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正面碰撞工艺实验假人的研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余翔 袁中凡 +1 位作者 郭祚达 林大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简述了人体损伤机理和损伤指标 ,并介绍了按照亚洲人身材特点研制出的汽车正面碰撞工艺实验假人的结构特点。该假人的设计准则是模拟真人的生物力学结构和保证较好的抗冲击性。对初研制的假人 ,进行了简易碰撞实验 ,数据由专门的信号处... 简述了人体损伤机理和损伤指标 ,并介绍了按照亚洲人身材特点研制出的汽车正面碰撞工艺实验假人的结构特点。该假人的设计准则是模拟真人的生物力学结构和保证较好的抗冲击性。对初研制的假人 ,进行了简易碰撞实验 ,数据由专门的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分析。该系统包含了一套应用VisualC ++自开发的测量系统及友好的人机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机理 损伤指标 汽车正面碰撞工艺实验假人 测量系统 设计方法 汽车安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应变率对汽车碰撞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国春 成艾国 +1 位作者 高晖 钟志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2-485,共4页
为研究材料应变率对整车碰撞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某微型车正面碰撞仿真有限元模型,对车身前部进行了考虑和不考虑材料应变率效应的正面碰撞仿真,并在碰撞变形、B柱加速度、碰撞力和碰撞能量等方面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材料的应变... 为研究材料应变率对整车碰撞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某微型车正面碰撞仿真有限元模型,对车身前部进行了考虑和不考虑材料应变率效应的正面碰撞仿真,并在碰撞变形、B柱加速度、碰撞力和碰撞能量等方面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材料的应变率对整车碰撞性能的主要参数有较大的影响,考虑材料应变率效应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正面碰撞 应变率效应 B柱加速度 碰撞 碰撞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碰撞中基于中国人体尺寸的假人损伤响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颜凌波 解文娜 +3 位作者 许伟 曹立波 戴宏亮 张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7,共9页
为探究中国乘员在汽车正面碰撞中的损伤响应,基于中国人体尺寸和现有混Ⅲ 50百分位假人有限元模型,采用全体段缩放方法建立了符合中国人体尺寸特征的中国人50百分位男性假人有限元模型。采用LS-DYNA建立并验证了某量产车型的驾驶员侧约... 为探究中国乘员在汽车正面碰撞中的损伤响应,基于中国人体尺寸和现有混Ⅲ 50百分位假人有限元模型,采用全体段缩放方法建立了符合中国人体尺寸特征的中国人50百分位男性假人有限元模型。采用LS-DYNA建立并验证了某量产车型的驾驶员侧约束系统模型,对比分析了中国人50百分位男性假人与混Ⅲ 50百分位假人在同一正面碰撞工况下的损伤响应,并研究了安全气囊的起爆时间、排气孔直径和气体质量流率3个参数对两种假人的损伤影响。结果表明,与混Ⅲ 50百分位男性假人相比,中国50百分位男性假人的头部损伤风险较大,而胸部损伤可能较小;对于混Ⅲ 50百分位男性假人是最优的安全气囊参数未必能给对应的中国假人提供最优的保护,部分安全气囊参数对两种假人损伤的影响趋势甚至是相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体尺寸 假人 汽车正面碰撞 损伤响应 安全气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E的汽车碰撞优化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雷刚 王希杰 张攀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8-12,共5页
建立了整车的有限元模型,对整车模型进行正面碰撞仿真分析,根据国标评价标准对车身加速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汽车安全性进行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得到最优的试验方案。优化结果表明,相比... 建立了整车的有限元模型,对整车模型进行正面碰撞仿真分析,根据国标评价标准对车身加速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汽车安全性进行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得到最优的试验方案。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初始设计方案,优化后的方案明显降低了车身加速度,增强了汽车的耐撞性,为汽车正面碰撞安全设计与改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正面碰撞 有限元分析 DOE分析 耐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承载式车身正面碰撞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永春 陈思忠 居襄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84,92,共5页
