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汤加—斐济地区300km间断面的SdP转换波证据
被引量:
8
1
作者
谢彩霞
周元泽
+1 位作者
王卓君
欧东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1-1600,共10页
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的存在形态及其性质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构造运动以及地球内部物质运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地幔中可能存在的300km速度间断面,本文收集日本Hi-net地震台网所记录的2004年以来、震源深度在145~219km之间、且震级为mb...
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的存在形态及其性质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构造运动以及地球内部物质运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地幔中可能存在的300km速度间断面,本文收集日本Hi-net地震台网所记录的2004年以来、震源深度在145~219km之间、且震级为mb5.0~6.0之间的6个汤加—斐济地区地震的波形资料.利用4次根倾斜叠加方法对收集到的波形资料进行叠加处理,获得了相应的叠加灰度图,从中提取的离源下行的SdP次生转换震相,进而据此确认了汤加—斐济地区下方的300km深度附近的速度界面.因该界面起伏较小,更倾向于该界面为辉石的斜方到高压单斜相变面;同时基于转换震相的强度差异,我们发现该界面速度跃变量要大于410km间断面,因而俯冲带的化学分异和脱水过程产生的较轻物质可能在该界面处形成一定的聚集,使得汤加—斐济地区的该界面更容易被观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加-斐济地区
300km间断面
N次根倾斜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汤加—斐济地区300km间断面的SdP转换波证据
被引量:
8
1
作者
谢彩霞
周元泽
王卓君
欧东新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1-160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4065)资助
文摘
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的存在形态及其性质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构造运动以及地球内部物质运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地幔中可能存在的300km速度间断面,本文收集日本Hi-net地震台网所记录的2004年以来、震源深度在145~219km之间、且震级为mb5.0~6.0之间的6个汤加—斐济地区地震的波形资料.利用4次根倾斜叠加方法对收集到的波形资料进行叠加处理,获得了相应的叠加灰度图,从中提取的离源下行的SdP次生转换震相,进而据此确认了汤加—斐济地区下方的300km深度附近的速度界面.因该界面起伏较小,更倾向于该界面为辉石的斜方到高压单斜相变面;同时基于转换震相的强度差异,我们发现该界面速度跃变量要大于410km间断面,因而俯冲带的化学分异和脱水过程产生的较轻物质可能在该界面处形成一定的聚集,使得汤加—斐济地区的该界面更容易被观测到.
关键词
汤加-斐济地区
300km间断面
N次根倾斜叠加
Keywords
Tonga
-
Fiji region, 300 km discontinuity, N
-
th root slant stack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汤加—斐济地区300km间断面的SdP转换波证据
谢彩霞
周元泽
王卓君
欧东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