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污泥回流方式对多级AO-MBR工艺的影响
1
作者 鲍任兵 徐健 +4 位作者 陈鹏 田若 雷培树 李鹏程 邹磊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92-98,142,共8页
采用处理水量为0.15 m^(3)/h的中试装置,开展多级AO-MBR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试验研究,通过优化污泥回流方式、溶解氧及污泥浓度控制等措施,降低高溶解氧污泥回流对前端生化池的影响,实现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TN除外)。结果表... 采用处理水量为0.15 m^(3)/h的中试装置,开展多级AO-MBR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试验研究,通过优化污泥回流方式、溶解氧及污泥浓度控制等措施,降低高溶解氧污泥回流对前端生化池的影响,实现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TN除外)。结果表明,在耦合MBR工艺的形式下,经过生化池多级回流能显著保证各反应区的溶解氧环境,保持各反应区的污泥浓度平衡,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在水温低于12℃、进水TN质量浓度为23~33 mg/L时,采用回流方式4能稳定保证TN去除率达到60%以上,实现出水TN质量浓度达到10 mg/L左右;进水TP质量浓度为2~4 mg/L时,TP去除率达到85%以上,实现出水TP质量浓度低于0.3 mg/L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 AO 工艺 污泥回流 溶解氧控制 MBR 工艺 多点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絮凝-污泥回流工艺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董文艺 王延辉 +2 位作者 张先炳 朱佳 罗雅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89,94,共5页
电子行业废水的重金属处理通常采用混凝沉淀方法。然而,常规混凝方法存在药剂投加量大、污泥产量多、水质波动影响大等不足。因而,本文提出了加载絮凝—污泥回流工艺,在小试、中试基础上,对原处理工程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出水重金属含量... 电子行业废水的重金属处理通常采用混凝沉淀方法。然而,常规混凝方法存在药剂投加量大、污泥产量多、水质波动影响大等不足。因而,本文提出了加载絮凝—污泥回流工艺,在小试、中试基础上,对原处理工程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出水重金属含量稳定。Cu2+、TCr和Ni2+的含量上限值分别小于0.5 mg/L、0.6 mg/L和0.5 mg/L,与改造前相比,改造后PAC和PAM用量可分别节省70%和93%,污泥产生量也会相应减少。加载絮凝—污泥回流工艺可实现电子行业废水重金属达标排放,同时可降低处理成本和污泥产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电镀废水 重金属 加载絮凝—污泥回流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混凝及污泥回流处理二沉池出水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海洋 庞金钊 +3 位作者 杨宗政 张凤山 孙亚军 毛定坤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8,共4页
选择液体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对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混凝及污泥回流实验,考察了pH值、PAC用量、污泥回流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值为6.5~8.2、PAC用量3mL/L、污泥回流率40%~60%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混... 选择液体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对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混凝及污泥回流实验,考察了pH值、PAC用量、污泥回流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值为6.5~8.2、PAC用量3mL/L、污泥回流率40%~60%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混凝方式,CODCr由400mg/L降至100mg/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沉池出水 聚合氯化铝 CODCR 混凝污泥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回流的控制及对TP去除的影响
4
作者 陈建华 李啸华 +1 位作者 李乘 马晓春 《市政技术》 2019年第3期218-219,234,共3页
北京市顺义区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比例偏大导致厌氧池DO偏高,造成聚磷菌无法充分释放磷,增殖缓慢,进而造成生物除磷能力不高。通过减少回流污泥比、回流污泥质量浓度,有效降低了厌氧池和缺氧池的DO浓度,保证了厌氧环境。同时调整沉淀池... 北京市顺义区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比例偏大导致厌氧池DO偏高,造成聚磷菌无法充分释放磷,增殖缓慢,进而造成生物除磷能力不高。通过减少回流污泥比、回流污泥质量浓度,有效降低了厌氧池和缺氧池的DO浓度,保证了厌氧环境。同时调整沉淀池内污泥层高度为0.5~0.7 m,确保了出水磷的达标排放,同时也节约了0.5%~1%的电量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污泥回流 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与ICA的污泥回流泵故障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如玉 项伟 +1 位作者 田立勇 于宁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79-84,共6页