本文阐述了整车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对一具体车型进行了正面碰撞的模拟仿真。根据分析的结果和非承载车身的设计原则对该车身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非承载式车身 数值分析 正面碰撞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碰撞计算机模拟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广耀 樊新华 +1 位作者 邸建卫 付东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20-1024,共5页
针对某型轿车进行了正面和侧面碰撞计算机模拟分析与评价.建立了含50百分位的HybridⅢ型假人及安全带约束系统的整车有限元模型,根据动态非线性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建立碰撞过程描述方程和结构有限元离散化方程.在LS-DYNA环境下,对整车... 针对某型轿车进行了正面和侧面碰撞计算机模拟分析与评价.建立了含50百分位的HybridⅢ型假人及安全带约束系统的整车有限元模型,根据动态非线性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建立碰撞过程描述方程和结构有限元离散化方程.在LS-DYNA环境下,对整车集成系统进行了正面和侧面碰撞的数值模拟和分析,求解出了碰撞时整车位移、速度和加速时间,并分析了该车在碰撞过程中主要吸能部件的吸能效果及能量与力的传播途径,以及假人的伤害程度.仿真结果表明,含假人的汽车碰撞过程计算机模拟,不仅能预测汽车结构本身的耐撞性能,还能较准确地预测碰撞过程中乘员的响应与伤害程度,对于减少实车碰撞试验次数,加快新车型开发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正面碰撞 侧面碰撞 人体模型 有限元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能目标的汽车前端结构刚度匹配性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召阔 成思源 张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6-170,共5页
汽车被动安全开发中,一般通过设置薄壁梁吸能结构的强度梯度来满足不同程度的碰撞工况下吸能要求。而充分且稳定的变形,将有利于提高结构吸能效率以及保证较好的维修经济性。以中大型乘用车前端结构在正面碰撞工况下合理的吸能占比作为... 汽车被动安全开发中,一般通过设置薄壁梁吸能结构的强度梯度来满足不同程度的碰撞工况下吸能要求。而充分且稳定的变形,将有利于提高结构吸能效率以及保证较好的维修经济性。以中大型乘用车前端结构在正面碰撞工况下合理的吸能占比作为设计目标值,借助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间刚度匹配性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吸能目标的汽车前端结构刚度匹配性设计方法,在满足吸能要求的同时,其结构间的刚度匹配性较好,在不同程度的碰撞工况下,都能按照理想的模式发生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正面碰撞 前端吸能结构 吸能目标 刚度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工程》2010年(第32卷)1~12期总目次
8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I0001-I0003,共3页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 行人保护 混合动力 柴油机 压燃发动机 2010 汽车正面碰撞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乘用车地板纵梁抗撞性优化方法研究
9
作者 韩乐凯 陈光 +1 位作者 甄冬 陈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6-80,84,共6页
汽车车身地板纵梁前端和地板纵梁的抗撞性直接影响到汽车正面碰撞时侵入量的大小。汽车碰撞中该部位的运动和变形形式复杂,结构设计变量多,是汽车车身抗撞性设计的难点部位。以减小驾驶室侵入量为目标,建立地板纵梁前端和地板纵梁碰撞... 汽车车身地板纵梁前端和地板纵梁的抗撞性直接影响到汽车正面碰撞时侵入量的大小。汽车碰撞中该部位的运动和变形形式复杂,结构设计变量多,是汽车车身抗撞性设计的难点部位。以减小驾驶室侵入量为目标,建立地板纵梁前端和地板纵梁碰撞变形的简化机构,利用限度分析法,结合薄壁梁最大弯曲力矩理论,将地板纵梁前端和地板纵梁的变形量目标转化为该部位最大弯曲力矩。采用帽形薄壁梁最大弯曲力矩理论公式,考虑结构质量因素,进行结构尺寸、厚度和材料的选择。在65km/h正面全宽刚性碰撞工况中,采用该方法获得的优化结构可使加速度峰值降低72.4m/s^(2),驾驶员侧左脚处和转向节处侵入量分别降低21.1mm和25.8mm,达到了将最大侵入量控制在150mm以内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正面碰撞 纵梁 限度分析 帽形薄壁梁 最大弯曲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