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微量元素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王正东 刘玮 +6 位作者 韩海霞 孙艳 刘杰 雷秋霞 刘伟 陈甫 李福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汶上芦花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450、750 g/t复合微量元素...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汶上芦花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450、750 g/t复合微量元素。预试期2周,饲喂基础日粮,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添加1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P<0.05);添加450 g/t和7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平均蛋重、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P<0.05)。2)各复合微量元素添加组显著提高了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壳比例(P<0.05)。3)添加150 g/t复合微量元素有提高血清钙含量的趋势(P=0.065),可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钙结合蛋白(S100B)、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C)、促黄体生成素(LH)和降钙素(CT)浓度(P<0.05);添加4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血清钙含量,T-AOC、GSH-Px活性、SOD活性及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S100B、PTH、LH、雌二醇(E2)和CT浓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7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血清钙含量,T-AOC、GSH-Px活性、SOD活性、IgG、IgM、S100B、LH、E2、CT浓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复合微量元素能显著改善汶上芦花鸡的产蛋性能、蛋壳质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添加水平为450 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复合微量元素 生产性能 血清指标 蛋壳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上芦花鸡催乳素基因外显子2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福伟 韩海霞 +4 位作者 雷秋霞 周艳 高金波 刘玮 曹顶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4-188,共5页
本研究以汶上芦花鸡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对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外显子2进行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汶上芦花鸡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RL基因外显子2存在1个多态性位点,该位点由于在3838bp发生C→... 本研究以汶上芦花鸡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对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外显子2进行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汶上芦花鸡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RL基因外显子2存在1个多态性位点,该位点由于在3838bp发生C→T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 3种基因型,并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由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BB基因型和等位基因B的频率最高;3种基因型(AA、AB和BB)在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300日龄体重、300日龄蛋重的繁殖性状指标上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表明PRL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汶上芦花鸡繁殖性状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素基因 PCR-SSCP 汶上芦花鸡 繁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寿光鸡和汶上芦花鸡肉用性能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艳 曹顶国 +5 位作者 雷秋霞 韩海霞 李福伟 武彬 李桂明 逯岩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随机选取相同环境下饲养的90日龄汶上芦花鸡和寿光鸡各30只,测定其肉用性能,并进行品种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0日龄的活体重汶上芦花鸡为939.35 g,寿光鸡为1 504 g;寿光鸡在活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翅比率性状上极显著高于芦花鸡(... 随机选取相同环境下饲养的90日龄汶上芦花鸡和寿光鸡各30只,测定其肉用性能,并进行品种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0日龄的活体重汶上芦花鸡为939.35 g,寿光鸡为1 504 g;寿光鸡在活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翅比率性状上极显著高于芦花鸡(P<0.01),而芦花鸡在屠体率和腿比率性状上极显著优于寿光鸡(P<0.01),半净膛率显著优于寿光鸡(P<0.05)。两个地方鸡种的胸肌pH值在宰后15 min至宰后24 h内均呈下降趋势,各时期pH值均符合正常肌肉要求范围。芦花鸡在腹脂重、腹脂率和肌内脂肪性状上高于寿光鸡,但只在腹脂率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光 汶上芦花鸡 肉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喙对汶上芦花鸡育雏育成期生产、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金波 李福伟 +6 位作者 韩海霞 刘玮 曹顶国 雷秋霞 周艳 刘杰 仲菊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16-119,共4页
