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 |
何宏林
孙昭民
王世元
王纪强
董绍鹏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2
|
|
2
|
四川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构造初步调查与发震背景分析 |
董树文
张岳桥
龙长兴
吴珍汉
安美建
张永双
杨农
陈正乐
雷伟志
施炜
石菊松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5
|
|
3
|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北川以北段的基本特征 |
李传友
叶建青
谢富仁
郑文俊
韩用兵
刘玉法
王伟涛
魏占玉
赵冬
马保起
任俊杰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3
|
|
4
|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
徐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马保起
陈杰
周荣军
何宏林
田勤俭
何玉林
王志才
孙昭民
冯希杰
于贵华
陈立春
陈桂华
于慎鄂
冉勇康
李细光
李陈侠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45
|
|
5
|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与岩性关系 |
王萍
付碧宏
张斌
孔屏
王刚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8
|
|
6
|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 |
周庆
徐锡伟
于贵华
陈献程
何宏林
尹功明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7
|
|
7
|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白沙河段破裂及其位移特征 |
何宏林
孙昭民
魏占玉
董绍鹏
高翔
王世元
王纪强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0
|
|
8
|
高精度测量方法在汶川M_S 8.0地震地表破裂带考察中的应用 |
李峰
徐锡伟
陈桂华
董绍鹏
魏占玉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9
|
汶川8.0级地震小鱼洞地表破裂带古地震事件的光释光测年 |
杨会丽
陈杰
冉勇康
刘进峰
王昌盛
李峰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10
|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多断裂破裂的近地表同震滑移及滑移分解 |
陈桂华
徐锡伟
于贵华
安艳芬
袁仁茂
郭婷婷
高翔
杨虎
谭锡斌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7
|
|
11
|
龙门山山前疑似汶川M_S 8.0地震地表破裂的浅层地震反射调查 |
刘保金
杨晓平
酆少英
寇昆朋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2
|
汶川M_S8.0地震中央断裂北段地表破裂特征 |
乔宝成
李勇
董顺利
闫亮
陈浩
马博琳
|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3
|
地表破裂型逆断层地表缩短量计算方法探讨——以汶川M_S 8.0地震地表变形为例 |
王虎
冉勇康
陈立春
史翔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14
|
汶川MS8.0地震中央断裂东北端地表破裂特征及其构造含义 |
安艳芬
韩竹军
董绍鹏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5
|
汶川M_S 8.0地震地表破裂带北端位置的修订 |
李传友
魏占玉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3
|
|
16
|
汶川M_s 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近断层水平缩短量研究 |
王虎
冉勇康
陈立春
陈文山
杨志成
徐锡伟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7
|
汶川M_S8.0地震绵竹县汉旺镇周边地表破裂带展布方式及其震害意义 |
孙昌斌
谢新生
江娃利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8
|
近地表倾角和无地表破裂前期逆冲地震对汶川M_S8.0地震逆冲滑动量随深度分布形态的影响 |
连尉平
唐方头
李丽
王阅兵
陈为涛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9
|
对2008年汶川M_S8.0地震沿龙门山后山出现地表破裂现象的讨论 |
谢新生
江娃利
冯西英
|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0
|
汶川M_S 8.0地震基岩中的地表破裂 |
李细光
于贵华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