针对污泥回流泵振动信号易受噪声污染、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与独立成分分析(ICA)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振动信号进行EMD分解得到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对各个本征模态函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 针对污泥回流泵振动信号易受噪声污染、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与独立成分分析(ICA)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振动信号进行EMD分解得到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对各个本征模态函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满足贡献累加值的分量重构信号,并与原信号组成矩阵进行ICA解混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Hilbert变换与频谱分析,通过对比处理后的正常信号与故障信号的特征频率差异,实现污泥回流泵的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干扰,准确提取出故障特征并实现故障诊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回流 经验模态分解 独立成分分析 信号处理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混凝及污泥回流处理二沉池出水的研究
6
作者 张海洋 庞金钊 +3 位作者 杨宗政 张凤山 孙亚军 毛定坤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6-9,共4页
选择液体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对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混凝及污泥回流实验,考察了pH值、PAC用量、污泥回流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值为6.5~8.2、PAC用量3mL/L、污泥回流率40%~60%时,处理效果明... 选择液体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对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混凝及污泥回流实验,考察了pH值、PAC用量、污泥回流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值为6.5~8.2、PAC用量3mL/L、污泥回流率40%~60%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混凝方式,CODCr由400mg/L降至100mg/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沉池出水 聚合氯化铝 CODCR 混凝污泥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流污泥内碳源反硝化工艺在污水处理厂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敏 孙永利 +4 位作者 郑兴灿 游佳 许光明 陈俊 戴界红 《水工业市场》 2014年第1期80-84,共5页
回流污泥内碳源反硝化工艺可有效提升生物脱氮效果,是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结合常州清潭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对回流污泥内碳源反硝化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生产性测试。工程运行结果表明... 回流污泥内碳源反硝化工艺可有效提升生物脱氮效果,是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结合常州清潭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对回流污泥内碳源反硝化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生产性测试。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回流)丁泥MLSS不低于7g/L、MLVSS/MLSS不低于60%,且无外部补充碳源的情况下,经3小时的缺氧搅拌,回流污泥中的NO3-N浓度可从12mg/L降低至1.5mg/L以下,为清潭污水处理厂生物系统提供了26.4%的脱氮效率,并为后续厌氧释磷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污泥内碳源反硝化工艺 高排放标准 工程应用 强化脱氮除磷 稳定达标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回流技术处理南太湖地区低浊水的中试研究
8
作者 李子珮 张燕 方磊 《科技通报》 2020年第9期103-108,共6页
低混凝效率和高混凝剂消耗是低浊度水源水处理过程中面临的两个挑战,污泥回流法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考察了污泥回流强化混凝中试工艺的去除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污泥回流工艺的稳定性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污泥回流... 低混凝效率和高混凝剂消耗是低浊度水源水处理过程中面临的两个挑战,污泥回流法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考察了污泥回流强化混凝中试工艺的去除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污泥回流工艺的稳定性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污泥回流技术有效利用了给水沉淀池污泥中的絮凝剂和悬浮胶体颗粒,比常规混凝工艺提升了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混凝剂投加量为10mg/L时,中试工艺沉淀单元对浊度、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79.4%、43.4%和25.8%。污泥回流比例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回流比例的增大工艺去除率呈现先提高再下降的趋势,当污泥回流比例为8%时效果最好。污泥回流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质,节省混凝剂投加量,应对季节性水质波动风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浊水 污泥回流 强化混凝 去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石本高 《中国市政工程》 2007年第2期46-47,共2页
