员等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已有的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的操纵性评价指标、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四轮转向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的加权操纵稳定性指标J0;然后考虑各种车速的重要性,提出了考虑车速影响的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操纵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J。最后对操纵性和稳定性进行联合优化,从理论上指导四轮转向汽车相关结构参数设计,对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转向 联合优化 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 操纵性 运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