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材料传热储热性能强化
1
作者
熊亚选
高梓靖
+5 位作者
张艾桐露
钱向瑶
宋超宇
何苗
吴玉庭
丁玉龙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污泥焚烧炉渣+50%硝酸钾)导热性能的思路。通过制备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导热增强剂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石墨不适合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导热增强剂在熔化潜热改善方面是最优的,且添加氮化硼优于添加碳化硅;添加质量分数为2%氮化硼的样品的导热系数提升最为显著,在100~400℃时分别比样品SC3(不加导热增强剂)升高65%、93%、117%、203%;经历1000次加热/冷却循环后,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35.29 J/g,储热密度为292.1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40.90 J/g,储热密度为334.9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传热速率分别为0.16、0.17℃/s。研究结果初步证明碳化硅和氮化硼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硝酸钾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导热增强剂
储热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污泥焚烧灰渣在水泥中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2
作者
邓恺
李华兵
+1 位作者
袁淑婷
郭晓潞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6-1356,共11页
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结合试验配合比、水泥厂实测消耗排放数据及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数据,对污泥焚烧灰渣(ISSA)替代部分生料用于熟料生产、作为混合材用于水泥生产进行了综合环境负荷值评估及环境影响与抗压强度耦合评价。结...
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结合试验配合比、水泥厂实测消耗排放数据及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数据,对污泥焚烧灰渣(ISSA)替代部分生料用于熟料生产、作为混合材用于水泥生产进行了综合环境负荷值评估及环境影响与抗压强度耦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ISSA替代生料量的增加,熟料的温室效应(GWP)逐渐下降,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逐渐增加;ISSA掺量为3.6%(质量分数,下同)时,熟料的综合环境负荷值相比于水泥厂熟料下降1.05%;ISSA掺量为3.0%时,熟料的单位抗压强度综合环境负荷值最低。随着ISSA作为混合材掺量的增加,水泥的综合环境负荷值显著降低,GWP下降率最大;ISSA掺量达30.0%时,水泥的综合环境负荷值下降29.41%;ISSA掺量控制在20.0%以内时,水泥的单位抗压强度综合环境负荷值相对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生命周期评价
熟料
水泥
混合材
环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市政污泥焚烧灰渣处理模式的环境资源效益比较
被引量:
1
3
作者
魏顺
王瑶
+2 位作者
许云峰
钱光人
聂永有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将物质流法与生命周期评价法相结合,分析市政污泥焚烧灰渣填埋、灰渣替代黏土和灰渣磷回收与残渣替代黏土3种处置场景的环境影响,并利用成本效益评价法对3种处置情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灰渣资源化利用在矿产资源耗竭、...
将物质流法与生命周期评价法相结合,分析市政污泥焚烧灰渣填埋、灰渣替代黏土和灰渣磷回收与残渣替代黏土3种处置场景的环境影响,并利用成本效益评价法对3种处置情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灰渣资源化利用在矿产资源耗竭、酸化潜力、富营养化、淡水生态毒性、全球变暖、光化学效应等环境影响类别均优于灰渣填埋处置方式.灰渣磷回收与残渣替代黏土是最优处置场景,其净收益为141.21元/t灰渣.若将该方案推广至我国所有市政污水处理厂,可提取26.26万t/a的磷元素,共产生209.23万t/a的鸟粪石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处置模式
磷回收
生命周期环境评价
成本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材料传热储热性能强化
1
作者
熊亚选
高梓靖
张艾桐露
钱向瑶
宋超宇
何苗
吴玉庭
丁玉龙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未来新材料研究院
北京京能热力发展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
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英国伯明翰大学伯明翰储能中心
出处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基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KM201910016011)。
文摘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污泥焚烧炉渣+50%硝酸钾)导热性能的思路。通过制备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导热增强剂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石墨不适合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导热增强剂在熔化潜热改善方面是最优的,且添加氮化硼优于添加碳化硅;添加质量分数为2%氮化硼的样品的导热系数提升最为显著,在100~400℃时分别比样品SC3(不加导热增强剂)升高65%、93%、117%、203%;经历1000次加热/冷却循环后,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35.29 J/g,储热密度为292.1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40.90 J/g,储热密度为334.9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传热速率分别为0.16、0.17℃/s。研究结果初步证明碳化硅和氮化硼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是可行的。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硝酸钾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导热增强剂
储热性能
热稳定性
Keywords
sludge-incinerated ash and slag
potassium nitrat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enhance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thermal stability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泥焚烧灰渣在水泥中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2
作者
邓恺
李华兵
袁淑婷
郭晓潞
机构
华润水泥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6-1356,共11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B380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8241,12411530113)。
文摘
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结合试验配合比、水泥厂实测消耗排放数据及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数据,对污泥焚烧灰渣(ISSA)替代部分生料用于熟料生产、作为混合材用于水泥生产进行了综合环境负荷值评估及环境影响与抗压强度耦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ISSA替代生料量的增加,熟料的温室效应(GWP)逐渐下降,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逐渐增加;ISSA掺量为3.6%(质量分数,下同)时,熟料的综合环境负荷值相比于水泥厂熟料下降1.05%;ISSA掺量为3.0%时,熟料的单位抗压强度综合环境负荷值最低。随着ISSA作为混合材掺量的增加,水泥的综合环境负荷值显著降低,GWP下降率最大;ISSA掺量达30.0%时,水泥的综合环境负荷值下降29.41%;ISSA掺量控制在20.0%以内时,水泥的单位抗压强度综合环境负荷值相对较优。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生命周期评价
熟料
水泥
混合材
环境负荷
Keywords
incinerated sewage sludge ash
life cycle assessment
clinker
cement
mixed material
environmental load
分类号
TU525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市政污泥焚烧灰渣处理模式的环境资源效益比较
被引量:
1
3
作者
魏顺
王瑶
许云峰
钱光人
聂永有
机构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资助项目(19DZR1204902)
城投环境科研资助项目。
文摘
将物质流法与生命周期评价法相结合,分析市政污泥焚烧灰渣填埋、灰渣替代黏土和灰渣磷回收与残渣替代黏土3种处置场景的环境影响,并利用成本效益评价法对3种处置情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灰渣资源化利用在矿产资源耗竭、酸化潜力、富营养化、淡水生态毒性、全球变暖、光化学效应等环境影响类别均优于灰渣填埋处置方式.灰渣磷回收与残渣替代黏土是最优处置场景,其净收益为141.21元/t灰渣.若将该方案推广至我国所有市政污水处理厂,可提取26.26万t/a的磷元素,共产生209.23万t/a的鸟粪石产品.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处置模式
磷回收
生命周期环境评价
成本效益分析
Keywords
incinerated sewage sludge ash(ISSA)
disposal modes
phosphorus recovery
life cycl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economic benefits
分类号
F062.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材料传热储热性能强化
熊亚选
高梓靖
张艾桐露
钱向瑶
宋超宇
何苗
吴玉庭
丁玉龙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污泥焚烧灰渣在水泥中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邓恺
李华兵
袁淑婷
郭晓潞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市政污泥焚烧灰渣处理模式的环境资源效益比较
魏顺
王瑶
许云峰
钱光人
聂永有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