介绍了三峡库区涪陵污水处理厂的概况及采用的分点进水倒置A2/O工艺的特点和原理。该工艺中对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是除磷脱氮最关键的因素。结合该厂运行实际,对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作了一些探讨,建议依据污泥的最低沉降比来确定回流比、... 介绍了三峡库区涪陵污水处理厂的概况及采用的分点进水倒置A2/O工艺的特点和原理。该工艺中对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是除磷脱氮最关键的因素。结合该厂运行实际,对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作了一些探讨,建议依据污泥的最低沉降比来确定回流比、用污泥龄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污泥回流 剩余污泥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回流至初沉池的改造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丽艳 仲航 +2 位作者 苏东霞 吴宣 何馨 《市政技术》 2021年第6期137-140,共4页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将剩余污泥回流至初沉池的改造设计工艺,通过利用初沉池底部空间将剩余污泥和初沉污泥混合浓缩,以减少后续污泥处理二次加药,提高了脱水机固体回收率;并在改造设计中将初沉排泥系统增加污泥浓度计接入PLC...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将剩余污泥回流至初沉池的改造设计工艺,通过利用初沉池底部空间将剩余污泥和初沉污泥混合浓缩,以减少后续污泥处理二次加药,提高了脱水机固体回收率;并在改造设计中将初沉排泥系统增加污泥浓度计接入PLC系统,提高了该城镇污水处理厂自动化控制的程度。该工程可为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回流至初沉池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剩余污泥回流 初沉池 初沉污泥 剩余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法回流污泥强化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居川 《城市公用事业》 2007年第6期23-26,52,共4页
介绍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特点和回流污泥强化技术的重要性,对目前回流污泥强化技术的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指出研究新型回流污泥强化技术的方向。
关键词 回流污泥 强化措施 问题 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好氧工艺中分段污泥回流的试验研究
12
作者 叶雄鹰 叶建锋 《广东水利水电》 2003年第1期40-40,43,共2页
为使多级好氧工艺达到最理想的处理效果,本试验分别在5种污泥回流试验条件对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从而 确定污泥回流给各反应段的最佳比例。
关键词 分段污泥回流 多级好氧工艺 氨氮 SVI 生活污水 活性污泥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运行中的污泥回流调节控制
13
作者 马志伟 《市政技术》 2009年第S1期142-147,共6页
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施工及运行实践,探讨了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流程中与污泥回流调节控制有关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氧化沟工艺 污泥回流 调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好氧工艺中分段污泥回流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Alphajor Umaru Barrie 叶建峰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年第1期17-17,43,共2页
为使多级好氧工艺达到最理想的处理效果,分别在5种污泥回流试验条件下,对曝气池4段工艺的处130020424023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污泥回流至第一厌氧反应段与第二好氧反应段的最佳比例分别为22502551501510%,回流至最后一好... 为使多级好氧工艺达到最理想的处理效果,分别在5种污泥回流试验条件下,对曝气池4段工艺的处130020424023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污泥回流至第一厌氧反应段与第二好氧反应段的最佳比例分别为22502551501510%,回流至最后一好氧反应段的最佳比例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回流 试验 多级好氧 厌氧反应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泵的保养与维修
15
作者 赵秦 《内燃机与配件》 2018年第14期138-139,共2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污泥回流泵的种类、选型原则、在污水处理厂中的作用,以及日常保养维修的方法,重点论述了污泥回流泵日常管理保养及维修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通过走访、座谈会、查阅文献及PDCA循环等方法,逐渐完善证明了在污水处理厂如... 本文主要论述了污泥回流泵的种类、选型原则、在污水处理厂中的作用,以及日常保养维修的方法,重点论述了污泥回流泵日常管理保养及维修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通过走访、座谈会、查阅文献及PDCA循环等方法,逐渐完善证明了在污水处理厂如何做好污泥回流泵日常管理保养和维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回流 日常检查 保养 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铁红 高艳娇 +1 位作者 王佳佳 黄继国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3期53-55,共3页
