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用钢板表面粗糙度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五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目的为了满足汽车制造钢板选材和规范汽车钢板进厂检验评价的需求,总结国内外表面粗糙度测量标准的特点,通过与国内外试验室开展比对试验,在积累大量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种汽车板表面粗糙度检测试验方法。方法针对汽车材料试验室... 目的为了满足汽车制造钢板选材和规范汽车钢板进厂检验评价的需求,总结国内外表面粗糙度测量标准的特点,通过与国内外试验室开展比对试验,在积累大量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种汽车板表面粗糙度检测试验方法。方法针对汽车材料试验室钢板表面粗糙度测试的实际需求,设计完整的规范仪器测量条件设置和评价条件选择内容,制定测量汽车板表面粗糙度的100 mm×100 mm正方形试样上的编号、轧向标注和具体测量位置图,规范测试位置;提出试样制备要求;描述关键测试流程要求,形成一套方便测试现场使用的标准化作业程序。结果汽车用毛化冷轧板的表面结构,决定了取样长度分别为0.8 mm和2.5 mm时,表面粗糙度测量值相差不大;热轧板的表面粗糙度测量值,符合随取样长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规律。结论该试验方法是与ISO国际标准接轨、突出现场实用性,可在汽车行业通用的汽车板表面粗糙度检测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钢板 冷轧板 热轧板 表面粗糙度 试验方法 标准化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电镀锌板表面线缺陷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汝继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5-246,249,共3页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汽车用电镀锌钢板表面线缺陷形貌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镀锌板正常部位与缺陷部位表面差别很大,去除锌镀层后对应部位的显微织构也有明显的不同,基板{111}面织构比例越高,镀锌板表面缺陷越低,而高斯...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汽车用电镀锌钢板表面线缺陷形貌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镀锌板正常部位与缺陷部位表面差别很大,去除锌镀层后对应部位的显微织构也有明显的不同,基板{111}面织构比例越高,镀锌板表面缺陷越低,而高斯织构{110}<001>、立方织构{100}<001>或旋转立方织构{100}<011>等非{111}织构比例增加时,缺陷出现的几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钢板 电镀锌钢板 线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锌烘烤硬化钢板合金化退火过程中镀层表面合金相形成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先明 刘立斌 +3 位作者 黄国幸 贾兵然 李俊 张理扬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6,共4页
对热镀锌烘烤硬化钢板进行了合金化处理,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化镀层表面的组织形貌,并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锌层的表面相组成,对所研究的结果用相图计算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450℃时在合金化退火开始时间段镀层为η相,20 s左右部分ζ... 对热镀锌烘烤硬化钢板进行了合金化处理,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化镀层表面的组织形貌,并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锌层的表面相组成,对所研究的结果用相图计算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450℃时在合金化退火开始时间段镀层为η相,20 s左右部分ζ相长至镀层表面,30 s后表面主要为ζ相,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到300 s镀层大部分为δ相,不再发生相变,合金化结束;500℃时合金化过程基本与450℃一致,但退火3 s后表面就已出现少量的ζ相,而9 s后表面基本由δ相和ζ相混合组成,退火时间达到20 s后表面已完全为δ相;550℃时退化3 s后表面出现少量的δ相,到9 s后镀层几乎全部由δ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钢板 热镀锌板 合金化退火 相变 相图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热镀锌工艺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2
4
作者 徐秀清 王顺兴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连续热镀锌工艺的进展及差距,主要包括热镀锌工艺方法、工艺流程和热镀锌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并进一步介绍了几种汽车用高强度镀锌钢板及应用前景。此外,针对目前热镀锌工艺存在的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指出应在还原工艺... 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连续热镀锌工艺的进展及差距,主要包括热镀锌工艺方法、工艺流程和热镀锌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并进一步介绍了几种汽车用高强度镀锌钢板及应用前景。此外,针对目前热镀锌工艺存在的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指出应在还原工艺上进行改进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热镀锌 工艺过程 设备 高强度钢板 优化 汽车用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