为探明断喙对汶上芦花鸡育雏育成期生产、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将2 000只1日龄汶上芦花鸡雏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14日龄采用热刀断喙,对照组不进行断喙。2~7周龄间,测定体重、料重比、死淘率、胫长、龙骨长、胸宽等指标。结果表明:... 为探明断喙对汶上芦花鸡育雏育成期生产、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将2 000只1日龄汶上芦花鸡雏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14日龄采用热刀断喙,对照组不进行断喙。2~7周龄间,测定体重、料重比、死淘率、胫长、龙骨长、胸宽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料重比降低,体重显著降低(P<0.05),死淘率增高;第3~5周龄时试验组胫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龙骨长和胸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断喙可以提高育雏育成期的饲料利用率,但对其生产、生长性能会有不利影响,建议14日龄时对汶上芦花鸡不进行热刀断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育雏育成期 断喙 生产性能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上芦花鸡及其制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桂菊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年第11期30-32,共3页
汶上芦花鸡历史悠久,是山东省地方良种鸡之一。2002年10月,被山东省列入地方良种家禽重点保护名录,其传统的蛋肉制品主要是供城乡家庭食用,还供应济宁及周边地区的大小饭店,炖鸡、炒鸡、黄焖鸡等已成为饭店的一大特色菜。本文介绍了汶... 汶上芦花鸡历史悠久,是山东省地方良种鸡之一。2002年10月,被山东省列入地方良种家禽重点保护名录,其传统的蛋肉制品主要是供城乡家庭食用,还供应济宁及周边地区的大小饭店,炖鸡、炒鸡、黄焖鸡等已成为饭店的一大特色菜。本文介绍了汶上芦花鸡的养殖、地方标准和蛋肉的传统制品、现代制品,并讨论了蛋肉制品的开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蛋肉制品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上芦花鸡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杜胭脂 陈玉霞 +3 位作者 康丽 徐来祥 唐辉 姜运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16-1621,共6页
为了评估汶上芦花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联合推荐的27对微卫星引物,对济宁汶上芦花鸡的100个个体(60只母鸡,40只公鸡)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了该群体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为了评估汶上芦花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联合推荐的27对微卫星引物,对济宁汶上芦花鸡的100个个体(60只母鸡,40只公鸡)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了该群体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共检测到86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从2个到6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185,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65 5和0.402 3。对分布在不同地方的3个群体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5~0.10。以上结果表明,汶上芦花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偏低,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这一优良地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Bio三代测序的高质量汶上芦花鸡基因组的组装 被引量:2
7
作者 薛倩 邢伟杰 +6 位作者 李国辉 周成浩 张会永 殷建玫 蒋一秀 朱云芬 韩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69-3881,共13页
【目的】汶上芦花鸡为中国唯一的芦花羽地方鸡品种资源,芦花基因可伴性遗传,芦花羽性状可用于雏鸡的自别雌雄。试验旨在丰富家鸡基因组信息,获取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序列,为鸡伴性芦花羽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汶上芦花鸡为试... 【目的】汶上芦花鸡为中国唯一的芦花羽地方鸡品种资源,芦花基因可伴性遗传,芦花羽性状可用于雏鸡的自别雌雄。试验旨在丰富家鸡基因组信息,获取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序列,为鸡伴性芦花羽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汶上芦花鸡为试验动物,基于BGI MGISEQ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基因组特征评估,利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Hi-C技术组装及构建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信息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和功能注释。