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灾后旅游重建的“汶川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郑柳青 邱云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汶川经过近三年的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其旅游业复兴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课题组总结出汶川灾后旅游振兴发展的"三高一统"模式,即高目标引导、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统筹整体推进旅游重建工作,实现以旅游为主... 汶川经过近三年的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其旅游业复兴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课题组总结出汶川灾后旅游振兴发展的"三高一统"模式,即高目标引导、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统筹整体推进旅游重建工作,实现以旅游为主导,整体推进交通条件和接待设施升级、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旅游资源整合和路线打造、民族文化保护和新文化注入、标准规范和品牌树立等重建路径,进而实现了旅游支撑系统改善、特色旅游村寨集镇、旅游带动产业升级、旅游布局科学合理、旅游文化彰显、旅游形象提升等六大突出绩效,最终全面实现灾后旅游产业振兴。"汶川模式"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模式 灾后重建 旅游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震构造呈复杂空间关系下相互影响发震的机理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安宁 郭增建 +2 位作者 张津 赵乘程 张炜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6-202,共7页
对发震构造呈复杂几何关系(发震构造在平面投影呈非平行关系)下彼此发震影响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从发震的"垂震底继"影响关系研究了1933年迭溪地震M7.5和1976年松潘MS7.2地震对后来发生汶川M8地震的龙门山地震构造的孕震能量... 对发震构造呈复杂几何关系(发震构造在平面投影呈非平行关系)下彼此发震影响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从发震的"垂震底继"影响关系研究了1933年迭溪地震M7.5和1976年松潘MS7.2地震对后来发生汶川M8地震的龙门山地震构造的孕震能量叠加的加震作用;同时也指出汶川8级地震对周边断裂的减震作用,计算并指出了其影响减震的距离。研究对CPSHA中对发震构造呈复杂几何关系时,如何确定地震带内各潜在的震源空间分布函数fi,mj提供了大震加减震的判断理论依据。还讨论了汶川地震孕震模式的更复杂性,针对某些用巴颜喀拉块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挤压龙门山孕震构造,进而解释汶川地震的逆冲性所带来的矛盾的观点,对其孕震的复杂性提出了问题所在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构造 相互影响 2008年地震 1933年叠溪地震 1976年松潘地震 地震孕震模式 巴颜喀拉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