为了探讨剩余污泥减量问题,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曝气池回流污泥,考察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对出水COD、NH_3-N和T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剩余污泥的比脱氢酶活性随通臭氧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被臭氧氧化的泥水混合液中,SCOD的值是随时间... 为了探讨剩余污泥减量问题,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曝气池回流污泥,考察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对出水COD、NH_3-N和T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剩余污泥的比脱氢酶活性随通臭氧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被臭氧氧化的泥水混合液中,SCOD的值是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臭氧处理后的剩余污泥排入曝气池中,出水的COD、TP去除率无明显变化,出水NH_3-N去除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化 污泥减量 回流污泥 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沟污泥处理工艺运行管理措施改进分析
17
作者 顾国莲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年第4期131-132,共2页
针对氧化沟污泥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二沉池出水中经常夹带碎泥的现象和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氧化沟溶解氧不均衡,污泥回流比调整不及时,剩余污泥不能及时压滤排放等。针对问题,采取了均衡充氧量,及时调整污泥回流比,剩余污泥及时压... 针对氧化沟污泥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二沉池出水中经常夹带碎泥的现象和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氧化沟溶解氧不均衡,污泥回流比调整不及时,剩余污泥不能及时压滤排放等。针对问题,采取了均衡充氧量,及时调整污泥回流比,剩余污泥及时压滤排放等措施,二沉池出水中的悬浮物有效地得到了控制,在进水浓度比往年增高的情况下,各项出水指标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溶解氧 剩余污泥 污泥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液污泥浓度的适宜控制和运行管理
18
作者 洪常春 《炼油与化工》 2002年第3期36-37,44,共3页
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化。要充分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就必须控制好污泥运行管理中的各项指标,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从而强化其净化功能。
关键词 混合液污泥 浓度 控制 运行管理 活性污泥 污泥回流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调节池回流提高AO工艺综合性能改造案例
19
作者 张亚昆 刘自龙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2期122-128,共7页
缺氧-好氧(AO)作为经典脱氮工艺在中小型污水处理站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污水排放要求日益提高,对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升级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例中污水站设计处理水量为500 m^(3)/d,由于对TN和COD_(Cr)排放要求提高,急需对污水处理站... 缺氧-好氧(AO)作为经典脱氮工艺在中小型污水处理站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污水排放要求日益提高,对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升级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例中污水站设计处理水量为500 m^(3)/d,由于对TN和COD_(Cr)排放要求提高,急需对污水处理站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将部分沉淀池污泥和好氧池硝化液直接回流到调节池并与原水混合,以充分利用调节池的空间和原水中的优质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并起到菌种培育的作用。结果表明,回流改造后生化段出水TN平均质量浓度由41.50 mg/L降低到17.89mg/L;COD_(Cr)平均质量浓度由187.50 mg/L降低到48.55 mg/L。分析发现,污泥和硝化液回流使更多TN在调节池被反硝化去除,调节池出水TN由改造前的95.6 mg/L降低到47.5 mg/L,为整体AO工艺的高效脱氮奠定了基础。此外,因为污泥性能的改善,污水处理站的排泥量比改造前降低80%,药剂使用量大幅降低,砂滤反洗时间间隔延长300%,为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总之,将AO工艺中调节池进行回流改造以提高其脱氮性能是一种高性价比的方法,为同类工艺在未来的升级和挖潜改造中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改造 脱氮 调节池 污泥回流 污水处理站 污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优缺点
20
《能源与节能》 2016年第2期87-87,共1页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的主要优点:a)废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的接触时间较短,吸附池容积较小,再生池接纳的仅是浓度较高的回流污泥,因此,再生池的容积也小。吸附池与再生池容积之和仍低于传统法曝气池的容积,建筑费用较低;b)具有一定的...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的主要优点:a)废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的接触时间较短,吸附池容积较小,再生池接纳的仅是浓度较高的回流污泥,因此,再生池的容积也小。吸附池与再生池容积之和仍低于传统法曝气池的容积,建筑费用较低;b)具有一定的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当吸附池的活性污泥遭到破坏时,可由再生池的污泥予以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法处理 吸附再生 废水 接触时间 回流污泥 建筑费用 冲击负荷 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