【结果】试验共获得BGI二代测序数据量59.70 Gb;获得PacBio三代测序数据量31.13 Gb,reads平均长度为15362 bp;获得Hi-C数据量95.37 Gb;拼接和初步组装得到基因组大小为1.12 Gb,经Hi-C辅助组装后,共有1.07 Gb的序列挂载到41条染色体上,挂载率95.62%,基因组contigs N50为9.61 Mb,scaffold N50为91.29 Mb,BUSCO评估为98.50%,基因组连续性和完整度良好;预测基因组有22.57%的重复序列,有426个tRNAs、56个rRNAs、260个miRNAs和308个snRNAs;共预测得到蛋白编码基因17338个,其中96.00%的基因在数据库中得到了功能注释;组装获得汶上芦花鸡Z染色体长度约88.23 Mb,预测并注释到蛋白编码基因742个,这些基因显著富集于氨基酸、脂肪等代谢相关通路,在汶上芦花鸡Z染色体上准确定位了TYRP 1、CDKN 2 A、SLC 45 A 2等羽色相关基因。【结论】研究获得了汶上芦花鸡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丰富了家鸡基因组遗传信息,准确定位了Z染色体上一些羽色相关基因。研究结果可为从全基因组水平挖掘汶上芦花鸡优异性状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基因组组装 PacBio三代测序技术 基因组注释 Z染色体 伴性芦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筛选ALV-J感染汶上芦花鸡肝差异表达致病相关基因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会永 吴井生 +8 位作者 杨剑波 俞燕 薛倩 殷建玫 朱云芬 朱静 苏一军 李国辉 韩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03-2011,共9页
为挖掘感染ALV-J汶上芦花鸡的肝差异表达致病相关基因。本研究以汶上芦花鸡为试验素材,分别在42和300日龄进行ALV血液病毒分离检测筛选ALV阴性和阳性个体,对ALV阳性个体有病理变化的肝组织和阴性个体肝组织进行PCR检测,分别选取3只ALV阳... 为挖掘感染ALV-J汶上芦花鸡的肝差异表达致病相关基因。本研究以汶上芦花鸡为试验素材,分别在42和300日龄进行ALV血液病毒分离检测筛选ALV阴性和阳性个体,对ALV阳性个体有病理变化的肝组织和阴性个体肝组织进行PCR检测,分别选取3只ALV阳性(G1组)和阴性(G2组)个体的肝组织,并对G1组PCR产物测序、聚类分析确定ALV亚型,利用RNA-Seq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利用荧光定量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1组样品经PCR检测、PCR扩增产物测序和聚类分析确定ALV为J亚型,转录组分析发现,共有42个差异基因在GO和KEGG中富集,其中,上调基因18个,下调基因24个。随机选取的5个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相一致。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对刺激的反应、免疫系统等;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信号传导、疾病、新陈代谢等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了影响ALV-J致病性的多个基因和关键信号通路,为深入了解ALV-J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J亚群白血病病毒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上芦花鸡
9
作者 李德民 张淑会 +1 位作者 谷长杰 曹翠荣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19,共1页
汶上芦花鸡原产于山东省汶上县.它的特点是:体型小、成熟早,产蛋多而蛋小;肉质良好,味道鲜美.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形态特征 经济性状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上芦花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德民 《农村新技术》 2003年第9期32-32,共1页
汶上芦花鸡原产于山东汶上县。它的特点是:体型小、成熟早,产蛋多而蛋小;肉质良好,味道鲜美。 该品种鸡颈部挺立,头宽而短,稍现高昂;前驱稍窄。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地方品种 体型外貌 生产性能 品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上芦花鸡
11
《现代农业》 2004年第3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品种 体型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斑蛋7 d内的变化规律及暗斑对蛋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绪莉 杨佳林 +7 位作者 刘玮 韩海霞 雷秋霞 周艳 刘杰 曹顶国 陈甫 李福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97-2403,共7页
暗斑蛋是近年来鸡蛋生产中关注的热点。为探究鸡蛋暗斑变化规律及其对蛋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日龄和饲养环境相同的济宁百日鸡和汶上芦花鸡各500只,收集两个品种的鸡蛋各60枚,记录鸡蛋在产后0、1、2、3、4、12、24 h及3、5、7 d时暗斑... 暗斑蛋是近年来鸡蛋生产中关注的热点。为探究鸡蛋暗斑变化规律及其对蛋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日龄和饲养环境相同的济宁百日鸡和汶上芦花鸡各500只,收集两个品种的鸡蛋各60枚,记录鸡蛋在产后0、1、2、3、4、12、24 h及3、5、7 d时暗斑的变化情况,计算暗斑率;收集两个品种的新产鸡蛋各200枚,放置3 d后,选取每个品种正常蛋和四级暗斑蛋各30枚,进行蛋品质检测。结果显示,汶上芦花鸡的暗斑率低于济宁百日鸡。鸡蛋产出2 h开始出现暗斑,4~12 h为暗斑高发期,12 h~3 d为暗斑加重期,3~7 d正常蛋不再向暗斑蛋转变,但低等级暗斑蛋会向高等级暗斑蛋转变。两个品种的暗斑蛋和正常蛋的蛋壳厚度、蛋壳比例、蛋黄颜色、哈式单位差异均不显著(P>0.05)。济宁百日鸡正常蛋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暗斑蛋(P<0.05),汶上芦花鸡暗斑蛋和正常蛋的蛋白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时间是影响暗斑蛋产生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鸡蛋的暗斑产生率不同,且暗斑对蛋品质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济宁百日 暗斑蛋 蛋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